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的风掠过试验田时,赵大爷的旱烟袋"当啷"掉在地上。新收的"高产9号"麦穗压弯了秆,麦粒得像要炸开,在阳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他蹲下身,用粗粝的手掌捧起一把麦子,忽然抬头看我,眼角的皱纹里嵌着笑纹:"小李啊,这麦穗比俺的烟袋锅还长!"
"大爷,这叫'穗大粒饱'。"我用镰刀割下一株麦穗,放在他掌心,"您数数,这穗有多少粒?"
他眯着眼睛数了三遍,忽然拍大腿:"八十三粒!俺的'老金黄'顶多五十粒!"远处的打谷场上,王知青正在调试新到的脱粒机,虎子和小花举着用麦秆编的蝈蝈笼,笑声像银铃般洒在金色的麦浪里。
丰收的喜悦像野火般蔓延全村。周婶家的玉米地里,水果玉米的苞叶裂开,露出黄白相间的籽粒,咬一口汁水西溅,比蜜还甜。春桃把玉米须编成辫子,戴着在田间拍照,王知青的相机镜头上蒙着水汽——那是他高兴得首擦汗。
"李霞,"陈老师抱着账本从合作社出来,眼镜片上沾着麦芒,"咱村今年粮食总产量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六十,光是卖给县粮站的溢价粮,就多赚了两千块!"
两千块这个数字像颗炸弹,在晒谷场上炸开了锅。赵有田蹲在脱粒机旁,用烟袋锅子敲着堆成小山的麦粒:"乖乖,这要是换成银元,能装满两陶罐!"虎娃爹扛着麻袋路过,忽然说:"俺打算用分红盖三间砖房,让虎娃住上带玻璃窗的屋子。"
最让人感动的是张桂兰。她把珍藏多年的红绸子拿出来,给每个参与丰收的孩子做了条头带。"霞霞,"她给我系头带时,手指在红绸上,"这绸子还是俺结婚时做嫁衣剩的,一首舍不得用......"
庆功宴设在打谷场上,李大海杀了自家养的猪,张桂兰熬了两大锅麦仁粥,里面埋着红枣和花生。赵大爷喝了两杯自酿的米酒,忽然站起来,用筷子敲着空碗:"俺提议,以后俺们都听小李大夫的!她指哪儿,咱们打哪儿!"
"同意!"虎娃娘举起搪瓷缸,"俺家虎娃能吃上新粮,全靠小李大夫!"春桃跟着站起来,她的新头带在晚风里飘:"俺们年轻人商量过了,明年要种大棚蔬菜,李霞说能反季节卖高价!"
月光漫过打谷场时,我坐在堆成小山的麦袋上,望着村民们举着灯笼载歌载舞。张桂兰端着一碗麦仁粥过来,碗里的红枣晃啊晃:"霞霞,累了吧?快吃点......"
"不累。"我接过碗,热气氤氲中,看见她鬓角的白发在灯笼光里闪着暖光。远处,王知青和陈老师在商量明年的种植计划,虎子和小柱在比试谁堆的麦垛更高,春桃教孩子们用麦穗编花环。
手机在兜里轻轻震动,锁屏壁纸是现代的丰收场景,与眼前的画面重叠。我摸出藏在麦袋里的玻璃珠,在月光下转动,五彩光斑落在村民们的笑脸上,像撒了把幸福的星子。
李霞,你看,当土地终于回馈以丰收,所有的汗水都有了最动人的回响。村民们眼里的信任,比任何奖杯都珍贵;他们对未来的期许,比任何蓝图都美丽。而我们,终将在这金浪欢歌中,继续播种希望,收获更璀璨的明天。
夜风带来新翻泥土的气息,我知道,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每一粒种子都不会被辜负,每一份努力都将绽放成花。而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2MC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