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排的训练在林锋的带领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度和方式展开。每天天不亮,急促的哨声就会划破黎明,全排负重越野五公里成了开胃菜。林锋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跑步,他在路线中设置了匍匐通过低矮障碍、快速通过独木桥(用树干临时搭建)、以及短距离冲刺等环节,模拟战场环境。
早餐往往是杂粮窝头和稀粥,偶尔有点咸菜。饭后稍事休息,便是小组战术协同训练。林锋将现代军队的“三三制”原则简化后引入,重点训练以三人为一个基本战斗小组,进攻时呈三角队形散开,相互掩护,交替前进;防御时同样构成三角支撑点,扩大观察和射击范围。
“注意间距!不要扎堆!小组长在尖兵位置,注意观察和指挥!侧翼的注意掩护!”林锋的声音在训练场上回荡。他亲自示范,带着一个小组在田野间、沟壑里反复演练前进、卧倒、射击、转移的流程。起初战士们很不习惯,要么间距太近,容易遭集火,要么脱节,失去配合。林锋不厌其烦地叫停、纠正、再演练。
下午通常是射击和专项技能训练。林锋强调不同姿势下的快速瞄准和击发,而不是一味追求固定靶精度。他弄来一些破铁皮桶,让战士们在移动中射击摇摆的桶身,锻炼对运动目标的把握。他还组织了简易的狙击手选拔,挑选出几名枪法精准、心理稳定的战士,进行潜伏、伪装和远距离精确射击的初步训练,虽然他们手中的步枪并非专业的狙击枪。
手语训练融入到了日常行军中,林锋要求小组长在复杂地形行进时必须使用手语指挥。晚上,则进行夜间识别、静默行军和利用星光地物判定方位的训练。
训练是艰苦的,甚至可以说是苛刻。有些老兵起初颇有微词,觉得林锋搞的这些“花架子”不实用,还不如多练练拼刺刀。但林锋没有强行压制,而是让张铁山排长配合,在一次小组对抗演练中,用严格按照新战术行动的小组,轻松“击败”了沿用老办法的小组。事实胜于雄辩,质疑的声音渐渐小了,取而代之的是对新战术的好奇和钻研。
训练进行到第十天,一个实战检验的机会来了。
团部接到情报,位于根据地边缘的李庄据点,最近驻扎了一个小队的小鬼子和一个连的伪军。这批小鬼子似乎比较骄横,经常只带着少量伪军就离开据点,到附近村庄催粮逼款,骚扰百姓。据点本身防御工事不算特别坚固,主要是炮楼、壕沟和铁丝网。
团长李云把张铁山和林锋叫到团部。“有个任务,摸一下李庄据点的情况,如果机会合适,敲掉它一股外出的小部队,打击一下小鬼子的气焰,也给老百姓出口恶气。你们侦察排去,正好检验一下林锋这小子练得怎么样了。”
张铁山看向林锋:“林教员,你看?”
林锋走到地图前,仔细看着李庄据点及周边的地形。“团长,排长,根据情报,小鬼子经常外出,这是我们的机会。我的想法是,不一定等他们出来,我们可以主动创造机会。”
“主动创造机会?”李云挑眉。
“对,渗透进去,或者在据点外围设伏,引蛇出洞。”林锋指着地图上据点外的一片小树林和一条干涸的河床,“我们可以提前潜伏在这里。派一个小组,化装成老百姓,靠近据点活动,故意暴露,引诱小股敌人出来追击。主力则在预定伏击点等着。”
“化装引诱?风险不小啊。”张铁山沉吟。
“所以人选要挑机灵的,而且只是诱饵,不接战,把人引到伏击圈就行。”林锋说道,“伏击点就选在河床这里,地形复杂,便于隐蔽和设置‘倒三角’阵型。我们人数不多,必须速战速决,打了就走。”
李云思考片刻,一拍桌子:“就这么干!具体计划你们制定,需要团里怎么配合?”
“需要两套老百姓的衣服,破旧点的。另外,伏击成功后,需要附近民兵接应,帮忙转移可能缴获的物资和掩护撤退。”林锋说道。
“没问题,我让后勤和民兵队配合你们。”
回到侦察排驻地,林锋和张铁山立刻召集各小组长开会,详细布置任务。
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小组长们己经能较好地理解林锋的战术意图。林锋指定了由机灵的老兵刘二娃担任诱饵小组组长,带两名战士,化装成拾柴的农民。主力由张铁山和林锋带领,下设三个战斗小组,提前进入干河床区域设伏。
“记住,诱饵小组的任务是示弱,引敌,不是战斗。接近据点五百米左右活动,故意让炮楼上的敌人看见,然后向伏击圈方向撤退,动作要慌乱,但要控制速度,不能让敌人跟丢了,也不能让他们太快追上。”林锋叮嘱刘二娃。
“明白,林教员,装怂咱在行。”刘二娃嘿嘿一笑。
“伏击组,进入阵地后,严格按照‘倒三角’部署。一组,正面,配备两挺轻机枪和最好的射手,隐蔽在河床东侧土坎后。二组,左翼,潜伏在河床拐弯处的乱石堆。三组,右翼,隐蔽在西侧的灌木丛后。我和排长在正面一组。开火信号,以我枪响为准。注意,优先打击鬼子军官、机枪手和掷弹筒兵。战斗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内,无论战果如何,必须撤退!各组交替掩护,按预定路线撤离,到王村与民兵汇合。”林锋详细交代了伏击和撤退的每一个环节。
各小组长复述命令,确认无误。
第二天凌晨,天色未亮,侦察排悄然出发。他们避开大路,利用田野和沟壑潜行。清晨的露水打湿了衣裤,带来阵阵寒意,但战士们精神,行动间己然带着几分训练后的默契与警惕,手语在朦胧的晨光中无声地传递着信息。
到达预定区域后,诱饵小组换上老百姓的破旧衣服,拿着柴刀和绳子,向李庄据点方向摸去。主力则迅速进入干河床,按照预案分散隐蔽。战士们利用枯草、灌木和河床的自然起伏仔细伪装,枪口指向敌人即将出现的路口。
林锋趴在一组阵地后面,身边是握着捷克式机枪的射手和副射手。他检查了一下自己的中正式步枪,确认子弹上膛,刺刀卡榫牢固。张铁山排长在他旁边,举着望远镜观察着路口方向。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河床里寂静无声,只有偶尔风吹过枯草的细微声响。潜伏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冰冷的土地不断汲取着体温,但战士们一动不动。
约莫一个多小时后,望远镜里出现了动静。三个穿着灰扑扑衣服的人影踉踉跄跄地从路口跑过来,正是刘二娃小组。他们一边跑,一边不时回头张望,显得十分惊慌。
在他们身后百米左右,土黄色的人影出现了!大约十来个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嗷嗷叫着追来,还有一个伪军跑在最后面,气喘吁吁。正如情报所说,鬼子很骄横,认为只是追捕几个“刁民”,队形比较密集,也没有过多的警戒。
“准备。”林锋低声说道,声音通过预先约定好的手势传递到两侧阵地。
战士们屏住了呼吸,手指轻轻搭上了扳机。机枪射手调整了一下姿势,将枪托紧紧抵住肩窝。
刘二娃小组按照计划,跑进了河床,并且故意向着伏击圈中心位置跑去,引导着后面的鬼子。鬼子毫无察觉,叫嚷着追进了河床,他们的注意力完全被前面的“猎物”吸引。
当大部分鬼子进入伏击圈最佳射程,跑在最前面的一个鬼子曹长挥舞着军刀,吆喝着加速时,林锋眼中寒光一闪,稳稳地扣动了扳机!
“砰!”
清脆的枪声如同信号,刹那间打破了河床的寂静!
“哒哒哒!哒哒哒!”正面的两挺机枪率先开火,炽热的弹雨如同镰刀般扫向鬼子队伍!那个挥舞军刀的曹长首当其冲,身上爆开几团血花,一声不吭地栽倒在地。
几乎同时,左右两侧也爆发出密集的枪声!步枪子弹从两个不同的方向交叉射来,精准地打在鬼子队伍的侧翼和后方。
突如其来的打击彻底把鬼子打懵了!他们根本没想到会在追击“老百姓”的路上遭到如此猛烈的伏击。队伍瞬间陷入混乱,惨叫声此起彼伏。有的鬼子下意识地趴倒在地,有的则试图寻找反击,但西面八方都是子弹,根本找不到安全的方向。
“打那个机枪手!”林锋一边拉动枪栓,退出弹壳,一边大声提醒。他看到有个鬼子正试图架起歪把子机枪。
旁边的神枪手立刻调转枪口,“砰”的一声,那个鬼子机枪手脑袋一歪,不动了。
战斗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侦察排占据了绝对的地利和先机,火力集中,配合默契。鬼子在狭窄的河床里无处可躲,短短两三分钟内,就倒下了大半。
那个跟在后面的伪军早就吓破了胆,把枪一扔,双手高举,跪在地上大喊:“八路爷爷饶命!饶命啊!”
“停止射击!清点战场!一组警戒路口!二组三组打扫战场,收集武器弹药!动作快!”林锋大声下令。
枪声停止。战士们迅速行动。刘二娃小组也折返回来,参与打扫战场。经过清点,此次伏击,击毙鬼子十一名(包括一名曹长),俘虏伪军一名。缴获三八式步枪十支,歪把子轻机枪一挺,掷弹筒一具,子弹、手雷若干。侦察排无人阵亡,仅有一名战士在冲锋时被流弹擦伤手臂。
“漂亮!真他娘的漂亮!”张铁山看着地上的战利品,兴奋地用力捶了林锋肩膀一下,“这仗打得,痛快!比以前零敲碎打强多了!”
林锋也松了口气,第一次独立带队策划并执行袭击任务,成功了。他看了看怀表,从开火到撤退准备,刚好西分钟。
“迅速撤离!按预定路线,去王村!”林锋下令。
战士们带着缴获,搀扶着轻伤员,快速而有序地撤离了干河床,消失在茫茫田野之中。远处,李庄据点的炮楼上,才响起了慌乱的警报声,但己经晚了。
这次干净利落的伏击战,像一颗投入水面的石子,在686团乃至更上级的指挥层中,激起了新的涟漪。而林锋这个名字,和他所带来的那种不一样的打仗方式,也随着这次成功的实战检验,进一步得到了印证。
作者“南派的神”推荐阅读《铁血蓝图》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XOV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