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碎玉轩受教归来,弘历感觉自己仿佛被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在上书房背诵经典,而是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带着审视与探究的目光,重新观察周围的一切。
他开始留意皇阿玛在接见大臣时,那看似随意的问话背后隐藏的深意;他开始观察皇后娘娘在分配宫务时,那温和笑容下对各宫势力的微妙平衡;他甚至注意到华妃娘娘身边的宫女颂芝,在与其他宫人交谈时,那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属于翊坤宫特有的骄矜。这一切,都像是散落的珠子,而他正尝试着用熹娘娘教导的那根“洞察人心”的线,将它们一一串联起来。
然而,最让他心绪复杂,也最吸引他目光的,始终是那个端坐在龙椅之上,被他称为“皇阿玛”的男人。
以前,他对皇阿玛只有敬畏和疏远。那是遥不可及的君父,是决定他命运的神祇,一个眼神就能让他惶恐不安。可现在,他努力学着熹娘娘的样子,去“看”懂那目光背后的含义。
他注意到,皇阿玛看向三阿哥弘时时,眼神里时常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审视和……一丝几不可闻的失望。是因为三阿哥虽为长子,却资质平庸,性格怯懦吗?他看向五阿哥弘昼时,目光则平淡得多,甚至带着点放任,是因为五阿哥年纪尚小,且生母地位不高,暂时构不成威胁?
而当皇阿玛的目光偶尔扫过他——西阿哥弘历时,那眼神最为复杂。有探究,有审度,有基于其生母而带来的、根深蒂固的疏离,但偶尔,在那严厉的底色下,也会掠过一丝极淡的、连弘历自己都不敢确认的……考量?
这丝“考量”,像暗夜里微弱的火星,在他心底燃起了一点希望,也带来了更深的惶恐。他必须做得更好,更好才行。
这日午后,弘历照例在上书房习字。天气闷热,窗外的知了聒噪不停,连空气都仿佛凝滞了。他正临摹着一篇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力求每一笔都稳健有力。忽然,门外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沉稳而极具威势。
书房里的师傅和伴读的阿哥、侍卫们瞬间都屏住了呼吸,紧接着便是衣料摩擦的窸窣声,所有人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弘历的心猛地一跳,赶紧放下笔,俯身行礼——皇阿玛来了。
雍正穿着一身石青色常服,并未戴冠,只束着金冠,神色看不出喜怒。他缓步走进来,目光先是扫过跪了一地的众人,最后落在了书案上弘历还未完成的字帖上。
“都起来吧。”皇帝的声音不高,却让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
众人谢恩起身,垂手侍立,不敢发出一点声响。雍正走到弘历的书案前,拿起那张墨迹未干的字帖,仔细看着。
弘历的心几乎提到了嗓子眼,手心里沁出冷汗。他偷偷抬眼,想从皇阿玛的脸上看出些许端倪,却只见一片沉静,如同深不见底的古潭。
“笔力尚可,结构却失之呆板。”雍正将字帖放回案上,点评了一句,听不出褒贬。随即,他的目光转向弘历,问道:“朕前日命尔等读《史记·项羽本纪》,你有何见解?”
又是考校。弘历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若是以前,他大概只会背诵太傅讲解的要点,说些“项羽刚愎自用,有勇无谋,终致败亡”之类的套话。但此刻,熹娘娘的话语在耳边回响——“不要只看表面,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他组织了一下语言,恭敬地回道:“回皇阿玛,太傅常言,项羽之败,在于其妇人之仁,匹夫之勇,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额娘你深夜唤的四郎是朕还是先皇》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且不能用人。儿臣细读之后,却觉得……其败,或许更在于‘势’。”
“哦?”雍正眉梢微挑,似乎起了一丝兴趣,“何为势?”
弘历感到那道审视的目光更加锐利,他稳住心神,继续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刘邦虽出身微贱,却懂得顺应时势,入关中约法三章,收拢民心,占据地利与人和。而项羽纵有拔山盖世之勇,分封诸侯,看似强大,实则将己然趋向一统的天下,重新拉回了诸侯割据的局面,此为逆势而行。他火烧阿房,坑杀降卒,失尽关中民心,更是自毁根基。所以,儿臣以为,项羽非仅败于个人品性之缺,更败于不识时务,不明大势所趋。”
他将那日熹娘娘点拨的“时务”与“人心”,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理解之中。说完之后,他低下头,心中忐忑不安。这番言论,是否太过尖锐?是否会被认为是在标新立异?
上书房内一片寂静,只能听到窗外持续的蝉鸣。师傅和其他阿哥都惊疑不定地看着弘历,似乎没想到这个平日沉默寡言的西阿哥,竟能说出这样一番见解。
雍正凝视着眼前这个身形尚小,却目光清亮的儿子,久久没有说话。那深邃的目光里,翻涌着极其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审视,有一丝极淡的欣赏,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近乎警惕的探究。
这孩子……看得太透,也太敢说了。像谁?绝不像他那卑微怯懦的生母。
“识时务,明大势……”雍正缓缓重复了一遍这几个字,声音低沉,“你能想到这一层,可见是用心了。不过,为君者,不止要明大势,更要懂得藏锋。过刚易折,慧极必伤,这道理,你也要明白。”
他的语气平淡,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压,像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了弘历的心上。
“儿臣……谨遵皇阿玛教诲。”弘历连忙应道,背后惊出一层冷汗。皇阿玛这是在肯定他,同时也在警告他。
“嗯。”雍正不再多言,又踱步到其他阿哥的书案前看了看,问了五阿哥弘昼几句简单的书文,弘昼答得磕磕绊绊,皇帝也只是皱了皱眉,未加深究。
片刻后,皇帝便离开了上书房。他一走,屋内那令人窒息的压力才骤然消散。师傅抹了把额上的虚汗,继续授课,但众人的目光,却总有意无意地瞟向弘历,带着各种复杂的意味。
弘历坐回位置上,心潮却久久难以平静。皇阿玛最后那番关于“藏锋”的告诫,在他耳边反复回响。他原本因为自己的回答可能得到了些许认可而窃喜,此刻却只剩下凛然。
他再次回想起熹娘娘的话——“真正的力量,在于藏拙”。原来,看得明白,想得透彻,也未必是好事,若不懂得隐藏,反而会招来祸患。皇阿玛那探究中带着警惕的目光,比以往纯粹的冷漠,更让他感到害怕。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天家父子,先是君臣,而后才是父子。在皇权面前,任何一点过于耀眼的光芒,都可能被视作威胁。
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和危机感,包裹了他。在这深宫之中,他如履薄冰,步步惊心。而此刻,他唯一能想到的,能理解他这份恐惧,并能给予他指引的,只有那个人。
他迫切地想要再去碎玉轩,将今日之事原原本本地告诉熹娘娘,听她分析,得她指点。仿佛只有在她那里,他这颗惶惑不安的心,才能找到一丝依凭和安定。
皇阿玛的目光,像一道冰冷的刻痕…
(http://www.220book.com/book/XPN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