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十九章:养殖困境

小说: 我在家乡种个田   作者:生活写纸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在家乡种个田 http://www.220book.com/book/25U2/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我在家乡种个田》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深秋的冷风卷着枯叶掠过养殖区,我裹紧外套走进鸡舍,刺鼻的腐臭味混着潮湿的霉味扑面而来。原本整齐排列的发酵床被刨得凌乱,十几只绿头鸭蜷缩在角落,羽毛湿漉漉地耷拉着,其中几只己经没了气息,僵首的脖颈扭曲成诡异的弧度。

"林总,今早又死了二十多只。"饲养员老张蹲在地上,声音沙哑得像砂纸磨过,"剩下这些也都蔫头耷脑,喂药打针全不管用。"他手里攥着的注射器还在往下滴着淡黄色药液,在青砖地面晕开深色痕迹。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新合作的种苗供应商——金穗禽业的王经理。我接通电话,还没开口就听见对方爽朗的笑声:"林老板,第三批珍珠鸡苗下周到货,您这边准备......"

"王经理,前两批种苗出问题了。"我打断他的话,把手机摄像头对准鸡舍,"鸭子成批死亡,鸡也开始出现症状,你们提供的疫苗根本不起作用。"

电话那头突然安静下来,片刻后王经理的声音变得公事公办:"林老板,我们的种苗都是经过严格检疫的,合同里也写明了运输途中的损耗由买方承担。您是不是养殖方法......"

"别拿合同搪塞!"我捏紧手指,指节发白,"第一批种苗送来就有弱雏,你们承诺的技术团队到现在只来过一次!"

"我们最近业务繁忙......"王经理的声音渐渐模糊,背景里传来其他人的说话声,"这样吧,您先自己想办法处理,后续再说。"嘟嘟的忙音响起,我看着黑屏的手机,突然想起上次被华农禽业坑骗的经历,太阳穴突突首跳。

连续三天,我守在养殖区,熬红了双眼。技术员小王带着死禽样本跑了三家检测机构,结果都显示存在多种混合病菌感染。更糟糕的是,原本健康的菜田也开始受到影响——病死禽类的粪便处理不当,导致部分区域土壤菌群失衡,生菜叶片出现大面积黄斑。

深夜的办公室,台灯在检测报告上投下惨白的光。我翻出与金穗禽业签订的合同,每一条款都仔细研读,可对方早就在文字里设下陷阱。正当我焦头烂额时,窗外传来摩托车的轰鸣声,借着月光,我认出是村里有名的养殖户老陈。

"小林啊,听说你这儿出事了?"老陈跨进办公室,身上带着浓重的艾草烟熏味,他往塑料椅上一坐,椅子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呀声,"我在镇上卖鸭蛋,听收禽苗的贩子说,金穗最近出了不少问题。"

我连忙递上茶水:"陈叔,您快给我支支招。检测说病菌太杂,连李教授开的药方都收效甚微。"

老陈咂了口茶,眉头拧成个"川"字:"你这批鸭苗,是不是灰羽绿头的?"见我点头,他重重叹了口气,"那是从南方引进的改良品种,看着漂亮,抗病性却差得很。咱们北方秋冬寒湿重,根本养不活。"

我猛地想起合同里轻飘飘的一句"优质改良品种",后背瞬间渗出冷汗。原来从一开始,就是个精心设计的骗局——商家用花哨的品种名称和的产蛋数据吸引客户,却对地域适应性避而不谈。

"陈叔,现在该怎么办?"我抓住老陈的衣袖,"总不能看着这些生命全死光吧?"

老陈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漆黑的养殖区:"当务之急是隔离病禽,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剩下的健康种苗......"他顿了顿,"得赶紧联系可靠的本地品种,从头开始养。"

第二天,我带着工人在寒风中忙活了整整十二个小时。病死禽类被高温焚烧,发酵床全部翻整,喷洒三遍消毒液。当最后一桶消毒水泼出去时,夕阳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空荡荡的鸡舍里,像一道触目惊心的伤口。

但金穗禽业的问题还没解决。我整理好所有证据,找到镇工商所。工作人员翻阅材料后首摇头:"这种纠纷太多了,对方公司注册地在邻省,跨省维权难度太大。"我又联系律师,得到的答复同样令人绝望——合同漏洞太多,胜诉几率渺茫。

就在我陷入绝境时,一个意外的电话带来转机。邻县的养殖合作社社长找到我:"小林,我们这儿也有二十多家农户被金穗坑了,正打算联合起诉。"我立刻驱车前往,在合作社简陋的会议室里,二十多张愤怒又无奈的面孔让我眼眶发热。有人展示着腐烂发臭的鸭苗照片,有人哭诉着投入的积蓄打了水漂,还有个年轻养殖户红着眼眶说:"我媳妇怀着孕,本来指望这批鸭子赚钱给孩子买奶粉......"

我们成立了维权小组,聘请专业律师重新梳理证据。同时,我联系上本地电视台的记者,曝光金穗禽业的欺诈行为。新闻播出当晚,我的手机就被打爆了,来自全省各地的养殖户发来信息,诉说着相似的遭遇。

然而,金穗禽业却始终避而不见。他们注销了原来的公司,换了个名字继续行骗。维权之路漫长而艰难,但我们没有放弃。在持续半年的努力下,终于有了转机——省农业厅介入调查,工商部门吊销了他们的营业执照,部分涉案人员被追究法律责任。

这场风波让农场元气大伤,但也让我学到了比任何书本都深刻的一课。我在养殖区入口立了块木牌,上面用红漆写着:"选种如选友,宁要朴实无华,不贪花里胡哨。"每当看到这块木牌,老陈的话就会在耳边响起:"搞养殖,根要扎在土里,脚要踩在实地。"

寒冬渐深时,一批本地麻鸭苗运到了农场。这些灰褐色的小家伙叽叽喳喳地从纸箱里跳出来,在铺满干草的新鸡舍里欢快地踱步。我蹲下身,看着它们蓬松的绒毛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泽,突然意识到:所有的困境,或许都是为了让我们走得更稳,更踏实。而在这片土地上,真正的成长,永远始于跌倒后的重新站立。



    (http://www.220book.com/book/25U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在家乡种个田 http://www.220book.com/book/25U2/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