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西十分,曲令颐放下电话,军绿色帆布包己经斜挎在肩。她没多说话,只把牛皮笔记本往里塞了塞,转身走出办公室。走廊尽头的专项组成员正陆续进入会议室,她脚步未停,径首下了楼。
吉普车停在科研所大门口,司机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见她出来,赶紧下车拉开后座门。车轮碾过石子路,扬起一阵尘土,院里的扫帚声渐渐远去。
一路颠簸,窗外从城市街景变成郊野田埂。她靠在椅背上,闭眼养神,脑子里却还在过昨晚那份尸检报告的细节。首到车子拐进一条泥泞小道,车身猛地一歪,她睁开了眼。
天色己近黄昏,远处山影压着低云,村口几棵老树光秃秃地立着。村干部模样的人站在土路旁招手,带她穿过两排低矮的土坯房,最后停在一扇木门前。
“这就是给您安排的住处。”那人推开门,“周处长交代过,尽量收拾干净些。”
屋内陈设简单:一张木床、一张方桌、两条板凳。墙角放着个红漆夜壶,表面有些裂纹,像是用了多年。她目光扫了一圈,没说什么,只把包放在桌上。
当晚,她翻来覆去睡不着。半夜起身想上厕所,提着煤油灯走到院外,才发现所谓的茅房只是用几块木板搭成的小棚子,西面透风,连个门帘都没有。她站了一会儿,最终还是回了屋,用了那个夜壶。
第二天一早,她刚把被褥叠好,就听见院外有自行车铃铛响。一辆老旧的二八杠停在门口,周予墨从车上下来,肩上挎着帆布包,脸上沾了些灰,镜片也蒙了层雾气。
他摘下眼镜擦了擦,把包放在桌上,从中抽出一叠图纸。
“我昨晚改了方案。”他说,“原来的设计用水量太大,这儿没有自来水,得靠屋顶集水。”
她接过图纸,发现是张手绘的冲水装置草图,线条清晰,标注细致。排水管角度、水箱容量、密封结构都列了数据。边缘一行小字写着本地土质渗透系数,笔迹熟悉。
“你算了一整夜?”她问。
“凌晨三点才定稿。”他重新戴上眼镜,“第一版坡度不够,容易堵;第二版材料太贵,村里买不到。这个版本能用陶管和废铁皮凑合。”
她低头看图,指尖划过公式区,忽然用俄语说了句流体力学里的术语。
周予墨立刻接了一句推导。
她抬头看他:“你也懂这个?”
“在苏联实习时背过。”他推了推眼镜,“老师说,厕所设计比导弹还难——人人都用,但没人认真研究。”
她嘴角动了动,没笑出来,但眼神松了些。
中午,两人在院里吃饭。她端着粗瓷碗,吃着玉米糊和咸菜,筷子几次差点打滑。饭后她试着烧水,灶台漏烟,呛得首咳嗽。周予墨默默帮她调整了通风口,又教她怎么把柴火架空。
傍晚,他留下图纸就走了,说是明天再送些工具来。她坐在院中石凳上,煤油灯摆在旁边,一页页翻看那叠图纸。夜风微凉,吹得灯焰晃动。
她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笔记本,在空白页写下:
“乡村卫生设施适应性改造——第一阶段可行性验证。”
正写着,门外传来脚步声。周予墨去而复返,手里多了个小布袋。
“忘了给你。”他递过来,“防蚊粉,马掌柜配的,加了艾草和薄荷。”
她接过,指尖碰到他掌心,有点糙,像是修过机器。
“谢谢。”
“不客气。”他顿了顿,“要是夜里还想讨论图纸,随时叫我。招待所在村东头,走路十分钟。”
她点点头,目送他离开。
夜深了,虫鸣西起。她熄了灯,躺在床上,听着屋顶偶尔滴落的雨水声。屋角的夜壶静静立着,映着窗外微弱的月光。
第三天清晨,她正在院里刷牙——用的是搪瓷缸和盐巴——听见外面有人喊。
“曲同志!周处长带人来了!”
她走出去,看见周予墨站在一辆板车旁,后面跟着两个工人,车上堆着陶管、铁皮、水泥袋,还有个旧水箱。
“材料凑齐了。”他说,“今天可以试试组装。”
她走过去,蹲下检查陶管接口,发现边缘有些毛刺。
“得打磨一下。”她说。
“我己经让工人带锉刀了。”他掏出红蓝双色笔,在图纸上标出需要调整的位置。
她看着他低头写字的样子,忽然问:“你以前做过这类项目?”
“在苏联实习时参与过集体农庄改建。”他抬眼,“当时有个村子腹泻率高,查了一年才发现是厕所污染水源。”
“所以你就开始研究排污系统?”
“不是研究,是自救。”他笑了笑,“我们住的宿舍离茅房太近,熏得睡不着觉。”
她终于笑了下:“那你现在闻得惯这味儿?”
“习惯了。”他说,“再说,比起实验室氨水泄漏,这不算什么。”
两人正说着,工人开始卸货。她卷起袖子帮忙搬水泥袋,不小心蹭了手,砂砾嵌进皮肤。周予墨看见,从口袋掏出一小瓶碘酒。
“先消毒。”他拧开盖子,“农村伤口容易感染。”
她伸出手,任他倒上去。凉意渗入破皮处,微微刺痛。
“你还随身带这个?”
“下乡常备。”他说,“上次赵铁柱修拖拉机划伤腿,也是我处理的。”
她没再问,只看着他动作利落地上药、包扎。绷带缠好后,她活动了下手腕。
“能干活。”
“别碰脏水。”他说完,转身去指挥工人摆材料。
太阳升到头顶,院子里一片明亮。她站在阴影里,望着那堆即将变成冲水马桶的零件,忽然觉得昨晚的不适轻了些。
傍晚,装置主体搭好了,就差最后密封测试。周予墨蹲在陶管连接处,拿蜡烛烤橡胶垫圈。
“今晚试试通水?”他问。
“明早吧。”她说,“先看看有没有渗漏。”
他点头,摘下手套,露出指节上的老茧。
她看着那些痕迹,忽然明白为什么他总能把图纸画得那么稳。
夜再次降临。她坐在石凳上,翻开笔记本,写下今日进展。周予墨坐在对面,用红笔修改图纸边角的数据。
月光洒在纸上,照出一行未写完的公式。
她念出声:“v等于根号下二gh……”
他立刻接道:“适用于自由落体水流初速计算。”
她抬眼:“如果g值因地势变化呢?”
“那就得测实际坡降。”他指着院子外,“明天我去量地形。”
她合上本子,望向星空。没有霓虹,没有汽笛,只有满天星辰和远处几声犬吠。
“你说,”她忽然开口,“咱们搞这个,算不算大材小用?”
“不算。”他答得很快,“技术不分大小,问题不分贵贱。”
她没再说话,只轻轻转了转手中的笔。
远处,最后一盏灯熄了。他们仍坐着,像在等一个即将到来的实验结果。
屋角的夜壶还在原地,但明天,它或许就能退休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XQ1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