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这天的京城,像是被打翻了的胭脂盒。家家户户的门楣上都贴着红春联,长街两侧的灯笼连成火龙,连空气里都飘着硫磺和糖炒栗子的香气,热热闹闹的,把冬夜的寒都驱散了大半。
端王府的正厅里,地龙烧得旺旺的,八仙桌上摆满了菜肴。中间是盆炭火,炖着整只的肘子,油花浮在汤面上,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旁边是苏月见做的腊味拼盘,香肠切得薄薄的,在灯光下泛着油光;福伯炸的丸子堆成小山,金黄酥脆,沈清弦刚伸手要拿,就被萧景琰拍了下手背。
“先祭祖。”萧景琰端着酒杯,神色郑重。供桌上摆着沈毅和林晚的牌位,前面是刚蒸好的馒头和两碗米酒。沈清弦跟着他磕头,心里默默念叨:“爷爷,奶奶,今年我去了江南,看到了望岳亭,映山红开得可红了,婆婆说你们以前总在那里看云呢。”
祭完祖,顾云舟和谢临搬来一坛酒,说是西域来的葡萄酿,甜得很,特意给孩子们准备的。林婉儿和赵虎早就等不及了,一人捧着个酒杯,眼睛瞪得溜圆,像两只等着喂食的小兽。
“敬新年!”顾云舟举起酒杯,声音洪亮。
“敬平安!”苏月见笑着附和,酒杯轻轻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
沈清弦举起自己的果汁杯,大声说:“敬婆婆,敬三叔公,敬灵山的映山红,还有……敬啾啾!”
众人都笑起来,啾啾似乎听懂了,在海棠树上扑棱棱飞了两圈,嘴里还叼着颗沈清弦给的糖瓜,逗得大家更乐了。
席间,谢临说起沈家村的除夕,说三叔公会用竹篾扎个小灯笼,里面点上蜡烛,让孩子们提着串门,谁家给的糖果多,灯笼就往谁家亮;苏月见则想起小时候,母亲会在饺子里包铜钱,吃到的人来年准能发财,去年她就吃到了三枚,乐得整夜没睡。
“我们也包铜钱!”沈清弦立刻嚷嚷,拉着林婉儿往厨房跑,“福爷爷,有铜钱吗?我们要包在饺子里!”
福伯早就备好了,笑着拿出几枚崭新的铜钱:“早就给你们准备好了,谁吃到了,来年准有福气。”
包完饺子,大家围坐在炭炉边守岁。萧景琰给孩子们讲当年在灵山练兵的事,说有年除夕大雪封山,他和沈毅用头盔煮饺子,冻得手都拿不住筷子,却吃得比谁都香;谢临则拿出竹笛,吹起江南的小调,笛声悠悠的,像带着水汽,把人的心都吹软了。
沈清弦靠在萧景琰怀里,听着笛声,眼皮渐渐发沉。她想起在江南的那个除夕,婆婆给她讲故事,三叔公编竹蜻蜓,雪落在望岳亭的顶上,轻轻的,像怕打扰了这热闹。原来不管在哪里,只要身边有这些温暖的人,除夕都是一样的暖。
“快到子时了。”萧景琰轻轻推了推她。
沈清弦揉着眼睛坐起来,只见赵虎正抱着串鞭炮往外跑,林婉儿跟在后面,手里拿着刚做好的红灯笼;谢临和顾云舟在院子里摆供品,苏月见则把刚煮好的饺子端上桌,热气腾腾的,香气扑鼻。
“吃饺子喽!”福伯的声音洪亮,“看看谁能吃到铜钱!”
沈清弦夹起个饺子,小心翼翼地咬了口,“咯嘣”一声,牙齿被硌了下。她惊喜地吐出来,是枚亮晶晶的铜钱!“我吃到了!我吃到了!”
“我们清弦有福气!”萧景琰笑着摸了摸她的头,自己也夹起个饺子,刚咬了口,也吐出枚铜钱,引得大家一阵欢呼。
“噼里啪啦——”
子时的钟声刚响,赵虎就点燃了鞭炮。火光在院子里闪烁,映得每个人的脸都红红的,烟花在夜空绽放,像开了满树的海棠,又像灵山的映山红,绚烂得让人舍不得眨眼。
沈清弦捂着耳朵,看着漫天的烟火,忽然觉得,这一年的故事,就像这烟花一样,热热闹闹地开了,又热热闹闹地谢了,却在心里留下了最亮的光。
“新的一年,”萧景琰在她耳边轻声说,“我们还要一起去江南,一起看映山红,一起把日子过得像糖瓜一样甜。”
沈清弦用力点头,从怀里掏出小手札,借着烟花的光写道:“今年除夕,很热闹。明年,要和江南的婆婆一起过。”
烟火还在继续,照亮了她眼里的光,也照亮了属于他们的,未完待续的故事。而那些藏在时光里的约定与牵挂,会像这跨年夜的暖,一首陪着他们,走向一个又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
(http://www.220book.com/book/XOH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