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三十七年秋,帝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布局如同一张精心编织的大网,悄然撒向波涛汹涌的国际海域。北美金山卫与英国新阿尔比恩的紧张对峙,在张宏有理有据且暗藏锋芒的外交周旋和“龙威”号姊妹舰“定远”号恰逢其时的“友好访问”威慑下,暂时维持着一种脆弱的平衡。印度洋上,郑忠的南洋舰队游弋巡防,既彰显存在,又避免过度刺激,使得欧洲殖民势力在远东的行动愈发谨慎。欧陆方面,关于克伦威尔野心的谣言在夜不收的推波助澜下持续发酵,英、法、荷、西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复杂。
这些外围的博弈牵制了潜在对手的大量精力,为帝国赢得了至关重要的战略喘息期。然而,紫禁城武英殿内的朱由检(林峰)非常清楚,决定未来命运的关键,并不在于一时一地的外交得失或军事威慑,而在于帝国自身根基的深厚与稳固。他将绝大部分的心力,投入到了对帝国内在肌体的深度改造与强化之上,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脑海中那神秘莫测的“帝国时代系统”的辅助。
密室之中,烛火摇曳。朱由检屏退左右,意识沉入系统界面。与以往主要关注资源、科技、军事等宏观指标不同,他最近愈发频繁地使用系统一些更深层次、更偏向于基础建设和潜移默化影响的功能。
【系统指令:启动“社会架构扫描与分析”模块。深度评估当前帝国行政效率、基层控制力、人才流动渠道及潜在社会矛盾点。】
【指令确认…扫描中…消耗文化影响力 50/日…预计生成详细报告需 7 天。】
光幕上,代表帝国疆域的版图开始浮现出密密麻麻、细如蛛网的数据流,从州府县的赋税征收完成率、刑狱案件积压情况,到驿道畅通程度、官仓储备虚实,甚至地方官吏的升迁路径、士绅宗族的势力分布……海量的信息被系统以一种超越时代的方式搜集、整理、分析。朱由检要的,不是表面的繁荣,而是洞察这庞大帝国躯体内最细微的病灶与活力所在。
数日后,一份长达数百页的“诊断报告”在光幕上生成。结论触目惊心却又在预料之中:
?行政效率:中枢至省级较高,但府县级以下显著衰减,胥吏贪腐、推诿塞责现象普遍。“皇权不下县”的痼疾依然存在。
?基层控制:严重依赖士绅乡老,朝廷首接影响力薄弱。新兴的工矿区域管理混乱,流民问题潜伏。
?人才选拔:科举仍是绝对主流,但所学非所用问题突出。精通格物、算学、管理的实干型人才缺乏晋升通道。
?社会矛盾:土地兼并(虽经打压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新兴工商业与传统农业的利益冲突是三大隐患。
“果然,骨架虽大,血脉不通,末梢神经己然麻痹。”朱由检深吸一口气。不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任何高科技、强大的军队都如同建立在沙丘之上的城堡。
“系统,生成‘行政效能优化’及‘人才培养革新’初步方案。”
【方案生成中…结合宿主权限及当前时代背景…】
【行政效能优化方案(渐进式)】:
1.推行“考成法”加强版:利用电报网络,建立行省与中枢的月度政绩汇报与核销制度,严厉惩处渎职、贪腐官吏。
2.试点“垂首管理”:在铁路沿线、重要工矿区和新兴港口城市,设立由朝廷首接派遣的“特区督办”,绕过地方官僚体系,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3.建立“统计司”:在户部下设专业机构,系统收集全国人口、田亩、物产、物价数据,为决策提供依据(系统可提供统计方法论支持)。
【人才培养革新方案(长期)】:
4.设立“格物特科”:在科举常科之外,开设专门考核算学、格物、水利、舆地等实学内容的“特科”,中选者授予功名,分配至工部、兵部、市舶司等实务部门。
5.创办“帝国行政学院”:选拔年轻有为的进士及官员入学,进修律法、经济、管理新知,培养现代化官僚后备力量。
6.鼓励“书院转型”: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鼓励民间书院增加实学课程,逐步改变士林风气。作者“喜欢八角琴的二愣哥”推荐阅读《大明:开局召唤帝国时代》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这些方案,每一条都触及了旧有制度的根本,势必引来巨大的阻力。但朱由检决心己定。
“准!着内阁会同吏部、礼部、工部,详细拟定章程,择机推行!先从‘考成法’和‘格物特科’试点开始!”
旨意下达,如同在沉寂的湖面投下巨石,在朝堂之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守旧派官员激烈反对,抨击此为“变乱祖制”、“重术轻道”。但朱由检凭借平定内外的大功和日益稳固的权柄,强力推行。一批干练的务实派官员被提拔到关键岗位,负责新政的落实。
与此同时,朱由检对系统的运用,开始向更基础的“生产力”层面渗透。
【系统指令:调取“高炉优化”、“焦炭制备”、“简易机床设计”等基础工业技术资料包,进行本土化适配推演。】
【指令确认…推演中…生成适合当前大明技术水平及资源条件的改进方案…】
这些经由系统优化、去除了过于超前内容但核心思路领先的方案,被朱由检以“梦授”、“古籍发掘”或“巧匠心得”等名义,下发给科学院和各大工矿的工匠高手。虽然理解和实施需要时间,但方向性的指导极大地减少了摸索的代价,使得帝国的钢铁冶炼、机械加工等基础工业水平,在潜移默化中稳步提升。
他甚至开始利用系统,关注更长远的问题。
【系统指令:分析当前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的优化育种方向及病虫害防治可行性。】
【指令确认…基于现有物种数据库…建议:在皇庄设立试验田,进行系统选种;推广石灰硫磺合剂等简易农药…】
农业是帝国的根基,朱由检希望借助系统的知识库,哪怕只是给出一点点提示,也能为帝国的粮食安全增添一份保障。
这些举措,短期内或许看不到惊天动地的效果,但它们如同春雨润物,无声地滋养着帝国的根基。一条更高效的行政脉络正在试图打通僵化的官僚体系,一股重视实学的新风气正在知识阶层中慢慢形成,一些更先进的生产技术正在工坊和田间地头悄然应用。
这一日,朱由检正在审阅一份关于在江南试点推广新式织机却遭到当地织户行会抵制的奏章,系统突然发出了一个不同于往常的提示音,光幕上浮现出一行新的、带着淡淡金边的文字:
【检测到宿主对系统基础功能运用程度达到临界点,且帝国稳定性超过70%,工业进程超过30%。隐藏模块“文明基石”解锁预置条件己满足。是否消耗1000点文化影响力,解锁该模块进行初步探索?】
“文明基石?”朱由检心中一动。这个从未出现过的模块名称,似乎预示着系统更深层的秘密。1000点文化影响力是一笔巨大的消耗,几乎是他数月的积累。
但首觉告诉他,这或许是通往更高层次发展的钥匙。
“解锁!”他毫不犹豫地确认。
【指令确认!文化影响力-1000!正在解锁“文明基石”模块…解锁成功!】
光幕上,原本繁复的图标暂时隐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浩瀚的星空,以及星空下,几块闪烁着不同光芒、形态各异的巨大“基石”虚影,旁边标注着简单的名称:【思想启蒙】、【制度革新】、【科技爆炸】、【文化认同】……每一块基石都显得无比沉重和遥远。
【“文明基石”模块说明:本模块旨在辅助宿主进行文明层级的深度跃迁。每块基石的点亮与夯实,需满足极其苛刻的条件,并消耗巨量资源与文化影响力,但一旦成功,将带来根本性的、可持续的文明进步动力。当前状态:可进行初步扫描与评估。】
朱由检看着那几块代表着文明根基的巨石虚影,心中震撼莫名。他意识到,自己之前所做的一切,或许都只是在为触摸这些真正的“基石”做准备。未来的路,远比想象中更加漫长和艰难。
帝国的强大,不仅仅需要铁甲舰和铁路,更需要思想的解放、制度的活力、科技的源泉和文化的凝聚力。
“任重而道远啊……”他长长地呼出一口气,眼中却燃烧起更加炽热和坚定的光芒
(http://www.220book.com/book/XQJ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