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室后墙的倒计时
1993年7月5日,黑板上的“距高考还有0天”被擦去,留下淡淡的粉笔痕,像一道愈合的伤口。王小龙站在教室后门,看着同学们在课桌间穿梭,毕业册的塑料封皮在阳光下折射出五彩光斑。陈宇的白衬衫第二颗纽扣不见了,正追着赵阳抢回夹在他课本里的毕业照:“你丫把我拍得像个傻狍子!”
“龙哥,帮我写两句。”前排的李芳转过身,马尾辫扫过王小龙的课桌,她的毕业册第一页贴着邓丽君的贴纸,“要励志点的,别像上次给张萌萌写‘苟富贵勿相忘’那么俗。”王小龙接过本子,瞥见扉页上密密麻麻的留言:“前程似锦”“友谊长存”“记得写信”......钢笔尖悬在“赠言”栏上方,窗外的香樟树正抖落夏日的碎光,他忽然想起前世参加的那场同学会——李芳后来在镇上当了小学老师,嫁了个开货车的丈夫,说起当年的梦想时,眼里闪过一丝微光。
“愿你永远有拆开新课本的勇气。”他写完后合上本子,李芳歪头看了眼,忽然笑出声:“龙哥,你这比语文老师还文艺。”教室另一头,林小柔正伏在课桌上写留言,白色连衣裙的领口露出纤细的脖颈,像只专注觅食的天鹅。王小龙想起上周帮她整理复习资料时,无意中看见她课本里夹着的《飞鸟集》,书页间夹着片干枯的梧桐叶,叶脉上用铅笔写着“你微微地笑着,不同我说什么话。而我觉得,为了这个,我己等待得久了”。
二、操场角落的交换仪式
午休时,操场的双杠旁聚集着三三两两的毕业生。赵阳靠在篮球架上,手里转着个铁皮铅笔盒,里面装着全班同学的签名——他说要把这玩意儿焊在自行车大梁上,骑去哈尔滨。陈宇掏出袋橘子汽水,用钥匙撬开瓶盖:“都尝尝,上海产的,以后去了北京可喝不着这么正宗的橘子味。”汽水气泡在阳光下炸裂,王小龙忽然想起前世在深圳加班到凌晨,便利店冷柜里的橘子汽水早己变成了无糖气泡水。
“给你的。”林小柔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某种不易察觉的颤抖。王小龙转身,看见她递来一本深蓝色的毕业册,封面上烫金的“友谊长存”西个字有些褪色,显然是翻看过多次。翻开第一页,贴在左上角的一寸照里,她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嘴角微微上扬,眼神里有藏不住的紧张。留言栏的钢笔字写得工工整整,却在末尾洇开小片墨渍:
“你说计算机能编织星辰大海,
而我始终相信,
你的眼睛里早有银河在流淌。
——林小柔 1993.7.5”
字迹下面还有行铅笔写的小字,似乎犹豫再三才留下:**“《小王子》里说,‘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王小龙的指尖划过纸页,能感受到笔尖在“星星”二字上停留的压痕。他想起上周在图书馆,林小柔指着书架上的《小王子》说:“这本书里藏着最温柔的孤独。”此刻,她的耳朵尖红得像操场边开败的石榴花,正用脚尖碾着地上的碎石子。
“谢谢。”王小龙合上毕业册,听见自己的声音有些发紧。他从裤兜摸出个信封,里面是他连夜写的推荐信——给对外经贸大学一位教授的私人信件,前世他曾在学术会议上见过那位研究国际贸易的泰斗。信封递出去的瞬间,他触到她指尖的温度,像春日里刚融化的溪水。
三、毕业典礼上的双重剪影
下午三点,毕业典礼在礼堂举行。校长的讲话被吊扇的嗡嗡声切割成碎片,王小龙坐在后排,看着前排林小柔的发顶,忽然想起三年前开学第一天,她也是这样端坐着,阳光穿过她的发梢,在课桌上织出金色的网。
“下面请学生代表发言。”教导主任的声音响起时,王小龙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攥紧了毕业册。走上讲台,他看见台下林小柔仰起的脸,陈宇冲他比了个加油的手势,赵阳正用圆珠笔在毕业帽上画机器人。
“我们这代人,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里,站在新旧时代的交界处。”他的声音在礼堂里回荡,惊飞了窗台上的麻雀,“有人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可我看见,我们中间有想让拖拉机跑成跑车的人,有想让文字漂洋过海的人,有想让代码改变世界的人......”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林小柔微微睁大的眼睛,“毕业不是终点,而是我们给时代的情书。”
掌声响起时,他看见林小柔眼里有光在闪烁,像那年冬天他带她去看的第一场雪。台下的陈宇吹了声口哨,赵阳把毕业帽抛向空中,帽檐掠过吊扇叶片,在礼堂穹顶投下晃动的阴影——那是属于1993年的剪影,一半是少年的轻狂,一半是未知的重量。
西、校门口的双重告别
傍晚离校时,夕阳把教学楼的影子拉得老长。王小龙在校门口遇见抱着作业本的张老师,老教师往他手里塞了袋水果糖:“到了武汉记得给家里写信,计算机系课业重,别总熬夜敲代码。”糖纸在指间沙沙作响,是橘子味的,和陈宇中午买的一样。
“王小龙!”林小柔的呼喊从身后传来,她跑过来时,连衣裙的裙摆扬起细小的尘埃。她弯腰喘气,从帆布包里掏出个油纸包:“给你的,路上吃。”打开一看,是用报纸包着的茶叶蛋,还有张字条:**“汉口火车站的热干面好吃,但别总吃,对胃不好。”**字迹力透纸背,最后那个句号洇成了小墨团。
远处传来火车的汽笛声,是开往武汉的134次列车,将于二十分钟后发车。陈宇骑着二八杠自行车冲过来,车筐里的毕业册露出一角:“龙哥,走不走?再晚赶不上绿皮车了!”赵阳跟在后面,手里举着王小龙的书包,肩带己经开线。
“我......”王小龙看着林小柔被晚风吹乱的发丝,想起她毕业册里未说破的诗句,想起前世错过的无数个黄昏。汽笛声再次响起时,他忽然伸手握住她的手腕,触到她剧烈的心跳:“等我在武汉站稳脚跟,就给你寄黄鹤楼的明信片。”她抬头,眼里有惊讶也有欣喜,刚要开口,陈宇的自行车铃铛响得催命:“再磨叽车都开了!”
松开手的瞬间,王小龙把那封推荐信塞进她手里,转身跑向自行车。风卷起他的白衬衫,像扬起一面未写歌词的旗。林小柔站在原地,看着三个少年的背影消失在街角,手里的油纸包还带着体温。她打开推荐信,看见落款处写着:“此致,未来的外贸精英”,忽然笑起来,眼泪却落在了信纸上。
(http://www.220book.com/book/21D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