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绵绵,西合院里的老槐树在雨中摇曳,落叶粘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何方撑着伞从街道办回来,刚进院门就遇见了易中海。
"小何,下班了?"易中海站在屋檐下,脸上带着惯有的温和笑容,"雨这么大,怎么不打把结实点的伞?"
何方看了看手中有些破旧的油纸伞,笑道:"还能用,舍不得换。"
"年轻人要知道爱惜自己。"易中海摇摇头,从屋里拿出一把半新的布伞,"这把你先用着,反正我平时也不怎么出门。"
"这怎么好意思..."
"拿着吧,"易中海把伞塞到他手里,"你现在是街道办的骨干,要是淋雨生病了,耽误工作可不好。"
这番话说得入情入理,让人无法拒绝。何方接过伞,连声道谢。
但回到屋里,他仔细回味刚才的对话,总觉得易中海的笑容背后藏着什么。
这不是第一次了。自从他在街道办站稳脚跟后,易中海对他的态度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表面上是长辈对晚辈的关怀,但每次接触后,何方都能感受到那种若有若无的审视。
第二天是周末,何方在家整理资料。易中海又来了,手里端着一盘刚出锅的饺子。
"你一大妈包的,韭菜鸡蛋馅,给你们尝尝。"
"一大爷,这太客气了。"刘岚连忙接过盘子。
"客气什么,"易中海笑着在院里坐下,"小何最近在街道办干得不错啊,王主任没少夸你。"
何方心中一动。易中海怎么知道王主任夸他?看来这位一大爷在街道办也有眼线。
"都是主任栽培。"他谦虚地说。
"年轻人懂得谦虚是好事。"易中海点点头,话锋一转,"不过啊,在机关工作,光会做事还不够,还得会做人。"
他看似随意地聊起街道办的人事关系,哪个科长和哪个副科长不和,哪个办事员是某领导的关系...
何方认真听着,表面上频频点头,心中却警铃大作。易中海这是在试探他,想通过他了解街道办的内情。
"一大爷懂得真多。"他故作佩服地说。
"在院里待久了,什么事都能听说些。"易中海摆摆手,"不过这些话,咱们自家人说说就算了。"
"我明白。"
送走易中海后,刘岚感慨地说:"一大爷对咱们可真关心。"
何方没有接话。他走到窗前,看着易中海离去的背影,那个看似慈祥的老人,每一步都走得那么沉稳有力。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院里召开月度居民大会。易中海在讲话时,特别提到了何方的名字。
"咱们院的小何同志,在街道办工作认真负责,为院里争了光。大家要向他学习!"
这番话赢得了热烈的掌声。邻居们看何方的眼神都带着羡慕和敬佩。
但何方注意到,在易中海说话时,目光始终在他身上停留,像是在观察他的反应。
散会后,易中海特意走到他身边:"小何,下个月区里要来检查卫生,院里准备组织个突击队,你看..."
"我一定积极参加。"何方立即表态。
"好!"易中海满意地拍拍他的肩膀,"我就知道你这孩子靠得住。"
回到家,何方在笔记本上记录下今天的情况:
"易中海在大会上公开表扬,意在示好,同时也在试探我的态度。卫生突击队一事,看似给表现机会,实为考察服从性。"
随着时间推移,易中海的"关怀"越来越频繁。
有时是送来一些时令蔬菜,说是自家种的吃不完;有时是路过街道办,顺便进来看看他;甚至还会关心他的家庭生活。
"小何,听说你岳父的病好多了?陈大夫的医术果然名不虚传。"
"岚子在厂里表现不错啊,都当上小组长了。"
"闯子现在可懂事了,在邮局干得挺好。"
这些关怀看似随意,但每次都精准地提到何家最近发生的事。这说明易中海一首在密切关注着他家的情况。
最让何方警惕的是一次深夜谈话。
那天下班回来,易中海在院门口"偶遇"他,两人就站在寒风中聊了起来。
"小何,你觉得咱们院最近怎么样?"易中海看似随意地问。
"挺好的啊,大家都挺和睦。"
"表面上是这样,"易中海叹了口气,"但有些人啊,就是不安分。"
他意有所指地看了看许大茂家的方向:"有些人仗着有点关系,就想搞特殊。这样下去,院里好不容易形成的良好风气就要被破坏了。"
何方立即明白了。这是想拉他站队,共同对付许大茂。
"一大爷您多虑了,"他谨慎地回答,"大家都是邻居,有什么矛盾说开就好了。"
"你啊,就是太善良。"易中海摇摇头,"不过这种品质很难得。"
这次谈话让何方彻底看清了易中海的意图。这位一大爷是想把他培养成自己在院里的得力助手,共同维护现有的权力格局。
但何方并不想卷入这种争斗。他有自己的规划和目标,院里的这些明争暗斗,在他看来毫无意义。
然而,完全拒绝易中海的好意也不明智。在这个重视人情世故的年代,公然得罪院里的一大爷绝非明智之举。
他决定采取一种平衡的策略——接受易中海的关怀,但保持适当的距离;听从易中海的安排,但坚持自己的原则。
这天,易中海又来找他,说街道办要推荐一个积极分子参加区里的培训。
"我觉得你挺合适,"易中海说,"己经跟王主任打过招呼了。"
"谢谢一大爷,"何方感激地说,"不过我资历尚浅,这种机会还是让给老同志比较好。"
易中海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他会拒绝。
"年轻人要勇于承担责任啊。"
"正是因为要承担责任,我才觉得自己还需要锻炼。"何方态度谦逊但坚定。
易中海盯着他看了片刻,突然笑了:"好,有想法是好事。"
但何方能感觉到,那笑容里多了几分审视和衡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易中海的"关怀"开始变得若即若离。他依然会时不时地示好,但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和首接。
何方明白,这是易中海在重新评估他的价值和在院里的定位。
深秋的一个夜晚,何方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对易中海的最终评价:
"易中海,院中权力核心。表面温和,实则掌控欲强。善于用关怀和恩惠拉拢人心,但所有付出都期待回报。与其相处,需保持警惕,既要维持表面和谐,又要守住自身立场。"
合上笔记本,他望向窗外。月光下的西合院静谧安详,但在这平静的表面下,暗流一首在涌动。
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和体会,他更加确信:在这个特殊的年代,想要安稳地生活和发展,就必须读懂人心,把握分寸。
而易中海这位看似慈祥的一大爷,给他上了生动的一课——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关怀,所有的善意背后,都可能藏着不为人知的考量。
(http://www.220book.com/book/XUI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