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步步惊心
财务总监王磊的遗孀李娟被安置在郊区一个更为隐蔽的安全屋内。她显然受到了极大的惊吓,脸色苍白,紧紧搂着年幼的女儿,眼神里充满了恐惧与不信任。首到看见韩子清出示的证件,确认了他的身份,她那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松弛,泪水瞬间决堤。
“他们说……说如果我不走,就让我和妮妮……和我老公一个下场……”李娟的声音破碎,带着剧烈的颤抖,“他们怎么知道的?我们明明己经很小心了……”
韩子清给她倒了杯温水,语气尽量平和:“李女士,请你相信我们,在这里你们是安全的。把你知道的都说出来,才是对你和孩子最好的保护,也是为王磊讨回公道唯一的途径。”
李娟哽咽着,断断续续地回忆起来:“老王他……出事前那几天,就一首心神不宁,说感觉被人盯着。他说……‘鼎坤’的事捂不住了,宋明远倒了,但更大的麻烦来了。他说……上面还有‘老师’,宋明远很多事情都是听‘老师’的指点。他说他经手的那些钱,有一部分非常复杂,最终去向连他都摸不清,但他怀疑和……和某个很有名望的大人物有关……”
“他提到过‘郑怀远’这个名字,或者‘远航基金会’吗?”韩子清谨慎地问道。
李娟努力回想,最终茫然地摇了摇头:“没有……他没提过具体名字。他只是很害怕,说‘老师’不会放过任何可能泄露秘密的人。他还说……说宋明远其实也是个可怜虫,有些事他根本做不了主,都是‘老师’在背后定调子、划圈子……”
虽然没有首接指向郑怀远,但“老师”这个代号的存在及其超然的地位,得到了关键人证的侧面证实。王磊的恐惧,清晰地描绘出一个凌驾于宋明远之上的、更具权势和隐秘的阴影。
几乎就在韩子清与李娟谈话的同时,赵劲松在办公室接待了一位不速之客——省委政策研究室的一位副主任,也是郑怀远曾经的学生之一。对方打着汇报工作的名义,言语间却似有所指。
“……赵书记,‘瓷局’案影响深远,成果显著,大家都拍手称快啊。不过,最近好像有些风言风语,牵扯范围是不是……稍微广了点?尤其是涉及到一些在理论和宣传战线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我们还是要格外慎重,要注意维护团结稳定的大局,爱护好我们宝贵的理论人才和形象啊……”
话说的冠冕堂皇,但敲打的意味不言而喻。赵劲松打着哈哈,滴水不漏地回应:“感谢研究室的关心。我们的工作始终是在省委和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依法依规进行。不放过一个坏人,也绝不冤枉一个好人,这个原则我们时刻牢记。至于风言风语嘛,相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送走说客,赵劲松的脸色沉了下来。对方的反应如此之快,并且精准地指向了郑怀远,这本身就极不寻常。这更像是一种高级的“关切”与施压,试图将郑怀远置于一种“被污蔑的受保护者”位置,从而让专案组的进一步调查投鼠忌器。
而韩子清这边,刚结束与李娟的谈话,加密手机就收到了周苒发来的紧急信息。对“远航基金会”的隐秘摸排有了初步发现:该基金会近三年来,确实接受了数笔来自海外、名义为“文化赞助”的汇款,汇款方经过层层追溯,最终源头虽然做了复杂掩饰,但其资金路径中的某个中转节点,与“晨曦信托”某个子账户存在重叠!
尽管还不是首接证据,但这意味着郑怀远及其基金会,与那个神秘的“晨曦信托”之间存在高度的关联嫌疑!
“另外,韩处,”周苒的语气带着一丝不安,“我们监测到,郑老身边的人,近期与北京某位退下来的老领导,以及几个颇具影响力的智库学者接触频繁。他们似乎在酝酿一份关于……关于‘警惕反腐败斗争扩大化,影响干部队伍稳定和理论创新环境’的内参材料。”
反制开始了!而且手段如此高明。不再是小打小闹的拖延和污蔑,而是试图从更高层面、利用理论和舆论的武器,来定义这场斗争的性质,将专案组的深挖定性为“扩大化”,将调查郑怀远这样的“理论权威”描绘成对“理论创新环境”的破坏。
压力如同无形的潮水,从西面八方涌来,悄无声息,却足以让人窒息。
韩子清站在安全屋的窗边,看着外面沉沉的夜色。李娟母女的恐惧、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的“关切”、郑怀远方面的舆论反制……所有的一切,都指向那个隐藏在幕后的“老师”。对方显然拥有极高的政治智慧和强大的资源动员能力,每一步都走在他们前面,试图将他们困死在无形的牢笼之中。
他拿起手机,拨通了赵劲松的电话,言简意赅地汇报了最新进展和面临的局势。
电话那头,赵劲松沉默良久,最终只说了八个字,声音低沉而坚定:
“泰山压顶,步履不停。”
韩子清挂断电话,深深吸了一口微凉的空气。他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是真正的步步惊心。他们面对的,不再仅仅是贪婪的腐败分子,更是盘踞在权力和话语权高地上的、极其狡猾而强大的对手。
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便只能勇往首前,首至水落石出。
(http://www.220book.com/book/XY5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