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刺破窗帘缝隙时,王小龙己经在昏暗的台灯下背完了第37个英语单词。老式座钟指向凌晨西点三十分,笔尖在《高考英语必备词汇手册》上沙沙游走,他特意用红笔圈出"multimedia""cyberspace"这些九十年代尚未普及的词汇,在旁边标注"未来科技核心词"。
厨房传来母亲煮面的声响,王小龙快速合上单词本,翻开数学错题集。昨天竞赛培训留下的立体几何题还未攻克,他盯着草稿纸上反复修改的辅助线,突然想起系统兑换的"空间思维强化礼包",指尖在空中虚画,将二维图形拆解重组。
"又在折腾?"父亲披着外套走进来,铝制饭盒碰撞出清脆声响,"厂里要赶夜班,你......"话音戛然而止。他看见儿子书桌上整齐码着的练习册,最上方那张数学卷子,鲜红的"87/100"刺得人眼眶发烫。
王小龙慌忙挡住试卷:"爸,我......"
"别着凉。"父亲把搪瓷缸推过来,里面是冒着热气的红糖姜茶,转身时嘟囔着,"我把你妈的闹钟往前调了半小时。"
校门的铜铃摇碎晨雾时,王小龙己经在操场角落背完了两篇英语范文。林小柔抱着一摞作业本路过,看见他蹲在双杠下默写《滕王阁序》,晨光给他的影子镶上金边,那些晦涩的骈文从他口中吐出,竟带着独特的韵律。
"这里。"她放下作业本,掏出个铁皮盒,里面是切成小块的桂花糕,"张老师说你竞赛报名材料缺盖章,我帮你......"她突然顿住,注意到王小龙眼下浓重的青黑,"你每天都这么早来?"
远处传来预备铃。王小龙塞了块糕点进嘴里,含糊不清道:"得把之前落下的补回来。"他奔跑时,书包里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撞在腿上,扉页贴着他用毛笔写的字:"今日事,今日毕"。
午休的校园像煮沸的汤锅,蝉鸣震得人耳膜发疼。王小龙却逆着人流走向图书馆,鞋底黏着走廊的水泥碎屑,在寂静的阅览室留下一串模糊的脚印。他轻车熟路钻进三楼最里侧的书架,这里藏着全县唯一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泛黄的纸页间,他用荧光笔标注出与现代教材的差异点。
"咔嗒"。
钥匙转动声惊得他浑身僵硬。教导主任刘建国夹着教案走进来,金丝眼镜在日光灯下泛着冷光。当他瞥见缩在书架后的王小龙,镜片后的目光像锥子般扎过来:"王小龙?上次数学竞赛的风头还没出够?"
王小龙攥紧手中的《高等数学基础》,书脊硌得掌心生疼。他注意到刘建国身后跟着几个学生干部,正举着相机对准这边——显然是在准备"校园风采"专题报道。
"我在查资料。"他把习题册摊开,上面密密麻麻的批注还带着新鲜的墨迹,"下周市模拟考,我想......"
"三分钟热度。"刘建国冷哼一声,教案重重拍在桌上,惊飞了窗台上的麻雀,"去年运动会,你也是这样信誓旦旦要拿长跑冠军,结果跑到一半......"他故意拖长尾音,周围响起压抑的窃笑。
王小龙的指甲掐进掌心。原主记忆如潮水涌来:高二上学期的校运会,自己确实在1500米比赛中半途弃赛,躲在器材室抽烟被抓现行。此刻阳光穿过积灰的玻璃,在他新订的学习计划表上投下斑驳阴影,那张用坐标纸绘制的日程表上,精确到每个时间段的安排被红笔反复勾画。
"主任,您看这个。"他突然掏出夹在书页里的竞赛准考证,"省赛初赛就在下个月,我......"
"拿张准考证就想证明自己?"刘建国抓起他的英语笔记本,随意翻开却愣住了——密密麻麻的生词本上,每个单词都标注着词根词缀,还用不同颜色的笔区分高频考点和冷门词汇。更令他惊讶的是,笔记本扉页贴着剪报,上面用红笔圈出:"1991年高考英语可能新增听力题型"。
"这是......"刘建国的声音不自觉放软。
"我分析了近五年的高考试卷。"王小龙接过本子,翻到后面的错题统计图表,"发现阅读理解的生词量逐年递增,结合教育政策趋势......"他突然停住,意识到这些"趋势分析"对九十年代的老师来说太过超前。
窗外的蝉鸣突然变得震耳欲聋。刘建国盯着少年眼下的乌青,又看看他握笔时指节凸起的茧子,突然想起上周李建国老师在办公室的感慨:"那小子的解题思路,简首像开了天眼。"
"下个月的市模考。"刘建国把教案塞进王小龙怀里,"要是能进年级前二十,我亲自给你写竞赛推荐信。"他转身时,对着躲在角落的学生干部挥手,"都散了,有这闲工夫不如多做两道题。"
暮色漫进教室时,王小龙还在攻克化学推断题。林小柔轻轻推来张纸条:"图书馆新进了《中学生数理化》合订本,在......"她的字迹突然顿住,注意到王小龙草稿纸上画满奇怪的符号——那是他用现代化学方程式推导工业制碱流程。
"小心被老师发现。"林小柔低声提醒,"虽然你的方法更简便,但......"
"我明白。"王小龙擦掉草稿,重新用课本上的步骤解题。他抬头时,看见夕阳把林小柔的影子拉得很长,恰好与自己的影子重叠在练习册上,那些复杂的化学分子式在光影中忽明忽暗,像极了他正在破解的人生谜题。
深夜的筒子楼万籁俱寂,王小龙的台灯却依然亮着。系统面板闪烁着新任务:【在市模拟考中进入年级前二十,奖励:中级记忆增幅】。他翻开日记本,在今天的日期下写道:"刘主任说我是三分钟热度,可他不知道,2021年的我,为了考研,曾连续365天每天学习12小时。"
笔尖顿了顿,他又补上一句:"这里的每一天,都在重新定义我的人生。"窗外的月光爬上窗台,照亮墙上的作息表。凌晨五点的格子里,用红笔写着醒目的两个字:晨读。而最下方的备注栏,密密麻麻列着待办事项,第一条赫然是:"帮父亲联系机械厂医务室,检查高血压"。
(http://www.220book.com/book/21D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