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殿内烛火摇曳,铜炉檀香亦难掩那股血腥味。李世民自三更回宫后便沉默不语,此刻独坐于御案前,面前摆放着渭水之盟的卷轴,宛如一把钝刀横亘于心间。殿门紧闭,内侍宫女皆跪地,噤若寒蝉。忽闻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小太监惊慌失措地连滚带爬进来:“启禀陛下,太子殿下强行闯入宫门,欲求面圣。”李世民眉头微蹙,尚未发话,李承乾己顶着凛冽寒风冲入殿内。小小身躯披头散发,外袍歪斜,脸上尚有一道未愈的淤青,乃是昨夜被姑姑李秀宁加练所致。然此刻他眼中却燃烧着幽蓝的火焰,令满殿烛火皆黯然失色。“父皇!”童音虽略显沙哑,却铿锵有力,“儿臣愿立血誓,不灭突厥,誓不为人!”李世民抬眼,目光中透着疲惫与锐利:“八岁幼童,知晓何誓。”李承乾双膝跪地,撞击地砖之声清脆作响。他从怀中掏出一块染血布片,猛地展开,正是昨夜校尉张叔暗中塞给他的战旗残角,其上暗红字迹隐约可见——“血债”。“儿臣今夜前往值房,闻军士之泣,听老兵之骂,闻他们言渭水桥乃奇耻大辱。父皇头戴天冠,儿臣亦戴儿臣之冠,然天下子民皆承受同一口恶气。儿臣虽不才,愿以吾身吾骨,为父皇开道,为大唐雪耻!”
他咬破指尖,血珠滚落,竟就地书写,一笔一画在青砖上写下“颉利”二字,随后重重叩首,额头磕破,血顺着鼻梁流到嘴角,像一条小蛇。那模样又滑稽又惨烈,偏又认真得吓人。
李世民指尖微颤。恍惚间,他仿佛看见武德西年虎牢关前那个单枪匹马冲阵的自己。良久,皇帝起身,龙袍拂过案角,卷轴落地,啪嗒一声。
“起来。”声音低沉。
李承乾倔强仰头:“父皇不答应,儿臣就跪到明年。”
李世民忽然笑了,笑意却带几分自嘲:“朕若不答应,你是不是打算连夜单骑北上,去把颉利的胡子揪下来?”
李承乾眨眨眼,老实回答:“儿臣盘算过,马不够高,先攒两年。”
满殿紧张被这句童言戳破,几个老内侍差点笑出声,又赶紧埋头。李世民长叹,弯腰把儿子抱起,龙袍染上血迹也不顾。
“好,朕准你立誓。”皇帝声音不大,却震得梁上尘埃簌簌落下,“但记住,誓言不是用嘴,是用刀。三年,你若练不出一支让突厥闻风丧胆的兵,朕亲自踹你屁股。”
李承乾眼睛一亮,伸掌:“击掌为约!”
李世民愣了愣,随即抬手,一大一小两只手掌啪地合在一处。掌心相贴的瞬间,仿佛有股热流顺着血脉窜遍全身,把连日阴霾撕开一道口子。
“来人。”皇帝吩咐,“取朕少时佩刀。”
内侍捧上一柄短刀,长二尺,鲨鱼皮鞘,刃薄如蝉翼。李世民抽刀出鞘,寒光一闪,映出父子俩同样锋锐的眉眼。
“此刀名寒月,朕十六岁斩王世充先锋所得。今日赐你,刀在人在,刀丢人亡。三年后,朕要在渭水桥边看你用它饮颉利之血。”
李承乾双手接过,短刀沉甸甸,压得他腕子一抖,却咬牙稳住,学着军士模样抱拳:“儿臣遵旨!”
他转身要走,李世民又唤住:“慢着。”皇帝解下腰间玉佩,挂在他脖子上,“带上,免得你姑姑说我虐待小孩。回头她再揍你,就用这玉挡一挡,碎了我可不管赔。”
李承乾咧嘴,露出缺门牙的笑:“姑姑揍我,我就跑快些。”
殿门大开,夜风灌入,吹得父子衣袍猎猎。李承乾抱着刀,小身影被灯火拉得老长,一路跑远,像一支离弦的箭,首奔北方看不见的战场。
李世民立于丹陛,目送那道背影,忽觉胸口积郁散了大半。他轻声自语:“观音婢,咱们的儿子,怕是要把天捅个窟窿。”
殿外,更鼓三声。太极宫上空,乌云散开,露出一线冷月,照在少年滴血的脚印上,像给大唐的未来,点了一盏猩红的灯。
(http://www.220book.com/book/6F4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