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昌港的晨雾像一层厚重的纱幔,将码头与海面裹得严严实实,咸腥的海风裹挟着细碎的浪花,一遍遍拍打在“探索一号”科考船的甲板上,留下湿漉漉的水痕。庞剑半蹲在数据室角落的阴影里,指尖捏着一枚刚从天花板灯座上卸下的飞利浦E27螺口灯泡,指腹着玻璃外壳上未清理干净的灰尘,眉头拧成了紧实的川字。这枚灯泡与周围灯座里的其他同伴长得一模一样,连金属螺口上的氧化痕迹都仿造得惟妙惟肖,若非他在排查信号源时注意到灯座电流的细微异常,恐怕至今都无人察觉它的异样。当他用特制的微型螺丝刀小心翼翼旋开底部金属触点时,里面露出的并非寻常钨丝灯芯,而是一块指甲盖大小的微型集成电路板——淡蓝色的基板上,数百个芝麻粒般的贴片元件排列如精密的蜂巢,中央一枚米粒大小的黑色芯片正规律地闪烁着微弱的红光,像蛰伏的萤火虫般暗藏玄机。
“武组,找到了信号源头。”庞剑对着领口的对讲机低声说道,声音压得极低,却难掩一丝凝重,“是枚定制的伪装发射器,工作频率锁定在1.2-1.4GHz的民用空白频段,正好避开了船上常规通讯和监测设备的扫描范围。”他迅速从背包里掏出便携式频谱分析仪,将发射器的信号接口与仪器相连,屏幕上瞬间跳出一条平滑稳定的正弦波曲线,“从锂电池残留的电量推算,它至少连续工作了72小时,‘深海之瞳’昨天下午第三次下潜至三千二百米深海的测试数据,包括海水密度、温度梯度和海底地形图谱,应该就是通过这枚发射器实时传出去的。”
对讲机那头陷入短暂的沉默,两秒后,武梅冷静而锐利的声音穿透电流传来:“有没有无损拆解的可能?技术组需要它的信号加密算法和传输指向坐标,这对锁定接收端至关重要。”
“风险太大,几乎不可能。”庞剑轻轻摇头,用镊子拨开芯片旁一根细如发丝的银白色引线,“看到这个了吗?这是汞齐自爆装置,内置的水银开关一旦检测到外力拆解或电磁干扰异常,会立即触发微型雷管,核心元件会在0.3秒内高温碳化,连一点残渣都留不下。我己经用铅合金屏蔽箱将它隔离,现在立刻返回岸上实验室做信号逆向分析,技术组的老张己经在等着了,争取两小时内破解第一层加密协议,给出初步结论。”
挂了对讲机,庞剑缓缓站起身,目光如探照灯般扫过数据室的每一个角落。这里是“探索一号”的神经中枢,墙壁采用了军用级防电磁泄露的特种合金,门窗都装有指纹+虹膜双重生物识别锁,连通风管道都安装了金属滤网和震动传感器,按理说连一只苍蝇都难以悄无声息地进入。可这枚伪装灯泡却像幽灵般潜伏了三天,期间经历了两次设备例行检查都未被发现。他再次走到灯座旁,从口袋里掏出放大镜,仔细观察安装痕迹,发现灯座内侧边缘有一圈极其细微的环形划痕——这是使用专用卡簧钳拆卸时留下的印记。
(http://www.220book.com/book/XZZ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