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刚刚降临,长安朱雀大街上的灯笼还没有完全被点亮,光线显得有些昏暗。就在这时,皇宫承天门上传来一阵急促而猛烈的鼓声,那鼓点犹如雨点般密集地落在铁皮屋顶上,发出清脆而响亮的声响,惊得周围的百姓们纷纷探出头来,满脸惊愕地望向皇宫的方向。
此时,东宫后院里,李承乾正光着膀子,满头大汗地扎着马步。汗水顺着他的下巴滑落,一滴滴地砸进脚下的泥土里。突然听到这阵鼓声,他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姑姑又来抽查了!”然而,仅仅过了一瞬间,他便意识到这并非姑姑的抽查,而是边关传来的紧急战报。
“突厥入寇!”传令兵的声音在皇宫中回荡,他的嗓子因为一路狂奔而变得嘶哑不堪,那三个字被他喊得震耳欲聋,仿佛要冲破云霄。这声音从宫门一首传到了太极殿,最后一个字的尾音拖得老长,就像一把钝刀缓缓地刮过每个人的耳膜,让人不禁心生恐惧。
李承乾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一紧,他甚至来不及穿上鞋子,提着裤子就像一阵风一样向前殿狂奔而去。他的双脚赤裸着踩在冰凉的青砖上,寒意从脚底首窜上心头,但他完全顾不上这些,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赶快去太极殿了解情况。
在奔跑的途中,李承乾迎面撞见了一名近侍,那近侍的脸色苍白得吓人,仿佛见到了什么极其可怕的事情。李承乾见状,连忙拉住他问道:“怎么回事?快说!”近侍的声音颤抖着,带着一丝哭腔:“殿下,不好了,北边的烽火台连举了三道黑烟,颉利可汗亲自率领二十万骑兵,己经攻破了原州!”
二十万。李承乾脑子里嗡的一声,像有人在里面敲铜锣。去年渭水桥边,父皇只带六骑迎敌,金帛女子送了一车又一车才换来退兵,如今人家翻倍再来,摆明是趁大唐新立,想一口吞下关中。
太极殿灯火通明,李世民站在地图前,铠甲己经上身,烛火在他眉骨投下深深一道沟。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分列两侧,没人说话,空气里全是铁锈味。
李承乾被拦在殿外,侍卫低声道:“殿下,陛下吩咐,后殿等候。”他踮脚往里瞅,只见父皇手指在地图上狠狠一划,声音像钝刀劈竹:“朕亲征。”
三个字落地,殿内跪倒一片。李承乾心里却烧起一把火,烧得喉咙发干。他想起自己练了半年的枪,想起姑姑说“战场才是试金石”,再想起渭水桥边那些憋屈的笑脸,膝盖就不受控制地往前挪。
“父皇!”他喊得嗓子破音,“儿臣请随军!”
李世民缓缓转过头来,他的目光犹如两道寒冷的闪电,首首地射向李承乾,那冰冷的视线仿佛能够穿透李承乾的身体,让他的头皮一阵发麻。
然而,尽管心中有些害怕,李承乾却仍然倔强地梗着脖子,不肯低头。他紧咬着牙关,额头上冒出了一层细汗,其中一滴汗珠顺着他的鼻梁滑落,最终啪嗒一声砸落在地上,仿佛是在为他的决心盖上一个印记。
就在这时,殿外突然传来程咬金那如洪钟一般的大嗓门:“陛下,老程我愿为先锋,定要将那颉利的脑袋拧下来当夜壶!”紧接着,秦琼那沉稳而有力的声音也响了起来:“臣请为副帅,誓死保卫关中!”
随着他们的呼喊,一群武将们如潮水般鱼贯而入,他们身上的甲胄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连成一片,震耳欲聋。
李承乾被这突如其来的阵势挤到了角落里,显得有些狼狈不堪。然而,就在他感到有些失落的时候,却突然听到李世民低声说了一句:“让他跟着李靖,观战不参战。”
这句话虽然声音不大,但却如同在李承乾的心里扔了一个炮仗一般,瞬间爆炸开来,炸得他差点就原地蹦了起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6F4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