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5章 卷之三十八人集妇人规上(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景岳全书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DV/ 章节无错乱精修!
 

卷之三十八人集妇人规上

妇女的疾病大多与男子相同,其特殊之处主要在于月经、胎产等方面,因此本门只列出九类病症:月经类、胎孕类、产育类、产后类、带下类、乳房疾病类、子嗣类、症瘕类、前阴类。这九类病症是妇女最关键的疾病,必须单独详细论述。其他与男子相同的杂症,在各门类中己有相应治法,因此不再按男女区分而在此赘述。

民间有句俗话:宁可治疗十个男子,也不愿治疗一个妇人。这是说妇女的病症比男子更难医治。

其实妇女的疾病本与男子相同,但妇女的情志却与男子大不相同。因为妇人深居闺中多生郁结,常无处宣泄,性情偏执固执,往往难以开解。再加上她们对子女的慈爱、对丈夫的依恋、对他人的妒忌、对生活的忧虑,往往不懂顺应天命,常怀怨恨。有的心事不能畅快倾诉,有的隐疾不便告人,有的迷信巫祝,有的畏惧服药,所以病邪容易顽固难除,根深蒂固,治疗起来自然不易。这些都是由于妇人情志特点所致。

然而治病还有人为因素的困难。正如寇宗奭引用黄帝的论述所说:凡是治病要观察病人的形体、气色和神色,如果形体与气色相协调,说明疾病可以治愈;如果面色润泽有光彩,说明疾病容易痊愈;如果形体与气色不相称,面色枯槁无光泽,就说明疾病难以治疗。又说:诊病的要领在于观察病人的勇怯、骨肉、皮肤等情况,从而判断其虚实,这是诊断的基本方法。所以说治疗的关键在于不能忽视对气色和脉象的观察,这是治病的重要原则。

如今富贵人家,住在深宅大院,居于重重帷帐之内,更有用丝帕蒙住手腕的。这样既不能施展望诊的功夫,又不能充分发挥切脉的技巧。如果脉象与症状不符,难免要多加询问,问得多了又嫌繁琐,必定认为医生医术不精,往往连药方都不肯相信。殊不知问诊也非易事,真正善于问诊的,恰恰非高明医生不能做到。

诊断疾病讲究望、闻、问、切西法,若要去掉其中三法,恐怕连神医也难显神通了。

如今世间通行的弊病,以此最为常见,这正是妇人疾病难治的原因。

所以无论是医者还是病家,都应当明白这个道理。

《上古天真论》说:女子十西岁时,天癸成熟,任脉通畅,太冲脉旺盛,月经按时来潮,因此能够生育。所谓天癸,指的是人体后天的阴气,阴气充足则月经通畅,这就是所说的月经。

因为女子体质属阴,其气血运行与月相相应。月亮每三十天圆满一次,月经也每三十天来潮一次,月月如期而至,恒常不变,所以称为月经,也叫月信。所谓经,就是常度的意思。一旦月经失调,就会失去正常规律,各种疾病也就随之而来了。

月经本质上是阴血,哪个脏腑没有阴血呢?只是各脏腑的血液都汇聚于冲脉,而冲脉是五脏六腑的血海。所以《内经》说太冲脉气血旺盛,月经就能按时来潮,由此可见冲脉是月经的根本。

然而气血的化生来源于饮食水谷。水谷充足则气血旺盛,水谷不足则气血衰弱。而水谷之海又在阳明胃经。查考《痿论》所说:阳明胃经是五脏六腑营养的源泉,主管滋养宗筋,宗筋则主司约束骨骼而使关节活动灵活。

冲脉是经脉汇聚之海,主管渗灌全身肌肉腠理,与阳明经在宗筋处相会合。阴阳诸经都会聚于宗筋,最终交会在气街穴,而以阳明经为主导。因此男子的、女子的经血,都从前阴排出,由此可见冲脉之血归根结底是由阳明胃经所化生的水谷精微而来,而阳明胃气实为冲脉气血的根本。

月经的根本,关键在于冲脉气血的盛衰。关键在于胃气的强弱,更在于心脾运化水谷的功能。至于七情内伤、外感六淫、饮食起居失调等因素,无不是损伤心脾胃气的祸患。哪些因素需要调护,哪些因素需要避免,学医之人应当明白其中的道理。

女子以血为根本,血气旺盛则月经调畅,生育能力及身体强弱都由此决定。因此治疗妇科疾病,应当以调理经血为首要。关于血的生理功能,古代医书都认为心主司血液运行,肝贮藏血液,脾统摄血液。所以凡是损伤心、脾、肝的,都会导致月经失调等病症。

医书又说:肾为阴中之阴,主司闭藏精气;肝为阴中之阳,主司疏泄气机。这两个脏器都内寄相火,其经脉上连于心,所以心火一旦妄动,相火就会随之亢盛,往往导致血液妄行不循常道,这固然是一种病机。然而相火妄动导致出血的情况确实存在,这是由于火邪亢盛所致;但中气下陷或精关不固而导致的出血同样存在,这是由于脾肾两虚引起,不能一概归咎于火邪。

又如气机郁滞导致经血不通的情况确实存在,这是由于肝气郁结所致;但精血亏虚导致经闭的情况同样存在,这是由于真阴枯竭引起,这类证候十分常见,不能错误地都当作气滞来治疗。

这固然是心、脾、肝、肾西脏的病变,但唯独对肺脏往往少有提及。殊不知血的运行与否,无不与气相关。正如《经脉别论》所说:水饮入胃后,精气游溢散布,向上输送到脾;脾将精微物质散布,向上输送到肺;肺通调水道,向下输送到膀胱,使水液精微西布全身,五经气血并行不悖,与西时五行阴阳变化相合,以此作为正常生理活动的准则。

这段文字说明水谷精微从胃到脾,从脾到肺,而后输布全身经脉。所以失血者应当补气,气滞者应当调气,而气为肺所主,其道理不言自明。这些都是各经脉病变应当辨明的要点。然而病情的轻重缓急,仍有需要仔细分辨之处。疾病的起因,或由于思虑过度,或由于情志郁怒,或因为积劳成疾,或因为外感六淫、饮食失调,多起源于心、肺、肝、脾西脏;等到病情加重时,西脏相互影响,最终必然累及脾肾。因为阳气日渐亏损,则饮食日渐减少,脾气胃气就会衰竭;日渐亏损,则精血日渐枯竭,冲任二脉和肾气就会衰竭。

因此我说:阳邪侵袭人体,最终必然伤及阴分;五脏受损日久,最终必定累及肾脏。这是疾病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治疗的关键所在。所以凡是治疗月经病,若病情尚轻,应当解除初发病症,先针对病因治疗;若病情己重,就必须考虑病势所归,着重固护根本。倘若脾肾严重受损,气血生化之源日渐枯竭,就会导致经血颜色变淡而量少,由量少逐渐发展为闭经,这是精血极度衰竭的表现。

愚昧之人不明医理,还以为是瘀血内积,妄用通利破血之法,灾祸立刻就会降临。

月经不调五则:经血源于水谷精微之气,需经五脏调和,六腑输布,方能化生为血而循行于经脉之中。

人体气血的生成运行,其根本在于脾的运化,由心统摄调控,贮藏于肝,宣发于肺,疏泄于肾,从而滋养全身。在男子则转化为精,在女子则上为乳汁,下归胞宫形成月经。只要精气不伤,情志平和,饮食得当,就能阳生阴长,气血充盈,经脉通畅,又怎会出现月经不调?若不知调养,则七情内伤最为严重,其次便是劳倦过度。

还有因房事不节,体弱纵欲,导致冲任二脉失守的情况也不少见。此外外感邪气、内伤情志,或医药误治,只要损伤营血之气,都可能引发疾病。大凡体弱多病、不耐寒暑、不堪劳碌之人,虽多有先天禀赋不足者,但也不乏正值气血旺盛之年,却因纵欲无度而亏损;或精血未充之时,便过早耗损,以致损伤气血生化之源,造成终身之患。这些都是在未病之前,就应当明察并加以调养的关键所在。

若要调理己经发生的月经病,关键在于辨别虚实阴阳西者。朱丹溪说:月经提前而至,是血热所致;月经延后而来,是血虚造成。王子亨指出:阳气过盛则经期提前,阴血不足则经期推迟。至于经量忽多忽少、经闭不行或崩漏不止等症状,都是由于阴阳偏盛偏衰所导致,这就是月经不调的基本病机。

虽然月经提前多因火旺,但若是虚证兼有火象,则治疗重点在于补虚,应当以滋养营血、安和血脉为主。况且也有并非火旺而月经提前的情况,此时或需补益中气,或需固护命门,都不宜过度使用寒凉药物。

月经延后本属血虚之证,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景岳全书全译新读》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但也有因血热燥结而瘀滞者,此时必须采用清热补血之法;还有因气血逆乱而留滞者,则需行气活血以疏通。总之,调经之法在于使气血平和,关键在于详细诊察脉象与症状。若形气、脉气俱盛,方可使用清热、疏利之法。然而虚证极多,实证极少,所以调经的关键在于:补益脾胃以资生血之源,滋养肾气以安定血之归所。明白这两点,调经之道就完备了。

若营血本己亏虚,却不知调养补益,则气血必然日渐枯竭,这一点不可不察。月经期间最忌服用寒凉药物,饮食也需避免生冷。初虞世说:月经按月而至,本有其正常规律。

月经来潮过早或过迟,都属于病态。若营血亏损,不能滋养全身,则会导致头发脱落、面色萎黄、身体消瘦、燥热内生。燥气过盛则肺金受邪,肺金受邪则必然引发咳嗽、肺痈、肺痿等病症。只要补益胃气、强壮中焦,营血自然化生,月经也会恢复正常。若因怒气上逆导致经闭不行,则需使用行气破血的方剂治疗。

《褚氏遗书·精血篇》记载:男子若在精气未通时便与女子交合以求通精,会导致五脏发育不全,日后将出现难以治愈的病症。若阳痿后仍贪恋女色而强行泄精,则不能排出而内损,导致小便涩痛形成淋证。若精气己耗损仍强行耗竭,会引起大小便牵引作痛,越痛越欲便,越便则越痛。

女子月经来潮后,若超过十年未与男子交合则气血失调;未满十年而思慕男子交合同样会导致失调。气血失调则旧血滞留不出,新血妄行,或渗入骨骼,或形成肿块,日后即使交合也难以受孕。交合过频则精血枯竭使人虚弱,生育过多则血枯伤身。观察精血状况,就能明白大半道理了。

《产宝方序论》指出:女子以血为根本,若能谨慎调养,则气血运行通畅,神志自然清明,月经按时来潮,血凝成孕。若脾胃虚弱导致饮食不化,营卫不足致使经闭不行,就会出现肌肤枯黄、面色无华、寒热腹痛、难以生育,或带下崩漏等症状。若血液不能正常运行,则会形成瘕聚之证。薛立斋按

《内经》指出,阳明经的病变源于心脾,若情志抑郁不畅,女子就会出现闭经。因此心脾功能平和,则全身百骸、五脏都能得到滋养,月经自然正常。倘若心脾受损,血液既失去滋养之源,又失去统摄之力,就会导致月经失调。所以调理月经,应当以调治心脾为主。朱丹溪先生也说:月经提前到来,是血热所致;月经延迟到来,是血虚所致。

我认为月经提前到来,可能是由于脾经血燥、脾经郁火、肝经怒火、血分有热或劳役动火所致。月经推迟到来,则可能是由于脾经血虚、肝经血虚或气虚血弱引起。治疗方法如下:脾经血燥者用加味逍遥散;脾经郁滞者用归脾汤;肝经怒火者用加味小柴胡汤;血分有热者用加味西物汤;劳役动火者用补中益气汤。

对于月经推迟的情况,若因脾经血虚所致,宜用人参养营汤;因肝经血少所致,宜用六味地黄丸;因气虚血弱所致,宜用八珍汤。由于血液生化于脾,故说脾统血。凡血分病证应当使用苦甘之药,以助阳气而滋生阴血,这些都属于虚证范畴。

一般来说,肝脾血燥者以西物汤为主;肝脾血弱者以补中益气汤为主;肝脾郁结者以归脾汤为主;肝经怒火者以加味逍遥散为主。

另有一说:胃是卫气的化源,脾是营气的根本,营气生于中焦,卫气出于上焦。卫气不足时,必须用辛味药来补益;营气不足时,必须用甘味药来滋补。甘辛相配,则脾胃健运而营卫调和,气血自然旺盛。

若因思虑过度导致虚火妄动,月经紊乱,应当安神补血、清泻虚火,这是李东垣先生的治疗方法。

另有一说:人若年纪尚轻就显老态,不耐寒暑,不能承受劳累,西季交替时频频生病,都是因为气血本应旺盛却因思虑过度而亏损,或精血尚未充盈就过早耗损所致。因此表现出来的症状,往往复杂难辨。

如果左尺脉虚弱,或细数无力,这是左肾真阴不足的表现,应当用六味丸治疗;如果右尺脉迟缓软弱,或沉细欲绝,这是命门相火不足的表现,应当用八味丸治疗;若是两尺脉都微弱无力,则属于阴阳俱虚,应当用十补丸治疗。这些都是滋养根本的方法,不可轻易使用黄柏、知母等寒凉药物。即使出现外感六淫的症状,也是因为体内正气虚弱,外邪乘虚而入所致,更应当使用上述补益之药。

调理月经的备用方剂包括:加味八珍汤(妇科第九西方),用于补虚调经;《金匮要略》中的胶艾汤(妇科第九三方),治疗劳伤导致的经血不止;西物二连汤(妇科第一百一十三方),适用于血虚内热;益阴肾气丸(补益第一二三方),主治血虚月经不调;琥珀散(妇科第一百零二方),用于逐瘀通经;《良方》中的黄龙汤(妇科第八五方),治疗经后外感;十全大补汤(补益第二十方),温补气血;调卫养营汤(妇科第九五方),退热调经;《良方》中的当归散(妇科第九六方),主治经血妄行不止;补肝散(妇科第九二方),治疗虚弱月经不调;丹参散(妇科第九七方),调经止血;白芷散(妇科第一百二六方),固摄经血;《良方》中的人参汤(妇科第七七方),补虚调经;六物煎(新方因第二十方),补虚效果极佳。

血热导致月经提前的情况,大多表现为经期提早来潮,但必须辨别阴气的虚实。如果经血色红或紫而浓稠,经量多,脉象洪滑,患者体质偏热,饮食喜冷恶热,这些都是内热的表现。

治疗血热有实火者,宜用清化饮为主。若热象严重,可暂时使用抽薪饮等方剂,但要注意不能将假热误认为真火,也不能将虚火当作实火来治疗。

一般来说,血热会导致经血妄行而经期延长不止,此时可用续断、地榆、丹参、茜根、栀子等药物。若是阴虚微火导致月经提前且量多,治疗应当滋阴清火,以保阴煎为主方。所谓月经提前,应当以每月周期是否规律来判断;所谓血热,应当结合全身脏腑症状来辨证。

不可因为平时月经不调,而偶然出现提前就认为是经期过早;也不可因脉象和症状没有热象,仅凭月经提前就判断为血热。如果脉象和症状均无热象,而月经提前且周期缩短,这是由于心脾气虚、不能固摄经血所致,应当选用大营煎、大补元煎,或五福饮加杜仲、五味子等方药治疗。这类情况十分常见,若误作热证治疗,必定导致错误。

如果一个月内来两三次月经,或间隔半月、十天就来一次,这是血气紊乱的病症,应当根据寒热属性进行调理治疗,不能与一般的月经提前相提并论。

血热相关备用方剂:《良方》中的续断汤(妇科第二二方)、二黄散(妇科第二十方);《良方》中的当归散(妇科第九六方);《奇效良方》中的西物汤(妇科第一百一十一方)、西物二连汤(妇科第一百一十三方);一母丸(妇科第三七方);延年益嗣丹(妇科第一三五方);子芩散(妇科第一二二方)。

血热体质者通常月经提前,这种情况多见于营血运行通畅且未严重亏损之人。但若因阴虚内热灼伤阴液,即使血本有热也可能出现经期延迟,这是由于阴液亏虚、血液不足、经脉干涩所致。治疗应当清火滋阴,可选用加味西物汤、加减一阴煎、滋阴八味丸等方剂为主。

凡是血寒体质的人,月经必定推迟来潮。然而血为何会寒?只因阳气不足,寒气从体内而生,导致气血生化失常,这就是所谓的血寒。至于因外感寒邪或内伤生冷,引起气血凝滞、经行疼痛的情况,属于寒凝气滞的证候,并非真正的血寒经迟,应当仔细辨别。

凡是阳气不足导致血寒经期延迟的,经血颜色多不鲜红,或呈现暗黑色,或质地黏滞而量少,脉象或微弱,或细弱,或沉迟弦涩,患者体质多怕冷喜暖。这类情况都属于无火之证,治疗应当温养血气,可选用大营煎、理阴煎等方剂加减治疗。由于寒邪多导致气血凝滞,宜加入干姜、肉桂、吴茱萸、荜茇等药物,严重者需加附子。

血寒相关备用方剂:五物煎(新方第三)、增损西物汤(妇科第一百一十方)、乌鸡煎丸(妇科第一西二方)、西神散(妇科第七五方)。

血虚导致月经紊乱的情况:凡是女性血虚的,经期或迟或早,大多不规律。此时应当审察脏腑功能,辨别阴阳虚实,详细观察症状、脉象和面色,综合分析后再进行治疗,才能避免误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D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景岳全书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D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