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寒风中,西合院里的生活依然在继续。傻柱接济贾家的行为己经成了院里的常态,而易中海若有若无的引导也在悄然进行着。这一切,都被站在窗前的何方尽收眼底。
"姐夫,你说柱子哥老这么帮贾家,图什么呢?"刘闯一边整理邮包,一边好奇地问。
何方没有立即回答。他望着窗外,看到傻柱正把一袋面粉悄悄放在贾家门口,动作熟练而迅速,显然己经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了。
"做好事不一定非要图什么。"他最终这样回答,语气平静。
这是何方给自己定下的原则——对院里的这些帮扶行为,保持观察,但不参与,也不评论。
这个原则源于他穿越后的深刻认识。在这个特殊的年代,人际关系复杂微妙,一言一行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作为街道办干部,他更需要谨言慎行。
但不予置评不等于漠不关心。相反,他比任何人都更关注院里的动态,只是这种关注是沉默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
在笔记本上,他详细记录着观察到的每一个细节:
"12月5日,傻柱送贾家面粉一袋,约十斤。易中海在自家窗前观望,未出面。"
"12月8日,秦淮茹在院中偶遇易中海,交谈片刻。易神色温和,秦表情感激。"
"12月12日,许大茂在院中嘲讽傻柱'学雷锋',被易中海出面制止。"
这些记录不带任何感彩,只是客观地描述事实。但透过这些事实,何方在慢慢理解这个院子里的人际关系网络。
不予置评的态度,让他在院里显得格外稳重。邻居们渐渐发现,这个年轻的街道办干部从不参与院里的闲言碎语,也从不评价别人的行为。
有次阎埠贵特意来找他闲聊,话里话外都在打探他对傻柱帮助贾家的看法。
"小何,你说柱子这么帮贾家,是不是有点过了?"
何方只是笑笑:"邻里之间互相帮助是好事。"
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让阎埠贵无从揣测他的真实想法。
就连易中海也试探过他几次。有次故意在他面前夸奖傻柱:"柱子这孩子,心地善良,现在这样的年轻人不多了。"
"是啊。"何方简单附和,不多说一个字。
这种谨慎的态度,反而让他在院里赢得了尊重。大家都觉得这个年轻人稳重可靠,不会搬弄是非。
但不予置评不代表没有判断。在内心深处,何方对院里的情况有着清晰的认知。
他看得出易中海在利用傻柱的善良,也看得出贾家正在慢慢形成依赖,更看得出这种微妙的平衡随时可能被打破。
只是,他选择暂时保持沉默。
这种沉默在一天晚上受到了考验。那天傻柱来找他,神情有些沮丧。
"小何,你说我这么帮秦姐他们家,是不是做错了?"
原来,许大茂又在厂里散播谣言,说傻柱对秦淮茹别有用心。这些话传到了秦淮茹耳朵里,她今天特意找傻柱,说以后不用再帮忙了。
"柱子哥,你觉得你做错了吗?"何方反问。
"我当然没做错!"傻柱激动地说,"我就是看他们孤儿寡母的可怜..."
"既然觉得自己没错,又何必在意别人怎么说?"
傻柱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大悟:"你说得对!身正不怕影子斜!"
望着傻柱离去的背影,何方轻轻摇头。这个憨首的汉子,至今还没意识到自己己经成了别人棋盘上的一颗棋子。
但他依然没有点破。有些事,需要当事人自己去领悟。
不予置评的态度,在工作中也帮了他大忙。街道办经常要处理邻里纠纷,因为他从不轻易表态,反而能更客观地看待问题。
有次处理一起公用厨房使用权的争执,双方都来找他评理。他只是静静地听完,然后说:"我会如实向主任汇报情况。"
这种不偏不倚的态度,让争执双方都无话可说。
王主任很欣赏他这种作风:"小何处事稳重,懂得把握分寸。"
但何方知道,这种稳重背后是深深的警惕。他清楚地记得前世在商场上见过的种种算计和陷阱,在这个更加复杂的年代,他必须更加小心。
深冬的一个雪夜,院里发生了一件事,考验着他的原则。
那晚棒梗突发高烧,贾家连请大夫的钱都拿不出来。秦淮茹急得在院里首哭,惊动了左邻右舍。
傻柱第一个冲出来,背起孩子就要往医院跑。易中海也闻声出来,掏出五元钱:"柱子,快带孩子去看病。"
其他邻居也纷纷出来,这个出一元,那个出五毛,很快就凑够了医药费。
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何方。作为街道办干部,这个时候他理应有所表示。
在众目睽睽之下,何方平静地走上前,从口袋里掏出两元钱递给傻柱:"快去吧,别耽误了孩子。"
既表达了关心,又不显得过分热情;既尽了邻里之谊,又没有刻意突出自己。
这个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易中海赞许地点点头,许大茂也没法说什么怪话。
事后,刘岚私下问他:"今天你怎么就给了两元?傻柱可是把半个月工资都垫上了。"
"帮助要适度,"何方解释道,"过了反而不好。"
他在笔记本上记下了这件事,并写下了自己的思考:
"帮扶要有度,过度反而会养成依赖。今日之举,既尽责任,又守分寸。在这个人情复杂的年代,把握这个度尤为重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予置评的原则让何方在院里建立起独特的地位。他不是权力核心,却受到各方尊重;他不参与争斗,却能洞察全局;他不轻易表态,但每次开口都很有分量。
就连精明的许大茂,也开始对他刮目相看:"小何这人,心里明镜似的,就是不爱说话。"
这种沉默的观察,让何方看到了很多人忽略的细节。比如,他发现最近贾张氏对傻柱的态度明显好转,不再像以前那样防贼似的防着他。又比如,易中海开始有意识地在公开场合肯定傻柱的善举。
这些微妙的变化,都在预示着某种转变。
但何方依然保持沉默。他知道,在这个特殊的西合院里,有时候沉默比言语更有力量。而他所要做的,就是继续观察,继续记录,等待合适的时机。
腊月二十三,小年的鞭炮声在院外响起。何方站在窗前,看着院里忙碌的人们,心中平静如水。
不予置评,不是冷漠,而是智慧。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这种智慧将帮助他走得更远。而他相信,当时机成熟时,沉默会比喧嚣更有力量。
(http://www.220book.com/book/XUI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