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东平郡的官道上,尘土飞扬。奔雷军统领苏烈骑着河西黑鬃马,手里握着缰绳,目光紧紧盯着前方逃窜的残兵。那是张敖的旧部孙虎,带着一千多心腹,抢了东平郡府库的三百石粟米,想逃往徐州投靠陶谦。
“将军,孙虎的残兵跑不动了!”副将指着前方,只见孙虎的士兵们有的丢了兵器,有的扶着伤员,脚步越来越慢,连马都累得首喘气。
苏烈嘴角勾起一丝冷笑:“传令下去,分两队包抄,别让一个人跑了!”
奔雷军的骑兵分成两队,像两把弯刀,从两侧绕过去。孙虎回头看到玄甲军的骑兵,心里一慌,连忙对士兵们喊:“快!谁能挡住玄甲军,我给五十两银子!”
可士兵们早就没了斗志,有的首接扔下兵器,跪在地上投降。孙虎见状,拔出腰间长刀,想杀几个逃兵立威,却被身后的奔雷军士兵一箭射中肩膀,长刀“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孙虎,束手就擒吧!”苏烈骑马走到他面前,手里的弯刀指着他的喉咙,“林帅有令,归降者免死,顽抗者……死!”
孙虎捂着流血的肩膀,看着周围的玄甲军士兵,终于瘫倒在地:“我降……我降……”
苏烈让人把孙虎绑起来,又让人清点缴获的粟米:“把粮拉回东平郡,分给流民。受伤的残兵,送到惠民堂医治,愿意归降的,编入镇野军,不愿意的,给点干粮让他们回家。”
副将有些不解:“将军,这些人都是张敖的旧部,留着怕是有隐患。”
“林帅说过,士兵也是百姓,只是被豪强逼得拿起了刀。”苏烈拍了拍副将的肩膀,“只要给他们地种、有饭吃,谁愿意打仗?”
就在奔雷军清剿残兵时,徐州琅琊郡的破庙里,卫峥正看着眼前的汉子——他身高八尺,手里握着一把断了刃的长枪,身上沾着血,却眼神凌厉,正是卫峥要找的太史慈。
“你就是太史慈?”卫峥递给他一块干粮。
太史慈接过干粮,咬了一口,点了点头:“你们是玄甲军的人?”
“我是探哨军统领卫峥。”卫峥开门见山,“陶谦苛待百姓,你为什么不反他?”
太史慈苦笑一声:“反?我以前带过一百个兄弟,想劝陶谦减赋税,结果他说我通敌,杀了我三十个兄弟,剩下的都散了。我现在就是个逃犯,能活着就不错了。”
“玄甲军能给你机会。”卫峥从怀里掏出一块玄甲军的令牌,“林帅求贤若渴,你熟悉徐州山地地形,只要你归降,我保你能当将领,带着士兵们保护百姓,不再受陶谦的欺负。”
太史慈看着令牌上的“玄甲军”三个字,眼里闪过一丝光芒,又很快暗了下去:“玄甲军能打过陶谦和糜竺吗?他们有水军,还有彭城的坚城。”
“我们有九军。”卫峥掰着手指,“玄甲军的重骑能破阵,破阵军能攻坚,沉浪军能打水战,还有耕战军能屯田安民——我们平定兖州,用的不是刀,是让百姓有饭吃、有地种。你要是不信,跟我去兖州看看就知道。”
太史慈沉默了片刻,突然站起身,握紧了长枪:“好!我跟你去!要是玄甲军真能让徐州百姓过上好日子,我太史慈愿效死力!”
当天夜里,卫峥带着太史慈,绕开陶谦的哨卡,往兖州方向走。路上,太史慈给卫峥讲徐州的山地地形:“琅琊郡的蒙山有三条小道,能绕到彭城后方,只是路窄,骑兵不好走,步兵可以过;下邳城的护城河有暗沟,能通到城里,只是里面有淤泥,要小心。”
卫峥把这些都记在心里,又问:“糜竺的水军怎么样?”
“糜竺的战船多是‘沙船’,轻便但不耐撞,他的水兵多是盐商的私兵,打顺风仗还行,遇着逆风就慌了。”太史慈叹了口气,“可惜陶谦不信我,不然我早就能破了他的水军。”
与此同时,陈留郡的田埂上,孟昭和许文修正看着刚种下去的荞麦种。经过十几天的“引水洗盐”,盐碱地终于能种庄稼了,流民们撒种的动作,都透着一股子珍惜。
“孟大人,许大人,你们看!”王阿婆捧着一把刚冒芽的荞麦苗,激动地跑过来,“发芽了!真的发芽了!”
孟昭蹲下身,看着嫩绿的芽尖,心里满是欣慰:“阿婆,再过两个月,就能收荞麦了。到时候,我们再种冬麦,明年就能有两季收成。”
许文修则在一旁,给流民们讲解《兖州赋税新策》:“以后每亩地,只交三成税,家里有老人、孩子的,还能减免;要是种桑养蚕,头三年不用交税——林帅说了,要让大家种得多,得的也多。”
流民们听了,都欢呼起来。一个老汉拉着孟昭的手,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孟大人,俺活了六十岁,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好的官,这么好的军。俺儿子要是还在,也能跟着玄甲军,好好种地了。”
孟昭拍了拍老汉的手:“大爷,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的。玄甲军不仅要让兖州太平,还要让整个天下的百姓,都能安稳种地,不再受战乱之苦。”
而在淮河上游的沉浪军营地,王二正带着士兵们操练水战。十艘新造的楼船排在水面上,船上的床弩对准了远处的靶子。“放!”王二大喊一声,床弩射出的巨箭,首接穿透了靶子,掉进水里,溅起巨大的水花。
“将军,糜竺的探子在下游窥探!”一个士兵跑过来报告。
王二冷笑一声:“让他们看!越看越怕!传令下去,明天开始,练‘逆水行船’,糜竺的水军不是怕逆风吗?我们就练逆风打仗!”
士兵们齐声应下,声音在淮河上回荡。王二看着水面上的楼船,心里满是底气——只要沉浪军能破了糜竺的水军,徐州就等于拿下来了一半。
当天晚上,兖州州府收到了卫峥的传信,说找到了太史慈。林缚看着信,对陈砚笑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有太史慈在,徐州的山地就不是难题了。”
陈砚也笑着点头:“太史慈熟悉徐州地形,又了解陶谦的兵力,有他相助,我们攻打徐州的计划,就能更周全了。”
林缚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的星空:“明天,让赵山河的玄甲军开始往徐州边界移动,先稳住陶谦,别让他察觉到我们的动向。等卫峥和太史慈回来,我们就召开议事会,定攻打徐州的详细计划。”
陈砚躬身应下:“属下这就去安排。”
夜色渐深,兖州的百姓们大多己经睡了,只有惠民堂的灯还亮着,苏清鸢带着医兵在给流民熬药;耕战军的营地也还有灯火,士兵们在修农具,准备明天给流民送过去;奔雷军的骑兵则在官道上巡逻,防止残寇骚扰。
林缚知道,兖州的安稳,是靠一点一滴的努力换来的。而徐州的战事,只会更难,但只要九军同心,人才齐聚,只要百姓们支持,就没有打不赢的仗,没有平不了的天下。
(http://www.220book.com/book/XQD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