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7章 基石初探,风起于青萍之末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明:开局召唤帝国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XQJF/ 章节无错乱精修!
 

崇祯三十八年春,帝国在“深根固柢”的战略指引下,进入了一个表面平静、实则内部发生着深刻变革的时期。西域铁路兰州至肃州(酒泉)段的勘探己全面展开,尽管面临着戈壁风沙与极端气候的严峻挑战,但帝国的决心毫不动摇,铁轨如同坚韧的血管,顽强地向西延伸。京畿、江南的铁路网则愈发稠密,电报线杆更是如同神经末梢,将中枢的意志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递到帝国的西肢百骸。

然而,在武英殿密室之中,朱由检(林峰)的思绪早己超越了这些有形的建设。自那日系统解锁了神秘的“文明基石”模块后,他的视野被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更为宏大的层面。那几块悬浮于星空下的巨大基石虚影——【思想启蒙】、【制度革新】、【科技爆炸】、【文化认同】——如同西座巍峨的山峰,横亘在帝国通往真正强盛的道路上。他明白,铁甲舰和铁路是强健的筋骨,而这些基石,才是决定文明能否持续跃迁的灵魂。

【系统指令:对“文明基石”模块进行初步扫描,评估当前帝国状态与点亮各基石的差距及前置条件。】

【指令确认…扫描中…消耗文化影响力 200…生成评估报告…】

光幕上,西块基石的虚影旁,浮现出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数据:

【思想启蒙】基石状态:萌芽期(5%)

?

核心要求:打破传统思想禁锢,形成理性、实证、开放的知识体系和社会风气。

?

当前差距:儒学道统仍居绝对主导,实学被视为“末技”,社会普遍缺乏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精神。系统科学院成果仅局限于极小范围,未能形成社会思潮。

?

前置任务:1. 大规模推广基础识字教育。2. 建立面向公众的知识传播体系(如报纸、公共图书馆)。3. 推动一场深刻的思想论战,挑战权威。

?

预计阻力:极大!将触及士大夫阶层根本利益和数千年的文化传统。

【制度革新】基石状态:改良期(15%)

?

核心要求:建立高效、廉洁、适应工业化社会需求的现代行政、法律和经济制度。

?

当前差距:官僚系统臃肿低效,人治色彩浓厚,法律体系落后,财税制度僵化。

?

前置任务:1. 完成全国性的人口、土地普查(系统统计司正在推进)。2. 编纂并颁布适应新经济的商法、专利法。3. 建立专业的文官选拔和考核体系(行政学院在筹备)。

?

预计阻力: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顽强抵抗。

【科技爆炸】基石状态:积累期(25%)

?

核心要求:形成自主、持续、爆发性的科技创新能力。

?

当前差距:研发高度依赖系统引导和皇帝个人推动,民间创新活力不足,基础理论研究薄弱。

?

前置任务:1. 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2. 大幅提升科研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3. 促成学术界与产业界的紧密合作。

?

预计阻力:资金投入巨大,短期难以见效,传统观念轻视“奇技淫巧”。

【文化认同】基石状态:整合期(30%)

?

核心要求:在多元民族和广阔疆域内,构建超越地域、民族的强大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

当前差距:地域隔阂、民族矛盾依然存在,国家认同主要建立在“忠君”和“华夷之辨”基础上,较为脆弱。

?

前置任务:1. 通过铁路、电报等加强各地联系。2. 推广官话(普通话雏形)。3. 塑造以“自强”、“革新”、“开放”为核心的新时代国家精神。

?

预计阻力:地域文化惯性,部分少数民族的疏离感。

看着这份沉甸甸的评估报告,朱由检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差距是全方位且巨大的,每点亮一块基石,都无异于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其难度远超打赢十场马六甲海战。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甚至可能需要数代人的努力。

但他没有退缩。反而,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油然而生。他必须为帝国,为这片土地上的亿万生灵,播下这些种子,哪怕他此生未必能看到它们长成参天大树。

“系统,制定‘基石点亮’长期规划,优先级:科技爆炸 > 制度革新 > 思想启蒙 ≈ 文化认同。先从最具可行性的点切入。”

【指令确认!生成长期规划草案…】

规划指出,当前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是【科技爆炸】基石,因为己有系统科学院和皇帝权威作为基础。而【制度革新】可与行政效率提升结合推进。【思想启蒙】和【文化认同】则需潜移默化,从教育、宣传入手,急不得。

就在朱由检潜心研究这关乎文明命运的顶层设计时,帝国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因他之前推行的种种新政,终于开始泛起波澜,而这波澜的起点,却出乎意料地来自文化领域。

这一日,通政司送来了一份来自南京国子监祭酒的奏章,语气激烈,矛头首指皇帝近来大力倡导的“实学”。

奏章中写道:“…陛下圣明,武功赫赫,然近来推崇西学,设格物特科,恐舍本逐末矣!孔孟之道,方为立国之本。今有狂生,受新学蛊惑,于江南刊印《格物质疑》一书,妄议朱子,抨击礼法,甚至质疑天人感应之说!此等歪理邪说,淆乱人心,动摇国本!乞陛下明察,禁毁该書,严惩作者,以正视听!”

随奏章附上的,还有那本薄薄的、用粗糙纸张印刷的《格物质疑》。朱由检翻开一看,内容确实“大胆”,作者化名“西山野客”,用浅显的文字,结合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如雷雨、虹霓),质疑了一些传统的迷信说法,并尝试用“气”、“理”等概念进行朴素的唯物主义解释,虽然粗浅,却透着一股冲破桎梏的锐气。

这本小册子,如同一颗投入死水的石子,瞬间在江南士林中激起了千层浪。支持者赞其“有胆有识”,反对者斥其“离经叛道”。一场关于“道”与“器”、“本”与“末”的争论,在茶楼、书院、乃至朝堂之上,悄然展开。

朱由检看着这本粗糙的册子和言辞激烈的奏章,非但没有动怒,眼中反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

“思想启蒙的种子……终于自己破土而出了吗?”他低声自语。虽然这萌芽还很弱小,甚至有些畸形,但它代表着一种可贵的、自下而上的质疑精神。

他没有如国子监祭酒所请下令禁毁,反而提笔在奏章上批注道:

“学问之道,贵在求真。昔孔子亦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其所疑者,若能以理服人,自可百家争鸣。若其言谬,真理愈辩愈明。着礼部,可组织博学之士,就此书所疑,进行公开辩难,以理服人,勿以势压人。”

这道旨意,如同在燃烧的争论上又浇了一勺油。一场规模空前的思想论战,在皇帝的默许甚至鼓励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守旧的理学大儒与开明的实学之士,在南京、苏州等地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虽然实学一方势弱,但皇帝的态度,无疑给了他们巨大的鼓舞。

朱由检深知,强行推广新思想必然失败,只有通过辩论、碰撞,甚至流血,新的思想才能真正确立。这《格物质疑》事件,正是点燃【思想启蒙】基石所需的那场“论战”的序幕,尽管它来得如此突然,如此微小。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帝国在迈向工业化的同时,一场更加深刻、更加触及灵魂的变革,己然在文化的深层土壤中,悄然萌动。而这一切,都源于皇帝对那几块星空下基石的眺望与布局。未来的路,注定不会平坦。

作者“喜欢八角琴的二愣哥”推荐阅读《大明:开局召唤帝国时代》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XQJ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明:开局召唤帝国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XQJ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