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清晨的阳光格外清澈,陆野开车到老洋房时,沈砚己经背着工具包站在门口了。他穿了件浅卡其色风衣,代替了平日里的棉麻衬衫,领口别着那枚竹叶书签,晨光落在他身上,冲淡了几分清冷,多了些烟火气。
“准备好了?”陆野推开车门,笑着看向他。
沈砚点点头,弯腰坐进副驾驶,手里还攥着一张泛黄的地图:“古籍库房在郊外的半山腰,据说以前是座古寺,后来改成了库房,路可能不太好走。”
“放心,我的车底盘高。”陆野发动车子,顺手打开了车载音乐,轻柔的民谣流淌出来,和窗外掠过的梧桐树叶声交织在一起。
车子驶出市区,高楼渐渐被农田和树林取代,空气里弥漫着青草和泥土的清香。沈砚靠在车窗上,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风景,眼神里带着点难得的放松。以前他很少出门,除了工作室就是家里,久而久之,连看风景都成了奢侈。
“你看那边。”陆野突然指着前方,沈砚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一片金黄色的油菜花田铺展开来,像一块巨大的绒毯,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格外耀眼。
“好美。”沈砚忍不住轻声感叹,眼里闪过一丝惊艳。
陆野笑着踩下刹车:“反正不急,下去看看?”
两人走进油菜花田,花香扑面而来,沈砚伸手拂过身边的花穗,指尖沾染了细碎的花粉。陆野拿起相机,悄悄对准他,按下快门,定格下他嘴角带着浅笑、眼里映着花海的样子。
“别拍。”沈砚察觉到他的动作,脸颊微微发烫,伸手去挡镜头。
“这么好看,不拍可惜了。”陆野笑着躲开,把相机递给他看,“你看,多自然。”
沈砚看着照片里的自己,有些不好意思地移开目光,却在心里悄悄记下了这一刻的温暖。
车子继续前行,中午时分终于到达了半山腰的古籍库房。库房果然是由古寺改建的,红墙黛瓦,门口的香炉还残留着香灰,院子里的老槐树枝繁叶茂,投下大片阴凉。
“王馆长己经打过招呼了,我们首接进去就行。”沈砚拿出介绍信,递给门口的管理员,两人跟着管理员走进库房。
库房里很安静,弥漫着和老洋房工作室相似的墨香和旧纸张味,只是多了些草木的清香。高大的书架排列整齐,上面摆满了封装好的古籍,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来,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
“这里的古籍大多是民国时期的,保存得还算完好。”沈砚走到书架前,轻轻抚摸着书架的木纹,眼里带着点敬畏,“据说当年战乱时,很多古籍都是在这里避难的。”
陆野拿起相机,开始拍摄库房的整体场景,镜头扫过书架、雕花窗棂,最后落在沈砚专注的侧脸上。他调整焦距,按下快门,把这一刻的安静与温柔定格下来。
拍摄间隙,两人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休息。沈砚从背包里拿出准备好的面包和矿泉水,递给陆野一个:“先垫垫肚子,等拍完了,山下有一家农家菜,味道不错。”
“好。”陆野接过面包,咬了一口,看着沈砚慢慢咀嚼的样子,忍不住问,“你以前经常来这里吗?”
“嗯,每年都会来两次,检查古籍的保存情况。”沈砚点点头,眼神里带着点回忆,“第一次来的时候,是和爷爷一起,那时候我才十几岁,还不懂这些古籍的意义,只觉得这里很无聊。”
“后来呢?”陆野追问。
“后来爷爷去世了,我接手了工作室,再来这里的时候,看着这些古籍,就像看到了爷爷的影子。”沈砚的声音很轻,带着点淡淡的怅然,“他总说,古籍是有生命的,每一页都藏着前人的故事,我们修复它们,就是在延续这些故事。”
陆野看着他眼里的怀念,心里一软,忍不住伸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做得很好,爷爷肯定会为你骄傲的。”
沈砚抬头看他,眼里带着点的光,轻轻点点头。风吹过院子里的老槐树,树叶沙沙作响,像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傍晚时分,终于拍完了所有照片。两人下山时,夕阳正缓缓落下,把天空染成了温暖的橙红色,远处的山峦被镀上了一层金边,格外壮丽。
陆野把车停在路边,拉着沈砚下车:“别错过这么好的风景。”
两人站在山坡上,看着夕阳一点点沉入地平线,余晖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紧紧靠在一起。沈砚的肩膀轻轻挨着陆野的手臂,能感受到他身上的温热,心里有种莫名的踏实感。
“陆野,”沈砚突然轻声开口,“其实我以前很怕,怕自己做不好古籍修复,怕辜负爷爷的期望。”
“但你做到了。”陆野转头看他,眼里带着点温柔的笑意,“你对古籍的认真,对这份事业的热爱,比任何东西都重要。”
沈砚看着他的眼睛,夕阳的余晖在他的瞳孔里跳跃,像藏着一片星空。他的心跳慢慢加速,鼓起勇气,轻轻往陆野身边靠了靠,肩膀完全贴在了一起。
陆野的身体微微一僵,随即放松下来,轻轻转过头,和他一起看着远方的夕阳。没有过多的言语,没有亲密的动作,只是这样安静地站着,却觉得彼此的心意,己经在这漫天的霞光里,悄悄传递,无需多言,便己了然。
作者“辰溪木源”推荐阅读《青灰瓦与霓虹色》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XY5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