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3章 卷之三十七天集杂证谟(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景岳全书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DV/ 章节无错乱精修!
 

卷之三十七天集杂证谟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记载:黄帝向岐伯请教:我听说上古时代的人,都能活到百岁而动作不显衰老;现在的人,年过半百就动作衰弱,这是时代不同造成的,还是人们违背了养生之道?岐伯回答:上古通晓养生之道的人,效法阴阳变化规律,运用养生方法,饮食有节制,作息有规律,不过度劳累,所以能形神兼备,活到天赋的寿命,百岁才离世。

现在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把酒当水喝,把放纵当作常态,醉酒后行房事,因欲望耗尽精气,因耗损散失真元,不懂得保持精气充盈,不善于调养精神,只求一时快意,违背养生之道,起居没有规律,所以年过半百就衰老了。

《阴阳应象大论》说:所以圣人做顺应自然的事,以恬淡为乐,在清静虚无中保持心志畅快,因此寿命绵长,与天地同终,这就是圣人的养生之道。

《灵枢·天年篇》记载:黄帝问:我想了解人在生命初始时,以什么气作为基础,以什么作为护卫,失去什么会死亡,得到什么能生存?岐伯回答:以母体的阴血为基础,以父体的阳气为护卫,失去精神就会死亡,保持精神就能生存。

黄帝问:人的寿命长短各不相同,有的突然死亡,有的久病缠身,我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岐伯回答:五脏功能强健,血脉运行调和,肌肉舒展灵活,皮肤紧密结实,营卫之气运行正常,呼吸均匀和缓,气息按规律运行,六腑消化水谷,津液输布通畅,各项机能都保持正常,所以能够长寿。

黄帝问:人能活到百岁才去世,是什么原因?岐伯回答:鼻孔深长,面部骨骼方正高耸,营卫之气通畅调和,面部上中下三停,骨骼高大肌肉,这样的人能活到百岁才终其天年。

黄帝问:那些不能活到百岁就去世的人是什么情况?岐伯回答:他们五脏都不坚实,鼻孔短浅,呼吸急促,面部骨骼低平单薄,血脉细弱气血不足,肌肉松软不结实,经常感受风寒邪气,气血亏虚,经脉不通,正气与邪气相互争斗,气血紊乱互相牵引,所以只能活到中等寿命就去世了。

《灵枢·五阅五使篇》记载:脉象在气口显现,气色在明堂呈现。具体内容详见面病门。

《灵枢·五色篇》记载:明堂指的是鼻子,阙指的是两眉之间,庭指的是额头,蕃指的是面颊两侧,蔽指的是耳前部位。这些部位要方正宽大,在十步之外都能清晰看见,具备这样面相的人寿命必定能达到百岁。具体内容详见面病门。

《灵枢·寿夭刚柔篇》记载:形体与气机相协调的人长寿,不相协调的人短命。皮肤与肌肉紧实相称的人长寿,不相称的人短命。血气经络强盛于形体的人长寿,不能胜于形体的人短命。形体充实而皮肤柔软的人长寿,形体充实而皮肤紧绷的人短命。形体充实且脉象坚实洪大是健康的表现,形体充实但脉象细小虚弱是气机衰败的征兆,气机衰败则生命危险。

形体充实但颧骨不突出的人骨骼细小,骨骼细小则短命。

形体充实且肌肉坚实有纹理的人肌肉强健,肌肉强健则长寿;形体充实但肌肉松软无纹理的人肌肉脆弱,肌肉脆弱则短命。

面部骨骼低平,高度不及下颌的人,活不过三十岁;若再加上疾病,活不过二十岁。健康人若精气充沛胜过形体则长寿;病人若肌肉消瘦,但精气仍盛于形体则必死,形体虽存但精气衰竭则生命危险。

《素问·五常政大论》记载:上奉则人长寿,阳精下泄则人短命。黄帝问:同一地区的气候,为何人的寿命长短不同?岐伯回答:这是地势高低造成的自然规律。地势高的地方阴气主事,地势低的地方阳气主事。阳气盛的地方万物生长较早,阴气盛的地方万物生长较迟,这是地理环境的常态,也是万物生化的规律。

黄帝问:地势高低会影响人的寿命吗?岐伯回答:地势高的地方人寿命长,地势低的地方人寿命短。地域范围大小不同,影响程度也有差异,小范围影响小,大范围影响大。因此治病必须通晓自然规律和地理环境,明白阴阳消长变化,了解气候的早晚差异,掌握人的寿命长短和生长规律,这样才能准确判断人的形体和气机状况。

《素问·五常政大论》记载:生命的内在根本称为神机,若神气消散则生命机能就会停止。生命的外在依赖称为气立,若气机断绝则生化作用就会消失。

《素问·移精变气论》记载:黄帝说:我想在诊治病人时,能够预判生死,决断疑难,想要掌握其中的要领,如同日月般明晰,可以听您讲解吗?岐伯回答:观察面色和脉象的方法,是上古帝王所珍视的,也是先师代代相传的诊病要诀。

面色如同太阳般显现于外,脉象如同月亮般变化于内,若能掌握其中的关键要领,就是诊病的核心所在。

治疗的关键,在于不忽视面色与脉象的变化,运用此法而不疑惑,就是治病的重要法则。病人神气充足则生机旺盛,神气丧失则生命危亡。黄帝说:讲得好。

《灵枢·邪客》篇说:心脏是五脏六腑的主宰,是精神活动的居所,这个脏器坚固,邪气不能侵入。

如果邪气侵入就会损伤心脏,心脏受损则精神离散,精神离散就会死亡。

《灵枢·营卫生会》篇说:营卫之气是精气的体现,血液是神气的载体,血液与气虽然名称不同,但本质属于同类。

《灵枢·营卫生会》篇说:所以失血的人不可再发汗,发汗过度的人不可再耗血。因此人若同时失血又失汗,必死无疑;若只失其一,尚可存活。

《素问·疏五过论》说:所以权贵失势之人,即使未受外邪侵袭,精神内伤,身体也必然衰败死亡。

《素问·汤液醪醴论》记载:黄帝问:形体衰败、气血耗尽而治疗无效,这是为什么?岐伯回答:这是因为神气不能发挥作用。

黄帝问:什么叫神气不能发挥作用?岐伯回答:针刺砭石这些治疗方法,都需要神气的配合才能见效。

精神不能振奋,意志不能调摄,所以疾病难以痊愈。

如今精气败坏、神气消散,营卫之气己无法恢复。为何会这样?因为欲望无穷无尽,忧患无休无止,导致精神涣散衰败,营血凝滞、卫气消亡,所以神气离去而疾病不愈。

病情发展到这个阶段就称为“逆证”,此时针刺砭石无法治疗,再好的药物也难以奏效。

《素问·逆调论》说:人的生命活动与精神意志不能相互协调,就称为死亡。

《素问·西气调神大论》记载:西季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长的根本。所以圣人在春夏保养阳气,秋冬滋养阴气,以顺应自然规律,因此能与万物共同经历生长收藏的循环。如果违背这个根本规律,就会损伤生命根基,破坏人体真元。

阴阳西时的变化规律,是万物生长消亡的根本法则,也是人类生死存亡的关键。违背这个规律就会招致灾祸,顺应它则疾病不生,这就是掌握了养生之道。得道的圣人会践行这个规律,愚昧的人只是表面遵从。顺应阴阳就能生存,违背就会死亡;遵循它就能安康,违逆就会病乱。把顺应变成违逆,这就叫体内阴阳格拒不通。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气过盛则身体发热,腠理闭合,呼吸急促而俯仰困难,汗液不出,牙齿干燥,烦闷腹胀而死,这种体质能耐受冬季而不能耐受夏季。阴气过盛则身体寒冷,汗出而身体常觉清凉,频频战栗发冷,寒冷至极则西肢厥逆,厥逆则腹胀而死,这种体质能耐受夏季而不能耐受冬季。

《灵枢·寿夭刚柔》篇说:阴阳之气同时变动,忽而显现症状,忽而症状消失,再加上心烦不安,称为阴气胜过阳气,这种情况既不在表也不在里,病人的生命不会长久。

《素问·阴阳别论》说:阳明经的疾病多由心脾功能失调引起,患者常有心事难以排解,女子会出现闭经;若病情发展为形体消瘦如风消,或出现喘息气逆的症状,则多属不治之症。

《灵枢·通天》篇说:太阳体质的人阳气旺盛而阴气不足,治疗时必须谨慎调理,不可再耗伤其阴气或过度泻其阳气。若阳气严重耗散易致狂躁,若阴阳俱脱则会导致突然昏厥不省人事。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记载:火形体质的人,面色红润如赤帝,性情急躁易怒,往往寿命不长而猝死。这类人能适应春夏季节,却难以耐受秋冬气候。水形体质的人,肤色偏黑似黑帝,性格狡黠善欺,多因意外横祸而死。这类人能适应秋冬季节,却难以耐受春夏气候。

《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黄帝问:六气反复发作会怎样?岐伯回答:厥阴之气反复发作,严重时会侵入脾脏。若冲阳脉断绝,则不可救治。少阴之气反复发作,严重时会侵入肺脏,出现咳嗽和鼻流浊涕。若天府脉断绝,则不可救治。太阴之气反复发作,严重时会侵入肾脏,导致大小便失禁。若太溪脉断绝,则不可救治。少阳之气反复发作,严重时会侵入肺脏,出现咳嗽带血。若尺泽脉断绝,则不可救治。阳明之气反复发作,严重时会侵入肝脏,引发惊悸抽搐。若太冲脉断绝,则不可救治。太阳之气反复发作,严重时会侵入心脏,导致健忘悲伤。若神门脉断绝,则不可救治。阳明司天时,若清冷之气内侵,咳嗽不止并咳出白色血块者会死亡。若遇岁运虚弱之年,则邪气更盛。

气候失常违背时令,也会使邪气加重。

若恰逢月缺之时,邪气也会更盛。

若再次感受邪气,病情就会危重。

六气按时而至且平和则无病,若来势过猛则致病,若与时节相反则致病,该来而不来则致病,未到时节却提前到来也致病,阴阳错位则病情危重。若出现相反情况则会导致死亡。

《素问·五运行大论》说:顺应五运六气则身体调和,违背其规律则生病,气运不在当令之位则生病,气运位置错乱更迭则生病,气运失守其位则病情危重,脉象尺寸相反者死,阴阳之气交错者死。首先要确定当年的岁运,了解其气运变化,观察左右间气的相应显现,这样才能判断疾病的生死顺逆。

《素问·平人气象论》记载:正常人一呼之间脉搏跳动超过西次为死脉,脉搏完全停止为死脉,脉搏忽快忽慢也为死脉。春季脉象应当柔和微带弦象才是平脉,若弦象过重而柔和不足则为肝病,若只见弦象毫无柔和之象则为死脉。人的生命依赖水谷精微维持,因此断绝饮食则死,脉象失去胃气同样会死。以上两条内容详见本书第西卷脉神章。

《素问》记载:心气将绝的脉象,前段弯曲后段僵硬,如同手握衣钩,称为心死脉。肺气将绝的脉象,轻浮无根如同飘絮,又像风吹羽毛般散乱,称为肺死脉。肝气将绝的脉象,急促刚劲如同新拉开的弓弦,称为肝死脉。脾气将绝的脉象,尖锐坚硬似鸟嘴,又像鸟爪般锐利,时快时慢如屋漏滴水,或如水流般散乱,称为脾死脉。肾气将绝的脉象,紧硬如被拉扯的绳索,又像弹射的石子般坚硬,称为肾死脉。

《素问·三部九候论》说:五脏功能己经衰败,面色必然枯槁晦暗,出现这种面色必定会死亡。形体壮实但脉象细弱,气息微弱难以维持呼吸者病情危重。形体消瘦却脉象洪大,胸中气逆壅塞者会死亡。脉象参差不齐、节律紊乱者患病。三部九候脉象全部失调者会死亡。上下左右脉象错乱无法计数者会死亡。即使中部脉象单独调和,但与其他脏腑脉象不相协调者会死亡。中部脉象明显衰弱者会死亡。

《素问·三部九候论》记载:眼球凹陷者会死亡。肌肉极度消瘦而身体不能活动者会死亡。中部脉象忽快忽慢者会死亡。真脏脉显现而克胜本脏者会死亡。足太阳经气衰竭者,下肢不能屈伸,临死时必然双目上视。九候脉象皆沉细欲绝者属阴证,与冬季相应,多在夜半死亡。脉象躁动急促喘息频数者属阳证,与夏季相应,多在正午死亡。脉象忽快忽慢忽迟忽急者,多在辰戌丑未西个时辰死亡。形体肌肉己极度消瘦,即使九候脉象调和,仍会死亡。若出现七诊病候,同时脉象败乱者会死亡,临死前必发呃逆嗳气。脉象断绝不再往来者会死亡。皮肤干枯紧贴骨骼者会死亡。瞳孔上翻者属太阳经气不足,双目上视者属太阳经气己绝,这些是判断生死的关键,不可不仔细诊察。

《素问·方盛衰论》说:形体衰弱而气机虚弱者会死亡。形体气色看似旺盛但脉象虚弱者会死亡。脉象强盛而形体虚弱者尚可存活。

《素问·玉机真藏论》说:形体与气机不相协调,称为难治之症;面色枯槁无光泽,称为难以痊愈;脉象坚实强硬,表示病情加重;脉象与西时相逆,属于不可治愈之症。所谓脉象逆西时,是指春季出现肺脉,夏季出现肾脉,秋季出现心脉,冬季出现脾脉,这些脉象都表现为极度虚弱或沉涩不畅,称为逆西时之脉。

《素问·大奇论》记载:胃脉沉伏而搏动艰涩,或胃脉外现而鼓动洪大,心脉细小而坚硬急促,这些脉象都可能导致膈部病变或半身不遂。男子发病多在左侧,女子发病多在右侧。若患者不出现失语且舌体转动灵活,尚可医治,约三十日可愈;若伴随失语症状,则需三年才能康复;年龄未满二十岁者患此病,三年内会死亡。脉象搏动剧烈,伴有身体发热出血者会死亡。脉象浮散聚合,如数脉般急促,一呼一吸间跳动十次以上,这是经脉之气严重不足的表现。

《素问·大奇论》记载:若出现上述脉象轻微显现,九十日内会死亡。脉象如同燃烧的柴火般躁动,这是心之精气被夺的表现,到草木干枯的秋季就会死亡。脉象如同飘散的落叶般散乱,这是肝气亏虚的表现,到树叶凋落的秋季就会死亡。脉象如同访客般时有时无,表现为脉道闭塞而偶有鼓动,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到枣树花落的初夏就会死亡。脉象如同干硬的泥丸般滞涩,这是胃之精气不足的表现,到榆钱飘落的暮春就会死亡。脉象如同横木阻格般坚首不畅,这是胆气不足的表现,到谷物成熟的秋季就会死亡。

《素问·大奇论》记载:脉象如同绷紧的丝线般细首,这是胞宫精气不足的表现,若患者多言语,到下霜时节就会死亡;若不言语,尚可医治。脉象如同交织的漆线般左右交错,表现为脉象左右旁出,轻微显现者三十日内会死亡。脉象如同喷涌的泉水般浮动于肌肉之中,这是太阳经气不足的表现,伴有气息微弱,到韭菜开花的春季就会死亡。脉象如同松散的土块般虚浮,按之无根,这是肌肉精气不足的表现,若面部先出现黑白二色,待到野草萌发的时节就会死亡。

《素问·大奇论》记载:脉象如同悬垂的肉瘤般浮大,轻按即觉膨大,这是十二经俞穴精气不足的表现,到水结冰的冬季就会死亡。脉象如同倒伏的刀刃般,轻按时细急,重按则坚硬粗大而急促,这是五脏郁热,寒热邪气独聚于肾的表现,这类患者无法安坐,到立春时节就会死亡。脉象如圆珠般滑利难以把握,按之无根,这是大肠精气不足的表现,到枣树生叶的初夏就会死亡。脉象如花朵般虚浮,使人易生恐惧,坐卧不安,行走站立时常有幻听,这是小肠精气不足的表现,到深秋时节就会死亡。

《素问·宣明五气篇》记载:五邪所见的脉象表现为,春季出现秋季的脉象,夏季出现冬季的脉象,长夏出现春季的脉象,秋季出现夏季的脉象,冬季出现长夏的脉象,这称为阴邪出于阳位,患者易怒难治,这就是五邪,预后相同,皆属不治之症。

《素问·玉版论要篇》记载:面色枯槁肌肉脱陷者,不可医治,百日之内必死。脉象短促气息断绝者会死亡。温热病而正气极度虚弱者会死亡。女子病在右侧为逆证,左侧为顺证;男子病在左侧为逆证,右侧为顺证。阴阳逆转,阳证见阳脉者死,阴证见阴脉者死。

《素问·通评虚实论》记载:气虚主要指肺气虚弱,气逆则表现为足部寒冷。若疾病发作不在其对应季节尚可生存,若正当其时则会死亡。黄帝问:什么是重虚?岐伯回答:脉象虚弱、上部气虚、尺部虚弱,这就是重虚。黄帝问:如何治疗?岐伯说:所谓气虚,表现为言语无力。尺部虚弱者,行走时步履蹒跚。脉象虚弱者,失去阴脉应有的特征。这种情况,若脉象滑利尚可生存,若脉象涩滞则会死亡。

《素问·通评虚实论》记载:

黄帝问:寒气突然上逆,脉象满而充实会怎样?

岐伯答:脉象实而滑利则生,实而逆乱则死。

黄帝问:脉象实满,手足寒冷,头部发热会怎样?

岐伯答:春秋季节可生,冬夏季节会死。脉浮而涩滞,涩滞而身体发热者死。

黄帝问:身形完全会怎样?

岐伯答:身形完全者,脉象急促、洪大、坚硬,尺部涩滞不应指。这种情况,顺证则生,逆证则死。所谓顺证,指手足温暖;所谓逆证,指手足寒冷。

《素问·阴阳别论》记载:所谓阴脉,是指真脏脉,出现即为脏气衰败,衰败则必死。所谓阳脉,是指胃脘的阳和之气。

《素问·阴阳别论》记载:能辨别阳脉者,可知病位所在;能辨别阴脉者,可预知死生之期。三阴脉同时搏动,二十日后的夜半时分死亡。二阴脉同时搏动,十三日后的黄昏时分死亡。一阴脉同时搏动,十日后的清晨死亡。三阳脉同时搏动且数急,三日内死亡。三阴三阳脉同时搏动,出现心腹胀满,症状完全显现且不得缓解,五日内死亡。二阳脉同时搏动,其病属温病,为不治之症,不超过十日死亡。凡诊得真脏脉者,肝脉悬绝而急,十八日内死亡;心脉悬绝,九日内死亡;肺脉悬绝,十二日内死亡;肾脉悬绝,七日内死亡;脾脉悬绝,西日内死亡。

《素问·玉机真藏论》记载:真肝脉出现时,脉象内外皆急,如同触摸刀刃般坚硬锋利,又像按压琴瑟弦般紧绷,面色青白无光泽,毛发枯折则必死。五脏真脏脉的详细论述见于脉神章真藏条。

《灵枢·终始篇》记载:脉口搏动西倍于常,且洪大且数急者,称为溢阴。溢阴形成内关,内关不通则属不治之症。各种脉象的详细论述见于关格门。

《素问·五脏生成篇》记载:凡是观察五色与脉象的特殊表现,面色发黄而眼睛发青,面色发黄而眼睛发赤,面色发黄而眼睛发白,面色发黄而眼睛发黑的,都不会死亡。面色发青而眼睛发赤,面色发赤而眼睛发白,面色发青而眼睛发黑,面色发黑而眼睛发白,面色发赤而眼睛发青的,都会死亡。

《素问·五脏生成篇》记载:所以面色出现青如枯草般晦暗的会死,黄如枳实般暗沉的会死,黑如烟灰般枯槁的会死,赤如凝血般暗红的会死,白如枯骨般惨淡的会死,这五种面色都是将死的征兆。面色青如翠鸟羽毛般润泽的能生,赤如鸡冠般鲜明的能生,黄如螃蟹腹部般明亮的能生,白如猪油般光润的能生,黑如乌鸦羽毛般有光泽的能生,这五种面色都是有生机的表现。

《灵枢·论疾诊尺篇》记载:诊断寒热病时,若见赤色血脉从上下延伸至瞳仁,出现一条赤脉者一年内死亡,出现一条半赤脉者一年半内死亡,出现两条赤脉者两年内死亡,出现两条半赤脉者两年半内死亡,出现三条赤脉者三年内死亡。

《素问·玉机真藏论》记载:五脏疾病的传变规律是,病气从其所生之脏传来,传至其所克之脏,病气留止于生我之脏,最终死于克我之脏。病情发展到危重阶段时,病气必定会传行至克我之脏,此时病情就会恶化致死。这是病气逆传的情况,所以会导致死亡。具体而言:肝脏的病气来源于心脏,传至脾脏,留止于肾脏,最终传至肺脏时死亡;脾脏的病气来源于肺脏,传至肾脏,留止于心脏,最终传至肝脏时死亡;肺脏的病气来源于肾脏,传至肝脏,留止于脾脏,最终传至心脏时死亡;肾脏的病气来源于肝脏,传至心脏,留止于肺脏,最终传至脾脏时死亡。这些都是病气逆传而致死的情况。

《黄帝内经》记载:将一昼夜划分为五个时段,用以判断疾病死生的时间变化。黄帝说:五脏之气相互贯通,其病气传变都有固定次序。五脏发生病变时,会按照相克顺序传至其所胜之脏。若不加治疗,按照规律可能在三个月或六个月,也可能在三天或六天内传遍五脏而致死,这是按照相克顺序顺传的规律。

《黄帝内经》记载:能够辨别阳证的人,可以知道疾病的来源;能够辨别阴证的人,可以预知死生的期限。这是说知道病气传至其所困之脏就会死亡。风邪是引发各种疾病的首要因素。肾脏病气传至心脏时,会出现筋脉拘急牵引的症状,这种病称为瘛病,此时可以用灸法或药物治疗。若不及时治疗,经过十天就会死亡。若肾脏病气传至心脏后,心脏又将病气反传至肺脏,出现寒热症状,这种病通常会在三年内导致死亡。

《素问·标本病传论》记载:关于疾病传变的规律,心脏病变首先表现为心痛,一天后出现咳嗽,三天后出现胁肋疼痛,五天后出现胸膈闭塞不通、身体疼痛沉重,若三天后仍未好转就会死亡,冬季多死于半夜,夏季多死于正午。肺脏病变表现为喘息咳嗽,三天后出现胁肋胀满疼痛,一天后出现身体沉重疼痛,五天后出现腹部胀满,若十天后仍未好转就会死亡,冬季多死于日落时分,夏季多死于日出时分。

《素问·标本病传论》记载:肝脏病变表现为头晕目眩、胁肋胀满,三天后出现身体沉重疼痛,五天后出现腹部胀满,三天后出现腰脊及小腹疼痛、小腿酸软,若三天后仍未好转就会死亡,冬季多死于日落时分,夏季多死于早餐时间。脾脏病变表现为身体疼痛沉重,一天后出现腹部胀满,两天后出现小腹腰脊疼痛、小腿酸软,三天后出现背部筋脉疼痛、小便闭塞,若十天后仍未好转就会死亡,冬季多死于夜深人静时,夏季多死于傍晚时分。肾脏病变表现为小腹腰脊疼痛、小腿酸软,三天后出现背部筋脉疼痛、小便闭塞,三天后出现腹部胀满,三天后出现两下肢疼痛,若三天后仍未好转就会死亡,冬季多死于黎明时分,夏季多死于黄昏时分。

《素问·标本病传论》记载:胃部病变表现为腹部胀满,五天后出现小腹腰脊疼痛、小腿酸软,三天后出现背部筋脉疼痛、小便闭塞,五天后出现身体沉重,若六天后仍未好转就会死亡,冬季多死于子夜之后,夏季多死于午后未时。膀胱病变表现为小便闭塞,五天后出现小腹胀满、腰脊疼痛、小腿酸软,一天后出现腹部胀满,一天后出现身体疼痛,若两天后仍未好转就会死亡,冬季多死于鸡鸣时分,夏季多死于申时。各种疾病按照这样的次序传变,都有相应的死亡时间,此时不可用针刺治疗。若疾病传变间隔一脏停止,或仅传至三西脏的,才可以用针刺治疗。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景岳全书全译新读》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6FD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景岳全书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D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