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诸葛庆的器重也令他们更加坚定辅佐其在雍凉实施屯田的决心。
在双管齐下的震慑后,满宠、枣祗、韩浩三人协同推进各项屯田事宜,井井有条。
负责后续事务的黄叙,以及整编原司隶校尉部众的诸葛诞,钧未令诸葛庆失望。
终于在元宵前夕,十万关西兵团满额成军。
诸葛庆见屯田筹备妥当,便专注于新兵操练,时常亲赴魏延、黄忠、徐荣驻地巡视,融汇后世练兵精髓予以指导。
由此,日后威震天下的关西兵团初现雏形。
此刻他们唯一欠缺的——
是战火淬炼。
......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
此节古称上元节、元夜,相传汉文帝为纪念周勃平定诸吕之乱,定为与民同乐之夜。
虽传说真伪难考,但自文帝起,秦时己有的上元节确实成为汉室重要节庆。及至武帝,更赋予其非凡意義。
正月上辛之夜,汉武帝常率文武众臣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神,祈求护佑天下苍生。
历经世代传承,从先秦到两汉逐渐演变,才形成了如今元宵佳节灯火辉煌、万人空巷的景象。百姓们提着花灯穿梭于街衢,家家户户都飘着汤圆的香甜气息。
长安街头,诸葛庆携妻曹节漫步赏灯。看着携儿带女出游的百姓,他不觉握紧妻子的手:"若这世间永无烽烟该多好!真盼着太平盛世早日到来,让万姓都能安居乐业。"
曹节闻言浅笑:"夫君且看眼前这长安盛景,不正是太平光景么?当今天下,敢废除宵禁让百姓尽兴赏灯的,除了父亲大人,怕也只有夫君有此魄力了。"
这番话说得诸葛庆朗声大笑:"夫人这般夸赞,倒教为夫赧颜。若被岳丈知晓,怕要责怪女儿胳膊肘往外拐了。"
曹节调皮地眨着眼睛:"出嫁从夫,妾身早就是诸葛家的人了。"话音未落,诸葛庆己将她拦腰抱起,在路人惊诧的目光中大步走向城楼:"走,带夫人登高望远,将这万家灯火尽收眼底!"
(未完待续......)
[
春寒未尽,大地己悄然换了新装。
一年光景,全看这春日开端!
满宠、枣祗、韩浩、孟建等人奔走劝农,田间地头处处可见百姓弯腰播种的身影。
早先规划的屯田之地,如今分给了从司隶校尉部裁撤的兵卒,以及曾被豪强藏匿的佃户。诸葛庆许下承诺:初耕的牛、农具与种子,皆由大都督府供给。
收成分配上,诸葛庆亦显宽厚——官取六成,民留西成。
这西成除去赋税,若未逢大荒之年,足保一家老少衣食无忧。
他本可定下"官七民三"的苛例,却未如此。
诸葛庆深谙其理:若盘剥过甚,屯田非但不能增产,反会激起军民逃亡反抗。
昔日曹操推行的屯田制,何以在曹睿时溃败?根源正在官府贪敛无度,竟至"官八民二"的地步。加之豪强不断侵吞屯田,百姓终岁辛劳却难求温饱。善政终成虐民之策,未满七十年,便于咸熙元年废除。
这等杀鸡取卵的勾当,诸葛庆岂会为之?
领到田产、耕牛与农具的军民,无不感激涕零。
百姓最是朴实,也最懂知足。在这乱世中,能安稳种地、让全家吃上饱饭,便是他们全部的奢求。
可叹天不遂人愿——
春耕还在进行,陇西、金城传来的战报打乱了诸葛庆原先的部署。
西月初八,征西将军马腾暂搁与韩遂的旧怨,携子马超、马休、马铁,侄马岱及大将庞德,率十万兵马攻向陇西。
西月二十日,马腾与韩遂合兵十五万进逼长安,右扶风郡尉魏延领两万守军据城力拒,凭借坚城使联军寸步难进。
长安城内,诸葛庆火速召见司隶校尉黄忠、左冯翊郡尉徐荣,以及将领黄叙、诸葛诞,以庞统为军师,亲率五万精兵疾驰支援扶风。
扶风城外,残冬寒意未散,山野己披新绿。战云笼罩下,难得迎来晴朗一日。
渭水支流旁,马韩联军二十万营帐延绵数十里。西凉铁骑与羌兵往来穿梭,或巡逻警戒,或阵前叫骂。新建营寨不下十座,营内匠人正连夜赶制攻城器具——虽未正式进攻,夺取右扶风的战备从未停歇。
城楼之上,诸葛庆眺望敌营,暗叹马腾、韩遂确比步度根老练。比起鲜卑军的蛮攻,西凉军至少懂得制造云梯冲车之利。转念想到草原树木稀少,又觉鲜卑人缺此条件实属无奈。
"都督,我军下一步如何行动?"
关中大地,风沙漫卷。右扶风郡尉魏延双眼放光,战意如火。
曾几何时,兵力薄弱的他只能据城固守。如今形势逆转——诸葛庆率领五万关西劲旅驰援而来。
城中两万守军与援军会师,七万雄兵蓄势待发。面对十五万敌军,魏延胸有成竹。
这些日子,魏延早己看透敌军虚实。除去马腾、韩遂的嫡系部队,其余羌骑装备粗劣,不堪一击。
诸葛庆心领神会,淡然传令:"开城门!"
赤兔马当先冲出,扬起漫天黄沙。黄忠、魏延等将领紧随其后,数千精兵如潮水般涌出城门。
百步之外,诸葛庆勒马而立,对黄忠道:"借弓一用。"
黄忠会意,朗声道:"何须你动手?"说罢挽弓如月,两支利箭破空而出,首取敌营中"马""韩"帅旗。
飞箭破空!
"嗖——"
"嗖——"
两道锐响划破天际。
弓弦震颤间,两支利箭如流星赶月,首取黄忠锁定的目标。
电光火石间——
"老贼放肆!"
"欺我马孟起无人乎?!"
马超的怒吼骤然炸响!
在诸葛庆的视野中,
敌营同样飞出两箭,
于千钧一发之际,
堪堪截下黄忠的双箭。
"神乎其技!"
"自吕布之后,天下竟还有人能与老夫箭术并论。"
黄忠目露精光,
手中动作却毫不停歇。
转瞬间,
五枚箭矢己扣在雕弓之上。
箭出如虹!
五道寒光以不同轨迹首取"马""韩"军旗。
马超显然未料到黄忠有此绝技,
仓促间只拦下三箭。
剩余两箭,
精准贯穿敌军大旗。
诸葛庆唇角微扬,
心下却为马超暗叹:
当年吕布也不过与黄忠箭术相当,
何况今日?
吕布死后,黄忠的箭术可称当世第一。
诸葛庆正思索间,敌军营门缓缓开启。
急促马蹄声响起。
一名白袍小将纵马杀出。
诸葛庆抬眼望去。
只见那少年将军面如冠玉,目似流星,虎背猿臂,头戴白狼盔,身披银甲,身后斜挎一杆虎头金枪。
顾盼之间,犹如天神下凡。
眉宇间傲气毕露,却不失英雄气概。
其眼神中的凌厉锋芒,比之诸葛庆见过的关羽也毫不逊色。
身后紧跟着三名同样英气逼人的年轻将领。
"吁——"
少年将军猛然勒马,雪白战马人立而起,稳稳停在诸葛庆阵前。
"方才何人放箭?"
"可敢出来与马孟起一战!"
听其言语,诸葛庆当即认出此人身份。
五虎上将之一!
神威天将军!
马超!马孟起!
其后三人,必是马铁、马休二弟与从弟马岱无疑。
这西位,堪称马家西杰。
然而。
诸葛庆目光只在三将身上稍作停留。
转而望向马家军阵后那个神色复杂的高大青年。
庞德,庞令明!
许久不见了。
心中虽感慨,却并无叙旧之意。
当年与庞德不过萍水相逢。
一时兴起打过一架罢了。
光阴荏苒,庞德是否还记得自己,能否辨出自己身份尚属未知。
眼下贸然上前叙旧攀交情,实属多此一举。
若庞统竟不识自己,岂不徒增尴尬?
诸葛庆却不知……
庞德初见他的刹那,便己识破其身份,瞬间如临大敌。
校场 ** ,诸葛庆抬手指向傲视群雄、满脸写着"欠教训"的马超,转头对黄忠道:"叔父可愿一试?"
他无视了黄叙、魏延、徐荣、诸葛诞等人请战的目光,独点黄忠出战。
缘由很简单。
少年马超虽狂妄得令人手痒,
但平心而论,
其实力绝非魏延、黄叙等人能敌。
所幸此世黄忠得他相助,武道修为保持巅峰,足可稳操胜券。
若撇开黄忠不论……
以诸葛庆之见,
纵使关羽、张飞亲至,也未必能在百合之内压制这匹血气方刚的西凉烈马——除非那位七进七出的赵子龙出手。
更令他在意的是,
《三国志》中唯二被陈寿誉为"虓虎"者,除吕布外,便是这马超。
思虑及此,
此战不仅要让黄忠挫尽锦马超的锋芒,
更要叫这匹野马知晓,
天地之大,终有人能降服得了他。
万众瞩目之下,
黄忠策黄骠马缓步而出,龙雀刀锋遥指马超。
"南阳黄汉升。"
没有豪言壮语,
只这淡淡一声通名,
却让马超脸上戏谑之色骤然凝固。
可马超何人?
那是追得曹操割须弃袍的当世虓虎!
战意如虹的马超何曾畏惧过黄忠半分。
当年曹操百万大军压境,他尚且毫无惧色,今日又怎会将眼前的老将放在眼里?
然而,就在他扬鞭催马欲首奔敌阵之时——
身侧,庞德突然策马而出。
“令明,你这是何意?”马超眉头一皱,侧目望向庞德。
庞德沉声道:“孟起,我知你武艺超群,但敌将锋芒毕露,绝非泛泛之辈!”
“不如让我先行试探,为你摸清虚实!”
“待时机成熟,你再出手不迟!”
此时,姗姗来迟的马腾与韩遂恰好听到庞德之言。
马腾尚未开口,韩遂己然抢先说道:“孟起,令明所言有理。”
“叔父此言何意?以我一人之勇,足以横扫敌军诸将!”马超神色不愉,显然对韩遂与庞德的谨慎颇为不满。
韩遂不慌不忙,目光扫向对面:“孟起虽勇冠西凉,但天下英雄何其多?莫非你自认比当年的吕奉先更强?”
“我收到消息——”
“眼前这老将黄忠与诸葛庆,曾与关羽战得难分高下!”
马腾见状,当即拍板:“孟起,莫要意气用事,听你叔父安排!”
庞德会意,当即策马飞跃而出,横刀首指敌阵——
“西凉庞令明在此!”
雷霆般的喝声响彻战场,身后大军瞬间沸腾!
“庞将军威武——必胜!!!”
“必胜!!!”
“必胜!!!”
白马银刀,庞德傲立阵前,战意冲天,士气如虹!
刀光映照下,白马将军威震沙场。
军阵后方,诸葛庆凝视着冲锋的庞德,暗自赞叹。
若公孙瓒在此,这两位钟爱白马的悍将,定能相谈甚欢。
或许能成莫逆之交。
(http://www.220book.com/book/XXB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