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的暖阳透过车窗,洒在沈砚摊开的笔记本上,字迹被晒得泛着暖光——那是他和陆野一起列的新年计划,第一条就写着“正月十五回南阳老家探亲”。
“还有半小时就到了。”陆野握着方向盘的手轻轻拍了拍沈砚的手背,眼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紧张,“你确定叔叔阿姨真的不介意?”
沈砚合上笔记本,转头看向他,嘴角带着安抚的笑意:“放心吧,我早就跟他们说过我们的事了。”他顿了顿,补充道,“我爸妈虽然传统,但他们更希望我能幸福。而且,他们早就听我提起过你,说想亲眼见见把我拍得那么好看的摄影师。”
陆野忍不住笑了,心里的紧张消散了大半。车子驶离高速,沿着乡间公路慢慢前行,路两旁的白杨树光秃秃的枝桠上挂着红灯笼,年味还未散去。沈砚的老家在南阳乡下,一座带着小院的青砖瓦房,远远就能看到院门口挂着的晾晒的腊鱼腊肉,透着浓浓的烟火气。
车子刚停在院门口,就看到一对中年夫妇迎了出来。沈砚的母亲笑着走上前,拉着他的手嘘寒问暖,父亲则拍了拍陆野的肩膀,语气亲切:“一路辛苦了,快进屋坐。”
陆野提着提前准备好的礼物,跟着沈砚走进屋里。客厅里烧着煤火,暖融融的,桌上摆着刚切好的水果和花生瓜子。沈砚的母亲给两人倒了杯热茶,眼神在他们身上来回打量,笑着说:“早就听小砚说你了,今天一见,果然是个精神的小伙子。”
陆野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阿姨您太客气了,以后还要麻烦您多照顾。”
“都是一家人,说什么麻烦。”沈砚的父亲开口道,递给陆野一把瓜子,“小砚这孩子,从小就犟,认定的事就不会改。你们能互相照顾,我们就放心了。”
沈砚的耳尖微微泛红,低头喝着茶,嘴角却带着浅浅的笑意。陆野看了他一眼,心里暖暖的,悄悄在桌子底下握住了他的手。
中午的饭菜格外丰盛,沈砚的母亲做了一桌子拿手菜,有南阳特色的蒸菜、炖肉,还有陆野爱吃的清蒸鱼。吃饭时,沈砚的母亲不停给两人夹菜,嘴里念叨着:“多吃点,长途跋涉的,肯定饿坏了。”
沈砚的父亲则和陆野聊着天,从古籍修复聊到摄影,两人居然很有共同话题。陆野说起之前拍的古籍专题,沈砚的父亲连连称赞:“你们做的都是有意义的事,能让更多人了解古籍,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不容易啊。”
下午,沈砚带着陆野在村子里散步。阳光洒在乡间的小路上,泥土的气息混着淡淡的草木香,格外清新。路边的田地里,有村民在劳作,看到沈砚,都笑着打招呼,眼神里带着好奇,却没有丝毫恶意。
“小时候,我经常在这条路上跑。”沈砚指着前方的一片麦田,眼里带着回忆,“夏天的时候,麦子熟了,一片金黄,特别好看。”
“那夏天我们再来一次,”陆野笑着说,“我帮你拍一组麦田里的照片。”
沈砚点点头,心里暖暖的。两人沿着小路慢慢走着,偶尔停下来看看路边的野花,或者听村民聊家常,阳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紧紧靠在一起。
傍晚回到家,沈砚的母亲正在包饺子,沈砚走过去帮忙,陆野则坐在旁边,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踏实感。沈砚的母亲笑着说:“小砚以前在家,连碗都很少洗,现在居然会包饺子了,肯定是你教的吧?”
陆野笑着摇摇头:“是他自己学的,特别厉害。”
沈砚的脸颊微微泛红,低头继续包着饺子,嘴角却忍不住上扬。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看着电视里的元宵晚会,气氛温馨而热闹。沈砚的母亲给陆野夹了一个饺子,笑着说:“吃个福气饺子,祝你们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和和美美。”
陆野接过饺子,心里暖暖的,抬头看向沈砚,两人相视而笑,眼里满是温柔。
临走的那天早上,沈砚的父母给他们装了满满一车的土特产,有腊鱼腊肉、手工馒头,还有自己种的蔬菜。沈砚的母亲拉着沈砚的手,眼眶有些:“常回家看看,注意身体。”
“知道了,妈。”沈砚点点头,声音有些哽咽。
陆野走上前,握住沈砚父母的手,语气郑重:“叔叔阿姨,你们放心,我会好好照顾小砚的。”
车子驶离村子时,沈砚回头看着越来越远的家,眼里带着不舍,却更多的是踏实。陆野握住他的手,轻声说:“以后,这里也是我的家。”
沈砚转头看向他,眼里带着的光,轻轻点点头。车子行驶在乡间公路上,阳光透过车窗洒进来,温暖而明亮。新的一年,新的旅程,他们会一起走下去,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充满爱意的样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XY5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