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8章 老子不交这个税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明:我的古镜能穿梭现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XU54/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大明:我的古镜能穿梭现代!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大明:我的古镜能穿梭现代!最新章节随便看!

“小的愿意为将军效死!”

一只手有力地托住了他的胳膊,让他跪不下去。

“别动不动就跪。”

江晟皱了皱眉。

“男人膝下有黄金。”

“以后把活干好,比什么都强。”

他松开手,转身对亲兵吩咐道。

“带他去后营安顿一下,登记造册,从今天起,他就是我大同军的人了。”

“是!将军!”

亲兵立刻上前,客气地对李鸿基做了个请的手势。

江晟没有再看他。

收服一个未来的闯王,对他来说,只是计划中的一小步。

他真正的战场,现在才刚刚开始。

……

夏末秋初。

江晟骑着马,慢悠悠地走在乡间的土路上。

道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田野。

沉甸甸的玉米棒子压弯了秸秆,绿油油的红薯藤蔓铺满了地面。

还有一处处己经翻开的土地,堆着小山一样圆滚滚的土豆。

农夫们黝黑的脸上,挂着从未有过的灿烂笑容。

“将军!您看呐!”

一个老农扛着一麻袋土豆,激动地跑到江晟马前。

“这神物,可真是神了!”

“就这么一小块地,收上来的土豆,够我们全家吃大半年了!”

“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粮食啊!”

江晟翻身下马,从麻袋里拿起一个沾着泥土的土豆。

入手沉甸甸的。

这就是希望。

“老乡,粮食多了是好事,可得存好了。”

江晟笑着说。

“这土豆要是冻了,可就吃不得了。”

老农咧开嘴,露出满口黄牙。

“将军放心!官府派人来教啦!”

他指着不远处的一片空地。

“您看,那不是在教咱们挖菜窖嘛!”

江晟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

只见几个穿着官府服饰的农技人员。

正被一群百姓围在中间,连说带比划地讲解着什么。

“……这菜窖,得挖得深!下面铺一层干沙,土豆放进去,再盖一层沙……”

“窖口一定要封严实了,用草帘子盖住,再压上土。”

“这样存起来,别说一个冬天,存到明年开春都坏不了!”

百姓们听得连连点头,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江晟满意地点了点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光有高产作物还不够,教会他们如何储存。

才能真正将这丰收的果实,稳稳地握在手里。

他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

从农夫们的口中,从农技人员的报告里,他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

仅仅大同府下辖的一个县,今年产出的土豆、红薯和玉米。

足够周边三个县的军民吃饱肚子,而且还有富余。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从今往后,至少在他江晟管辖的这片土地上。

那场席卷整个大明末年,饿殍遍地、易子而食的人间惨剧,将不复存在。

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在江晟的胸中激荡。

然而,当他回到总兵府,看着桌案上堆积如山的各地收成统计时。

一个新的,也是更严峻的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

税。

按照大明的规矩,秋收之后,就要开始征收秋粮,也就是田赋。

这些粮食,一部分留作地方用度,大部分则要上缴国库。

可是……

江晟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这新来的三种作物,怎么交税?

红薯和土豆,含水量大,根本不耐长途运输。

从大同运到京城,路上颠簸损耗,再加上天气变化,等运到了,怕是得烂掉一半。

到时候户部的那些官老爷们,笔杆子一动。

一个“监运不力”的罪名扣下来,底下办事的人不死也得脱层皮。

那玉米呢?

玉米倒是可以。

但问题是,朝廷的税粮名录里,根本没有“玉米”这一项。

人家只认大米、小麦、高粱这些传统作物。

你拉一车玉米过去,户部的官僚们大笔一挥。

给你算个“杂粮”,价格压到最低,你哭都没地方哭去。

最关键的是,就算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江晟也不想交。

他辛辛苦苦搞来的种子,费尽心力推广种植。

让大同府的百姓过上了几十年都未曾有过的饱足日子。

凭什么要把这活命的粮食,送去京城,喂饱那帮脑满肠肥的蛀虫?

凭什么要让崇祯那个倒霉皇帝,拿着他江晟种出来的粮食。

去养活那些只会扯后腿、打不了仗的京营废物?

还有他自己的军队。

朝廷每年拨下来的那点军饷,还不够他手下这几万虎狼之师一个月的开销。

剩下的缺口,全靠他自己想办法。

他江晟养兵,花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挣来的。

凭什么还要给朝廷交税?

如今,粮食的问题解决了。

军队可以就地屯田,百姓可以用富余的粮食来代替徭役。

一个自给自足,内循环的完美闭环,己经在他脑子里形成了。

他养兵,兵保民,民出粮。

至于朝廷?

爱谁谁。

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

如果不能实物交税,那就只能折漕,也就是折算成银子。

可现在大同府粮食大丰收,粮价必然暴跌。

让百姓卖掉堆积如山的土豆,去换取少得可怜的几两银子,再上缴给官府。

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吗?

兜兜转转,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他忙活了半天,最后全便宜了那些趁机压价的粮商和贪得无厌的官吏。

想到这里,江晟的眼神冷了下来。

不行。

绝对不行。

这税,一粒米,一个铜板,都不能交!

……

大同府衙,正堂。

知府孙承宗,同知王启年,通判张文远。

大同府品级最高的三个文官,正襟危坐。

江晟大马金刀地坐在主位上,这是武将总兵才能有的待遇。

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眼皮都没抬一下。

“几位大人。”

他开口了。

“今年大同府的收成,想必你们心里都有数。”

知府孙承宗闻言立刻堆起笑脸,身子微微前倾。

“有数,有数!托江将军的洪福,引进了神物。”

“我大同府实乃百年未有之大丰收啊!”

他抚着胡须,一脸谄媚。

“下官正准备修书一封,写成折子,快马加鞭送往京城。”

“向皇上报喜,也为将军您,好好地请一份天大的功劳!”

旁边的同知和通判也连声附和。

“是啊是啊,孙大人所言极是!”

“此等祥瑞,必将震动朝野,将军封妻荫子,指日可待啊!”

江晟放下茶杯,杯底和桌面碰撞,发出一声轻响。

堂上的吹捧声戛然而止。

“请功就不必了。”

江晟的目光缓缓扫过三人的脸。

“我今天来,是想和几位大人商量一件事。”

“我准备上奏朝廷,请求免除大同府今年的秋税。”

“这个折子,需要以府衙的名义来上,所以,想请几位大人联名。”

话音刚落,整个正堂陷入了一片死一样的安静。

孙承宗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王启年和张文远更是面面相觑,以为自己听错了。

“免……免税?”

孙承宗结结巴巴地开口,声音都变了调。

“江将军,您……您没说笑吧?”

“你看我像是在说笑的样子吗?”

江晟反问。

“可是……为什么啊?”

通判张文远急了,他是个急性子,藏不住话。

“如此大丰收,正是彰显我等教化有方,治理有功的大好时机啊!”

“这折子递上去,皇上一高兴,咱们几个的前程,那可就是一片光明!”

“不趁机多征点税,报个高额的数字上去。”

“己经是天大的恩典了,怎么还能免税呢?”

“这……这不合常理啊!”

江晟的眼神冷了几分。

“前程?功劳?”

他冷笑一声,身体向前倾,一股迫人的压力瞬间笼罩了整个正堂。

“我问你们,这功劳是你们的吗?”

“是你们下地去教百姓种田了,还是你们挽起袖子去帮他们挖菜窖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XU5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明:我的古镜能穿梭现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XU54/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