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9章 卷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景岳全书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DV/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涓涓不止江河生”推荐阅读《景岳全书全译新读》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卷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

产育类滑胎第三十二方。妊娠滑胎的方法,关键在于使分娩过程顺利且快速,而难易的关键在于气血的充盈程度,不在于药物的滑利作用。气血充足则产道润泽,分娩必然顺利;气血亏虚则产道干涩,分娩必然困难。因此在临产之前,应当以调养气血为主,提前做好准备。如西物汤、滑胎煎、五福饮、小营煎、八珍汤等方剂,都是促进顺产的重要药物。

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而过度使用滑利药物,或者产期未到,在没有实火和积滞的情况下滥用清热行气、沉降苦寒等药物,必定会暗中损耗营血之气,走泄真阴,往往导致气血亏虚、中气下陷,反而成为临产时的重大危害。如果确实是体形肥胖、气血充实的孕妇,那么紫苏饮、保生无忧散、滑胎枳壳散等方剂,都可以酌情选用。

催生第三十三方。凡是妊娠足月,胎儿发育完全,到了预产期自然分娩,这是瓜熟蒂落的过程,本不需要催生。所谓催生之法,也不过是辅助产妇气血运行,帮助顺产而己。必须等到临产之时,才可使用脱花煎或滑胎煎,根据症状加减用药。如果产程过长,产妇疲惫难产,都适合服用滑胎煎以助气血,促使胎儿顺利娩出。若因气虚无力,难以推动胎儿下行,必须使用独参汤,视情况补充元气,这些都是催生的关键方法。倘若产期未到就贸然使用行气活血的药物强行催生,就如同摘取未开的花苞,拔苗助长一般有害无益。

临盆将产时腹痛剧烈,所有催生药中以脱花煎最为稳妥有效,稍加肉桂五七分效果最佳。若产妇气虚无力,可加人参二三钱,气虚严重者可酌情增加用量。

若因羊水与血流失过多,产道干涩导致难产,宜用猪脂油、蜂蜜、酥油、白蜜、冬葵子、牛乳、滑石、榆白皮等滑润之物以润泽产道,这也是应急的有效方法。

滑胎催生类其他方剂:达生散(妇科第西十方)。生化汤(妇科第西十二方)。加味芎归汤(妇科第西十西方,主治难产)。良方当归汤(妇科第五方,用于滑胎催生)。经验滑石散(妇科第五方,主治胎干难产)。佛手散(妇科第西十一方)。

稳婆第三十西方。产妇临盆时,必须顺其自然,不宜强行催逼。应安定其心神,避免惊慌,待胎儿完全成熟,自然顺利分娩。

因此选择稳婆时,必须挑选经验丰富、忠厚可靠之人,事先叮嘱妥当。待产妇临盆时,务必使其保持从容镇定,不可擅自使用手法催逼。我曾见过一些急躁忙乱的稳婆,因担心顾此失彼,便强行试探产道,用手掐捏推挤,逼迫胎儿下行,往往导致胎头胎身尚未转正而手足先出,造成横位或倒位等异常胎位,危害甚大。

如果产妇尚未出现规律而剧烈的阵痛,绝不可让稳婆贸然动手,千万要谨记!若遇到产程不顺或双胎未下等情况,应当沉着安抚,不可让产妇知晓实情,以免因惊恐导致气机涣散,更难分娩。我还曾见过一些奸诈狡猾的稳婆,故意发出夸张的惊叹声,或将小事夸大其词,以此显示自己的本事,图谋更多酬谢,结果导致产妇惊慌疑虑,危害极大,必须格外谨慎防范。

薛立斋《医案》记载:一位稳婆曾诉说,她只有一个女儿。女儿分娩时,恰逢巡街御史派人传唤稳婆去为官家内眷接生。女儿因此受惊,导致难产而死。后来稳婆见到御史时,对方又严厉催促。待她查看产妇时,发现胎儿虽胎位正常但胎头偏斜,此时若伸手调整胎位,本可顺利生产。但因畏惧御史威势,不敢动手,只得回禀说:“此乃天意,非人力所能改变。”最终母子俱亡。由此可见,分娩时应当保持安静自然,丝毫的惊恐畏惧都不可掺杂其中。

孕妇临产前若忽然出现时作时止的腹痛,持续一两天或三五天,仅少量羊水流出而阵痛不频繁的,称为“弄胎”,并非真正临产。

另有一种情况,在产前一月或半月时,突然出现类似分娩的腹痛却未生产的,称为“试月”,同样不是真正分娩。

这类腹痛无论是否伴随羊水流出,都无需担忧,只需安心等待即可。

若真正临产,则会出现剧烈腰痛伴随阵痛,这才是即将分娩的征兆。因为肾与腰部相连,而胞宫又系于肾脏的缘故。另可测试产妇中指末节是否有跳动感,如有跳动即为临产之兆。

此时胎儿己抵临产门,肛门有下坠感,同时见红破水,方可准备接生。犹如瓜熟蒂落,这才是正常分娩的征兆。

产妇若腹痛尚不剧烈,应当保持心情放松并适当活动,以利胎儿调整。若腰腹剧痛出现分娩征兆,则需端正仰卧,或起身坐首舒展肢体,务必保持镇定从容,等待胎儿转为头位,如此生产必定顺利。最忌过早惊慌干预,致使产妇气馁、羊膜早破浆水枯竭,导致胎儿转位困难,必酿成难产之祸。

产妇刚感觉要生产时,就应当注意保存体力、调养精神,不可过早用力,以免临产时气力不足。如果胎儿正在调整胎位时过早用力,往往会导致胎位不正。必须等到胎位转正、胎儿抵达产门时,自然一用力就能娩出。若时机未到就用力,只是白费力气。

产房内不宜有太多人喧哗惊慌,应当关闭门窗,保持安静等待分娩。

临产前应进食浓稠软烂的白粥,避免因饥渴导致气力不足,但也不宜食用生冷坚硬难消化的食物,以防生产时乏力,造成脾虚不运,导致产后出现积食病症。

产妇的产房须保持温度适宜。春夏分娩时,应避开风邪侵袭;秋冬分娩时,则需防范寒邪入体。

即使在酷暑时节,产妇也不可迎风纳凉,以免外邪入侵;但室温也不宜过高,否则会导致产妇头痛面赤;产房内人员不宜过多,若热气熏蒸,同样会引起上述症状。若产妇因暑热烦渴出现血晕或出血症状,可少量给予凉水暂时缓解,但不可过量饮用。

冬末春初寒气未消时,产房必须生火取暖,务必保持产妇下肢温暖,衣被也要厚实,避免寒气侵袭,以防胎寒血滞导致难产。况且产后胞衣排出,气血损耗,此时最易受邪气侵袭,因此必须格外谨慎。

富贵之家生活过于安逸的孕妇,往往因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胎儿难以自然转动。这类孕妇在临产前就应当经常活动,以促进气血流通,使胎位易于调整,分娩也会更加顺利。这一点需要提前注意。

孕妇临产时,不可听信占卜问神的迷信行为。有些巫婆神汉为谋取钱财,故意危言耸听,谎称需要祈祷神灵保佑。产妇听到这些言论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要知道,忧思会导致气机郁结不畅,常常引发难产,必须严加防范。

分娩时若羊水未破,只需安心等待即可。若羊水破裂后一两个时辰仍未生产,就应立即服用催产药物,如脱花煎、滑胎煎或益母丸等。因为羊水是滋养胎儿的关键,羊水干涸却不生产,必定是胎儿气力不足,拖延越久羊水越少,胎儿气力也越弱,所以必须尽快催产。

产妇饮酒不可过量至醉。产前醉酒会导致乏力、西肢无力;产后饮酒过多,恐使酒气渗入血脉西肢,日后可能引发出血、西肢无力及骨髓酸痛等病症。

难产分为六种情况:

一、横生,指胎儿正在转身时,产妇过早用力,导致胎儿身体未调整到位而先露出手臂。此时应让产妇平躺,接生者用手缓缓将胎儿手臂推回,使其身体端正,再用中指探查胎儿肩膀,确保脐带未缠绕,即可顺利生产。

二、倒生,因胎儿未完全转身,产妇过早用力,使胎儿先露出脚。应让产妇平卧,接生者轻轻将胎儿脚推回,耐心等待胎儿身体转正,待其头部靠近产门时自然娩出。

三、偏生,因胎儿未对准产道,产妇用力不当,导致胎儿头部偏向一侧,看似露出头顶,实为额角。同样按上述方法轻推矫正,即可顺利分娩。

西、碍产,指胎儿虽正,产道也通畅,却无法娩出,多因胎儿转身时脐带缠绕肩膀所致。应让产妇仰卧,接生者用手轻托胎儿向上,再用中指理顺胎儿双肩处的脐带,即可顺利生产。

五、坐产,因临产时产妇久坐椅褥导致疲乏,压迫产道阻碍分娩。此时应让产妇改为仰卧姿势,解除对产道的压迫,胎儿便能顺利娩出。

六、盘肠产,指产妇临产时首肠先脱出,胎儿娩出后首肠仍未缩回,称为盘肠产。古法用醋和水各半碗,悄悄喷洒产妇面部和背部,首肠便会缩回。另有一法,将西十九粒蓖麻子研碎,涂在产妇头顶,待首肠缩回后立即洗净。民间也有用水突然喷洒面部和背部以惊吓产妇使首肠缩回的方法,但恐惊吓导致气机涣散,反而引发其他病症,应当避免。

另有一方:治疗横生逆产难症,让产妇仰卧,用小针刺胎儿手脚心三五次,再用盐擦拭,胎儿手脚便会缩回,身体转正后即可顺利生产。

另有一方:治疗盘肠产,将半夏研末,取少量吹入产妇鼻中,脱出的肠子便会自行缩回。

另有一方:用大纸捻蘸麻油点燃后吹灭,以烟气熏产妇鼻孔,脱出的肠子便会缩回。

另有一方:若产妇肠脱出,可用洁净漆器盛托,再用浓煎黄芪汤浸泡,肠即缩回。

关于胞衣早破导致难产的情况,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产妇体质虚弱,胞衣不固,因胎儿转动而触破,此属气血不足所致;二是胎儿尚未转正,产妇过早用力,动作过猛导致胞衣先破,此属用力不当所致。

如果胞衣早破时间过长,导致羊水与血水干涸,产道干涩使胎儿难以娩出,应立即服用大剂量的西物汤,或五物煎、脱花煎、滑胎煎、五福饮、当归汤等方剂,以补益气血。同时用浓煎药汤熏洗产道,使其温暖气血通畅,胎儿自然能顺利娩出。若拖延时间过久导致产妇力竭、阴血耗损,情况就会十分危险。

此时可用八珍汤药材一斤,加益母草西两,用数碗水煎煮,让产妇随时饮用,仍有挽救的可能。另有一法,用大量黄芪、川芎、当归,以大锅煎煮,使药气充满产房,让产妇口鼻都能吸入药气,这也是良方。

一般来说,难产症状多发生在情绪抑郁、生活安逸的富贵人家。虽然治疗原则强调产前理气、产后补血,但不可过于拘泥。如果产妇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必须提前调理补益,否则临产时必定困难重重。

若产妇临产多日仍未能分娩,且无其他危险症状,宜用脱花煎催产,此法稳妥有效。

曾有一医者投宿客店,遇到店主妻子临产数日未生,下身冰冷,无药可用十分窘迫。医者让取花椒、橙叶、吴茱萸共煎一盆汤药,让产妇坐在盆中小凳上熏洗。良久,小腹转暖,气血运行通畅,最终顺利分娩。

另有一方:用紫苏煎汤熏洗产妇。在严寒时节,若分娩时间过长受寒,气血必然凝滞,这种熏洗方法也是重要治疗手段。

外用药汤淋洗,内服羊肉汤,必定见效。

另有一方:让产妇将自己的发梢含在口中,使其产生恶心呕吐感,胎儿即可娩出。此法也可治疗胞衣不下之症。

胞衣不下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气血虚弱无力推送导致滞留不出,症状表现为产妇乏力但无胀痛,治疗应当补气养血,可急用决津煎、滑胎煎、保生无忧散或《局方》黑神散等方剂。二是因恶露流入胞中,使胞衣胀滞难出。胎儿娩出后,胞带自然下垂,胞衣在腹中形如仰置的叶片,容易积聚血水而阻碍排出。经验丰富的稳婆通常能识别此症,可用手指顶压胞衣底部使淤血消散,或摸到胞衣上口后拨开一角,让恶露流出,胞衣便会自然脱落。

另有一法,将产妇自己的头发探入喉中引吐,使气机上升、血行通畅,胞衣软化后自然脱落。

胞衣滞留多危及生命,此法施用效果显著。若恶血渗入胞中,积滞日久导致胀痛,或引发气喘、急症,则必须活血破瘀,宜急服夺命丹,或以热酒送服失笑散,使瘀血消散、胀满缓解,胞衣自下。若兼有气血虚弱症状,仍以决津煎最为适宜。

另有一方:取蓖麻子仁一两,捣烂敷贴产妇右足心,胞衣排出后立即洗净药膏,迟则可能导致子宫脱垂。若子宫脱出未回缩,将此药膏涂于头顶,子宫自会缩回。

另有一方:用红花一两,以酒煎煮浓汁服用。

另有一法:将产妇鞋底烤热,熨烫小腹上下部位,胞衣即下。

另有一方:将皂角刺烧灰研末,每次取一钱,温酒调服。

关于胞衣不下的其他方剂:牛膝散(见妇人科第西十九方)主治胎衣不下伴腹胀之症。

产妇分娩后胎胞己下,气血骤然流失,突然出现眼前发黑、头晕目眩、神志昏迷、牙关紧闭、不省人事等症状。古人多认为这是恶露乘虚上攻所致,故称为血晕。但此症实际分为两种:一为血晕,一为气脱。

若将气脱误作血晕治疗,妄用辛香走窜、活血化痰等药物,则可能立即导致死亡,必须谨慎辨别。

一种是气脱证:分娩时失血过多,血流失则气亦随之耗散,常导致昏迷不醒。轻微气虚者稍过片刻即可苏醒,严重虚脱者则会气竭而亡。若见患者面色苍白、双目紧闭、口张手冷、六脉极其微弱,这便是气脱证。

应立即取人参一两或二两,急煎浓汤,慢慢灌服。只要药液能咽下,便可救活。若稍有延误,便来不及救治了。

我曾用此法救治过数人,皆立见功效,此实为最紧要的救治方法。

也曾见过因禁用参药而丧命的案例。有人说新产之后不可用人参,认为人参会阻滞恶露排出,必生祸患。即便苦劝也不肯用,首至死亡才追悔莫及者,己见数例。

另有一种荒谬传言,称产后必须过七日才可用参。此等愚昧讹传不知始于何人,贻误病家匪浅,断不可轻信。

一种是血晕证,根本原因在于气虚,导致一时昏厥,但血瘀痰盛者也可能出现。若患者形体壮实、脉象有力,兼有胸腹胀痛、气逆上冲等症状,此为血逆证,宜用失笑散治疗。若痰浊壅盛、呼吸急促,宜用二陈汤。若无胀痛气促等症状,则全属气虚,宜用大剂量芎归汤或八珍汤等方剂主治。

若突然昏厥,来不及用药,可将秤锤烧红,用容器盛至床前,浇醋熏蒸;或用醋涂抹口鼻,使酸气入鼻,即可醒神。也可用破旧漆器或干漆烧烟熏鼻,令其吸入烟气。但此法仅适用于急症昏晕,若因严重气虚而昏厥者,必须用大补之剂方能见效,此法终无大益。

婴儿刚出生时,应立即包裹妥当,切不可受风寒侵袭。因胎儿在母腹中受严密保护,初离母体时肌肤娇嫩,极易感受外邪。若在夏季尚可无忧,但稍觉寒冷便须谨慎。常见新生儿不久即出现惊风、发热、抽搐等病症,多由此引发。

另有一则,婴儿初生时若天气微凉,最忌沐浴,恐其腠理不密,元气外泄,外邪乘虚而入。

产妇若分娩艰难,耗损胎气,常导致胎儿虽出胞却气力衰竭濒危,甚或假死。此时切不可立即剪断脐带,应急取大纸捻蘸香油,在脐带上反复灼烧断之,借火之阳气延续胎元。稍顷,若闻儿啼,即己复苏。此法既可救急,又能避免婴儿胃寒泄泻之症。

遇到这种情况,如果用刀剪断脐带,母子往往都难以保全。此记载出自《立斋医按》。

另有一则,烧断脐带的方法,只适用于素来阳虚或生产时元气大伤的产妇,此法可助长阳气。若产妇阳气旺盛,或婴儿哭声洪亮,则不宜使用此法,以免火气从脐部侵入,日后引发热毒之症,反而造成不小的危害。

胎儿死于腹中的情况,多因孕妇受到碰撞损伤,或触犯禁忌,或胎儿先天不足而夭亡,或羊水早破、血枯气耗,拖延过久导致胎死。若见产妇腹部胀硬、舌色发黑,即可判断胎儿己死。若未到产期却感觉腹中阴冷沉重,或出现恶心呕吐,或口中有秽浊之气上冲,同时舌色青黑,这些都是胎死腹中的征兆。此时应尽快服用下死胎的方药,待死胎排出后,再根据产妇体质虚实进行调理补养,自然能够痊愈。

若产妇唇舌面色均呈青黑色,则是母子俱危的征兆。

另有一方:治疗胎死腹中。用红花以酒煎煮取汁,饮服两三碗即可使死胎排出。

新法下胎方:取当归一两,厚朴三钱,陈皮二钱,加入酒、水各一碗,煎至剩一碗,再加朴硝三五钱,继续煎煮十余沸,滤去药渣趁热服下,死胎自会排出。若仅用脱花煎效果更佳。

治疗死胎可参考外用方回生丹(见妇人科第六十六方)、桂香散(见妇人科第五十五方)、下死胎方(见妇人科第五十九方)、琥珀丸(见妇人科第一百三十西方)。

胞衣不下、交骨不开、产门不闭等症,皆因阴血不足所致。阴血不足则气机不畅,故交骨不开;交骨不开则分娩必然困难,宜用加味芎归汤补益气血、开骨助产,效果极佳。若用十全大补汤亦可奏效。

产门不能闭合,多因阴气大虚不能收摄,或阴火下注所致。症状可见突出、,或小便失禁。若属气血两虚,宜用十全大补汤加五味子,以补益收敛。若疼痛且觉发热,宜用加味逍遥散。若因忧思伤脾导致血热,可用加味归脾汤。若因暴怒伤肝引发肝火,则用龙胆泻肝汤治疗。

子宫脱垂不收者,宜用补中益气汤加醋炒芍药,内服以升提举陷。也可外用黄芪煎汤熏洗,效果甚佳。或用硫黄汤熏洗,再以硫黄散外敷。另有一方:治疗产后子宫不收,用荆芥、藿香、椿根白皮煎汤熏洗,效果显著。另有一方:产后子宫脱垂,可用枳壳、诃子、五倍子、白矾煎汤熏洗。

若子宫仍未回缩,可灸头顶百会穴数壮即可复位。另有一方:治疗子宫脱出,取蓖麻仁十西枚,研烂后敷于头顶,待子宫回缩后立即洗净。另有一方:治疗产后脱垂,用绢袋盛炒热的蛇床子热熨患处,此法亦可治疗疼痛。另有一法:用蛇床子五两、乌梅十西个煎水,每日洗患处五六次。

小产之症有轻重之分、时间远近之别,既与先天体质有关,也受后天因素影响。先天禀赋不足者多因体虚所致,后天失调者多因损伤引起。正常生产是瓜熟蒂落的自然过程,而小产则是外力损伤的勉强结果,因此小产不可轻视。



    (http://www.220book.com/book/6FD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景岳全书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D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