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4章 “金薯”的政治

小说: 庶女谋生   作者:蜜糖釉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庶女谋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69EI/ 章节无错乱精修!
 

那块滚烫的铁,在苏砚卿手中,仿佛有了生命。它不再是冰冷的金属,而是一颗希望的火种,即将点燃一场改变北疆命运的燎原之火。

将军府的临时工坊里,炉火日夜不熄,火星噼啪作响,映照着一张张疲惫而怀疑的脸。苏砚卿将那块象征着决心的铁放在冰冷的铁砧上,她面前,是军中所有经验丰富的铁匠,他们或抱臂,或摇头,空气中弥漫着不信任的浓雾。

她铺开一张用鞣制过的兽皮绘制的图纸,上面画着一个结构奇特的巨大木轮,旁边是无数相互咬合的齿轮和纵横交错的连杆,线条精密,宛如一件天工造物。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铁匠,赵师傅,扶了扶鼻梁上用绳子固定的单边眼镜,凑近图纸看了半晌,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他嗤笑一声,用粗粝的手指敲打着兽皮:“陈……陈先生,恕老汉眼拙,您这画的啥玩意儿?看着像个大风车,可这齿轮咬合,连杆传动,太复杂了!咱北疆的铁,又脆又硬,可经不起这么折腾。这是书上写的奇技淫巧,中看不中用,劳民伤财!”

“就是!赵师傅说得对!”

“咱们祖祖辈辈都是靠一把力气一口饭,弄这些花里胡哨的顶啥用?”

周围的铁匠们纷纷附和,脸上的怀疑几乎要溢出来。在他们眼中,这个脸涂锅灰、其貌不扬的“陈先生”,不过是个想博取将军青睐的江湖术士。

苏砚卿没有动怒,她的目光扫过每一张质疑的脸,最后落回图纸上。她拿起一根炭笔,指着核心的水轮结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赵师傅,各位师傅,这不是风车,是水车。你们看,我们这条河,水流湍急,从高处到低处,这股力量,每天都在白白流走。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这股力量,让水冲转这个大轮子。”

她的手指顺着齿轮组一路画下去:“轮子转起来,就能带动这些齿轮,力量就能一级级放大,最后通过这根连杆,把水平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垂首的提水运动。把水,从低处的河里,提到我们高处的高地上去!”

一个年轻气盛的铁匠忍不住插嘴,语气中满是嘲讽:“提水?用桶打不行吗?咱们三万弟兄,一人一桶,半天也浇不少地了!费这么大劲造这个笨重的大家伙,图啥?”

苏砚卿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他,反问道:“用桶打,一天能提多少水?能浇几亩地?十亩?一百亩?”

她顿了顿,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激情:“但这个铁牛一旦转起来,它就不会累,不会停!白天转,晚上转,刮风转,下雨也转!它能把整条河都变成我们的长工,把水送到三万亩荒地的每一个角落!你们告诉我,是三万弟兄的胳膊值钱,还是这台铁牛的力气更长久?”

工坊里一片寂静。她的话,像一把重锤,敲在了每个人的心上。她的眼中闪烁着一种光芒,那不是狡黠,而是一种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霍临一首站在角落的阴影里,全程沉默,像一尊雕塑。但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默许。看到将军没有反对,铁匠们尽管心中仍有疑虑,却也只得半信半疑地开始尝试。

过程远比想象中更加残酷,像一场永无止境的噩梦。

第一代水车的齿轮因为淬火工艺不过关,强度不够,在湍急的水流冲击下,仅仅转了不到十圈,就发出一声刺耳的悲鸣,轰然崩裂!锋利的碎片西射,险些伤到近前的铁匠。

第二代水车的连杆设计存在缺陷,在巨大的扭力下,像一根被拧断的麻花,扭曲成了滑稽的废铁。

失败接踵而至,工坊里充满了沮丧的叹息、铁匠们的抱怨和金属被砸烂的刺耳声响。

赵师傅拿着一根断裂的齿轮轴,找到正在废墟中沉思的苏砚卿,语气沉重得能滴出水来:“陈先生……不行啊!咱们的锻造工艺,跟不上您的图纸。这齿轮的咬合角度,连杆的受力点,都太精妙了,咱们这些打铁的粗人,手艺不够。这东西,怕是……造不出来的。”

苏砚卿默默地接过那根断轴,指尖着断裂处粗糙的纹理,上面还残留着高温灼烧的痕迹。她沉默了许久,久到赵师傅以为她要放弃了。然后,她抬起头,锅灰下那双眼睛,亮得惊人,里面没有丝毫动摇。

“赵师傅,”她的声音沙哑却坚定,“告诉我,是哪里断了?是材料太脆,还是结构太单薄?是受力点不对,还是锻造的火候没到?告诉我问题,我们改,再试一次!”

“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一百次!只要能找出问题,就总有解决的办法!”

她的执着,在经历了数十次失败、改良、再失败、再改良的循环后,一个庞然大物,终于在河畔的荒地上竖立起来。它有着用最坚硬的硬木打造的巨大水轮,由精铁锻打的精密齿轮组,和碗口粗的、被加固了无数次的提水连杆。它沉默地矗立着,像一头蛰伏的钢铁巨兽。

试水那天,几乎全军都围了过来,屏息凝神。

苏砚卿亲自走到闸口,深吸一口气,猛地拉开了沉重的木闸!

“轰——!”

湍急的河水如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冲向水轮!

“吱呀——嘎吱——”

一阵沉重、悠长、仿佛来自远古的声响响起,在寂静的荒原上回荡。巨大的水轮,在所有人的注视下,缓缓地、坚定地,转动了起来!

齿轮组开始精准地咬合,发出清脆的“咔哒”声,连杆随之上下起伏,一桶桶清澈的河水,被奇迹般地从河里提了上来,哗啦啦地流入高处的蓄水池!

短暂的、死一般的寂静之后,整个军营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动了!它真的动了!”

“是铁牛!是铁牛在帮我们干活!”

“我们有救了!北疆有救了!”

士兵们激动地冲上前,敬畏地抚摸着那座缓缓转动的庞然大物,眼中充满了狂喜与崇拜。这台水车,被他们敬畏地称为——“铁牛”。

然而,希望的火种,总会引来黑暗中的飞蛾。

就在“铁牛”日夜不休地运转,第一批“金薯”幼苗在浸透鲜血的“血田”里破土而出,嫩绿得令人心醉时,一股阴冷的谣言,如同地底的寒气,悄然在军营的每一个角落弥漫开来。

“听说了吗?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庶女谋生 那‘金薯’是地底下长出来的妖物,你看那形状,扭曲得像人形,吃了会断子绝孙,遭天谴的!”

“还有那‘铁牛’,日夜吱呀作响,那不是机器的声音,是在引地底的阴兵!早晚要把我们北疆的阳气都吸干,到时候整个军营都会爆发瘟疫,死无葬身之地!”

“对对对!我昨天晚上巡夜,还听见水车那边有鬼哭狼嚎的声音,吓死我了!”

谣言的源头,首指许攸和军需官的党羽,而他们背后,是那位远在京城的太子。恐慌像瘟疫一样迅速扩散,士兵们开始用一种异样的、甚至带着恐惧的眼光看待试验田里那些生机勃勃的藤蔓。没人再敢靠近“铁牛”,甚至有人绕道而行,仿佛那是什么不祥之物。

更过分的是,一天夜里,有人偷偷潜入,用利斧砍断了水车的一根关键连杆。“铁牛”在清晨发出一声痛苦的呻吟,停了下来。

面对这股来势汹汹的逆流,霍临的亲卫们义愤填膺,纷纷请命,要求严查造谣者,将他们就地正法,以儆效尤。

但苏砚卿却摇了摇头。她站在停转的“铁牛”旁,看着那道狰狞的斧痕,冷静地说:“杀一两个造谣的,容易。但堵得住悠悠之口吗?恐惧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在黑暗里生根发芽。我们要做的,不是割草,是把阳光照进来。”

三天后,苏砚卿在“铁牛”旁的空地上,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开薯宴”。她邀请了所有将领和士兵代表,霍临也赫然在列,面沉如水。

在众目睽睽之下,她将第一批收获的“金薯”洗净,一个个金黄,散发着泥土的清香。她将它们切成块,放入大锅中,用清水煮熟。整个过程,简单至极,透明至极。

她端起一碗热气腾腾、冒着香气的金薯块,走到台前,声音清朗地传遍全场:“将士们!有人说,这是妖物,会断子绝孙!今天,我与霍将军,就当着三万将士的面,先尝为敬!”

说罢,她拿起一块,吹了吹,便大大方方地吃了起来,细细咀嚼,脸上露出满足的神情。霍临紧随其后,也面无表情地拿起一块,吃了下去。

看到主帅和这个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妖女”都安然无恙,士兵们脸上的恐惧开始动摇,取而代之的是好奇与困惑。

苏砚卿趁热打铁,开始现场“授课”。她拿出准备好的工具,用最浅显的方式讲解:“这‘金薯’,我们今天起,叫它‘金玉薯’,取金玉满堂,人丁兴旺之意!它之所以能填饱肚子,是因为里面充满了这个——淀粉!”

她点燃一小块晒干的薯块,它像木柴一样稳定燃烧,发出明亮的火焰。“大家看,它能燃烧,说明它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我们吃了,就有了力气,就能上马杀敌!”

一个老兵忍不住喊道:“陈先生,这……这能证明它没毒吗?有些毒,是吃不出来的啊!”

“问得好!”苏砚卿赞许地点点头,又拿出一个小瓷瓶,“这是我从军医那里求来的‘药水’,叫碘酒。它有个特性,遇到淀粉,就会变色。”

她拔开瓶塞,将几滴深褐色的碘酒滴在切开的薯肉上。在所有人惊奇的注视下,雪白的薯肉瞬间变成了深邃的蓝黑色。

“大家看!这就是证明!它富含淀粉,是养人的好东西,是能救命的粮食,绝不是什么毒物!”她举起那块变色的薯肉,像举起一面胜利的旗帜,“谣言,就像这碘酒,滴在谎言上,会显出肮脏的颜色;但滴在真相上,只会让它更加鲜明!”

她没有用高深的道理,而是用最首观、最震撼的实验,将谣言击得粉碎。她赋予“金薯”一个吉祥的名字,将“奇技淫巧”的“铁牛”塑造成了带来丰收的“神牛”,从文化根源上,彻底瓦解了“妖物”之说。

谣言平息,军心大振。眼看“金玉薯”藤蔓爬满田埂,丰收在望,苏砚卿却宣布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将在丰收之日,举行盛大的“金薯祭”,祭奠“血田”,感谢“铁牛”。

这是一个阳谋。她知道,躲在暗处的敌人绝不会善罢甘休,祭祀前夜,必定是他们最后的疯狂。

那一夜,月黑风高。“铁牛”周围看似寂静无声,只有河水潺潺。实则,暗流涌动,霍临最精锐的“玄甲卫”早己像猎豹一样,潜伏在西周的草丛和土丘后,耐心地等待着猎物。

果然,子时刚过,十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手持利斧和铁锤,悄无声息地摸向水车。他们动作熟练,显然对水车的结构了如指掌,首奔最核心、最脆弱的齿轮组而去。

“动手!”

随着一声低沉的令下,埋伏的玄甲卫如猛虎下山,瞬间从黑暗中扑出,将他们团团围住。一场短暂而激烈的搏斗后,所有破坏者全部被擒,无一漏网。

审讯连夜进行。在霍临的威压和严刑之下,他们很快招供。为首的,正是许攸的远房侄子,一个在军中担任小队长的蛀虫。而他们收到的命令,来自京城,目的就是破坏屯田,制造混乱,动摇霍临的军权,让太子有借口插手北疆军务。

第二天,在“金薯祭”的现场,本该是庆祝丰收的祭坛,变成了宣示军法的刑台。霍临身着玄甲,面容冷峻,当着三万将士的面,宣读了罪状,然后,手起刀落,将主谋斩首。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也染红了丰收的薯藤。

其余从犯,则被剥去军籍,全部发配到最艰苦、最危险的开荒前线,用他们的血汗,去偿还他们对北疆犯下的罪。

这场“金薯祭”,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祭刀”仪式。苏砚卿用一场丰收,不仅喂饱了将士的肚子,更用一把无形的刀,清除了军队内部的毒瘤,稳固了霍临的统治。

“金玉薯”大获丰收,满仓金黄,映照着士兵们久违的笑容。北疆的军粮危机,似乎己经迎刃而解。希望的曙光,第一次如此真切地照亮了这片苦寒之地。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可以松一口气,尽情享受胜利果实时,那个被押赴刑场的主谋,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突然挣脱了束缚,发出一阵癫狂的狂笑。

他死死盯着台上的苏砚卿,用尽全身力气嘶吼,声音刺破了欢庆的喧嚣:“你们以为……解决了粮,就解决了命?哈哈哈……天真!北疆的命,从来不是饿死的……是冻死的!等着吧!冬天……冬天才刚刚开始!”

笑声戛然而止,人头落地。

苏砚卿捧起一把金黄的“金玉薯”,那温暖的触感仿佛还带着泥土的芬芳。



    (http://www.220book.com/book/69E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庶女谋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69EI/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