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的京城,雪后初晴。沈清弦是被鞭炮声惊醒的,披着新做的蓝印花布棉袍跑到院里,只见萧景琰正站在海棠树下贴春联,红底黑字的“春临大地繁花绽,福满人间喜事多”在白雪映衬下,像朵骤然绽放的红梅。
“清弦快来,”萧景琰笑着招手,手里拿着张“福”字,“把这个贴在你窗台的花盆上,给你的映山红花籽添点喜气。”
沈清弦踮着脚把“福”字贴在花盆边,陶土盆里的泥土微微隆起,竟有颗嫩绿的芽尖顶破了土层,像只怯生生的小眼睛,正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它发芽了!”她惊喜地拍手,声音里带着雀跃,“爹爹你看,它听到鞭炮声,睡醒了!”
萧景琰凑过去看,芽尖上还沾着点的泥土,嫩得仿佛一碰就会化。“是个懂规矩的小家伙,”他笑着摸了摸沈清弦的头,“知道赶在新年第一天破土,要给你送祝福呢。”
福伯端着盘热腾腾的元宝饺过来,蒸笼里的白气混着肉香漫出来:“快吃饺子,老规矩,吃到铜钱的人,新岁准能心想事成。”
沈清弦夹起个饺子,刚咬了一口,就听到“咯嘣”一声,一枚亮晶晶的铜钱滚落在碟子里。她眼睛一亮,想起去年在江南吃到铜钱时,婆婆说“这是灵山的映山红在保佑你”,心里忽然暖暖的。
“我要把铜钱埋在花籽旁边,”她小心地捡起铜钱,像捧着个宝贝,“让它陪着映山红长大,这样明年去江南,就能带着花籽一起回家了。”
正说着,林婉儿和赵虎踩着雪来了。林婉儿穿着件水红袄裙,手里捧着个绣绷,上面是只刚绣了一半的绿鹦鹉,针脚细密;赵虎则扛着柄木剑,剑穗上系着新换的红绸,说是“讨个开门红”。
“清弦姐姐,你看我绣的鹦鹉,像不像你说的江南山雀?”林婉儿把绣绷递过来,鹦鹉的翅膀上还沾着几点鹅黄,像沾了桂花。
“像极了!”沈清弦指着窗台上的花盆,“我的映山红发芽了,等它开花,我们就把鹦鹉绣在花瓣上,让它永远陪着花。”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吾家福星高照赵虎则拉着谢临往校场跑,嚷嚷着要比试射箭:“谢叔叔,你教清弦姐姐的箭法,肯定没我爹教的厉害,今天就让你见识见识!”
谢临笑着应允,临走前塞给沈清弦个布包,里面是些新炒的南瓜子,是他照着三叔公的法子炒的,带着股焦香:“给你的花籽当肥料,说不定能长得更快。”
苏月见和顾云舟来拜年时,带来了一盆盛开的红梅。虬劲的枝干上缀满了艳红的花朵,花瓣上还沾着雪,像极了灵山雪后的映山红。“给你的花籽做个伴,”苏月见把梅盆放在窗台上,与映山红的花盆并排,“让它学学梅花的性子,经得住风雪,才能开得更艳。”
顾云舟则拿出一封来自江南的信,是周老先生托人捎来的。信封上画着只衔着梅花的燕子,邮票盖着“乌镇”的邮戳,墨迹里还带着淡淡的墨香。
沈清弦拆开信,周老先生的字迹飘逸洒脱,说灵山的雪下得正厚,阿木每天都去望岳亭扫雪,把刻着名字的栏杆擦得锃亮;说婆婆腌了好多腊肉,挂在竹楼的房梁上,就等他们回去蒸着吃;说运河里的冰开始化了,阿渔的木盆己经整修好了,就盼着开春能载着她去采新抽的菱角芽。
“阿木哥真的每天都去擦栏杆吗?”沈清弦捧着信纸,脸颊微微发烫,信末还画着个小小的望岳亭,亭角停着只山雀,旁边写着行小字:“阿木说,等映山红开时,亭边的石桌上,会摆满你爱吃的野草莓。”
窗外的红梅在阳光下绽放,窗内的映山红幼苗静静生长。沈清弦忽然觉得,这新岁的梅香里,藏着来自江南的讯息——是望岳亭的雪,是竹楼的腊肉香,是少年默默擦拭的栏杆,还有那些说不出口的惦念,正随着破土的花籽,一点点钻进心里。
她小心地把信纸夹进画夹,与阿木刻的望岳亭木雕放在一起。阳光透过窗棂,在木雕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灵山溪水里的阳光,温暖而明亮。
属于他们的故事,在新岁的梅香里,在花籽破土的讯息中,继续向前。京城的红梅与江南的映山红隔着千里遥遥相望,却在彼此的牵挂里,共享着同一片春光。而那些藏在时光里的约定,会像这破土的新芽,在新岁的风里,慢慢舒展,慢慢生长,首到再次踏上江南的土地,在映山红盛开的望岳亭边,绽放出最热烈的模样。
(http://www.220book.com/book/XOH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