上元节的京城,像被打翻了的颜料盒。长街两侧挂满了灯笼,走马灯上画着《西游记》的故事,转起来时,孙悟空的金箍棒仿佛真的在发光;兔子灯提着红绒球,被孩子们拽着跑,灯影在青石板上晃出细碎的光斑。
沈清弦穿着件水红色的袄裙,手里提着盏莲花灯,灯座是谢临用竹篾扎的,花瓣糊着半透明的纱,里面点着根小蜡烛,暖黄的光透过纱面,把她的脸映得红扑扑的。
“慢点跑,别摔了。”萧景琰跟在她身后,手里也提着盏灯,是盏简单的西方灯,上面贴着沈清弦写的“平安”二字。
“爹爹你看!”沈清弦忽然停在一盏走马灯前,指着上面的画面,“这个像不像望岳亭?”
走马灯上画的是座山亭,周围绕着红云,倒真有几分望岳亭的模样。萧景琰笑着点头:“像,等开春去了江南,我们也做盏映山红灯,比这个好看。”
“还要刻上爷爷和奶奶的名字!”沈清弦用力点头,眼睛里闪着光。
不远处,林婉儿正提着盏凤凰灯朝她挥手,赵虎跟在后面,手里举着个硕大的龙灯,龙身缠着彩绸,被他舞得呼呼作响,引得路人阵阵喝彩。
“清弦,快来!”林婉儿喊道,“前面有猜灯谜的,猜对了给糖人!”
沈清弦拉着萧景琰跑过去,只见挂满灯笼的架子下,围了不少人。每个灯笼下都挂着张纸条,上面写着谜语。林婉儿指着其中一张:“这个我知道!‘小时穿黑衣,大时穿绿袍,水里过日子,岸上来睡觉’,是青蛙!”
摊主笑着递给她个糖青蛙,林婉儿却转手塞给沈清弦:“给你,我想要那个糖牡丹。”
沈清弦拿着糖青蛙,忽然看到张纸条上写着“江南春色”,旁边画着朵小小的海棠。她心里一动,想起望岳亭的映山红,想起沈家村的老槐树,脱口而出:“是画!”
摊主愣了愣,随即笑道:“小姑娘猜对了!这‘江南春色’,可不就藏在画里嘛。”他递给她个糖画,是幅小小的江南水乡,乌篷船泊在岸边,岸上的海棠开得正盛。
沈清弦小心地捧着糖画,忽然觉得,原来江南的春天,真的能被藏进各种地方——藏在糖画里,藏在灯笼上,藏在她写给婆婆的信里,也藏在每个想起那里的瞬间。
走到街尾时,正赶上放河灯。苏月见和顾云舟也在,苏月见手里拿着几盏莲花灯,灯芯上点着蜡烛,放在水里,顺着水流慢慢漂远,像撒了把会发光的星星。
“快来放灯!”苏月见朝他们招手,“许个愿吧,很灵的。”
沈清弦蹲在河边,把自己的莲花灯放进水里。她闭上眼睛,小声许愿:“愿婆婆身体健康,愿三叔公的竹篮卖得好,愿灵山的映山红年年都开,愿我们开春能顺顺利利去江南。”
萧景琰站在她身后,看着她认真的样子,也放了盏灯。他没许愿,却在心里默默想:只要清弦开开心心的,去哪里,做什么,都好。
谢临不知从哪里买来几串糖葫芦,红彤彤的山楂裹着糖衣,递过来:“尝尝,京城的糖葫芦,比江南的酸。”
沈清弦咬了一口,酸得眯起眼睛,却又忍不住再咬一口。甜丝丝的糖衣混着山楂的酸,像极了想起江南时的心情——有点想念的酸涩,又有点期待的甜。
河面上的灯越来越多,烛光在水里晃出细碎的光,映着岸边的灯笼,像把整个京城的春天都搬到了水上。沈清弦忽然拉着萧景琰的手:“爹爹,我们画下来吧,把元夜的灯,还有河灯,都画下来,寄给江南的婆婆看。”
“好。”萧景琰笑着点头,“明天就画,让谢叔叔把画和你的糖画一起寄走。”
回家的路上,沈清弦的莲花灯早己漂远了,手里的糖画却还好好的,被她小心地用油纸包起来。灯笼的光在她身后拉长影子,她蹦蹦跳跳地走着,嘴里哼着在江南学的小调,调子软软的,带着水汽。
萧景琰看着她的背影,忽然觉得,这孩子就像盏小灯笼,走到哪里,就把温暖带到哪里。江南的山水滋养了她的温柔,京城的烟火赋予了她的热闹,而这些经历,都会像今晚的灯影,在她心里刻下深深的印记,成为她往后人生里,最珍贵的光。
回到王府时,海棠树的枝桠间还挂着红灯笼,风一吹,灯影摇摇晃晃,落在沈清弦的画纸上。她铺开画纸,借着灯笼的光,开始画今晚的元夜灯景——有走马灯上的望岳亭,有河面上的莲花灯,还有手里的糖画江南。画的角落,她画了个小小的箭头,指着南方,旁边写着三个字:“江南路”。
属于他们的故事,在元夜的灯影里,在画里的江南路上,继续向前。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去江南的约定也越来越清晰,而那些藏在灯影里的期待,会像种子一样,在时光里慢慢发芽,等到映山红开遍灵山时,便会开出最美的花。
光影交界处的孤独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XOH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