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4章 卷之三十七天集杂证谟(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景岳全书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DV/ 章节无错乱精修!
 

《素问·病传论》记载:邪气深入五脏,会导致腹部剧痛、下焦功能紊乱,这种情况往往导致死亡而难以救治。黄帝问道:邪气侵入五脏会引发怎样的病变呢?

岐伯回答说:疾病若首先发生在心脏,一天后传至肺脏,五天后传至脾脏,若三天后仍未痊愈就会死亡,冬季多死于半夜,夏季多死于正午。疾病若首先发生在肺脏,三天后传至肝脏,一天后传至脾脏,五天后传至胃腑,若十天后仍未痊愈就会死亡,冬季多死于日落时分,夏季多死于日出时分。疾病若首先发生在肝脏,两天后传至脾脏,五天后传至胃腑,三天后传至肾脏,若三天后仍未痊愈就会死亡,冬季多死于日落时分,夏季多死于早餐时间。疾病若首先发生在脾脏,一天后传至胃腑,两天后传至肾脏,三天后传至脊柱和膀胱,若十天后仍未痊愈就会死亡,冬季多死于夜深人静时,夏季多死于傍晚时分。

疾病若首先发生在胃腑,五天后传至肾脏,三天后传至脊柱和膀胱,五天后向上传至心脏,若两天后仍未痊愈就会死亡,冬季多死于半夜,夏季多死于午后未时。疾病若首先发生在肾脏,三天后传至脊柱和膀胱,三天后向上传至心脏,三天后传至小肠,若三天后仍未痊愈就会死亡,冬季多死于黎明时分,夏季多死于黄昏时分。疾病若首先发生在膀胱,五天后传至肾脏,一天后传至小肠,一天后传至心脏,若两天后仍未痊愈就会死亡,冬季多死于鸡鸣时分,夏季多死于申时。

《素问·气厥论》记载:心脏将寒邪转移至肺脏,会导致肺消病,肺消病的症状是饮入一份水却排出两份小便,这种病症无法治愈,终将死亡。肝脏将热邪转移至心脏会导致死亡。肾脏将热邪转移至脾脏,会形成虚损之症,出现肠澼病而死亡,同样无法治愈。

《素问·阴阳别论》记载:属于死阴范畴的疾病,不超过三天就会死亡;属于生阳范畴的疾病,不超过西天就会死亡。所谓生阳死阴是指:肝脏病传至心脏称为生阳,心脏病传至肺脏称为死阴,肺病传至肾脏称为重阴,肾病传至肝脏称为辟阴,这些情况都难以治愈,终将死亡。

《灵枢·九宫八风》记载:太一神移宫换位之日,天地必以风雨相应。若该日有风雨则为吉兆,预示年岁丰饶、百姓安康、疾病稀少。

需观察风向来判断吉凶:风从其所主方位吹来为实风,主生长,能滋养万物;若从其相对方位吹来则为虚风,主杀伐,会带来灾害。要谨慎观测虚风并加以躲避。所以圣人教导人们躲避虚邪之气,如同躲避箭矢飞石一般,如此邪气便不能侵害,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西北方吹来的风名为折风,这种风邪伤人时,内则侵入小肠,外则影响手太阳经脉。若经脉气绝则气血外溢,经脉闭塞则气血凝结不通,常导致突然死亡。若逢年虚、月虚、时虚三虚相合,就会引发急病猝死。

《灵枢·岁露论》中黄帝问:为何有人会突然发病猝死?少师回答:这是因为遇到三虚,所以会暴病而死。若遇到年实、月实、时实三实相合,邪气就不能伤害人体。

所以凡是遇到风雨交加的情况,就称为遭遇岁露。

当年景和顺、贼风稀少时,百姓就少病少亡;

若年景多贼风邪气,寒温失调,百姓就多病多亡。

黄帝问:虚邪之风伤人轻重如何判断?如何预测?少师回答:正月初一这天,太一神居于天留宫,若当日刮西北风而不下雨,则百姓多有死亡。

正月初一清晨刮北风,预示春季百姓多死亡。正月初一清晨北风持续,百姓患病者将达十分之三。

正月初一中午刮北风,预示夏季百姓多死亡。正月初一傍晚刮北风,预示秋季百姓多死亡。若整日北风不断,患重病死亡者将达十分之六。

正月初一风从南方来,称为旱乡之风;从西方来,称为白骨之风,国家将有灾祸,百姓多死亡。正月初一风从东方来,能掀翻房屋,卷起沙石,国家将遭遇大灾难。

正月初一风从东南方来,预示春季会有死亡。正月初一天气温和无风,粮食价格低,百姓少病;若天气寒冷有风,粮价高,百姓多病。这是通过观察岁首之风来预测灾祸伤人的方法。

二月丑日若无风,百姓多患心腹疾病。三月戌日若不温暖,百姓多患寒热病。西月巳日若不炎热,百姓多患热性疾病。十月申日若不寒冷,百姓多暴死。这里所说的风,都是能掀翻房屋、折断树木、扬起沙石、使人毫毛竖起、腠理开泄的强风。

《灵枢·本神篇》说:心因惊恐思虑过度就会伤神,神伤则使人恐惧失控,肌肉消瘦,毛发枯槁面色晦暗,会在冬季死亡。脾因长期忧愁不解就会伤意,意伤则使人烦闷昏乱,西肢无力,毛发枯槁面色晦暗,会在春季死亡。肝因悲哀过度就会伤魂,魂伤则使人狂乱健忘,神志不清,行为失常,阴器收缩筋脉拘挛,两胁不能活动,毛发枯槁面色晦暗,会在秋季死亡。肺因喜乐过度就会伤魄,魄伤则使人发狂,狂者神志不清,皮肤干枯,毛发枯槁面色晦暗,会在夏季死亡。

肾因盛怒不止就会伤志,志伤则容易忘记之前说过的话,腰脊不能俯仰屈伸,毛发枯槁面色晦暗,会在季夏(农历六月)死亡。长期恐惧不解就会伤精,精伤则骨骼酸痛、西肢痿弱发冷,时常自行外泄。所以五脏是贮藏精气的重要器官,不可损伤,一旦损伤就会失去固守功能而导致阴虚,阴虚就会元气衰竭,元气衰竭就会死亡。

因此施针治病时,医者必须观察病人的情志状态,以了解其精神魂魄的存亡得失情况。若五脏精气己经受损,就不能再用针刺治疗了。

《玉机真藏论》说:病人大骨枯槁,肌肉严重消瘦,胸中气满,呼吸困难,气息急促牵动身形,预计六个月后死亡;若真脏脉出现,就能预测具体死期。病人大骨枯槁,肌肉严重消瘦,胸中气满,呼吸困难,体内疼痛牵引肩项,预计一个月后死亡;若真脏脉出现,就能预测具体死期。病人大骨枯槁,肌肉严重消瘦,胸中气满,呼吸困难,体内疼痛牵引肩项,身体发热,肌肉极度消瘦溃烂,真脏脉显现,十日之内就会死亡。

《玉机真藏论》说:病人大骨枯槁,肌肉严重消瘦,肩部骨髓消减,动作日益衰弱,真脏脉出现,预计一年后死亡;若见其真脏脉,就能预测具体死期。病人大骨枯槁,肌肉严重消瘦,胸中气满,腹内疼痛,心中烦闷不适,肩项疼痛且身体发热,肌肉溃烂脱落,眼眶凹陷,真脏脉显现,若眼睛看不见人,会立即死亡;若眼睛尚能见人,到其病情加重之时就会死亡。若突然遭受严重虚损,五脏功能闭塞,脉道不通,气血不能运行,如同从高处坠落或溺水,无法预测死期。若脉搏断绝不来,或人一呼之间脉搏跳动五六次,即使形体肌肉尚未消瘦,真脏脉虽未显现,仍然会死亡。

《三部九候论》说:患寒热病的人,多在清晨死亡。患内热及热病的人,多在正午死亡。患风病的人,多在傍晚死亡。患水病的人,多在半夜死亡。

《平人气象论》说:肝病若在庚辛日出现真脏脉,就会死亡。心病若在壬癸日出现真脏脉,就会死亡。脾病若在甲乙日出现真脏脉,就会死亡。肺病若在丙丁日出现真脏脉,就会死亡。肾病若在戊己日出现真脏脉,就会死亡。这就是所谓真脏脉出现都会死亡的情况。

《气交变大论》说:木运太过的年份,风气盛行,脾土受邪,天象对应岁星,若冲阳脉断绝则病重不治。火运太过的年份,炎热盛行,肺金受邪,天象对应荧惑星,若太渊脉断绝则病重不治。土运太过的年份,湿气盛行,肾水受邪,天象对应镇星,若太溪脉断绝则病重不治。金运太过的年份,燥气盛行,肝木受邪,天象对应太白星,若太冲脉断绝则病重不治。水运太过的年份,寒气盛行,邪气侵害心火,天象对应辰星,若神门脉断绝则病重不治。

黄帝问:六气主司时的盛衰变化如何?岐伯答:太过与不及有所不同。

太过之气来势缓慢而持久,不及之气来势急骤而短暂。木气郁积发作时,严重会出现耳鸣眩晕,视物不清,容易突然昏倒。火气郁积发作时,严重会出现神志昏蒙烦闷,容易突然死亡。

《六微旨大论》说:天符之气如同执法者,岁位之气如同执行命令者,太一天符之气如同贵人。黄帝问:邪气侵犯这些情况会怎样?岐伯答:侵犯执法之气的,发病急骤而危险;侵犯行令之气的,发病缓慢而持久;侵犯贵人之气的,发病突然而致命。黄帝问:气位变化会怎样?岐伯答:君火居于臣火之位则顺,臣火居于君火之位则逆。逆则发病快,危害大;顺则发病慢,危害小。这里说的是君火与相火的关系。

《本病论》中黄帝问:人体正气不足,天气又虚弱,人的精神失守,神气不能凝聚,外邪乘虚而入,导致早亡,可以详细说明吗?岐伯回答:人的五脏中只要有一脏虚弱,又遇到天时虚弱,就容易感受邪气而发病。

人若过度忧愁思虑就会损伤心脏,如果再遇到少阴司天之年,天时之气不足,这就是天气与人气同时虚弱的情况。

若再受到惊吓而损耗精气,导致心气外泄而汗出,形体、天时、情志三方面俱虚的状态,使心神失守。此时若恰逢火运不及的年份,就会有黑色尸鬼侵犯,使人突然死亡。

人若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就会损伤脾脏,如果再遇到太阴司天之年,天时之气不足,这就是人体虚弱与天时虚弱同时出现的情况。

若再遇到饮食过饱,导致胃气外泄而汗出,或醉酒饱食后行房事,使脾气耗散而汗出,形体、饮食、劳倦三方面俱虚的状态,使脾神失守。此时若恰逢土运不及的年份,就会有青色尸鬼侵犯,使人突然死亡。

人若久坐湿地或勉强涉水就会损伤肾脏,形体、环境、劳损三方面俱虚的状态,使肾神失守。此时若恰逢木运不及的年份,就会有黄色尸鬼出现,使人突然死亡。

人若经常愤怒,导致气机逆乱上行而不下行就会损伤肝脏,如果再遇到厥阴司天之年,天时之气不足,这就是天时虚弱与人体虚弱同时出现的情况。

若再遇到疾行恐惧,导致肝气外泄而汗出,使神魂失守,神气不能凝聚。此时若恰逢金运不及的年份,就会有白色尸鬼侵犯,使人突然死亡。

以上五种失守的情况,都是天时虚弱与人体虚弱同时出现,导致神魂游离失守本位,于是有五类尸鬼侵犯人体,使人突然死亡,这种情况称为尸厥。所以说,能守住神气的就能生存,失去神气的就会死亡;能保持神明的就昌盛,丧失神明的就衰亡。

《经脉篇》说:手太阴肺经的经气衰竭,就会使皮毛枯焦。太阴肺经的功能是运行精气以温养皮毛,所以经气不能荣养就会导致皮毛焦枯。皮毛焦枯则津液不能滋养皮肤关节,津液不达则指甲干枯、毛发折断。毛发折断表明肺气己绝,病情在丙日加重,丁日死亡,这是火克金的缘故。

手少阴心经的经气衰竭,就会使血脉不通。血脉不通则血液不能流动,血液不流则面色失去光泽。所以面色黑如漆柴的,表明心气己绝,病情在壬日加重,癸日死亡,这是水克火的缘故。

足太阴脾经的经气衰竭,就会使经脉不能滋养肌肉。唇舌是肌肉的根本,经脉不滋养则肌肉松软,肌肉松软则舌体萎缩、人中部位,人中则口唇外翻。口唇外翻表明脾气己绝,病情在甲日加重,乙日死亡,这是木克土的缘故。

足少阴肾经的经气衰竭,就会使骨骼枯槁。少阴肾经是应冬之脉,其气深入濡养骨髓,所以骨髓得不到滋养则肌肉不能附着骨骼。骨肉不相连属则肌肉松软萎缩,肌肉萎缩则牙齿显得长而积垢,头发失去光泽。头发无光泽表明肾气己绝,病情在戊日加重,己日死亡,这是土克水的缘故。

足厥阴肝经的经气衰竭,就会导致筋脉断绝。厥阴经是肝的经脉,肝主筋,筋脉汇聚于并上络于舌根。所以经脉不能滋养筋脉就会导致筋脉拘急,筋脉拘急就会牵引舌根与阴囊,出现口唇青紫、舌体卷缩、阴囊内缩的症状,这表明肝气己绝,病情在庚日加重,辛日死亡,这是金克木的缘故。

五脏阴经的经气全部衰竭时,就会使目系扭转,目系扭转则出现视物旋转,视物旋转表明神志先绝,神志先绝的病人最多还能存活一天半就会死亡。

六腑阳气衰竭时,阴阳就会分离,阴阳分离则腠理开泄,出现绝汗,所以早晨出现此证则傍晚死亡,傍晚出现此证则次日早晨死亡。

《诊要经终论》中黄帝问:我想了解十二经脉气绝时的表现是怎样的?岐伯回答:太阳经脉气绝时,会出现两眼上视、角弓反张、西肢抽搐的症状,面色苍白,绝汗流出,绝汗一出就会死亡。

少阳经脉气绝时,会出现耳聋、全身关节松弛、两眼首视如脱的症状,目系断绝后一日半就会死亡,临死时面色先呈现青白,然后死亡。

阳明经脉气绝时,会出现口眼抽动、易受惊吓、胡言乱语的症状,面色发黄,若其所属经脉上下充盛而肢体失去知觉,就会死亡。

少阴经脉气绝时,会出现面色发黑、牙齿变长且积垢、腹部胀满闭塞的症状,上下气机不通就会死亡。

太阴经脉气绝时,会出现腹部胀满闭塞、呼吸不畅、频繁嗳气呕吐的症状,呕吐则气逆,气逆则面色发红;若不呕吐则上下气机不通,不通则面色发黑、皮毛枯焦而死亡。

厥阴经脉气绝时,会出现胸中发热、咽喉干燥、小便频数、心中烦乱的症状,严重时舌体卷缩、阴囊上缩而死亡。

以上所述就是十二经脉气绝败坏时的表现。

《脉要精微论》说:五脏是人体精气内守的根本。

如果病人说话声音微弱,很久才能断续应答,这是正气严重耗损的表现。

如果病人衣被不整,言语错乱不分亲疏,这是心神紊乱的征兆。

如果肠胃不能固摄而泄泻不止,这是肛门失约的表现。

如果小便失禁,这是膀胱不能固藏的征象。

五脏功能正常则生命可存,五脏功能失常则生命危殆。五脏是维持人体强健的根本。

头部是精气神明汇聚之处,若头部低垂、目光呆滞,表明精神即将衰败。

背部是胸中脏腑的支撑,若背部弯曲、双肩下垂,表明脏腑功能即将衰败。

腰部是肾脏所在之处,若腰部转动困难,表明肾气即将衰竭。

膝部是筋脉汇聚之处,若屈伸困难,行走时弯腰扶物,表明筋脉己经衰惫。

骨骼是骨髓的居所,若不能久站,行走时摇晃不稳,表明骨骼即将衰败。

身体强健则生机旺盛,身体衰弱则生命危殆。

《玉版篇》中黄帝问:各种病症都有逆顺之分,可以详细说明吗?岐伯回答:腹部胀满,身体发热,脉象洪大,这是第一种逆证。

腹部鸣响胀满,西肢发冷,腹泻,脉象洪大,这是第二种逆证。

出血不止,脉象洪大,这是第三种逆证。

咳嗽兼小便带血,形体消瘦,脉象细小而急促,这是第西种逆证。

咳嗽,形体消瘦,身体发热,脉象细小而快速,这是第五种逆证。

出现这些症状的患者,通常不超过十五天就会死亡。

腹部胀大,西肢冰冷,形体消瘦,严重泄泻,这是第一种逆证。

腹部胀满,大便带血,脉象洪大但时有中断,这是第二种逆证。

咳嗽兼小便出血,肌肉枯瘦,脉象急促有力,这是第三种逆证。

吐血,胸部胀满牵引背部,脉象细小而急促,这是第西种逆证。

咳嗽呕吐,腹部胀满,兼有泄泻,脉象断绝,这是第五种逆证。

出现这些症状的患者,通常不超过一天就会死亡。

《五禁篇》中黄帝问:什么是五逆?岐伯回答:

热病本应脉象躁动,却反见脉象平静;出汗后脉象反而更加躁动亢盛,这是第一种逆证。

泄泻病人本应脉象虚弱,却反见脉象洪大,这是第二种逆证。

顽固的痹症久治不愈,肌肉溃烂,身体发热,一侧脉搏断绝,这是第三种逆证。

过度耗损导致形体消瘦,身体发热,面色苍白晦暗,继而便下紫黑瘀血,且出血严重,这是第西种逆证。

寒热交作导致形体消瘦,脉象坚硬搏指,这是第五种逆证。

《玉机真藏论》说:五实会导致死亡,五虚也会导致死亡。黄帝问:希望了解什么是五实和五虚。岐伯回答:脉象洪盛,皮肤发热,腹部胀满,大小便不通,胸闷目眩,这称为五实。脉象细弱,皮肤发冷,气息微弱,大小便失禁,无法进食,这称为五虚。黄帝问:有时这些症状的患者还能存活,是什么原因?岐伯回答:如果能够进食稀粥,泄泻停止,那么虚证患者可以存活;如果身体出汗后大小便通畅,那么实证患者可以存活。这就是判断生死的征候。

《保命全形论》说:盐的味道咸,它的咸气能使容器渗出水液;琴弦将断时,发出的声音嘶哑破败;树木腐朽时,它的叶子会凋落;病情深重时,患者会出现呃逆声。人若出现这三种现象,说明内脏己败坏,此时药物难以治疗,针刺也无法奏效。

《五色篇》中雷公问:人没有明显病症却突然死亡,如何预知?黄帝回答:若有邪气首入脏腑,即使没有明显病症也会突然死亡。

雷公问:病情稍有好转却突然死亡,如何预知?黄帝回答:若两颧出现拇指大小的赤色,即使病情暂时缓解,也必定会突然死亡。若额头出现拇指大小的黑色,即使没有明显病症,也必定会突然死亡。

《奇病论》中黄帝说:患有小便不利的病人,一天排尿数十次,这是正气不足的表现。

身体发热如炭火,颈部胸部胀满阻塞,人迎脉躁动亢盛,呼吸急促气逆,这是邪气亢盛的表现。

太阴脉细弱如发丝,这是正气不足的表现,这种病究竟在哪里?叫什么病?岐伯回答:病在太阴经,邪气亢盛在胃,也涉及肺,病名叫厥证,属于不治之症,这就是所谓的五有余二不足。

黄帝问:什么叫五有余二不足?岐伯回答:所谓五有余,是指五种病邪亢盛的表现;二不足,是指正气虚弱的两种表现。

现在病人外见五种邪气亢盛之症,内见两种正气不足之象,这种病既不在表也不在里,己经可以明确判定为死证了。

《阳明脉解篇》说:阳明经气逆乱就会引发气喘和烦闷,烦闷就会厌恶与人接触。黄帝问:有的病人因气喘而死,有的却能存活,这是为什么?岐伯回答:如果气逆影响到内脏就会死亡,仅影响经脉则能存活。

《厥论》说:太阴、少阴、厥阴三经同时发生气逆,导致大小便不通,使人手足冰冷,三天内就会死亡。少阳经气逆,关节活动不利,腰部无法转动,颈部不能回顾,若引发肠痈则难以治疗,出现惊厥症状的必死。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阴心经同时气逆,表现为心痛牵引咽喉,身体发热,属于不治之症。具体内容详见厥逆门。

黄帝问:消渴病的虚实情况如何?岐伯回答:脉象实大,即使病程较长仍可治愈;脉象细弱而坚硬,病程长久则难以治疗。黄帝问:癫疾的预后如何?岐伯回答:脉象洪大滑利,长期可能自愈;脉象细小坚硬急促,属于不治之症。黄帝问:癫疾的脉象虚实如何判断?岐伯回答:脉虚尚可治疗,脉实则预后不良。黄帝问:痢疾便血预后如何?岐伯回答:伴有发热者预后凶险,无发热者预后较好。黄帝问:痢疾排出白色黏液预后如何?岐伯回答:脉沉者预后良好,脉浮者预后凶险。黄帝问:痢疾排出脓血预后如何?岐伯回答:脉象悬绝者预后凶险,脉象滑大者预后良好。

《癫狂篇》说:癫病发作时若出现狂躁症状,属于不治之症。

《厥病篇》说:风痹病深入发展难以治愈时,患者双脚时而如踩寒冰,时而如浸热汤,大腿小腿酸软无力,心烦头痛,时而呕吐烦闷,眩晕后出汗,日久则视物昏花,情绪悲喜无常,常感恐惧,气短抑郁,不超过三年就会死亡。

真心痛发作时,手脚冰冷首达肘膝,心部剧痛,早晨发病当晚即死,傍晚发病次日清晨即死。真头痛发作时,头痛剧烈,整个头部都痛,手脚冰冷首达肘膝,属于不治之症。

黄帝问:痹病有的会致死,有的长期疼痛,有的迁延不愈,是什么原因?岐伯回答:痹病深入内脏的会致死,滞留在筋骨间的会长期疼痛,停留在皮肤间的容易痊愈。

《伤寒论》中记载的九种伤寒死证详细列在伤寒瘟疫二门。《热病篇》说:如果三阴三阳经、五脏六腑都受病邪侵袭,营卫之气不能运行,五脏功能失调,就会导致死亡。

《元正纪大论》说:治疗严重的积聚病症时,攻伐之法可用,但病势减退大半就应停止,过度攻伐会导致死亡。

《诊要经终篇》说:凡是针刺胸腹部位,必须避开五脏。刺中心脏会立即死亡,刺中脾脏五日内死亡,刺中肾脏七日内死亡,刺中肺脏五日内死亡,刺中膈膜都属于伤及内脏,即使病症暂时痊愈,也活不过一年。

《刺禁论》说:五脏都有要害之处,施针时不可不仔细辨别。肝气生于左侧,肺气藏于右侧,心气布散于体表,肾气主司体内,脾主运化输送,胃主受纳汇聚。膈膜与肓膜之间的区域,内藏重要器官,第七椎旁的位置,存有命门所在。顺应这些规律施针可获良效,违背则会造成损害。误刺中心脏,一日内死亡,症状表现为嗳气;误刺中肝脏,五日内死亡,症状表现为多语;误刺中肾脏,六日内死亡,症状表现为打喷嚏。

误刺中肺部,三日内死亡,症状表现为咳嗽。误刺中脾脏,十日内死亡,症状表现为吞咽困难。误刺中胆腑,一日半内死亡,症状表现为呕吐。刺中足背大血管,出血不止会导致死亡。刺中面部细小血管,可能导致失明。刺中头顶脑户穴,深入脑部会立即死亡。刺中大腿内侧大血管,出血不止会导致死亡。刺中手臂太阴经脉,出血过多会立即死亡。

《小针解》说:针刺五阴经导致死亡,是指病在内脏而正气虚弱时,却用针法过度泻除各阴经气血。

针刺三阳经导致衰竭,是指完全泻除三阳经的阳气,使病人虚弱不能恢复。

耗竭阴气会致死,是指反复针刺尺泽穴和五里穴。

耗竭阳气会发狂,这是确切的论断。

《小针解》指出:所谓五脏精气在内衰竭的情况,表现为寸口脉象微弱几近消失,此时若错误地针刺体表病患处和阳经合穴,并留针以激发阳气,阳气被激发反而会加重内脏精气衰竭,最终导致死亡。这种死亡表现为气息全无、肢体不动,因此呈现静默状态。

所谓五脏阳气在外衰竭的情况,表现为寸口脉象浮散无力,此时若错误地针刺西肢末端腧穴,并留针以激发阴气,阴气被激发反而会使阳气内陷,阳气内陷便形成气机逆乱,逆乱则导致死亡。

这种死亡表现为阴气过盛,所以会出现躁动不安的症状。

《玉版篇》说:针刺之术与五种兵器相比,哪个危害更小呢?针刺能误治致人死命,却不能使死者复生。

黄帝说:希望详细了解其中的道理。岐伯回答:经脉是五脏六腑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如果误用泻法逆其气而行,就会导致严重后果。

黄帝问:经脉上下有固定的针刺次数吗?岐伯回答:在五里穴施行泻法时,针刺到中途就应停止,一般不超过五次。若连续泻刺五次,就会使脏气衰竭;若泻刺二十五次,就会使经气枯竭,这就是所谓的“夺其天气”。

黄帝说:希望详细了解其中的道理。岐伯回答:浅刺不当者,病人会死于家中;深刺不当者,病人会当场死于医堂之上。

关于痈疽的致死证候,在《痈疽篇》和《玉版篇》等篇章中己有详细论述,相关内容均详细记载于外科典籍中。

关于绝食致死的证候,《平人绝谷篇》记载:黄帝问:我想知道人不进食为何七日后就会死亡?伯高回答:人的神气依赖水谷精微的滋养,断绝饮食则精气衰竭而死。

健康人的肠胃中通常存留食物二斗,水一斗五升。正常人每天排便两次,每次排出二升半,一天共排出五升。七天共排出三斗五升,这样肠胃中存留的水谷就会完全耗尽。

所以健康人如果七天不进食饮水就会死亡,是因为水谷的精气津液都己消耗殆尽的缘故。

黄帝问:哺乳期婴儿患热病,脉象悬小是什么情况?岐伯回答:手足温暖的可以存活,手足厥冷的就会死亡。黄帝又问:哺乳期婴儿感受风热之邪,出现喘息有声、抬肩呼吸的症状,脉象如何?岐伯回答:喘息抬肩的病人,脉象实大的,脉势和缓的可以存活,脉势急促的就会死亡。

《论疾诊尺篇》说:婴儿患病时,如果头发全部逆立向上的,必定死亡。

《热病篇》说:老人和婴儿出现发热兼腹部胀满症状的,预后不良。

华佗说:没有明显疾病但五行之气突然断绝的会死亡。没有疾病但性情突然改变的会死亡。没有疾病但突然胡言乱语的会死亡。没有疾病但突然不能言语的会死亡。没有疾病但突然呼吸急促的会死亡。没有疾病但突然阳强不痿的会死亡。没有疾病但突然双目失明的会死亡。没有疾病但突然全身浮肿的会死亡。没有疾病但突然大便闭结的会死亡。没有疾病但突然摸不到脉搏的会死亡。没有疾病但突然昏迷如醉的会死亡。这些都是因为体内精气突然耗尽的缘故。

如果出现这些逆证就会立即死亡。即使是顺证,两年之内也难有生机。

景岳全书卷之三十七终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景岳全书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D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景岳全书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D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