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4章 岁暮灯暖与归期渐近的期盼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吾家福星高照 http://www.220book.com/book/XOH6/ 章节无错乱精修!
 

腊月的京城,年味像刚熬好的糖稀,黏稠地裹满了长街。沈清弦跟着福伯去集市办年货,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买的红纸、窗花和一串沉甸甸的糖葫芦。寒风卷着雪沫子打在脸上,却挡不住她眼里的光——再过半月,就是除夕了,而过完年,离回江南的日子就更近了。

“清弦,来看看这副春联。”福伯站在个摊位前,手里举着副红底黑字的春联,“‘春风入喜财入户,岁月更新福满门’,写得喜庆,配咱们王府正好。”

沈清弦凑过去看,字里行间的笔力遒劲,像望岳亭的石柱。她忽然想起萧景琰贴灶王爷供词时的样子,想起江南的婆婆总爱在门框上贴三叔公写的“平安”二字,心里暖烘烘的:“就要这个!还要买些福字,我要贴在木匣上,让江南的桂花也沾沾喜气。”

逛到糖画摊前,她停住了脚步。摊主正用融化的糖稀画着一条龙,糖浆在青石板上蜿蜒,像灵山溪水里的游鱼。“能画望岳亭吗?”沈清弦仰着脸问,眼睛亮晶晶的。

摊主愣了愣,随即笑了:“小姑娘说的是江南的望岳亭?前几日有个从江南来的书生,也让我画过,说那亭边的映山红开得比晚霞还艳。”他舀起一勺糖稀,手腕翻飞,不多时,一座玲珑的糖制望岳亭就出现在石板上,亭边还点缀着几朵小小的糖花,像极了含苞的映山红。

沈清弦小心翼翼地接过糖亭,舍不得下口。糖霜在舌尖化开,甜得发腻,却带着股熟悉的暖,像婆婆做的桂花糕,像阿木塞给她的野柿子。

回到王府时,林婉儿和赵虎正在庭院里堆雪人。雪人戴着顶红绒帽,是林婉儿绣的,手里还举着根芦苇杆,是赵虎特意找的,说是“清弦姐姐画画用的那种”。

“清弦姐姐,你看我们堆的雪人像不像阿木哥?”林婉儿指着雪人歪歪扭扭的鼻子,笑得首不起腰。

“才不像!”沈清弦把糖望岳亭举给他们看,“阿木哥会刻木雕,你们的雪人会吗?”

赵虎不服气,从怀里掏出个木雕的小剑:“你看我刻的剑,比阿木哥的山雀厉害!”剑刃歪歪扭扭的,却透着股认真的倔劲,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吾家福星高照 像极了他本人。

三人正闹着,萧景琰和谢临从外面回来,手里提着个大木箱。“猜猜里面是什么?”谢临笑着扬了扬下巴。

沈清弦凑过去看,只见箱子里装着些油纸包,打开一看,竟是些江南的特产——乌镇的姑嫂饼、灵山的野核桃、运河边的醉鱼干,还有一包用红绸包着的东西,打开来,是满满一包映山红的花籽。

“这是周老先生托人捎来的,”萧景琰拿起花籽,笑着说,“他说让你在王府的院子里种上,开春就能看到江南的映山红了。”

沈清弦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像落满了星子。她小心翼翼地捧着花籽,仿佛捧着整个江南的春天:“我要把它们种在望岳亭的画旁边,让它们陪着木雕长大。”

晚饭时,苏月见带来了她新酿的梅子酒,说是用沈清弦带回的桂花酱调过的,甜得很。暖阁里的炭火烧得正旺,酒盏碰撞的脆响混着说笑声,像支热闹的年谣。

“明年去江南,”顾云舟给苏月见斟了杯酒,目光温柔,“我想在灵山脚下开个医馆,把京城的药材和江南的草药配在一起,说不定能治好多疑难杂症。”

“那我就开个竹器铺,”谢临笑着说,“跟三叔公学编竹篮,再让阿木刻些花样,保准比京城的木器铺红火。”

沈清弦捧着酒杯,听着他们的话,忽然觉得,这岁暮的暖意里,藏着无数个即将实现的约定。她想起阿木刻的“等你”,想起婆婆留着的桂花树,想起望岳亭栏杆上的刻痕,心里像被梅子酒浸过,又甜又暖。

夜深了,她把映山红花籽小心地埋在花盆里,放在窗台上。月光透过窗棂照在花盆上,仿佛能看到来年春天,翠绿的嫩芽破土而出,慢慢长出枝叶,最后开出一片火红的映山红,像望岳亭边的模样。

属于他们的故事,在岁暮的灯火里,在归期渐近的期盼中,继续酝酿着。江南的花籽在京城的泥土里扎了根,远方的约定在彼此的心里发了芽。而那些跨越山水的牵挂,会像这暖阁里的炭火,在即将到来的新岁里,烧得更旺,照亮每一段通往江南的旅程,温暖每一个等待花开的日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XOH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吾家福星高照 http://www.220book.com/book/XOH6/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