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8章 街道工作深化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四合院,开局和刘岚结婚 http://www.220book.com/book/XUIV/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三只格格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1959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晚,己经是三月天,北京城却还笼罩在倒春寒的凛冽中。街道办的办公室里,煤炉子烧得正旺,但依然驱不散空气中的寒意。

何方坐在办公桌前,面前摊开着厚厚的物资统计表。这是他接手街道物资管理工作的第三个月,工作内容己经从最初的简单计算,扩展到包括物资统计、票据发放、困难户认定在内的多项重要工作。

"小何,这是本月粮店报上来的配给数据,你核对一下。"老周递过来一沓表格,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倚重。

"好的,周叔。"何方接过表格,立即投入工作。

这些数据关系到辖区内八个胡同、五百多户居民的粮食供应,半点马虎不得。他先快速浏览了一遍总体数据,然后开始逐项核对。

在街道办工作这段时间,他深深体会到基层工作的复杂性。每一张粮票、每一尺布票,都关系到普通百姓的生计。而物资的分配,更是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和担当。

"这里有个问题。"他指着表格上的一处数据对老周说,"南锣鼓巷的粗粮配给量比上月减少了百分之五,但细粮配给量没有相应增加。"

老周凑过来看了看:"哦,这个我知道。粮店说最近粗粮紧张,所以调整了配比。"

"但是按照区里的规定,粗粮减少应该相应增加细粮配给。"何方认真地说,"这个调整不符合政策。"

老周赞赏地点点头:"你说得对。我这就去找粮店核实。"

这样的场景在街道办越来越常见。何方凭借出色的计算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很快成为了物资管理工作的骨干。

但真正考验他能力的,是每月一次的票据发放工作。

这天是发放本月粮票的日子,街道办院子里早早排起了长队。居民们拿着户口本,翘首以待着当月的粮票。

何方坐在发放窗口前,面前放着各种面额的粮票。他的工作不仅是发放,还要根据每户的人口、年龄、工种,精确计算配给数量。

"李大妈,您家五口人,两个劳动力,本月粮票二十八斤半。"他熟练地数出相应的粮票,递给窗口外的老人。

"谢谢何干部!"老人小心翼翼地接过粮票,像是捧着什么珍宝。

下一个是孙奶奶,孤寡老人,行动不便。何方特意从窗口探出身:"孙奶奶,这个月的补助粮票我给您单独包好了,您拿好。"

"好孩子,谢谢你总是这么细心。"孙奶奶感动地说。

发放工作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有些人家境尚可却想多领补助,有些人确实困难却不好意思开口。如何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这需要精准的判断。

"何干部,我家人口多,粮票实在不够吃啊。"一个中年男子在窗口前诉苦。

何方翻看了一下他家的档案:"王师傅,您家确实有五口人,但三个孩子都还小,按标准配给是足够的。如果您确实有困难,可以申请临时补助,但需要街道核实情况。"

既坚持了原则,又给出了可行的建议。这样的处理方式,让居民们心服口服。

但最考验能力的,是困难户的认定工作。

这天下午,街道办召开困难户评定会议。何方作为具体经办人,要向王主任和各位同事汇报初步审核情况。

"根据摸底调查和居民反映,本月新申请困难补助的有三户。"他翻开准备好的材料,"第一户是后胡同的张师傅家,本人残疾,妻子无业,两个孩子上学..."

他详细汇报了每户的家庭情况、收入来源、实际困难,并提出了初步建议。

老周听后连连点头:"小何调查得很细致,建议也很合理。"

但张淑芬提出了不同意见:"张师傅家虽然困难,但他妻子最近好像在接些零活,是不是再核实一下?"

"张姐说得对,"何方从容回应,"我己经核实过了,他妻子确实偶尔帮人缝补,但收入很不稳定,平均每月不超过五元。"

这样的回答充分显示了他工作的细致程度。

王主任最后拍板:"就按小何的建议办。不过要特别注意,补助发放一定要公平公正,不能有遗漏,也不能让不该领的人钻空子。"

"明白。"何方郑重地点点头。

除了日常工作,何方还开始参与街道的物资调配决策。

随着春季的到来,一些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开始紧张。这天,区里分配下来一批稀缺物资——包括肥皂、火柴、白糖等,数量有限,需要街道自行决定分配方案。

"大家说说,这批物资该怎么分配?"王主任召集全体工作人员开会讨论。

赵强首先发言:"应该优先照顾困难户,他们最需要帮助。"

张淑芬反对:"困难户有专门补助。这批物资应该公平分配,每户都有一点。"

老周则建议:"是不是可以拿出一部分,奖励那些表现好的积极分子?"

大家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这时,何方提出了一个新颖的方案:"我建议把这批物资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按人口平均分配,确保每户都能受益;一部分用于补助特困户;剩下的作为机动储备,用于突况。"

这个方案既考虑了公平,又照顾了特殊需求,还留有余地。最终被王主任采纳。

"小何这个方案考虑得很周全。"王主任赞赏地说。

通过这些具体工作,何方不仅深化了对街道工作的理解,也建立了自己在同事中的威信。大家都发现,这个年轻人不仅业务能力突出,而且处事公正,考虑问题全面。

但何方自己很清楚,这些工作经历带给他的最大收获,是对这个时代物资流通体系的深入了解。

通过参与物资统计,他了解到各种生活必需品的供应渠道和分配规则;通过发放票据,他掌握了居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通过困难户认定,他认识到基层民生问题的复杂性。

这些知识,对他合理使用空间物资、把握囤货节奏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比如,通过统计工作,他了解到白糖即将实行更严格的配给制,于是提前通过鸽子市囤积了一批;通过票据发放,他发现火柴供应可能会紧张,也及时做了准备。

更重要的是,街道工作让他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信息收集系统。通过日常接触居民,他能及时了解到各家的实际困难和需求,这为他暗中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了依据。

有次,他了解到孙奶奶的棉被太薄,晚上经常冻得睡不着。第二天,一床厚实的新棉被就"恰好"出现在街道办的捐赠物资中,顺利分配给了孙奶奶。

这样的帮助,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不会暴露空间的秘密。

春深时节,街道办进行季度工作总结。王主任在大会上特别表扬了何方:

"小何同志虽然年轻,但工作认真负责,业务能力突出,特别是在物资管理方面,为街道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事们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但何方始终保持谦逊:"这都是主任领导和大家帮助的结果。"

这个夜晚,他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段时间的工作体会:

"街道工作让我深入了解了这个时代的物资分配体系和民生现状。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工作开展,也对个人生活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更重要的是,通过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让我找到了在这个时代的存在价值。"

窗外,春风拂过,带来丝丝暖意。虽然前路依然艰难,但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他正在这个特殊的年代,一步步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而这份价值,不仅来自于工作的成就,更来自于能够用自己掌握的资源和方法,为这个艰难时世带来一丝温暖和希望。



    (http://www.220book.com/book/XUI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四合院,开局和刘岚结婚 http://www.220book.com/book/XUI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