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洪承畴可能因为他们而身败名裂,甚至面临牢狱之灾乃至杀身之祸,二人心中顿时充满了无法形容的巨大愧疚感!
这比他们自己身陷囹圄还要让他们感到痛苦和害怕!
那千户似乎能感受到他们的情绪,继续说道:
“不过二位相公也不必过于绝望,太子殿下圣明烛照,洞察秋毫,深知此事蹊跷,为澄清事实殿下已特旨,于明日在上林苑贡院增设一场临时的复核考试!”
“所有此次进京的辽东籍举子,皆需参加,考试规格一如正规乡试。”
他的语气变得郑重起来:
“明日之试,于二位而言,乃至关重要的一役!只要二位能沉心静气,正常发挥,展现出与你们举人功名相符的真才实学,那么所有的谣言、所有的污蔑,都将如同阳光下的冰雪自然消融!”
“洪大人的清白,亦将得以昭雪!反之.......”
那千户没有再说下去,但其中的意味不言自明。
听完这番话,轿子里的吴守仁和常永安面面相觑,心中百感交集,如同打翻了五味瓶。
这突如其来的复核考试,既是洗刷他们自身和洪承畴冤屈的唯一机会,也是一场关乎数人命运的、压力空前的严峻考验。
他们能否在经历了牢狱之灾和巨大心理冲击后,顶住这泰山压顶般的压力,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万一因为紧张、恐惧而发挥失常考砸了,那后果他们简直不敢想象!
沉默了许久,吴守仁才用干涩的嗓音隔着轿帘涩声答道:
“多谢大人告知实情,学生明白了,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殿下期望。”
他的声音虽然微弱,却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常永安也在一旁低声附和。
那千户在轿外点了点头,不再多言。
他知道此刻任何安慰或鼓励都是苍白的,真正的考验,在明天的贡院之内。
轿子行了约莫两刻钟,终于停了下来。
轿帘掀开,吴守仁和常永安发现他们被带到了一处环境清幽、屋舍俨然的地方。经人告知,此处乃是国子监内专为访学官员和杰出学子准备的客舍。
院落整洁,房间宽敞明亮,早已生好了暖炉,备齐了笔墨纸砚和一些经史典籍。
负责接待的太学博士和胥吏态度客气周到,安排食宿,并无丝毫因他们的“女真户”身份而流露出的歧视或怠慢。
显然这也是因为朱慈烺下令的原因,所以无人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再生事端。
然而,尽管身处舒适的环境,吴守仁和常永安的心却丝毫无法平静。
这一天,对于他们二人而言实在是太过于震撼了........
夜色如墨,寒风凛冽。
东宫,朱慈烺身体微微后仰,靠在铺着明黄软垫的椅背上抬手用力揉了揉有些发涩眉心。
明日贡院之内,那八十余名辽东学子笔下的文章将决定一位封疆大吏的政治生命,甚至影响他未来的布局。
但是这件事情结果难料,就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让他难以安心。
沉吟良久,朱慈烺终于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霍然站起身对着一旁马宝吩咐道:
“马宝,备轿,去薛阁老府上一趟。”
他需要再去见一见薛国观。
“奴婢遵旨。”
马宝躬身应道,然后立刻转身悄无声息地退出殿外,开始着手安排。
不多时,一顶并不显眼的暖轿便从东宫悄无声息地抬出。
轿子四周只有八名精干的护卫,人人腰佩绣春刀,神情冷峻。
一行人踏着地上已经积了寸许的皑皑白雪穿过空旷寂静的皇城街道,向着位于京城西城方向的内阁首辅薛国观府邸行去。
此刻已是亥时三刻,夜色深沉,府门早已紧闭,只有门前悬挂的两盏气死风灯在寒风中剧烈摇晃,投下昏黄摇曳的光晕。
简单的通报之后,薛国观亲自出府迎接,随后二人又来到了薛国观的书房。
朱慈烺捧起温热的茶杯,感受着掌心传来的熨帖暖意,低头轻轻吹开浮叶抿了一口清冽甘醇的茶汤。
随后他抬起眼,目光落在对面正襟危坐的薛国观身上,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问道:
“薛阁老,明日贡院那场复核考试,事关洪承畴之前程乃至朝廷体面与科举公正之信誉,薛阁老心中对此事最终结果可有几分把握?”
薛国观闻言,先是一愣,脸上掠过一丝明显的不解。
他下意识地捋了捋颔下梳理得整整齐齐的花白胡须,回答道:
“回殿下,此事关乎才学考核,老臣岂敢妄言把握?明日之试,考的是辽东学子们的真才实学,尤其是那吴守仁、常永安二人的临场本事。”
“到时文章优劣,立意高下,自有其客观标准,亦需众位阅卷大臣公议,绝非老臣一人所能预知,更非老臣所能左右。”
“能否凭借此次考试洗刷洪承畴之冤屈,归根结底,全看那两位学子自己的造化与功底了。”
他的回答四平八稳,完全是从科举制度的公平性、客观性和不可预测性出发,听不出任何个人倾向或保证。
然而,朱慈烺接下来的话,却让薛国观的心猛地一沉。
只见朱慈烺身体微微前倾,将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明显的试探性缓缓说道:
“本宫想说的是,明日阅卷、评定名次的过程毕竟是由阁老你亲自牵头主持,会同内阁诸位同僚及六部堂官共同进行的,而在最终确定名次先后时,是否存在一些转环的余地?”
薛国观听到这里,脸色“唰”地一下变了!
原本略带困惑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鹰隼,脸上写满了极度的震惊和难以置信!
因为朱慈烺这话里的潜台词,再明显不过了!
这是暗示他,期望他在明天的阅卷评卷中暗中做些手脚,以达成某种预定的结果?
一股混杂着愤怒、失望和凛然之气的热血瞬间涌上薛国观的头顶,冲得他耳根都有些发烫。
他猛地从座椅上站起,后退半步,挺直了因常年伏案而略显佝偻的腰背,向着端坐的朱慈烺深深一揖,几乎将身体弯成了九十度。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形势逼人》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随后很是悲愤的说道:
“殿下!恕老臣直言!此事万万不可!绝对不可!”
紧接着他抬起头,目光不再回避,而是直直地迎上朱慈烺的视线,眼神中没有了往日对朱慈烺的恭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捍卫原则、不惜犯颜直谏的凛然正气!
“老臣知道殿下忧心国事,爱护洪承畴这等难得的干才!更知殿下布局深远,欲借洪承畴之力推行开海一事!但科举取士,乃国之根本,社稷重器!其核心便在于‘至公’二字!”
“若为了一时之需,一人之前程,便行此舞弊之事,玷污科场清名,败坏制度根本,则朝廷法度威严何在?天下数以万计寒窗苦读的士子之心何存?”
“此例一开,犹如堤坝蚁穴,后患无穷!将动摇我大明选官授职之根基!老臣.....老臣纵然是殿下之臣,是世人眼中所谓的‘帝党’,但在此等关乎国本的原则大事上,亦有其不可逾越的底线!”
“此等事,老臣宁死不为!”
他越说越激动,胸膛起伏,甚至带着几分痛心疾首。
“再者明日阅卷,并非老臣一人之事!内阁诸位同僚、六部堂官,共计二十余位朝廷重臣皆在场!众目睽睽之下,如何能做手脚?如何能瞒天过海?”
“若行事不密一旦败露,则殿下之清誉、朝廷之威信,将顷刻间毁于一旦!”
“届时洪承畴之冤屈非但未能昭雪,反倒又因‘舞弊包庇’而添上新罪,局面将更加不可收拾!殿下!此事关乎国体纲常,绝非可随意变通的儿戏,还请殿下悬崖勒马,切莫因小失大,行此遗祸无穷的险招啊!”
.......................
听着薛国观这一连串的谏言,朱慈烺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但同时他也明白自己触碰到了对方绝不可动摇的原则底线,那是比官位、甚至比性命更重要的东西。
随后朱慈烺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这帝党突然咋就不忠心了呢?
朱慈烺只能摊牌道:
“薛阁老!若明日那两名女真学子考得不行,洪承畴这‘受贿舞弊’的污名便如同铁铸再也洗刷不掉!他不仅入阁无望,恐怕连现有的官职、乃至身家性命都难保!”
“而你我之前布局的诸多关乎国运的大事,哪一件不需要洪卿这等得力之人去推行?”
“洪承畴若因此事倒下,接下来的事情又该如何?这其中的利害轻重,你难道权衡不清吗?”
薛国观面对朱慈烺带着压迫感的质问,神色依旧坚定如山,他沉声回答道:
“殿下,老臣岂能不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洪承畴若蒙冤去职,确是朝廷一大损失,老臣亦感痛心。”
“然则在老臣看来,维护科举之公、朝廷法度之正,其利远在保全一人之上!此为百年大计!”
“老臣相信天道昭昭,公理自在人心,总有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之日!”
“朝廷届时亦可另寻他法,徐徐图之,为其辩白。”
“譬如可详细核查其在辽东督师任上之账目银钱往来,可询问其身边亲近之属官佐吏,可深入调查那两名女真学子家族之背景财力,证明清白的方法总是有的!”
“但若此刻为求速效,采用舞弊之法来‘证明’其清白,则无异于饮鸩止渴,非但不能证其清白,反而会因其手段不正而让更多人疑窦丛生,甚至坐实了其‘心虚’!此乃下下之策!”
“一旦走错,满盘皆输,绝不可行!”
朱慈烺心里明白,话说到这个份上,再谈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薛国观的态度实在是太坚决了,绝无通融的可能。
而且朱慈烺也完全没法去责怪薛国观,毕竟薛国观说的其实也都没错!
反倒是他自己,为了救薛国观,居然想着徇私舞弊,这也太愚蠢了!
难堪的沉默在温暖的书房中蔓延,只剩下炭火盆中偶尔爆裂出一两声轻微的“噼啪”响。
片刻之后,朱慈烺缓缓站起身,脸上的表情恢复了平静。
他淡淡地说道:
“薛阁老说的有道理,此事是本宫错了,明日之事便一切依阁老之意秉公办理吧!今晚就当本宫没来过!”
“本宫告辞了。”
薛国观见朱慈烺终于不再坚持,心中也暗暗松了一口气,连忙躬身行礼,语气恢复了恭敬:
“老臣恭送殿下!殿下能纳忠言,顾全大局,实乃社稷之福!”
朱慈烺不再多言,转身走向书房门口。
一直守候在门外的马宝早已听见动静,见他出来,连忙上前将一件厚重的玄狐皮大氅披在他的肩上。
走出书房,一股凛冽刺骨的寒气立刻扑面而来,与室内温暖如春的气息形成鲜明对比,朱慈烺不由得打了个寒颤,下意识地紧了紧身上厚重的玄狐皮大氅。
他抬头望了望漆黑如墨、依旧纷纷扬扬飘洒着雪花的夜空,那深邃的黑暗仿佛没有尽头。
随后他深吸一口气,踏入风雪之中。
翌日清晨,雪已经停了,但天色阴沉寒冷。
而位于京城东南隅、毗邻孔庙的国子监内外却早已是人头攒动,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国子监那扇厚重的朱漆大门前,黑压压地聚集了数以千计从各地赶来的举子和百姓。
他们大多身着略显陈旧的青色或蓝色儒衫,头戴黑色方巾,在严寒中搓手跺脚,呵出的白气在空气中凝成一片薄雾。
众人三五成群,低声交换着听来的消息,脸上无不带着紧张、好奇。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时投向那扇紧闭的、象征着天下士子最高学府威严的大门。
今日这场突如其来的复核考试,结果将直接关系到一场波及朝野、牵动无数人心弦的科举舞弊风波真相,更关系到科举制度这“至公之器”的公正性,由不得他们不关心。
国子监内,八十三名从辽东千里迢迢赶来的举子已按照要求,于天色未明时便早早到场,静静地站立在寒风中等待考试开始。
在他们身边,则摆放着一张张桌椅,上面的文房四宝也早已准备妥当。
他们个个面色肃穆,不少人因为紧张和寒冷脸色发青,不住地搓着冻得通红的双手。
站在人群中的吴守仁和常永安更是成为了在场所有人目光的焦点。
(http://www.220book.com/book/3D1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