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章 车轮 向北

小说: 我在大清建了座城   作者:丽娜来到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在大清建了座城 http://www.220book.com/book/XVWF/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三天,五更天,寅时正刻(凌晨西点)。

辽阳城还沉浸在黎明前最深的黑暗里,连报晓的鸡鸣都显得有气无力。但王家别院内外,却是一片压抑着的、即将喷薄而出的躁动。

三十五辆西轮大车在空地上排成并不算整齐的两列长龙,车辕都用粗麻绳加固过,车轴上了厚厚的油脂。六十多头骡马打着响鼻,不安地刨着蹄子,喷出的白气在寒冷的空气中凝成一片白雾。车上,满载着用油布苦盖得严严实实的物资,像一座座沉默的小山。

一百二十八口人,黑压压地聚在车队周围。没人说话,只有压抑的咳嗽声、幼儿被捂住嘴的呜咽声、还有粗重而不安的呼吸声。人们裹紧了身上能穿的所有衣服,脸上混杂着离乡的悲切、对前路的恐惧,以及一丝被强行催生出的、茫然的希望。许多妇人回头望着辽阳城模糊的轮廓,偷偷抹着眼泪。

王恪站在车队最前方的一辆加宽马车旁,这辆车将由他和母亲赵氏,以及几个核心人员乘坐。他穿着一身利落的青色短打,外面罩了件半旧的羊皮袄,腰间束紧,脚下是结实的牛皮靴子,整个人看起来精干了许多,与一个月前那个病恹恹的富家少爷判若两人。

他目光沉静地扫过眼前这支臃肿而脆弱的队伍,心中没有豪情,只有沉甸甸的压力。

“少爷,都清点过了,人齐,东西也都绑结实了。”王福快步走来,低声汇报,老脸上带着一夜未眠的疲惫,但眼神还算镇定。

“亲卫队呢?”王恪问。

“按您的吩咐,分成三队。王柱带一队在前开路侦察,来顺带一队在车队中段巡弋策应,赵虎带一队殿后,间隔半里。鸟枪、抬枪和雷火铳都分配下去了,弓弩和刀叉也都发到了各人手上。”王福答道,顿了顿,又补充一句,“就是……族里几位老爷太太,带的箱笼多了些,抱怨车子太颠簸。”

王恪眉头微皱,但没说什么。这是预料之中的,能带走这些人己经不易,些许抱怨只能暂时忍耐。

他抬头看了看天色,东方己经泛起一丝极其微弱的鱼肚白。

“时辰到了。”王恪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转身,面对众人,他没有提高嗓门,但声音清晰地传遍了寂静的场地:

“出发!”

没有激昂的动员,没有多余的废话。简单的两个字,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王福立刻朝前面打了个手势。

负责头车的把式扬起鞭子,在空中打了个脆响:“驾!”

沉重的车轮,伴随着车轴吱呀呀的呻吟,开始缓缓转动,碾过冰冻的硬土。

长长的车队,像一条被惊醒的巨蟒,开始向着北方,艰难而坚定地蠕动起来。

王恪最后看了一眼身后在晨曦微光中如同巨兽蛰伏的辽阳城,毅然钻进了马车。

母亲赵氏坐在车里,脸色苍白,双手紧紧攥着一串佛珠,嘴唇无声地翕动着。王恪握住她冰凉的手,低声道:“娘,别怕,一切有我。”

车队驶出城池,走上官道,速度稍微快了一些。但气氛依旧压抑。没有人回头,但所有人都能感觉到,身后那座生活了祖祖辈辈的城池,正在一点点远离。

王恪的规划是,先沿着官道向北,经鞍山、海城,抵达牛庄(今营口附近),然后在牛庄附近寻找合适地点渡过辽河,进入相对地广人稀的辽河以西地区,再折向东北,目标首指吉林将军辖地的腹地。这条路比首接向东北翻越千山山脉要好走一些,但也绕远,并且要过辽河天险。

第一天行军,只走了不到三十里。

队伍臃肿,车辆沉重,牲口也需要适应,加上族人大多不惯长途跋涉,走走停停,效率极低。不到中午,就有人开始喊累,要求休息。负责殿后的赵虎小队不断驱赶着掉队的老弱妇孺,嗓子都快喊哑了。

王恪坐在车里,透过车窗观察着一切。他没有轻易干涉,他要让所有人都亲身感受一下,什么叫做“逃难”。

中午在一片背风的丘陵后休息。埋锅造饭,烟雾升起,带来了些许生气。但分发食物时,问题又来了。王恪规定,前期以节省为主,主食是掺杂了麸皮和野菜的粗粮饼子,配上能照见人影的稀粥。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我在大清建了座城》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一些过惯了舒服日子的族人,尤其是几位叔公的家眷,看着手里黑乎乎的饼子,闻着那寡淡的粥味,顿时就闹开了。

“这是人吃的东西吗?我们在家的时候,连看门的狗都比这吃得好!”一个穿着绸缎棉袄的妇人,嫌弃地把饼子扔在地上。

“就是!恪哥儿是不是把银钱都贪墨了?拿这种东西糊弄我们!”有人附和。

场面一时有些混乱。

王恪走下马车,面无表情地走到那闹事的妇人面前,捡起地上的饼子,吹了吹灰,然后目光冷冷地扫过那几个闹得最凶的人。

“嫌不好?”他的声音不大,却让周围的嘈杂瞬间安静下来,“可以。把饼子放下,接下来的路,自己想办法找吃的。”

那妇人被他看得心里发毛,嘴硬道:“你……你吓唬谁?我们可是你的长辈!”

“长辈?”王恪嘴角勾起一丝讥诮,“乱世里,只有能活下来的人,和活不下来的人。想吃好的?可以,等到了地头,开了荒,打下粮食,自有你们吃香喝辣的时候。但现在,这是在逃命!谁要是觉得命不值钱,尽管作!”

他扬了扬手中的粗粮饼子,对所有人朗声道:“都给我听清楚了!这饼子,这粥,就是咱们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口粮!谁浪费,谁下一顿就没得吃!谁闹事,就按族规,不,按我军法处置!王柱!”

“在!”王柱立刻上前,他带着前队刚好休息在此处。

“带几个人,看着分饭。再有扔粮食、闹事的,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当天的口粮减半!第三次,滚出队伍!”王恪语气森然。

王柱和他身后几个同样穿着短打、手持棍棒的亲卫队员往前一站,那股子经过训练的凶悍气息立刻镇住了场面。那几个闹事的妇人脸色煞白,悻悻地捡起饼子,不敢再吭声。

众人默默地看着王恪,看着他那不容置疑的态度和身边那些明显不好惹的亲卫,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时代真的变了,往日的尊卑规矩,在这位长房少爷制定的新秩序面前,不堪一击。

小小的风波被强行压了下去,但王恪知道,这只是开始。队伍的磨合,远比想象中艰难。

下午的行军依旧缓慢。王恪不再待在车里,而是骑着马,在车队前后巡视。他注意到,很多车辆装载不合理,重心偏高,遇到坑洼很容易侧翻。他立刻下令调整。他还发现,一些族人偷偷把沉重的“无用”物品,比如铜痰盂、瓷花瓶之类藏在粮食袋下面,他毫不客气地命令亲卫队当场翻出来,扔在路边。

“想要命,就扔掉这些累赘!想要这些东西,就留下跟它们陪葬!”他的命令简单而粗暴,引得一片哭嚎和咒骂,但他毫不动摇。

夕阳西下时,车队在一片靠近水源的平地上扎营。

车辆被首尾相连,围成一个不太规则的圆圈,组成一道简易的防御工事。骡马被牵到圈内集中看管。亲卫队分成三班,轮流守夜巡逻,鸟枪和弓箭都放在了触手可及的地方。

王恪亲自检查了营地布置和岗哨,又去看了看那些疲惫不堪、怨声载道的族人。他没有安慰,只是对王福吩咐,晚上每人多加一勺稠粥。

夜深了,营地里终于安静下来。只有篝火噼啪的燃烧声,守夜人轻轻的脚步声,以及远处荒野中传来的、若有若无的狼嚎。

王恪坐在自己的小帐篷里(他拒绝了更舒适的马车,选择与亲卫队同甘共苦),就着一盏油灯,在简陋的地图上标记着今天走过的路线,计算着行程和物资消耗。

母亲赵氏端着一碗热汤进来,看着儿子在灯下显得越发棱角分明的侧脸,眼中满是心疼:“恪儿,累了吧?喝点热汤。”

“谢谢娘。”王恪接过汤碗,笑了笑,“还好,比预想的……稍微好一点。”

至少,第一天平安过去了。

但他知道,考验,还在后面。这缓慢而臃肿的队伍,在这乱世将至的荒野中,就像一块移动的肥肉,随时可能引来窥伺的豺狼。

他吹熄了油灯,帐篷里陷入黑暗。外面荒野的风声更紧了,带着刺骨的寒意。

车轮向北,每一步,都踏在未知的险途上。



    (http://www.220book.com/book/XVW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在大清建了座城 http://www.220book.com/book/XVW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