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1章 根基 初立

小说: 我在大清建了座城   作者:丽娜来到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在大清建了座城 http://www.220book.com/book/XVWF/ 章节无错乱精修!
 

野狼坡马匪的溃散,如同搬走了压在葫芦口众人心头最沉重的一块巨石。山谷里弥漫的空气不再是焦灼与恐惧,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劫后余生的松弛,以及一种名为“希望”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在悄然滋长。

缴获的物资被清点入库,虽然不多,但十一匹战马、十几石粮食(混着些被烟火燎过的焦糊气)以及那些散乱的刀枪,都成了这支队伍宝贵的财富。阵亡者的遗体被隆重安葬在山谷南坡一片向阳之地,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幸存者沉默的哀悼和更加坚定的眼神。

王恪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太久。他深知,一时的胜利不代表永久的安宁。葫芦口需要消化这次胜利的果实,更需要利用这段宝贵的喘息期,将根基扎得更深、更牢。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重新整编和强化武力。

亲卫队正式更名为“护屯队”,编制扩充至五十人。王柱任队长,赵虎、来顺任副队长。缴获的十一匹战马,加上之前缴获和原有的,勉强凑够了十五骑,单独编成一支骑兵哨,由王柱亲自兼任哨长,负责外围侦察和快速机动。剩下的三十五人分为三个步兵哨,装备鸟枪、抬枪、雷火铳以及刀矛弓箭,由赵虎、来顺及另一名表现出色的老卒各领一哨,轮流负责山谷防务和日常训练。

训练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王恪将后世军训的一些理念与这个时代的实战需求结合,制定了更加严苛的训练章程。队列、体能、兵器操练、小队战术配合,甚至是简单的土工作业和野战救护,都成了每日必修课。护屯队的伙食和饷银也优于普通族人,以此激励士气,明确责任。

第二件事,是巩固防御,将葫芦口真正打造成一个坚固的据点。

谷口那道饱经战火的一期土墙被进一步加固、加高,墙体内部用木料进行了支撑,外侧挖掘了更深的壕沟,引入了部分泉水,形成了一道结冰后滑不留足的障碍。墙头修建了遮风挡雪的棚子,设立了固定的哨位和物资储备点。

王恪甚至开始规划二期工程——依托山谷两侧的山崖,修建更高的角楼和烽燧,形成交叉火力,彻底封锁谷口。虽然受限于人力物力,这只是个蓝图,但目标己经明确。

第三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事,便是发展生产,解决根本的生存问题。

那片二十亩的“希望田”被视若珍宝。王恪抽调了族里最有经验的老农和一批细心肯干的妇人,组成专门的农垦组,由王福统一协调,负责田间的日常管理。除草、松土、施肥(利用收集来的人畜粪便和草木灰)、驱虫……每一项都严格按照王恪结合空间【环境模拟】优化出的方案执行。

神奇的事情持续发生。在严寒的关外之冬,这些土豆和红薯的秧苗非但没有冻死,反而以远超常人理解的速度茁壮成长。土豆开出了淡紫色的小花,红薯的藤蔓匍匐蔓延,绿意盎然,在这片灰黄的山谷中构成了一幅极不协调却又充满生命力的画面。族人们从一开始的惊疑,到后来的习以为常,再到如今的虔诚守护,己然将这片庄稼视为了神迹,对王恪的信服更是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王恪知道,这只是开始。他暗中利用空间,持续优化着下一批的种子,并开始尝试在空间里模拟培育一些耐寒的蔬菜,比如白菜和萝卜。他明白,要想真正站稳脚跟,食物来源必须多元化。

除了农业,手工业也开始萌芽。队伍里原本就有木匠、铁匠(虽然水平有限),王恪将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了工匠组。修复损坏的车辆、打造和维修农具武器、甚至尝试利用缴获的马皮和野狼坡遗弃的破烂皮袄鞣制皮革,制作冬衣和皮甲。一切都在向着自给自足的方向努力。

内部的管理也日趋规范。王恪参照了里甲和屯田的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将一百多口人(扣除护屯队和工匠组)编成五“甲”,每甲设甲长一名,负责组织生产、分配物资、调解纠纷。建立了简单的议事制度,定期由王恪召集王福、王柱、赵虎、来顺以及几位族老、甲长开会,通报情况,商议大事。虽然最终决定权仍在王恪手中,但这种形式给了族人参与感和归属感。

葫芦口,这个一个月前还充满绝望和血腥的山谷,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恢复着生机,构建着秩序。清晨的操练号子,白天的垦荒劳作声,夜晚巡逻的脚步声,交织成了一曲独特的生存乐章。

然而,王恪并未放松警惕。他派出的骑兵哨,活动范围越来越大,不仅清扫野狼坡可能的残匪,更重要的,是探查那个一首悬而未决的“靠山屯”,以及更广阔区域的情况。

那个被俘的猎户赵五,在被反复审讯,确认榨不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后,王恪没有杀他,而是罚他做了苦役,负责清理马厩、搬运石料,严加看管。这个人,或许将来还有用。

这一日,王恪正在查看工匠组尝试修复的一架损坏的耧车,王柱骑着马从谷外匆匆返回,脸上带着一丝凝重。

“少爷,北面有消息了。”

王恪放下手中的工具,示意王柱到一旁说话。

“我们的人摸到了靠山屯附近。”王柱压低声音,“那屯子不大,藏在山坳里,大概只有二三十户人家,但……很奇怪。”

“怎么奇怪?”

“屯子外面有壕沟和木墙,守卫很严,不像普通猎户屯子。我们的人假装迷路的行商靠近,差点被弓箭射伤。他们非常排外,而且……似乎在害怕什么。”王柱顿了顿,补充道,“我们还发现,在靠山屯更北面的山里,有新的烟柱,不像是猎户或者农户的炊烟,倒像是……很多人生火聚集的迹象。”

新的烟柱?很多人生火?

王恪的心微微一沉。

野狼坡的威胁刚去,新的迷雾又笼罩上来。

这关外之地,果然不是善地。

他望着北方层峦叠嶂的群山,眼神深邃。

葫芦口的根基刚刚立起,风雨,却似乎从未远离。

丽娜来到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XVW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在大清建了座城 http://www.220book.com/book/XVW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