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的晨雾还未散尽,我蹲在晒谷场边用树枝画数轴,虎子和小花蹲在旁边往石板上刷石灰水。张桂兰端着一盆玉米饼路过,盆底磕在我肩头:"死丫头,不去挖草药,画这些鬼画符做啥?"
"婶,这是数学。"我用袖子擦了擦石板,"以后孩子们就在这儿上课。"
她瞪大眼睛,玉米饼差点掉在地上:"你还真要办学?哪来的先生?"
"我来当先生。"陈老师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抱着一摞旧课本,蓝布中山装洗得发白,"李霞同志任校长,我负责文化课,王知青教科学。"
张桂兰的嘴张得能塞进个鸡蛋,忽然指着我骂:"你一个女娃子,当什么校长!传出去让人笑话!"
"婶,"我拿起虎子的算术本,"虎子己经会算三位数加减法了,小花能背二十首毛主席诗词,您不想让他们以后去城里读书?"
她的声音陡然低了下去:"想是想......可咱们村祖祖辈辈没出过秀才......"
立冬那天,"向阳小学"的木牌挂在了老槐树上。课桌是李大海用旧木板拼的,黑板是陈老师用锅底灰刷的,墙上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标语是王知青用红漆写的。第一批学生有十二个,最大的十八岁,最小的六岁,其中五个是女娃。
"今天咱们学地理。"我展开用草纸画的中国地图,"这是北京,是我们的首都......"
"李校长,"赵大爷的孙子举手,"北京离咱们有多远?"
"坐火车要两天两夜。"我想起现代的高铁,又补充道,"等你们长大了,会有更快的交通工具。"
教室后方忽然传来咳嗽声,张桂兰躲在窗户下,手里攥着给我送的棉手套。看见我望过去,她慌忙转身,围裙口袋里的粉笔头掉了一地。
冬至的雪天,我在课堂上教孩子们做简易望远镜。王知青拆了手电筒的镜片,我用牛皮纸卷成筒,虎子举着它望向远处的山峦:"姐,我看见树上有个鸟窝!"
"这叫凸透镜成像原理。"我呵着气暖手,看见张桂兰偷偷趴在窗台上看,鼻尖冻得通红,"以后咱们还要学物理、化学,知道星星为什么会眨眼。"
春节前,公社送来一批《工农识字课本》,我带着学生们在村口办起了夜校。张桂兰揣着扫盲班的课本回家,煤油灯下,她皱着眉头辨认"农业""科学"等字样,忽然把书摔在炕上:"不念了!比纳鞋底还难!"
"我教您。"我拿起她的手,在掌心写"田"字,"您看,这是横,这是竖......"
她的手在我掌心里发抖,忽然想起什么似的,从柜底翻出个红布包,里面是她年轻时的绣花样子,上面歪歪扭扭绣着"桂兰"二字:"俺娘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现在不一样了。"我用针在绣样空白处补了朵向日葵,"您看,会写字就能看懂农药说明书,能给虎子写信,能算出卖菜的账......"
元宵节那天,张桂兰在夜校第一次完整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她举着本子冲回家,把李大海从被窝里拽起来:"他爹,你看!"
春分播种时,我带着学生们在田间上实践课。陈老师讲解农作物轮作原理,我示范如何用简易工具测量株距,王知青则掏出pH试纸,教大家检测土壤酸碱度。赵大爷蹲在旁边抽烟,忽然说:"你们说的这些,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越六零:我成了团宠小福星 比生产队长的经验管用!"
小满时节,县里的教育干事来考察。他站在教室门口,看着学生们用算盘计算农药配比,听着小花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忽然掏出笔记本:"李霞同志,你们的教学方法很新颖,能不能在全县推广?"
"能!"我想起教室后墙的心愿树,上面贴满了孩子们的梦想——有的想当医生,有的想当工程师,还有的想"让村里通上电灯","但我们需要更多课本和文具。"
"这个好说!"干事在本子上刷刷记录,"还有什么需求?"
"需要一批女教师。"我望着在田间奔跑的女孩们,她们的辫子上系着用作业本纸叠的蝴蝶结,"要让更多女孩有读书的机会。"
张桂兰正在给向日葵浇水,听见这话,忽然首起腰:"俺也能当教师!俺会教妇女们识字、算账!"
芒种那天,张桂兰的扫盲班正式开课。她站在晒谷场上,手里挥舞着我给她做的教鞭——那是用向日葵杆做的,顶端系着红绸带。二十多个婆娘坐在草垛上,跟着她念:"男——女——平——等——"
李大海坐在木工房门口,一边削铅笔一边笑,木屑落在他新做的书架上。书架上摆着我从县上领来的《教育学》和《心理学》,还有张桂兰的扫盲课本,扉页上她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活到老,学到老。"
大暑的夜晚,我坐在老槐树下批改作业,虎子和小花趴在旁边看《十万个为什么》。张桂兰端着绿豆汤过来,碗里浮着几颗红枣:"累了就歇会儿,别把眼睛看坏了。"
"知道了,婶。"我抬头看她,发现她鬓角的白发里夹杂着几根银丝,忽然想起她年轻时的绣花样子,"等秋收后,咱们办个村民文化节吧,让大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啥文化节?"她坐在我旁边,用蒲扇给我扇风,"是不是像过年那样热闹?"
"比过年还热闹。"我指着天上的银河,"咱们要让每个村民都能上台,念自己写的诗,展示自己做的手工艺品,还要评选'学习标兵'......"
她忽然笑了,扇风的动作慢下来:"霞霞,你说的这些,俺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以后会越来越好的。"我摸了摸她粗糙的手掌,想起她第一次握笔时的紧张,"您看,小花能背《静夜思》了,虎子会做简易的日晷,就连赵大爷都能看懂报纸上的农业新闻......"
"嗯。"她望着教室里透出的煤油灯光,那里传来王知青教唱革命歌曲的声音,"俺现在相信了,读书真能改变命......"
话音未落,教室里忽然爆发出掌声,不知哪个孩子算出了一道难题。张桂兰起身往教室走,背影比往常挺首了许多:"俺去看看,扫盲班的婆娘该背乘法表了......"
我望着她的背影,忽然明白,教育的意义从来不止于书本知识,更在于点燃每个人心中的火种,让他们看见自己从未想象过的可能性。当张桂兰们拿起书本,当虎子们仰望星空,当整个村庄开始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时,这片土地上,便真正有了破土而出的新苗,终将长成遮天蔽日的森林。
李霞,你看,我们播下的种子正在发芽。那些被传统观念束缚的灵魂,正在教育的春风里舒展枝叶,向着阳光生长。而这,或许就是我们穿越时空的意义——不是为了改变历史,而是为了在时光的缝隙里,种下希望的花,让未来的每一个春天,都有繁花盛开。
(http://www.220book.com/book/2MC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