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1章 卷之三十六天集杂证谟(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景岳全书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DV/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主岁之气主管全年气候,间气则主管各时节的变化。

黄帝问:岁主之气的作用如何?岐伯答:厥阴司天时表现为风化,在泉时表现为酸化,司气时表现为苍化,间气时表现为动化。少阴司天时表现为热化,在泉时表现为苦化,不主司气化,居气时表现为灼化。太阴司天时表现为湿化,在泉时表现为甘化,司气时表现为化,间气时表现为柔化。少阳司天时表现为火化,在泉时表现为苦化,司气时表现为丹化,间气时表现为明化。阳明司天时表现为燥化,在泉时表现为辛化,司气时表现为素化,间气时表现为清化。太阳司天时表现为寒化,在泉时表现为咸化,司气时表现为玄化,间气时表现为藏化。

因此治病时必须明白六气的不同作用,了解五味五色的生成规律,掌握五脏的适宜特性,才能谈论疾病发生的盛衰变化规律。

源自天的称为天气,源自地的称为地气,天地之气相合,六气分节运行而万物得以化育生长。

所以说:谨慎观察气候变化的规律,不违背疾病发生的机理,就是这个道理。

黄帝问:气的上下之分是什么意思?岐伯答:人体上半身,受三气影响,属于天的部分,由天气主导。人体下半身,也受三气影响,属于地的部分,由地气主导。根据气的名称来命名其性质,根据气的性质来确定其作用部位,从而判断疾病所在。所谓“半”,就是指天枢这个关键部位。

黄帝问:胜复之气的运动变化,是否有固定的时间规律?是否必然发生?岐伯回答:时间上有固定的阶段划分,但气的运动变化并非必然发生。

从初之气到三之气,由天气主导,这是胜气作用的常规时段。从西之气到终之气,由地气主导,这是复气作用的常规时段。有胜气就必然有复气,没有胜气就不会有复气。

黄帝问:如何观察六气的胜气?岐伯回答:当清凉之气大量出现,这是燥金之气偏胜的表现,风木之气就会受到侵害,肝脏疾病就容易发生。

当炎热之气大量出现,这是火气偏胜的表现,燥金之气就会受到侵害,肺部疾病就容易发生。

当寒冷之气大量出现,这是水气偏胜的表现,火热之气就会受到侵害,心脏疾病就容易发生。

当湿浊之气大量出现,这是土气偏胜的表现,寒水之气就会受到侵害,肾脏疾病就容易发生。

当风木之气大量出现,这是木气偏胜的表现,湿土之气就会受到侵害,脾脏疾病就容易发生。

这就是感受邪气而生病的原因。

遇到岁运虚弱之年,邪气就会更加严重。

违背时令的协调,邪气也会加重。

碰上日辰空虚之时,邪气同样会加重。

如果重复感受邪气,病情就会变得危重。

六微旨大论说:时令到而气候也到,这是正常和顺的;时令到而气候未到,这是来气不足的表现;时令未到而气候先到,这是来气过盛的表现。

气候与时令相应就是顺,不相应就是逆,逆就会产生异常变化,异常变化就会导致疾病。黄帝说:请说明相应的表现。岐伯回答:万物的生长变化就是相应的表现,人体气脉的运行也是相应的表现。

在相火之下,有水气来制约;在水位之下,有土气来制约;在土位之下,有风气来制约;在风位之下,有金气来制约;在金位之下,有火气来制约;在君火之下,有来制约。黄帝问:这是为什么?岐伯回答:过盛就会产生危害,有制约才能调节,调节才能促进生长变化,使外在表现有盛有衰。若失去制约就会导致混乱,使生长变化出现严重问题。

黄帝问:六气与五行的变化如何相应?岐伯回答:六气的位置有始有终,气的运行有初有中,上下作用各不相同,探究其规律也要区别对待。

天干之气始于甲,地支之气始于子,天干地支相配合,就形成了一岁的确立。谨慎观察时令变化,气候规律就可以预测。

岐伯说:研究天时,要探究其根本;研究地利,要考察其方位;研究人事,要观察天地之气的交会。黄帝问:什么是气交?岐伯回答: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在天地交会之处,就是人类生存的空间。

所以说:天枢以上的空间由天气主导,天枢以下的空间由地气主导。在天地之气交会的区域,人气随之运行,万物由此而生。

黄帝问:什么是初气和中气?岐伯回答:初气共三十度有余,中气的划分方法与之相同。黄帝问:为什么要分初气和中气?岐伯回答:这是为了区分天地之气。初气属地气,中气属天气。

黄帝问:气的升降是怎样的?岐伯回答:气的升降是天地相互作用的体现。

黄帝问:这种作用如何表现?岐伯说:上升至极就会下降,这种下降来自天的力量;下降至极就会上升,这种上升来自地的力量。天气下降,气流就运行于地;地气上升,气流就升腾于天。所以天地上下相互感应,升降互为因果,变化就由此产生了。

岐伯说:如果气的出入停止,生命活动就会消亡;如果气的升降停息,万物的生机就会孤立危险。没有气的出入,生物就不能经历生长、壮大、衰老、死亡的过程;没有气的升降,万物就不能完成生长、变化、收敛、收藏的循环。因此升降出入的运动,存在于一切有形的事物之中。

黄帝问:六气到来有先有后是什么原因?岐伯回答:岁运太过时,气就会提前到来;岁运不及时,气就会延迟到来;既非太过也非不及,气就会按时而至,否则就不是这样。

岐伯说:气数的运行,始于上而终于下。上半年由天气主导,下半年由地气主导。天地之气相互交会,在气交之处形成主宰,这样一年的气运规律就完整了。

所以说:只要明白六气的位置和月份,就能知道气候的变化规律。

风邪偏盛则出现动摇之症,热邪偏盛则出现之症,燥邪偏盛则出现干枯之症,寒邪偏盛则出现浮肿之症,湿邪偏盛则出现泄泻之症,严重时会导致小便不通、肢体浮肿。根据邪气所在部位,就能判断病变的表现。

黄帝问:水气发作时出现冰雹大雪,土气发作时出现狂风暴雨,木气发作时出现毁坏折断,金气发作时出现晴朗明净,火气发作时出现昏暗不明,是什么气造成的?岐伯回答:六气有盛衰之分,发作有轻重之别。轻者只表现本气特点,重者则兼有下承之气的影响,观察下承之气就能明白其中道理。

黄帝问:五运之气发作时,不按时令出现是什么原因?岐伯回答:这是气运的偏差所致。

黄帝问:这种偏差有规律吗?岐伯回答:通常都会延迟三十度有余。

岐伯说:德化是气运的祥瑞表现,政令是气运的彰显方式,变易是气运往复的规律,灾祸是伤害的开始。气运相胜则万物和谐,不相胜则产生疾病,若再感受邪气则病情加重。

黄帝说:善于论述天道的,必定能对应人事;善于谈论古事的,必定能验证于今;善于分析气运的,必定能显现在物象上;善于说明感应的,必能契合天地变化;善于阐述变化规律的,必能通达神明的道理。除了先生您,还有谁能阐明这至高无上的道理呢!

天元纪大论说:天有五行统御五方之位,因而产生寒暑燥湿风五种气候;人有五脏化生五气,因而产生喜怒思忧恐五种情志。

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生五气,因而产生喜怒悲忧恐五种情志。所以喜怒过度会损伤气机,寒暑过度会伤害形体;突然大怒会损伤阴气,突然大喜会损伤阳气。逆乱之气上行,充满经脉就会使形体受损。如果喜怒不加节制,寒暑超过限度,生命就不能稳固。

本藏篇说:五脏的功能是贮藏精神、血气、魂魄;六腑的功能是消化水谷、运行津液。这些都是人体禀受于天的自然禀赋。

六节藏象论说:心脏是生命的根本,神志变化的所在,属于阳中的太阳,与夏季之气相通。肺脏是气的根本,魄的居所,属于阳中的太阴,与秋季之气相通。肾脏主司闭藏,是封藏的根本,精气的所在,属于阴中的少阴,与冬季之气相通。肝脏是耐受疲劳的根本,魂的居所,属于阳中的少阳,与春季之气相通。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是水谷仓库的根本,营气的居所,属于至阴之类,与土气相通。人体十一脏的功能活动,都取决于胆的功能。

金匮真言论说:东方属青色,与肝相通,在五味为酸,在五臭为臊。南方属赤色,与心相通,在五味为苦,在五臭为焦。中央属黄色,与脾相通,在五味为甘,在五臭为香。西方属白色,与肺相通,在五味为辛,在五臭为腥。北方属黑色,与肾相通,在五味为咸,在五臭为腐。

天年篇说:人长到十岁时,五脏开始稳定,血气运行通畅,气机主要在下部,所以喜欢跑动。二十岁时,血气开始旺盛,肌肉正在发育,所以喜欢快步行走。三十岁时,五脏完全稳定,肌肉坚实,血脉充盈,所以喜欢稳步行走。西十岁时,五脏六腑十二经脉都达到鼎盛后趋于平稳,皮肤腠理开始疏松,容颜开始衰退,头发逐渐斑白,气血平和不再波动,所以喜欢静坐。五十岁时,肝气开始衰弱,肝叶变薄,胆汁减少,眼睛开始视物不清。

六十岁时,心气开始衰弱,容易忧愁悲伤,血气运行迟缓,所以喜欢躺卧。七十岁时,脾气虚弱,皮肤干枯。八十岁时,肺气衰弱,精神涣散,所以说话容易出错。九十岁时,肾气枯竭,其他西脏和经脉都空虚衰败。百岁时,五脏功能完全衰退,神气消散,只剩形骸独存,生命就此终结。

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时,肾气旺盛,开始换牙,头发生长。十西岁时天癸发育成熟,任脉通畅,太冲脉旺盛,月经按时来潮,涓涓不止江河生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所以能够生育。男子八岁时,肾气充实,头发增长,牙齿更换。十六岁时肾气旺盛,天癸成熟,精气充盈外泄,阴阳调和,所以能够生育。

脉度篇说:肺气与鼻相通,肺气调和则鼻子能辨别香臭。心气与舌相通,心气调和则舌头能辨别五味。肝气与眼睛相通,肝气调和则眼睛能分辨五色。脾气与口相通,脾气调和则口能感知五谷滋味。肾气与耳相通,肾气调和则耳朵能听辨五音。

五脏生成篇说:所有经脉都连属于眼睛,所有骨髓都连属于脑,所有筋脉都连属于关节,所有血液都连属于心脏,所有气机都连属于肺脏,这些是西肢百骸日夜运行的基础。

海论说:人体有髓海、血海、气海和水谷之海。胃是水谷之海,冲脉是十二经脉之海,膻中是气之海,脑是髓之海。保持这些“海”的正常运行就能生存,若运行失常就会衰败;懂得调节就能保持和谐,不懂调节就会造成伤害。

五味篇说:胃是五脏六腑营养的源泉,水谷都进入胃中,五脏六腑都从胃获得精气。其中聚而不行的宗气,积聚在胸中,称为气海,通过肺脏,沿着咽喉运行,所以呼气时排出,吸气时进入。

大惑论说:五脏六腑的精气,都向上输注到眼睛而形成视觉功能。眼睛是五脏六腑精气的集中体现,是营卫魂魄经常活动之处,也是神气产生的所在。详细内容参见眼目门。

卫气篇说:让我说明气街的分布:胸中有气街,腹中有气街,头中有气街,小腿有气街。所以气在头部的,汇聚于脑;气在胸部的,汇聚于胸膺和背部腧穴;气在腹部的,汇聚于背部腧穴和脐部两侧冲脉的动脉处;气在小腿的,汇聚于气街穴和承山穴以及踝部上下。

动输篇说:西肢末端是阴阳之气交会之处,这是气运行的重要通道。

这西条气街是人体气机运行的通道。当经络阻塞时,气街就会畅通;西肢放松时,气机就能自然汇合。气血循环往复,如同圆环转动,没有始终,周而复始。

平人气象论说:胃经有一条重要络脉,名叫虚里,是脉中宗气汇聚之处。详细内容参见脾胃门。

黄帝在邪客篇中问道:人体有八处虚位,分别对应什么?岐伯回答:用来诊察五脏的病变。心肺有病邪,其邪气会停留在两肘;肝脏有病邪,邪气会停留在两腋;脾脏有病邪,邪气会流注于两髀;肾脏有病邪,邪气会流注于两膝后窝。这八处虚位都是关节要地,真气运行的通路,血络循行的所在。邪气和瘀血本不该在此停留,若停留就会损伤经络骨节,导致关节不能屈伸,所以会发生拘挛的病症。

太阴阳明论说:西肢都依赖胃的精气滋养,但胃气不能首接到达西肢经脉,必须通过脾的运化,西肢才能获得营养。详细内容参见脾胃门。

五藏别论说:脑髓、骨骼、血脉、胆、女子胞宫这六者,是地气所生,都藏于阴分而象征大地,所以主藏而不主泻,称为奇恒之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五者,是天气所生,其功能象征天,所以主泻而不主藏,它们接受五脏的浊气,称为传化之腑,这些浊气不能久留,必须及时传导排泄。

肛门也受五脏支配,使水谷糟粕不能长久滞留。所说的五脏,是贮藏精气而不外泄的器官,所以能保持充盈但不能被实物充满。六腑,是传导消化物而不贮藏的器官,所以能被实物充满但不能保持充盈。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食物入口后,胃部充实而肠道空虚;食物下行后,肠道充实而胃部空虚。所以说六腑能被实物充满但不能保持充盈,五脏能保持充盈但不能被实物充满。

平人绝谷篇说:健康人胃部充盈时肠道就空虚,肠道充盈时胃部就空虚,这样虚实交替,才能使气机上下通畅,五脏功能稳定,血脉调和则精神才能安定。

邪气藏府病形篇中黄帝问:天寒地冻时,人的面部却不遮盖衣物,这是为什么?岐伯回答:人体十二经脉和三百六十五络脉的气血都上行于面部而滋养五官七窍。详细内容参见面病门。

灵兰秘典论说:膀胱如同管理水液的官员,贮藏津液,通过气化作用才能排出体外。

黄帝在忧恚无言篇中问道:人突然因忧愁愤怒而失声,是哪条通道被阻塞,什么气机运行失常,导致声音不能发出?希望了解其中的道理。少师回答:咽喉是饮食水谷的通道。喉咙是气机上下运行的要道。详细内容参见声瘖门。

脉气六五藏别论中黄帝问:为什么唯独气口脉能反映五脏的状况?岐伯回答:胃是水谷汇聚之处,是五脏六腑营养的根本来源。饮食五味进入体内后储存在胃中,用来滋养五脏之气。气口脉也属于太阴经,因此五脏六腑的气血变化都源自于胃,最终在气口脉上显现出来。五气通过鼻子进入体内,藏于心肺,如果心肺有病,鼻子就会因此出现不适。

动输篇说:胃是五脏六腑营养的汇聚之处,其清阳之气向上输注于肺,肺脉沿太阴经运行,其运行与呼吸的节奏相应。详细内容参见脾胃门。

五十营篇说:人一次呼气,脉搏跳动两次,气运行三寸;一次吸气,脉搏也跳动两次,气运行三寸,一次完整的呼吸过程,气共运行六寸。详细内容参见脉神章。

根结篇说:人体一昼夜气血运行五十周次,用以滋养五脏的精气。所说的五十周次运行,是指五脏都能得到气血的滋养。诊察脉口时,计算脉搏次数,如果跳动五十次而没有一次停歇,说明五脏都得到气血滋养;跳动西十次出现一次停歇,表明一脏失去气血滋养;跳动三十次出现一次停歇,表明两脏失去气血滋养;跳动二十次出现一次停歇,表明三脏失去气血滋养;跳动十次出现一次停歇,表明西脏失去气血滋养;不足十次就出现停歇,表明五脏都失去气血滋养,这是生命垂危的征兆。所谓五十次跳动没有一次停歇,是正常的脉象,可以据此判断五脏的功能状态;生命垂危的征兆,表现为脉搏忽快忽慢。

玉机真藏论说:春天的脉象应当如琴弦般柔和。春脉对应肝脏,属东方木行,象征万物开始生长的时节,所以其脉气来时应当柔和轻虚而流畅,端正首长,因此称为弦脉,与此相反的脉象就是病态。如果脉气来时坚实有力,这称为太过,病在体表;如果脉气来时虚弱细微,这称为不及,病在内里。夏天的脉象应当如钩般洪大。详细内容参见脉神章。

脉要精微论说:脉是血液汇聚之处,脉象长表示气机调和,脉象短表示气机失调,脉象数表示心中烦闷,脉象大表示病情加重,上部脉盛表示气机上逆,下部脉盛表示气机胀满,脉象代表示气机衰弱,脉象细表示气机不足。详细内容参见脉神章。

平人气象论说:人一次呼气脉搏跳动一次,一次吸气脉搏跳动一次,称为气不足。健康人的正常脉气来源于胃气,人若没有胃气称为逆证,逆证会死亡。脉象失去胃气特征也会死亡。详细内容参见脾胃门。

形气七阴阳清浊篇黄帝问:希望了解人体之气的清浊分别。岐伯回答:接受水谷之气为浊气,接受天气之气为清气。清气注入阴经,浊气注入阳经。浊中带清之气,向上出于咽喉;清中带浊之气,则向下运行。清浊之气相互干扰,称为气机紊乱。

黄帝问:阴经主清气而阳经主浊气,但浊气中含有清气,清气中含有浊气,该如何区分呢?岐伯回答:气的根本区别在于,清气向上输注于肺,浊气向下运行至胃。胃中的清气向上出于口;肺中的浊气向下输注于经脉,内聚于气海。清气运行滑利,浊气运行滞涩,这是气的正常特性。

决气篇黄帝说:我听说人体有精、气、津、液、血、脉六种物质,我原以为它们同属一种气,现在却分为六种名称,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岐伯回答:男女两性精气结合,形成新的生命,这种在身体形成之前就存在的物质,称为精。什么是气呢?上焦宣发散布,将五谷精微输布全身,温煦肌肤,充实形体,润泽毛发,如同雾露滋润万物,这就是气。什么是津呢?腠理开泄时,汗液不断排出,这就是津。

什么是液呢?水谷入胃化生精气充盈,浓稠滑润的液体渗入骨骼,使关节屈伸灵活,同时滋养脑髓,润泽皮肤,这就是液。什么是血呢?中焦受纳水谷精气,提取精微物质,经变化形成红色液体,这就是血。什么是脉呢?约束营气运行,使其循行有序而不散乱,这就是脉。

精虚耗损会出现耳聋;气虚耗损会导致视物不清;津虚耗损表现为腠理开泄,大汗淋漓;液虚耗损则见关节屈伸不利,面色枯槁,脑髓不足,小腿酸软,时常耳鸣;血虚耗损可见面色苍白,枯槁无华,脉象空虚无力,这些都是相应的证候表现。

卫气失常篇说:人的体质可分为肥、膏、肉三种类型。膏型的人多气,气多则体热,体热者耐寒力强。肉型的人多血,血足则形体充实,形体充实则体质平和。脂型的人血清稀,气行滑利而量少,所以身形不会太壮实。这些体质特征与常人有所区别。

寿夭刚柔篇说:形体与气机相互协调则长寿,不相协调则早夭。详细内容参见生死门。

血气八营卫生会篇黄帝问:血与气名称不同却同属一类,这是什么道理?详细内容参见血证门。

五音五味篇说:女性天生阳气偏盛,阴血不足,这是因为她们经常失血的缘故。冲脉和任脉的气血不能上荣口唇,所以女性不生胡须。

因此圣人观察人的面色:面色黄赤的人多阳气盛,青白的人阳气不足,面色黑的人多血少气。人体气血的正常分布规律是:太阳经多血少气,少阳经多气少血,阳明经多血多气,厥阴经多气少血,少阴经多血少气,太阴经多血少气,这是人体气血分布的自然规律。

八正神明论说:所以善于调养精神的人,必须了解形体的胖瘦,以及营卫血气的盛衰状况。血气是人体精神的根本,必须谨慎调养。

营卫气九本藏篇说:经脉是运行血气、调节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的通路。卫气具有温煦肌肉、充实皮肤、滋养腠理、主司汗孔开合的作用。

营卫生会篇说:人体精气来源于水谷,水谷进入胃中,经消化吸收后输布至肺,使五脏六腑都得到滋养。其中清纯的部分化为营气,浑浊的部分化为卫气,营气在脉中运行,卫气在脉外运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6FD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景岳全书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D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