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9章:文化冲突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越六零:我成了团宠小福星 http://www.220book.com/book/2MC3/ 章节无错乱精修!
 

清明的雨丝缠绕着祠堂的飞檐时,我正在给舞龙队的年轻人系彩绸。新扎的龙头缀着LED灯珠,龙须用光纤制成,在暮色中泛着七彩光晕。赵有田抱着胳膊蹲在门槛上,旱烟袋敲着砖缝:"龙王爷要是看见自己变成花里胡哨的模样,非发大水不可!"

"赵叔,"我调整着龙头的机关,光纤在指尖流转,"这龙还是用竹子扎的,龙须还是麻线编的,就是多了点亮儿,跟过年挂灯笼一个道理。"

他的旱烟袋猛地磕在门框上:"放屁!咱村的龙灯舞了三百年,哪有带电的!"

文化节筹备会上的争吵还历历在目。陈老师提议在传统舞龙中加入灯光秀,王知青想编个《科技兴农》的快板,却被老一辈集体否决:"祖宗留下的玩意儿,容不得你们瞎改!"

春桃捏着新学的现代舞裙角,忽然站起来:"去年文艺晚会,咱们的《绣鞋垫》小调不也加了口琴伴奏?大伙不都喜欢吗?"

"那是小调!"周婶拍着桌子,银镯子在油灯下闪着冷光,"龙灯是祭神的!"

僵持不下时,我摸出手机,播放了一段穿越前在元宵节拍的视频:传统龙灯在现代光影中腾飞,周围是欢呼的人群。赵有田的孙子小柱忽然喊:"爷爷,这龙跟电视里的一样!"

"电视里的能当真?"赵有田瞪了孙子一眼,却把脸往手机屏幕凑了凑。

文化节当天,祠堂前的空地上挤满了人。老一辈们穿着浆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年轻人则戴着用麦穗编的彩色手环。张桂兰在人群里穿梭,给孩子们发用艾草做的香包,忽然拽住我:"霞霞,赵有田把他爹的龙灯鼓搬出来了。"

那面鼓挂在祠堂梁上三十年,牛皮鼓面泛着油光,鼓身的"风调雨顺"字样被岁月磨得模糊。赵有田握着鼓槌的手在发抖,却在看见年轻人抬出LED龙灯时,忽然敲响了鼓点。

"咚——咚——咚——"

传统鼓点撞上现代音乐的瞬间,空气里泛起奇妙的震颤。LED龙灯在鼓点中腾空,光纤龙须随着舞者的动作起伏,仿佛真的有了灵性。小柱举着用手机改装的追光灯,照得龙鳞上的"五谷丰登"彩绘栩栩如生。

赵有田的鼓点忽然乱了节奏,因为他看见自己的孙子正在给舞龙队举灯。周婶的银镯子磕在石板上,眼睛却离不开那舞动的龙灯——它既有着记忆中的威严,又带着从未见过的鲜活。

舞龙到高潮时,王知青忽然加入了一段机械舞动作,龙头在他手中做出俏皮的眨眼动作。人群中爆发出笑声,赵有田的旱烟袋掉在地上,他却浑然不觉,只是盯着那会"眨眼"的龙灯,嘴角慢慢咧开。

"这......这龙活了!"他忽然站起来,鼓槌在空中划出弧线。

文化节结束时,赵有田把龙灯鼓塞进我怀里:"明年......让小柱学打鼓吧。"周婶摸着LED龙灯的鳞片,忽然说:"这玩意儿要是去镇上表演,得多带几节电池。"

张桂兰在收拾彩灯时,忽然说:"霞霞,俺觉得这龙灯比俺嫁过来时看的那场还热闹。"

细雨中,年轻人围在一起讨论明年的舞龙方案,老一辈们蹲在祠堂里修补传统龙灯,小柱举着光纤龙须在人群里穿梭,像条快乐的小鱼。我摸着怀里的龙灯鼓,鼓面上新贴了块LED灯带,在雨幕中闪着温暖的光。

手机在兜里轻轻震动,锁屏壁纸是现代的灯会现场,与眼前的场景重叠。我摸出藏在彩绸里的玻璃珠,在雨中转动,五彩光斑映在湿漉漉的石板上,像撒了把融合新旧的星子。

李霞,你看,文化的冲突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抉择,而是像春雨润物般的交融。当传统的鼓点敲出新时代的节奏,当古老的龙灯亮起现代的光芒,我们终于明白,真正的文化传承,不是死守旧物,而是让它在时光中不断生长,长出新的枝叶,却依然深植于传统的根系。

而这,或许就是文化的魅力——它能包容所有真诚的热爱,无论是白发老人手中的鼓槌,还是年轻人眼中的LED灯,都在共同谱写着属于这片土地的交响。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越六零:我成了团宠小福星

    (http://www.220book.com/book/2MC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越六零:我成了团宠小福星 http://www.220book.com/book/2MC3/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