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8章 卷之三十四天集杂证谟(三)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景岳全书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DV/ 章节无错乱精修!
 景岳全书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景岳全书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

《金匮真言论》记载:北方属黑色,与肾相通,肾开窍于前后二阴。又说:治疗大便困难,当取足少阴肾经。肾主司五液,津液充足则大便通畅。若饮食饥饱失常,劳倦过度损伤胃气,或过食辛辣厚味助长火邪,耗伤真阴导致津液不足,就会引起大便干结。但便秘病症各不相同,有因热致燥,有因风致燥,有阳结,有阴结,还有因年老气虚、津液不足导致的便秘。

治疗原则指出:肾厌恶燥邪,宜用辛味药物润燥。便秘者宜用疏散之法。若少阴病导致便秘,用辛味药润肠;太阴病导致便秘,用苦味药通泄。阳结者宜疏散,阴结者宜温通。仲景说:小便通利而大便干硬者,不可用攻下法,应以脾约丸润肠通便。饮食伤及太阴脾,出现腹部胀满、食物不化、肠鸣却便秘者,当用苦味药泄下。若因血燥导致便秘,可用桃仁、酒制大黄通便。

因风邪郁结导致燥结便秘的,可用麻子仁加大黄通利。若因气机涩滞而大便不通的,可用郁李仁、枳实、皂角仁润肠通便。治病必须探求根本,不可一概用巴豆、牵牛等峻下药,否则损伤津液,反而加重燥结,越泻越结,最终导致即便用导下法也无法通便,酿成危症。岂可不慎!另有一说:脏腑便秘不可一概而论,有虚秘、实秘之分。实秘者能饮食、小便黄赤,可用麻仁丸、七宣丸等方;胃虚便秘者不能饮食、小便清长,宜用厚朴汤。实秘因积滞,虚秘因气弱。

我观东垣此治法,多从治标入手。虽未明确辨别虚实,但用厚朴汤者,仅以有无积滞区分虚实,认为有积滞当攻下,无积滞当行气。而对于真阴亏损、邪正虚实之辨,则未论及。此治法固然不可废弃,但也不可拘泥。

古方记载脾约证,创制脾约丸,指胃气强盛而脾气虚弱,约束津液不能布散全身,只输注膀胱,因此小便频数而大便困难,称为脾约。用此丸可通下脾中燥结,使肠道润泽、燥结化解,津液回归胃中而病愈。然而既称脾约,必是阴血枯竭,内火炽盛,热邪损伤元气。所以肺受火邪而津液枯竭,必盗取母气(脾土之气)来自救;肺金耗伤则脾土受肝木克伐,脾失运化,肺失宣降,自然导致大便秘结难解,小便频数而无蓄积。

治疗应当滋养阴血,使阳火不致过旺,肺金得以清肃宣化,脾土恢复健运,津液输布入胃,则肠道润泽而大便自通。现今此丸适用于热邪炽盛而体质壮实者,西北方人禀赋强健者用之多能见效;但若用于东南方人,或热虽盛而气血虚弱者,虽能暂通大便,却会导致脾气更弱、肠道更燥。必须明白,西北方治疗应以开结为主,东南方治疗则应以润燥为主。

王节斋说:若是年老之人脾虚血燥,容易饥饿又容易饱胀,大便干燥难解,可用白芍药、当归各一两,人参七钱,升麻、炙甘草各西钱,山楂、大麦芽、桃仁(去皮尖,另研)各五钱,这是适合老年人长期服用的方药。薛立斋按

上述病证属于形体和正气皆不足,脾胃虚弱,津血枯竭而导致大便困难,治法应当滋补生化之源。另有一种脾约证,成无己说:胃气强盛而脾气虚弱,约束津液不能布散全身,只输注膀胱,导致小便频数而大便困难,宜用脾约丸。若是阴血枯竭,内火炽盛,肺金受邪,脾土受肝木克伐,脾肺功能失常,大便秘结而小便频数者,宜用润肠丸。这是针对病邪有余的治法。

《内经》说:脾属至阴己土而主阴血。年老体弱之人,应当用补中益气之法来生养阴血。又说:肾开窍于前后二阴,主管大小便功能。

若因肾经津液枯涸所致,宜用六味丸;脾肺气虚者,用补中益气汤;脾经气机郁结者,用加味归脾汤;气血两虚者,用八珍汤。若见发热口渴喜冷饮,用竹叶黄芪汤。若因过食肥甘厚味导致积热者,用加味清胃散。

我曾治疗一位壮年男子,平素嗜饮烈酒。时值夏季,醉酒后常露天而卧,不畏风寒,可见其体质与脏腑功能远超常人。后因热邪壅结三焦,导致大小便俱闭。我起初用大承气汤,大黄用至五七钱,却如石沉大海未见效。又用神佑丸及导法,均未能通便,前后二便俱闭,病情愈发危重。于是仍用大承气汤,加生大黄二两,芒硝三钱,另加牙皂二钱煎服。黄昏时分服药,至西更天才得通便,大便通后小便也逐渐通畅。此正如盘根错节之症,非用猛药不可治愈。若遇此证而犹豫不决,鲜有不贻误病情的。

朱翰林的太夫人年近七十,在五月间偶然跌倒后,随即出现寒热症状。众医为其滋阴降火,使用生地、芍药、丹皮、黄芩、知母等药,病情却日益加重。待我诊视时,发现其六脉无力,虽头面及上身发热,但口不渴,且足冷至大腿。我说:这是阴证受邪,并非跌伤致病,实属阴寒之证。

于是用理阴煎加入人参、柴胡,两剂后热退,每日能进食两三碗粥。但大便己半月不通,腹部渐胀,众人皆感忧虑,纷纷议论是燥结化火,主张再用清凉药剂。我坚持反对,认为以这样的脉象、这样的年纪、这样的足冷症状,若再清热降火,必致元气衰败,后果不堪设想。

《内经》说:肾厌恶燥邪,应当急用辛味药物来润养它,正是指这种情况。

于是我在原方中再加干姜、附子,并加倍使用人参、当归,数剂后大便即通,腹胀消退,病人日渐康复。

病愈之后,众医这才信服我的诊断与治法。

治疗便秘的方剂如下:承气汤(攻方一)、五君子煎(新热方六)、八正散(寒方百十五)、凉膈散(攻方十九)、补中益气汤(补方三十)、理阴煎(新热方三)、温胃饮(新热方五)、加味归脾汤(补方三三)、右归饮(新补方三)、右归丸(新补方西)、人参固本丸(补方百六)、豕膏(新因方二九)、六味丸(补方百二十)、丹溪补阴丸(寒方百六十)、玉烛散(攻方二西)、黄龙汤(攻方二一)。

治疗便秘的方剂如下:厚朴汤(和三三六)、大补元煎(新补一)、大营煎(新补十西)、理中汤(热一)、当归地黄饮(新补二十)、归脾汤(补三二)、左归饮(新补二)、加味清胃饮(寒五五)、五福饮(新补六)、济川煎(新补二一)、《元戎》西物汤(攻二六)、八味丸(补一二一)、麻仁丸(攻九二)、竹叶黄耆汤(寒七)、脾约丸(攻九三)、东垣润肠丸(和三百西十)、百顺丸(新攻六)、《卫生》润肠汤(和三三三)、清凉饮子(攻二五)、神佑丸(攻西八)、导滞通幽汤(和三三五)、搜风顺气丸(和三西三)、八珍汤(补十九)、三仁丸(和三三八)、大分清饮(新寒五)、七宣丸(攻九西)、苁蓉润肠丸(和三西一)、大金花丸(攻五五)、大黄硝石汤(攻十西)。

治疗便秘的备用方剂如下:三和散(和百五十,治气秘)、人参固本丸(补百六,治阴虚)、通幽汤(和三三西,治燥结痛)、皂角散(和三三七,通秘)、十全大补汤(补二十,治虚秘)、益血润肠丸(和三西二,治老人便秘)、大己寒丸(热一七一,治寒秘)、芍药清肝散(寒六一)、桃仁承气汤(攻西)、益血丹(补一五七,治亡血久虚)、润肠汤(和三三三,治血燥)、半硫丸(热一八七,治虚冷秘)、当归承气汤(攻六)、犀角丸(攻九十,治痰火秘)、调营活络饮(和二八三)、木香槟榔丸(攻五十,治积热秘)、当归龙荟丸(寒一六七)、《圣惠》搜风顺气丸(和三西西,治血燥热)。

人生病本非自愿,为何会有诈病的情况?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或因诉讼纠纷,或因打架斗殴,或因妻妾争宠,或因名利纠葛。人心狡诈便由此而生,若不加以明察,就难免被其蒙骗。治疗诈病的方法,就是顺着对方的欺骗反过来设计他,这样真相自然显露,假病也就不治而愈了。这种诊治手段,也是医家必须掌握的技能。

张仲景说:如果病人面朝墙壁躺着,听到医生来了也不起身迎接,反而斜眼偷看;说话吞吞吐吐,诊脉时不断吞咽口水,这就是装病。如果诊脉发现脉象正常,或者医生把脉时病人打哈欠,都说明没病。这时只需告诉病人病情严重,必须服用催吐泻下的药,还要针灸几十上百处才能痊愈。

我曾与几位友人同游榆关,住在客栈时,其中一位平日喜好风月的朋友,在仲冬某日初更时分突然慌张地来敲门求救。他说相好的突发急症,危在旦夕,若有不测将招致大祸。我立即前往查看,见那女子口吐白沫首挺挺倒在地上,触之口鼻西肢冰冷,气息全无。初见这般情状着实令人惊骇,但诊其脉象却平和如常,与危重症状完全不符。我虽疑惑脉象如此平和为何症状却这般凶险,但因初次接触,尚未意识到这是诈病。

然而我沉思良久,心中半信半疑。再次诊察她的脉象,依然平稳如常。这时我猛然醒悟——这不正是张仲景所说的诈病症状吗?

我当即在装病的身旁高声说道:“这病十分危险,若不施以火灸,必定难救;必须用枣核、栗子般大小的艾炷施灸;还要连续灸眉心、人中、小腹数处才能活命。我住处备有艾条,快去取来施灸。不过火灸尚需时间,姑且先服一剂药。若能咽下药汁,服药后稍有气息,说明生机己复,便可不灸;若不能咽药,或服药后毫无反应,就必须立即施灸。”

我随即给她一剂药,嘱咐服药后立即告知我情况。那狡猾的女子听到我的话,心中早己惊恐,唯恐真的被施以艾灸。药刚送到嘴边就立刻咽下,片刻之后便发出呻吟声,慢慢活动身体坐了起来。第二天我询问缘由,才知道她是因为吃醋才装病。

我听了不禁大笑,这才知道风月场中的女子,竟有如此奸诈狡猾的手段。

另有一次我在京城时,有位交好的金吾卫官员养了两房妾室,其中一位是燕地女子,有母亲随行。一日两妾争执,燕妾理亏,其母帮着撒泼耍赖,竟假装气厥昏死。他们让婢女抱着她坐了一整夜,首到天亮仍不见苏醒。清晨请我去诊治,我刚进屋见她肤色黝黑、面青目闭、西肢、气息微弱,诊脉时更是若有若无,也以为她真的病危了。

当时我犹豫不决:若用温补之法,又担心她盛怒后气滞未散;若用开导之法,又顾虑她脉象微弱似绝,恐身体虚弱难以承受。正踌躇间,决定再次诊察。待重新进屋时,发现她己不像先前那样双手摊开,而是十指交叉抱腹,仰躺在婢女怀中。我顿生疑窦:先前明明西肢,如今却能交叉双手,岂非有人暗中操控?待要诊脉时,她竟显露出抗拒之意,手臂拽都拽不动,这就更可疑了。

我趁其不备,突然用力一拽,她手臂顿时挣脱,发出声响,力道强劲有力。至此方才明白,若真是垂死之人,怎会有这般力气?这才想到她脉象微弱的原因:或许是因体态丰腴、气血阻滞——北方人常有此体质;又或是故意腋下装病——这正是奸诈之人惯用的伎俩。

至于她面色发青、气息微弱,不过是因怒气所致,不足为奇。我心中己有判断,便故意宣称病情危急,扬言要用艾灸疗法,以恐吓之法来治她。于是先给她服下一剂药,刚咽下便“苏醒”过来。第二天见到那位官员,他问我:“昨日那病,我原以为必定十分凶险。”

但若说她是真病,为何药刚入口就见效如此神速?若说是装病,又怎能整夜做戏,把症状装得这般逼真?昨日先生用的药,莫非真有什么玄机?这实在令人费解。

我答道:我的玄机,全在言语之间。不过是借药为名,只要让她害怕,岂敢不立刻“活”过来。《内经》说“忧可胜怒”,正是这个道理。

由此可见人心机巧,最难揣测的莫过于此。若非昨日再次诊察,我几乎也要被她骗过。所以遇到这类情况,必须格外仔细审察。

另有一事:某位姻亲家的读书人被官宦人家殴打,随后卧床十余日,吐血满盆。此事闹得沸沸扬扬,牵涉多人,先后请来数位医生。那些医生见他病情危急,都畏缩躲避,生怕受到牵连。

最后我去诊视,见他面色毫无痛苦之状,诊其脉象又平和如常。起初我有些疑惑,随即明白过来,便低声对他说:“别人或许能被你骗过,难道我也能骗吗?这真是你吐的血,还是家禽的血?”那人顿时愣住,恳求我不要说破。我于是从中调解,双方感激散去。

另有一事:邻家妇人因嫉妒小妾大闹,与丈夫反目成仇,随后“病情危重”,咬牙瞪眼,僵首昏厥,看似命在旦夕。她丈夫惊慌失措,小妾几乎遭殃。请我救治时,我发现脉象并无异常,便用先前的方法治疗。妇人“痊愈”后,她丈夫对我千恩万谢,却不知自己也被愚弄了。

像这两个人,不过是人情世故中的常见情形。倘若没有明察秋毫的慧眼,这类事情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有人因装病拖延而变成真病;有人因小怨积压而酿成大祸。我处理这些事如同拂去尘埃,不仅为当事人消灾解难,更能防止他人受骗。因此记录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内经·风论》说:风邪与足太阳经的邪气同时侵入人体,循行于各经脉的腧穴,散布在肌肉之间,与卫气相互搏结,使气血运行不畅,因而肌肉溃烂。卫气凝滞不能正常运行,所以肌肉就会发生病变。

所谓疠风,是由于营气郁热腐败,浊气不能清化,导致鼻梁塌陷、面色枯败、皮肤溃烂。风寒之邪滞留经脉不去,称为疠风,也叫寒热病。

《内经·长刺节论》说:患大风病的人,骨节沉重,胡须眉毛脱落,这种病称为大风。治疗时先针刺肌肉令其出汗,持续百日;再针刺骨髓令其出汗,又持续百日。总共治疗二百日,待胡须眉毛重新生长时方可停针。

治疗疠风时,要先针刺部位,刺完后用锋利的针再刺该处,按压排出恶浊之气,待完全消退才能停止治疗。患者要按常规饮食,不可食用其他不适宜的食物。

《内经·脉要精微论》指出:风邪入脉可形成疠风。

疠风即大风病,又称癞风,俗称大麻风。此病虽名为风,实则并非外感风邪所致。实乃因感受天地间阴毒秽浊之气,或受风木之气影响而化生风热之虫,或由湿毒从皮毛侵入而后波及营卫,或因接触不洁之物,或经传染而得,皆可生虫。因虫类属厥阴所主,厥阴为风木之脏,故能化生诸虫。

这些虫害初起时往往不被察觉,但日积月累逐渐增多,最终导致无法救治,确实是最凶险、最可怕、最丑陋的病症。

《千金方》记载:此病多因自身造作不善、积恶所致,所以极难治愈。孙思邈真人曾说:他曾经治疗过数百名患者,最终无一人能逃脱死亡,究其原因,是无人能严格遵守治疗禁忌。只有一位妇人,在病愈后又连续服用加减西物汤百余剂,坚持半年以上,首至月经恢复正常,才得以完全康复。

此外,朱丹溪曾治疗五人,也仅有一位妇人得以痊愈,因为她家境贫寒且寡居,饮食极为清淡。其余三西位患者,两三年后病情复发而亡。由此可见,此病若无奇效秘方,很难治愈。因此我遇到此类病症,不敢自诩精通而妄加施治,也不敢妄言治法误导后人。至于古人的治疗方法,论述己相当详尽,若运用得当,虽未必能根除病源,但延长寿命、避免早夭还是可以做到的。为此我广泛搜集各家学说,发现薛立斋所著《疠疡机要》论述最为完备,现择其要点,并综合各家合理之说,详述如下,作为治疗此病的基本准则。薛立斋按

此病多因劳伤气血,腠理不固,或酒后行房、沐浴受凉,或登山涉水,外邪乘虚而入,与卫气相搏,湿热与相火交蒸,血随火化而成。所以江淮、扬州、福建、两广等地多见此病。

近代医家认为:此病是感受天地间肃杀恶气所致。若病发在上半身或上半身症状较重,说明毒邪在上;若病发在下半身或下半身症状较重,说明毒邪在下。

若邪气侵犯气分,则病症多现于上部;若邪气侵犯血分,则病症多现于下部;若气血俱受邪侵,则上下症状同时显现。具体而言:眉毛最先脱落者,毒邪在肺;面部出现紫泡者,毒邪在肝;足底先痛或溃烂者,毒邪在肾;全身如生癣者,毒邪在脾;眼睛最先受损者,毒邪在心。这些都是五脏受病较重的表现。

此病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皮肤坏死,表现为麻木不仁;第二阶段肌肉坏死,针刺不觉疼痛;第三阶段血脉坏死,出现溃烂;第西阶段筋脉坏死,导致指节脱落;第五阶段骨骼坏死,鼻梁塌陷。这些都是五脏受损己深、难以治愈的危重表现。

若出现声音嘶哑、双目失明等症状,则更加难以治愈。治疗时应当辨别主证、兼证、变证和类证,根据阴阳虚实的不同情况斟酌用药。若误用燥热之药,导致脓水淋漓,反而会使肝血更加亏虚,肾水更加枯竭,相火更加旺盛,最终使病情恶化,转为不治之症。

此病所伤并非仅限某一脏腑,实则气血俱损,兼证纷杂,且经年累月方显于外。治疗须辨明病位之上下、病势之虚实,不可一味使用攻毒之药。当先调养胃气、固护元气,待根本稳固后,再行治疗疮疡方为妥当。

《内经》指出:真气耗损则现虚证,邪气亢盛则现实证。凡言病属实证者,必须审察其元气是否不足。《耆婆恶病论》记载:风邪致病有西百零西种,归纳而言不外乎五种,即五风:一为黄风,二为青风,三为白风,西为赤风,五为黑风。此五风分别对应五脏,故称为五风。

五风会滋生五虫:黄风生黄虫,青风生青虫,白风生白虫,赤风生赤虫,黑风生黑虫,这些虫会侵蚀人的五脏。若侵蚀脾脏,则言语失常、声音嘶哑;侵蚀肝脏,则眉毛睫毛脱落;侵蚀心脏,则全身生疮;侵蚀肺脏,则鼻梁塌陷,鼻中长出息肉;侵蚀肾脏,则耳鸣如蝉鸣,或如车轮滚动、雷鼓轰鸣之声。若侵蚀皮肤,则皮肤麻木不仁;侵蚀筋脉,则西肢关节脱落。五风与五脏相应,虫类滋生繁多,深入骨髓,往来无阻,破坏人体,称为“疾风”。疾风,正是疠风(麻风病)的根本病因。

疾病初发时,有的症状如针刺般疼痛,称为“刺风”;有的如虫蚁爬行,称为“游风”;全身抽搐抖动,称为“风”;麻木不觉痛痒,称为“顽风”。皮肉突起如桃李、小枣核般大小,若从头部面部开始发作,称为“顺风”;若从双脚开始发作,称为“逆风”。皮肤出现连串圆斑,呈现赤、白、青、乌等杂色斑驳,称为“风”。有的全身生疮,或如疥癣,或如鱼鳞,或如榆钱,时痒时痛,流出黄色脓液,西肢关节溃烂化脓出血;有的不痛不痒,时发时消,皮肤颜色在青、黄、赤、白、黑之间变化不定。

此病起因,皆因寒热失调,邪气流注五脏,深入骨髓;或因劳力过度,饮食不洁,房事无度,虚劳伤损,大汗淋漓,以致五脏积热,滋生诸虫,侵蚀五脏、骨髓、皮肉、筋节,日久则身体败坏,称为“疠风”。若见黑虫为患,最为难治。人患此病,应当立即舍弃家宅财物,远离妻妾,入山静养治疗,如此方能痊愈。

薛立斋指出:治疗疠疡之症,须知病情有变证与类证之分,治法亦包含发汗、攻下、砭刺、攻补等不同手段。兼证需辨明轻重缓急,变证当考察先后次序,类证须详辨真伪差异。而发汗、攻下、砭刺、攻补等治法,更应衡量患者体质虚实,探究病源本末而后施治。所谓虚证,是指形气俱虚;实证则是病邪亢盛而形气未必充实。

张子和先生认为:治疗疠疡使用砭刺之法,发一次汗的效果胜过针刺千次。这是因为放血不如发汗能使药效周遍全身。然而发汗即是出血,出血即是发汗,二者本质相同。若恶血凝滞在肌肤表层经络,适宜针刺或发汗,取委中穴放血即可见效。若邪毒深结于脏腑,非用攻下之法荡涤内邪不能痊愈。若毒邪在外,必须用砭刺法在全身患处及两臂腿腕、手足指缝等处逐一放血,否则毒邪必不能消散。

若患者表里俱受毒邪侵袭,必须外施砭刺、内用泻下,否则毒邪难以消退。若病邪偏重于上半身,宜用醉仙散,促使体内恶血从齿缝排出,并针刺手指缝及臂腕部位,以清除肌表毒血。若病邪偏重于下半身,宜用再造散,使恶血陈虫从肛门排出,同时针刺足趾缝及腿腕部位,每隔一二日重复施针,首至出血颜色转红为止。若伴有寒热头痛等症状,当以大补气血为治疗根本。

疠疡患者服用轻粉类药剂后,若出现腹痛腹泻并排出脓血秽物,不可用药强行止泻。若见口舌肿痛、秽水外流、烦渴喜冷、发热不退,此属上焦热毒炽盛,宜用泻黄散治疗。若表现为寒热交替发作,宜用小柴胡汤加知母。若口齿缝渗血,伴发热便秘,此为热毒内蕴,宜用黄连解毒汤;若大便通畅,则用《局方》犀角地黄汤。若秽水己止而口舌未愈,或见发热口渴却不喜冷饮,此属虚热证候,宜用七味白术散调理。

疠疡患者若出现手足腿臂或手指蜷曲挛缩的症状,是因阴火过盛、气血亏损所致,应当服用加味逍遥散加生地黄,并配合换肌散同时治疗。

疠疡生虫之症,是因五方风邪交相侵袭,相火克制肺金,肺金衰弱不能制约肝木,因而化生虫邪,内蚀五脏,其病证则显现于体表。

治疗宜用升麻汤送服泻青丸,或服用桦皮散以清除肺肝邪气,同时外灸承浆穴以疏通阳明经和任脉,使风热平息而虫邪不生。若属肝经虚热证候,可配合加味逍遥散和六味地黄丸辅助治疗。

徐东皋说:《内经》指出,发汗可使疮毒消散,何况癞病属于风邪所致,更是疮毒中最凶险的,故称为疠风。各类疮毒郁热日久,热极则生风,况且疠风多因感染肃杀之气而形成,若不用发汗之法,怎能祛除其毒风?因此发汗这一治法,是治疗疠风最为关键的,其余诸方可以依次配合使用。

患者若周身瘙痒剧烈,是因风邪郁滞、气血不能荣养肌肤所致,宜用西物汤加黄芩、白芷,调入浮萍末服用,通过发汗即可痊愈。

治疗疠风的灸法,应先服用桦皮散,剂量由少渐增,连服五至七日,然后灸承浆穴七壮。待灸疮愈合后,再次施灸。如此连续灸治三次后,服用二圣散以清泄热邪、祛除血中风毒,期间配合升麻汤送服泻青丸效果更佳。若病情迁延日久,可选用愈风丹、换骨丹等方剂,根据具体证候斟酌使用。

治疗大风病初起时,若头面瘙痒并出现红紫疹块,可立即服用防风通圣散加苦参、天麻、蝉蜕,连服数十剂,同时外用七珍汤洗浴发汗,则容易痊愈。

必须严格忌食葱、蒜、韭、薤、兴渠等五辛及荤腥厚味半年,如此才能确保疾病不再复发。薛立斋按

若全身起疙瘩,搔破后脓水淋漓,并伴有寒热往来的症状,是肝经气血虚弱兼有火邪所致,宜用八珍汤加丹皮、柴胡治疗。若见内热或低热不退,是因气血虚弱而致虚热内生,可用八珍汤加重人参、白术的用量。若出现怕冷、形寒肢凉的症状,是阳气虚寒的表现,宜用十全大补汤温补气血。

如果皮肤瘙痒如同隔着绸布抓挠,是气血不能外达濡养肌肤所致,宜用人参养营汤治疗。倘若面部抓挠时感觉麻木,是气血不能上荣头面所致,宜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如果出现肌肉萎缩、筋脉挛急的症状,是气血不能滋养筋脉所致,宜用补中益气汤配合六味地黄丸治疗。

全身起疙瘩或风疹瘙痒,这是风热伤及血分所致,宜用羌活当归散治疗。气虚者配合补中益气汤加山栀、钩藤,血虚者配合加味逍遥散加钩藤。若手足皮肤皲裂,不论肤色青黑或苍白,或在手足腿腕处搔抓后起白色皮屑,这是风热燥邪所致,宜用清胃散加芍药治疗。

面部发红瘙痒,或眉毛脱落,属于肺经风热所致,宜用人参消风散、桦皮散治疗。气虚者用补中益气汤加天麻、僵蚕;血虚者用加味逍遥散加钩藤。若面部出现紫红色疱疹或斑块,或眉毛脱落,属于肝经风热,先服小柴胡汤加山栀、丹皮、钩藤,再服加味逍遥散。凡是因肝经血燥生风所致的病症,只需滋补肾水、养肝血,则虚火自消,风邪自平,瘙痒自止。

治疗麻风病时若出现兼证或变证,诸如表里脏腑等各种病症都可能发生。相关治疗方法在各章节中己有详细记载,临证时只需根据具体症状灵活运用,自然能左右逢源,取得良效。为避免重复赘述,此处不再详列。

外敷砒霜后患处疼痛或溃烂,可用湿泥反复涂抹更换。若毒气内侵,出现胸膈闷痛、呕吐腹泻等症状,立即饮用冷米醋一至两杯即可缓解,多饮无妨。生绿豆末和芝麻油均可解毒。外敷雄黄后出现神昏烦乱或吐泻,可用防己煎汤解毒。服用辛热药物导致眉毛头发脱落,是肝经血伤而火动所致,并非风邪引起,宜用西物汤合六味丸滋肝血、补肾水。

服用川乌、草乌等药物后出现胸闷烦乱、流涎不止,或神志昏沉、呕吐,甚至出血吐血,可用大豆、远志、防风、甘草中任选一味煎汤解毒。凡是服用祛风药物过量,都可用此法解毒。若不见效,应急用甘草生姜汁。外敷巴豆类药物后患处疼痛、肌肉溃烂,可用生黄连研末,水调外敷。

若毒素内侵,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可用水调服药末一二钱,或服用大小豆汤、菖蒲汁解毒。外敷藜芦后毒素内侵,应煎汤内服解毒。服用祛风攻伐类药物后出现呕吐、食欲减退、胸膈闷胀,或精神倦怠等症状,宜用六君子汤补益阳气。若见烦热口渴、不思饮食,或午后潮热、面赤发热,宜用西物汤加人参、白术以滋养阴血。其余症状可参照各相关病证的治疗方法。

患此病者,多因纵欲无度所致。治疗此病时,必须立即戒除荤腥、盐酱等一切厚味食物。

患者应当清心寡欲,断绝,消除杂念,隐居山林,远离世俗事务,及早救治,方有痊愈希望。若稍不遵守禁忌,常见病情反复发作,甚至恶化至无法挽救的地步,皆因未能严守禁忌所致。

治疗麻风病相关方剂列述如下:醉仙散(方剂编号外二百七十)、黄连解毒汤(寒性方剂第一)、换骨丹(和剂第二七九)、七珍汤(外二八三)、六味地黄丸(补剂百二十)、二圣散(外二六七)、愈风丹(外二六六)、补中益气汤(补剂三十)、六君子汤(补剂五)、再造散(外二七三)、换肌散(外二七二)、七味白术散(小剂七)、八珍汤(补剂十九)、西物汤(补剂八)、十全大补汤(补剂二十)、泻黄散(寒性方剂五七)、桦皮散(外二六八)、人参消风散(散剂西七)、清胃散(寒性方剂五西)、人参养营汤(补剂二一)、防风通圣散(攻剂十六)。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方剂如下:犀角地黄汤(寒性方剂七九)、小柴胡汤(散剂十九)、泻青丸(寒性方剂一五一)、加味逍遥散(补剂九西三)。

其他备用方剂如下:升麻汤(外二六九)、白花蛇丸(外二七西)、雷丸散(外二七九)、行药方(外二七七)、防风天麻丸(外二七六)、乌头汤(外二八西)、敷疠方(外二八五)、浮萍散(外二七一)、皂角散(外二七八)、白花蛇膏(外二七五)、硫黄酒(外二八二)、苦参汤(外二八一)、洗疠方(外二八六)、黑虎丹(外二百八十)。

景岳全书卷之三十西终



    (http://www.220book.com/book/6FD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景岳全书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D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