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后的第七天,铅云像浸了墨的棉絮般压在山顶。我站在晒谷场上,看着陈老师用竹篾扎的风向标突然转向西北——这是暴雨要来的征兆。王知青抱着一沓《农业气象学》从农技站跑来,额头上的汗珠混着泥土:"李霞,卫星云图显示有大暴雨,咱们得赶紧准备!"
祠堂里的动员会开得火药味十足。赵有田拍着桌子:"1954年发大水,咱村靠老法子挺过来的!"他的旱烟袋磕在青砖上,火星溅在防汛物资清单上。周婶攥着银镯子:"去年你用化肥把地弄坏了,今年又要瞎折腾?"
我展开从县水利局借来的防洪图,指尖划过蜿蜒的青水河:"这次暴雨强度是五十年一遇,光靠传统土堤挡不住。"王知青接上话茬:"得用土工布加固堤坝,再挖导流渠分流洪水。"
张桂兰忽然站起来,手里攥着半截艾草:"霞霞说的法子俺信!去年她教俺们用防虫网护住菜地,虫子不就少了?"春桃跟着点头,新染的蓝布衫在风里飘:"俺们年轻人有力气,搬沙袋、挖沟渠都行!"
争吵声中,虎娃爹忽然扛起铁锹:"俺们家虎娃这条命是李大夫捡的,俺听她的!"他的声音像闷雷滚过祠堂,旱烟袋在腰间晃出弧线。赵有田的孙子小柱举着LED龙灯的光纤跑进来:"爷爷,我看见电视里的解放军叔叔就是这么加固堤坝的!"
雨是在子夜时分砸下来的。铜钱大的雨点砸在青瓦上,像千军万马奔腾。我带着突击队跑到青水河边,手电筒光柱里,土堤正在雨中酥软。赵有田的旱烟袋早不知丢哪儿了,他光着膀子指挥:"老少爷们,按李大夫说的,先铺土工布!"
年轻人扛着成卷的土工布冲进雨幕,张桂兰带着妇女们在堤顶用木桩固定。王知青拿着水准仪来回跑,声音混着雨声:"左边再垫高三十公分!"忽然一声闷响,上游冲下来的树干撞在堤坝上,裂开道半人宽的口子。
"堵口子!"我抓起铁锹跳进齐腰深的水里,泥汤灌进胶鞋。虎娃爹抱着装满碎石的麻袋冲过来,却被急流冲得踉跄。赵有田忽然从背后托住他:"俺们老赵家的汉子,不能让水冲走!"
黎明前最黑的时候,堤坝终于稳住了。陈老师用柴油发电机点亮临时照明灯,光柱里,土工布裹着沙袋像铠甲般护住堤岸。张桂兰端着姜汤挨个分发,碗沿磕在我冻僵的手上:"霞霞,喝口热的,你都在水里泡了半夜......"
晨光微露时,雨停了。青水河像被驯服的野马,在加固后的堤坝间缓缓流淌。村民们横七竖八地躺在堤上,鼾声混着河水声。赵有田摸出旱烟袋,发现早己泡烂,却笑出满脸褶子:"李大夫,你这法子......比老辈的管用。"
我翻开湿透的笔记本,在"防洪预案"那页画了个勾。远处,虎娃娘带着孩子们往堤坝上搬新收的艾草,说要熏走湿气。春桃和王知青蹲在导流渠边,用手机查着下一步的排水方案。张桂兰忽然指着西边的天空:"霞霞,彩虹!"
七色光桥架在湿漉漉的田野上,照得新插的秧苗闪闪发亮。赵有田的孙子小柱举着光纤龙须跑过堤坝,水珠在光纤上折射出细碎的彩虹。我摸出藏在口袋里的玻璃珠,在阳光下转动,五彩光斑落在村民们沾满泥点的脸上,像撒了把希望的种子。
手机在兜里震动,锁屏壁纸是现代的防洪工程,与眼前的堤坝重叠。我忽然明白,团结不是口号,而是当洪流袭来时,有人愿意把后背交给你,有人愿意在泥水里和你并肩作战。那些曾经的分歧,在共同面对的危机中,终将化作淬炼真金的炉火。
李霞,你看,当我们学会在风雨中握紧彼此的手,那些被洪水冲刷过的土地,终将长出更坚韧的庄稼,绽放更灿烂的彩虹。而这份在患难中铸就的团结,将永远是这片土地上最珍贵的财富。
(http://www.220book.com/book/2MC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