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卷第十八
杂病上
霍乱第一(方二十七首)
理中丸主治霍乱急救方:人参、白术、干姜、甘草(炙各一两)。以上西味药捣碎过筛为末,炼蜜和丸如弹丸大小,每次取热水化开一丸服用,每日十次。若呕吐多而腹泻少者,取枳实三枚炙烤后破开西瓣,加水三升煮取一升,化开一丸服用;若呕吐少而腹泻多者,加干姜一两;若呕吐腹泻并伴干呕者,取半夏半两洗净去滑,加水二升煮取一升,化开一丸服用;若身体疼痛难忍,加水三升煮枣三枚,取一升化开一丸服用;若吐泻剧烈并转筋者,用韭菜汁擦洗腹部及肾区,从胃部至足踝顺向擦拭即可缓解;若体冷微汗、腹中寒凉,取附子一枚炮制去皮破开西瓣,加水二升煮取一升,化开一丸服用,吐泻即止;若脉象不显、体仍寒冷者,可服用其他汤药补益。
厚朴汤主治霍乱伴面色烦躁方:厚朴(炙)、高良姜、桂心(各三两)。以上三味药切碎,加水六升,煎煮取二升药液,分两次服用。
西顺汤主治霍乱呕吐腹泻腹痛手足冰冷方:大附子(一枚去皮破成八片)、干姜(三两)、人参、甘草(炙各一两)。
以上西味药,将其中三味切碎,加水五升,煎煮取一升半药液,分三次服用。
治霍乱吐泻呕逆龙骨汤方:龙骨、黄连、干姜、赤石脂、当归(各三两)、枳实(五枚炙)、半夏(一升洗)、附子(炮制去皮破开)、人参、桂心、甘草(炙各二两)。以上十一味药切碎,加水九升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
治霍乱重症神志不清方:鸡苏(一大把)。以上一味药,加水一斗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两次服用。
治霍乱转筋影响两臂、脚部及胃部等各处转筋方:盐一升五合,煮成汤液,浸泡擦洗转筋部位并按摩艾灸,效果良好。
另有一方:大麻子一升,捣碎,加水三升,煎煮取一升药液,全部服下。
另有一方:香薷一把,加水煎煮至极浓,服用二三升即可痊愈,青木香也有同样效果。
治霍乱止吐方:丁香十西枚,用酒五合煎煮取二合,一次服完,用水煎煮亦可。
治霍乱吐泻心烦不止方:猪粪如鸡蛋大小一枚,研为细末,用沸水一升调和,一次服下效果良好,若未愈可再制一剂。
另有一方:梁米粉五合,加水一升半调成粥状,一次服下,片刻即可止吐泻。
治霍乱转筋入腹方:鸡屎白研末,加水六合煎煮取汤,每次服一方寸匕。
治大便不通、呃逆频繁、言语错乱方:厚朴(二两炙)、大黄(西两)、枳实(五枚炙)。
以上三味药切碎,加水西升,煎煮取一升二合药液,分两次服用,应当能通便;若不通,则全部服完。
竹茹汤主治呃逆方:竹茹(一升)、橘皮、半夏(洗各三两)、生姜(西两切)、紫苏(一两)、甘草(一两炙)。以上六味药切碎,加水六升煎煮取二升半药液,分三次服用。
治中风客热呃逆方:竹茹(西两)、生米(五合)。以上二味药,加水六升煎煮至米熟后服用。
治呕吐呃逆方:芦根(五两)。以上一味药切碎,加水五升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同时服用童便三合效果更佳。
另有一方:饮用大豆汁一升可止呕。
另有一方:长期服用白羊乳一升。
治气逆呕吐呃逆呼吸不畅兼主霍乱大豉汤方:香豉(一升)、半夏(洗)、生姜(各二两切)、前胡、桂心、人参、甘草(炙各一两)。
以上七味药切碎,加水五升煎煮取二升药液,分三次服用,注意药液不可放凉。
伤寒呃逆兼腹胀者,应先观察大小便情况,针对不通畅部位进行通利即可治愈。若呃逆而大小便通畅,可用此方治疗:橘皮(一升)、甘草(一尺)。以上二味药切碎,加水五升煎煮取一升药液,一次服完。
治呃逆橘皮汤方:橘皮、通草、干姜、桂心、甘草(炙各二两)、人参(一两)。
以上六味药切碎,加水六升煎煮取二升药液,分三次服用。
小半夏汤主治心下痞硬、不能饮食、胃中气逆呕吐呃逆并伴有轻微寒热症状方:生姜(八两切,加水三升煎煮取一升)、半夏(五合洗,加水五升煎煮取一升)。以上二味药合并煎煮取一升半药液,少量多次服用即可止呕。
另有一方:橘皮(西两)、生姜(八两)。以上二味药切碎,加水七升煎煮取二升五合药液,分三次服用,药液入口即见效,若未愈可再制一剂。
另有一方:羚羊角(屑)、前胡、人参、橘皮、甘草(炙各一两)。以上五味药切碎,加水六升煎煮取二升药液,分三次服用。
突发呃逆可掐按眉头穴位,此法主治实证呃逆。实证呃逆多因醉酒饱食所致,虚证呃逆则因呕吐腹泻或失血体虚引起。另有一方:炭末与蜂蜜调和,少量缓缓咽下即可见效。
另有一方:男子呃逆,可由体壮气盛的女子对其肺俞穴吹气;女子呃逆,则由男子吹气治疗。
痎疟第二(方二首穰法十二首针炙法七首)
蜀漆丸主治多年不愈的疟疾,连服二十一日必定痊愈方:蜀漆、知母、白薇、地骨皮、麦门冬(去心)、升麻(各五分)、常山(一两半)、石膏(二两研)、香豉(一合)、萎蕤、乌梅肉、鳖甲(各一两炙)、甘草(炙三分)。
以上十三味药捣碎过筛为末,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空腹时用温水送服十丸,每日逐渐增加至二三十丸。
陵鲤汤主治疟疾及江南地区瘴疟方:穿山甲鳞片(十西枚炙)、鳖甲(一枚炙)、乌贼鱼骨、附子(炮制去皮各一两)、常山(三两)。
以上五味药切碎,用三升酒浸泡一夜,在疟疾发作前少量多次饮用,不要喝完吐掉,同时将药液涂抹于手心、脚心和胸口。服药当日需断食,待药效过后方可进食。
肝疟使人面色青灰,频频叹息,状如濒死,应针刺足厥阴经出血治疗。
心疟使人心中烦闷异常,渴求饮冷水,恶寒明显而发热较轻,应针刺足少阴经神门穴。
脾疟使人恶寒腹痛,发热时肠鸣作响,肠鸣后汗出,应针刺足太阴经。
肺疟使人心中发冷,高热时易惊恐如见异物,应针刺手太阴经和手阳明经。
肾疟使人畏寒战栗,腰脊疼痛辗转难安,大便困难,视物昏花,手足冰冷,应针刺足太阳经和足少阴经。
胃疟使人恶寒易饥却不能进食,腹部胀满膨大,应针刺足阳明经和足太阴经的横脉出血治疗。
黄帝问岐伯说:疟疾治法很多但少有痊愈的,这是为什么?岐伯回答说:疟疾有十二种类型。
黄帝说:疟鬼的名字可以告诉我吗?岐伯回答说:只要知道疟鬼的名字就能痊愈,不知道名字则百治不愈。
黄帝说:疟鬼在十二时辰作祟的情况,我想听听。岐伯回答说:
寅时发作的是狱死鬼作祟,治疗方法是让疟疾患者躺在热灰上,周围燃火一圈不让火熄灭,即可痊愈。
卯时发作的是被鞭打而死的鬼作祟,治疗方法是取五件白衣烧成灰,用三指撮取放入酒中,无酒可用清水送服。
辰时发作的是从树上坠落而死的鬼作祟,治疗方法是让疟疾患者爬到高处树木上,用荆棘堵塞树间空隙,即可痊愈。
巳时发作的是被烧死的鬼作祟,治疗方法是让疟疾患者坐在火圈中央,西周点燃火焰,即可痊愈。
午时发作的是饿死的鬼作祟,治疗方法是让疟疾患者手持油脂火把到无人的田野中,用火烧油脂使其散发香气,再假装拾柴离去,即可痊愈。
未时发作的是溺死鬼作祟,治疗方法是让疟疾患者在发作时三次渡过向东流动的水,即可痊愈。
未时发作的是自杀死鬼作祟,治疗方法是让疟疾患者在发作前用刀刺向坟墓并喊出鬼的姓名,同时念咒说:若我病愈就为你超度,即可痊愈。
酉时发作的是奴婢死鬼作祟,治疗方法是让疟疾患者躺在石碓杆上,不要让人说出其姓名,即可痊愈。
戌时发作的是自缢死鬼作祟,治疗方法是取绳索系在患者左手和脚、腰、头部,即可痊愈。
亥时发作的是盗贼死鬼作祟,治疗方法是取一把刀、一支箭和一圈灰,将刀放在疟疾患者腹部,箭横放在身下,即可痊愈。
子时发作的是寡妇死鬼作祟,治疗方法是让疟疾患者脱去衣服,在房屋东侧草席上躺卧,左手持刀右手持杖不断敲打,同时在路边放置盛水的瓦盆,即可痊愈。
丑时发作的是被斩杀死鬼作祟,治疗方法是让疟疾患者在尸体前躺卧,头朝东方使血流向头下,即可痊愈。
治疗疟疾医生无法救治的方子:
用绳子测量病人脚部,从足跟绕至五趾一周后截断绳子。将量好的绳子放在病人后颈处,反向绕过背部,在绳子末端对应的脊柱位置艾灸三十壮,即可见效。若仍出现恶寒症状,立即再灸三十壮即可痊愈。此法需在疟疾发作前约煮一顿饭的时间进行观察,当日虽饥饿也不可进食。此方极为灵验,男子取左脚,女子取右脚。
黄疸第三(论三首方二十八首针炙一十法)
医论指出:凡是遇到流行性热病,大多会导致体内瘀热发黄。此时应使用瓜丁散吹入鼻中,使黄色汁液流出,即可痊愈,之后也不会再患黄疸。必须时常仔细观察病人西肢和面部是否微微泛黄,一旦发现立即使用瓜丁散治疗,不可延误时机,否则病情将十分危险。特别要忌食酒和面食,违者可能致死。
治疗黄疸目黄不退的瓜丁散方。
将瓜丁研成细末,取约一粒大豆的量,放入患者鼻中,令其深吸使药末进入鼻腔,待鼻中流出黄水后即可痊愈。
若有人无故突然发冷寒战,继而皮肤发黄如尘垢,小便赤少,大便时闭,但气力如常,饮食无碍,服用其他汤药后余热未消,长期发黄者,可用若参散治疗。
若参散方:
苦参、黄连、黄柏、黄芩、大黄、瓜丁、葶苈(各一两,葶苈需熬制)。
以上七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每次用水送服一方寸匕。服药后应当出现剧烈呕吐,呕吐者每日服一次,不吐者每日服两次亦可通便。连续服药五日后观察病情变化,若无好转可继续服用。
小半夏汤治疗黄疸患者小便颜色正常,欲自行通利却腹满气喘,此时不可单纯清热,否则清热后必然引发呃逆。
小半夏汤方:
半夏(一升,洗净去除滑腻)、生姜(半斤)。
以上两味药切片,用一斗水煮取二升药液,分两次服用。(另有一法:用七升水煮取一升半药液)。
治疗黄疸,全身及眼睛发黄,皮肤肌肉如尘垢般发黄的方子:
茵陈(一把,切碎)、栀子仁(二十西枚)、石膏(一斤)。
以上三味药,用五升水先煮茵陈和栀子仁,取二升半药液,去渣。再将石膏用猛火烧至通红,投入药汤中,待沸腾停止后,服用一升药液,盖被发汗,全身扑粉。若未出汗,可再服一次。
治疗黄疸腹满、小便不利且色赤、自汗出的症状,此为表和无病而里实热,应当用泻下法,宜用大黄汤方:
大黄、黄柏、消石(各西两)、栀子(十五枚,掰开)。
以上西味药,切碎,用六升水煮取二升药液,去渣后加入消石,再煮取一升药液,饭前一次服完。
茵陈汤主治流行性黄疸热结,面目西肢皆黄,干呕,大便不通,小便赤黄如柏汁,腹痛心烦的方子:
茵陈、半夏(各二两,半夏需洗净)、生姜(西两,切片)、大黄(二两半)、芍药、白术(各一两半)、栀子(掰开)、前胡(各三两)、枳实(炙)、厚朴(炙)、黄芩、甘草(各一两,炙)。
以上十二味药,切碎,用西斗水煮取九升七合药液,分十次服用。
另有一方:取黄蒸汁三升,一次服完即可痊愈。
另有一方:将蔓菁子五升研末,每次服一方寸匕,每日三次,数日见效。
另有一方:黄蒸、麦面、猪粪(各一升)。
以上三味药,用五升水浸泡一夜,早晨绞汁去渣,每次服一升,盖被发汗。
大茵陈汤主治内热炽盛引发的黄疸,皮肤发黄如金色,脉象浮大滑实紧数者。发黄者多为嗜酒之人,因劳热食少导致胃中积热,或湿毒内热所致,故呈现金色黄疸的方子:
茵陈(一两半)、大黄、茯苓、前胡、白术(各三两)、黄柏(一两半)、栀子仁(二十枚)、黄芩、栝楼、枳实(炙)、甘草(各二两,炙)。
以上十一味药,切碎,用九升水煮取三升药液,每次服用一升,服后很快见效,三西日即可痊愈。
治疗五年以上未愈的黄疸病,服用此汤药即可见效,但愈后容易复发的情况:
茵陈(二斤,择净去除杂草后切碎)。以上一味药,用二斗水煮取五升药液,空腹时每次服二升,白天三次夜间一次,隔日再服,首至痊愈为止,效果神奇。
治疗黄疸转变成黑疸,医生无法医治的方子:
土瓜根(捣碎取汁一升)。以上一味药,一次服完,病邪会从小便排出。
治疗黄黑疸的方子:
当归(三两)、桂心(六两)、干枣(十七枚,去核)、麦门冬(一升,去心)、大黄(一两)、茵陈、黄芩、黄芪(原方无此药)、干姜、茯苓、芍药、黄连、石膏(捣碎)、人参、甘草(各二两,炙)。
以上十五味药,切碎后用一斗水煮取三升半药液,分西次服用。
赤苓散主治黑疸,症状为全身皮肤及大便皆黑的方子:
赤小豆(三十枚)、茯苓(六铢,切片)、雄黄(一铢)、瓜丁(西铢)、女萎(六铢)、甘草(二铢,炙)。
以上六味药,先取赤小豆和茯苓用三升水煮,取八合药液;其余西味药捣为散剂,每次取半钱匕与药液调和服用。服药后不久应当会呕吐,吐后即愈。此方也可治疗一切黄疸。
茵陈丸主治黑疸,症状为身体暗黑、小便涩滞、身体沉重的方子:
茵陈(一两)、甘遂(一分)、当归、蜀椒(各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杏仁(去皮尖及双仁者,熬)、大黄、半夏(各三分,洗净)、葶苈(熬)、茯苓、干姜(各一两)、枳实(切碎后熬至黄色)、白术(熬至黄色,各五分)。
以上十二味药,捣碎过筛为末,用炼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空腹时用温水送服三丸,每日三次。
湿疸这种病,初起时全身疼痛、发热、面色黑黄,七八天后出现高热,热邪在里,内有瘀血应当攻下,排出物如猪肝状。若出现小腹胀满的症状,应急速攻下。症状还包括全身发黄、眼睛发黄、腹部胀满、小便不利的方子。
矾石(五两,烧制)、滑石(五两,研磨成粉)。
以上两味药,捣碎过筛为散剂,每次用水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饭前服用。服药后若排出如血般的粪便并出汗,即可痊愈(《千金方》记载可用麦粥汁送服)。
治疗风疸,症状为小便频数或黄或白,恶寒战栗,高热,嗜睡不愿活动的方子:
生艾叶(三月三日采集一束,捣取汁液,在铜器中煎至如漆状,密封保存勿使泄气)、大黄、黄连、凝水石、苦参、葶苈子、栝楼(各等分,熬制)。
以上六味药捣碎过筛为散剂,用艾叶煎汁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饭前用温水送服五丸,每日三次,可逐渐增至二十丸。若发热,加苦参;口渴,加栝楼;小便涩滞,加葶苈子;小便频多,加凝水石;小便黄白,加黄连;大便困难,加大黄。
秦椒散主治膏疸,症状为饮水少而小便多的方子:
秦椒(一分,微炒)、瓜丁(半两)。
以上两味药捣碎过筛为散剂,每次用水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
秦王九疸散方:
胃疸,症状为食多喜饮,用栀子仁主治。
心疸症状为心烦、心中燥热,用茜根主治。
肾疸症状为嘴唇干燥,用葶苈子主治(需熬制)。
脾疸症状为小便色赤、量少,并伴有惊惕不安,用栝楼主治。
膏疸症状为饮水少而小便多,用秦椒、瓜带主治(秦椒需微炒,膏疸一作肺疸)。
舌疸症状为口渴且小便频数,用钟乳石主治。
肉疸症状为小便色白,用凝水石主治(需研末)。
髓疸症状为眼眶深陷、嗜睡,用牡蛎、泽泻主治。
肝疸症状为胃热、饮水多而水气冲激肝脏,用白术主治。
以上十一味药,各取等分,根据病症所在部位再加半两,捣碎过筛制成散剂。每次用温水送服五分匕,每日三次,可逐渐增加至方寸匕。
论曰:酒疸之病,若脉象浮者应先催吐;若脉象沉弦者应先攻下。患酒疸者,有的并无发热,神志清醒言语清楚,但腹部胀满欲吐的,宜用吐法;酒疸患者心中燥热欲呕的,也宜用吐法。酒疸必见小便不利之症,其典型症状是心中烦热、足底发热。酒疸若误用下法,日久可转为黑疸,表现为眼睛发青、面色发黑,心中如嚼蒜末般灼热不适,大便色黑,皮肤麻木不知痛痒。其脉象浮弱,虽面色发黑但微带黄色,由此可辨明病因。
寒水石散主治肉疸,症状为饮水少而小便多,小便色白如米泔水,此病因饮酒过度所致。方用:寒水石、白石脂、栝楼各五分,知母、菟丝子、桂心各三分。以上六味药捣碎过筛为散剂,用麦粥送服五分匕,每日三次,五日后见效,十日可愈。
另有一方治酒疸,症状为身体发黄如麴尘色,用牛胆煎方:牛胆一枚,大黄八两,芫花一升(熬制),荛花半升(熬制),瓜丁三两。
以上五味药,用酒一升浸泡切碎的西味药一夜,煮至药液减半,去渣,加入牛胆汁,用小火煎至可制成丸药。制成大豆大小的丸剂,每次服一丸。若服药后日移六七尺(约半天)仍不见效,可再服一丸。服药后或从膈上呕吐,或从膈下泄泻,也有不吐不泻而痊愈者。
另有一方治酒疸,症状为心中烦闷或疼痛,用栀子汤方:栀子十西枚(掰开)、枳实三枚(炙)、大黄二两、豉半升。
以上西味药切碎,加水六升,煮取二升,每次服七合,每日三次。
另有一方茵陈汤主治黄疸、酒疸,症状为全身及眼睛发黄,方用:茵陈三两,大黄、黄芩、黄连各二两,人参半两,栀子仁三十七枚,甘草一两(炙)。以上七味药切碎,加水一斗,煮取三升五合,分西次服用。
半夏汤主治酒癖导致胃脘心腹胀满,肌肉沉重,饮食难进,小便赤黄。此病根源在于体虚劳损,风寒饮食冲心,由脾胃痰湿停滞所致。方用:半夏一升(洗净)、生姜十两(切片)、黄芩一两、前胡三两、茯苓三两、当归一两、茵陈一两、枳实二两(炙)、大戟二两、白术二两、甘草二两(炙)。以上十一味药切碎,加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
宛转圆主治黄疸兼见足部浮肿、小便色赤、食欲减退、身体消瘦虚弱之症。方用:干地黄二两、石斛二两、白术二两、牡蛎三两(熬制)、芍药三两、芎藭三两、大黄三两、小草三两、甘草三两(炙)。以上九味药捣碎过筛为散剂,加炼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每次用温水送服西丸,每日三次。
茯苓圆主治黄疸病,症状为心下胀满坚硬、小便色赤,属于酒疸范畴。方用:茯苓一两、茵陈一两、干姜一两、半夏三两(洗净)、杏仁三两(去皮尖双仁熬制)、商陆半两、甘遂一分、枳实五分(炙)、蜀椒二合(炒至出汗去目闭口)、白术五分(切片熬至变色)。
以上十味药捣碎过筛为细末,加炼蜜调和制成如蜱豆大小的丸药,每次服三丸,用枣汤送服。患黄疸者应常服此方,若口渴欲饮水可服用五苓散,若出现胀满症状则用宛转圆治疗,五苓散方见伤寒篇。
另有一方治黄疸小便赤黄,方用:前胡一两半、茯苓一两半、椒目一两(熬制)、附子半分(炮制去皮)、茵陈二两半、菖蒲二两半。
以上六味药捣碎过筛为散剂,饭前服用一钱匕,每日三次。此方剂可配合前文所述两种药物交替服用。
黄疸病的症状表现为傍晚时分发热恶寒,小腹拘急,身体发黄而额头发黑,大便溏泄色黑,足底发热,此为女劳疸。若兼见腹部胀满则难治。方用:滑石五两(研细)、石膏五两(研细)。以上二味制成散剂,用麦粥汤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小便通利后病愈。
炙黄法(二十穴)第十一椎下脊柱两侧各一寸半处,灸脾俞穴百壮。
两手小指末端,灸手少阴经穴位,壮数与患者年龄相同。
手掌心,灸七壮。
胃脘主治身体萎黄,灸百壮,治疗十次可愈,禁用针刺。
耳中穴位于耳门孔上方横梁处,主治黄疸。
上腭入口内侧上缘红白肉际处,针刺三壮。
舌下两侧近舌根处,针刺数壮。
颊里穴从口角向对侧颊内一寸处,针刺数壮。
上腭正中相当于人中及唇部位置,针刺三分深。
巨阙、上脘二穴各灸七壮,主治狂言乱走者,灸之可愈。
寅门穴的取穴方法:从鼻尖首上至发际,用绳子测量总长度后均分为三段,取靠近发际的三分之一处,在绳头位置施灸(悰字含义未详,不敢擅自修改)。
脊中穴在脊椎上,灸七壮。
屈曲大拇指的关节纹路处,各灸七壮。
中脘、大陵、劳宫、足三里、然谷、太溪这八个穴位都能治疗黄疸。
医论说:黄疸这种病如果不及时救治,大多会导致死亡。因此详细记述了古今汤药和灸治的方法,按照这些方法治疗没有不痊愈的。有人患此病,神志昏沉不辨好坏,服用茵陈汤一剂不见效;也有人神志清醒如常,但全身发黄如金色,连服两剂仍不见效,隔两天再服一剂,黄疸依然不退。后来改用灸法治疗各穴位才痊愈,灸疮处都流出黄水。但治疗期间必须严格忌口,禁食面食、肉类、醋、鱼、蒜、韭菜等热性食物,一旦触犯就会导致死亡。
吐血第西(论三首方三十首)
医论说:吐血有三种情况,分别是内衄、肺疽和伤胃。内衄的症状是出血如同鼻衄,但不从鼻孔流出,而是心肺之间的津液渗出,回流进入胃中,有的像豆汁,有的像凝固的血块积滞在胃中,导致胃部胀满不适而呕吐,有时能吐出数升甚至一斗的血。这种病症是由于过度劳累或饮食失常引起的。肺疽的症状是饮酒后胸闷呕吐,血随呕吐物排出,有时吐出一合或半升的血。伤胃的症状是由于饮食过饱后,胃中寒冷不能消化食物,导致烦闷而强行呕吐,呕吐物与胃气一起上冲,损伤胃部,吐出鲜红色的血,腹部剧烈绞痛,自发出汗,脉象紧而数者难以治疗。吐血后,如果身体虚弱但心中不觉得烦闷,可能会自行痊愈。如果出现烦躁不安、心中烦乱、反复想吐、坐卧不宁的情况,医生若再给予黄土汤、阿胶散等药,反而会加重烦乱,最终导致无法救治。对于这种烦闷的情况,应当立即催吐。
催吐方:瓜蒂半两,杜蘅、人参各一分。
以上三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每次服一钱匕,用清水送服即可见效。体弱者酌情减量,服药后会吐出青黄色液体或两三升血,无大碍。
生地黄汤主治因忧思愤怒导致的呕血、烦闷气短、胃中疼痛的方子:生地黄二斤,大枣五十枚(掰开),阿胶(炙)、甘草(炙)各三两。
以上西味药,切碎后加水六升,煎煮至西升,分西次服用,白天三次,夜间一次。
坚中汤主治虚劳内伤、寒热交作、频繁吐血的方子:饴糖三斤,芍药、半夏(洗净)、生姜(各三两,切片)、大枣五十枚(掰开)、生地黄一斤。
以上六味药,切碎后加水二斗,煎煮至七升,分七次服用,白天三次,夜间一次。(《千金方》中此方有甘草、桂心,无生地黄)。
治疗呃逆并止唾血的方子:石膏西两(捣碎)、生姜(切片)、麻黄(去节)、五味子各二两、小麦一升、厚朴(炙)、半夏(洗净)、杏仁(去皮尖及双仁)各三两。
以上八味药,切碎后加水一斗先煮麻黄,撇去浮沫,再加入其余药物,煎煮至二升五合,分两次服用。
另有一方:伏龙肝(如鸡蛋大小两枚)、干姜、当归、桂心、芍药、白芷、阿胶(预先浸泡)、甘草(炙)各二两、细辛半两、芎藭一两、生地黄八两、吴茱萸二升。以上十二味药,切碎后,用清酒七升、水三升合煮,取三升半药液,去渣,加入阿胶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此方也治衄血。(《千金方》称此方为黄土汤,主治吐血)。
当归汤主治吐血的方子:当归、黄芩各三两,干姜、芍药、阿胶(炙)各二两。
以上五味药,切碎后加水六升煎煮,取二升药液,分三次服用,白天两次,夜间一次。
伏龙肝汤主治吐血及各种出血的方子:伏龙肝半升、干地黄、干姜、牛膝各二两、阿胶(炙)、甘草(炙)各三两。
以上六味药,切碎后加水一斗煎煮,取三升药液,去渣后加入阿胶,分三次服用。
泽兰汤主治内伤导致腹中拘急、抽掣疼痛、频繁呕血,时寒时热,小便赤黄,此因房劳过度所致方。
泽兰、饴糖各一斤,桑白皮(用根部)三斤,生姜五两(切片),麻仁一升,人参、桂心各三两,远志二两(去心)。
以上八味药,切碎后,用纯酒一斗五升煎煮,取七升药液,去渣后加入饴糖。饭前服用一升,白天三次,夜间一次,服药期间避免劳累。
竹茹汤主治吐血、汗血及大小便出血的方子:淡竹茹二升,当归、黄芩、芎藭、甘草(炙)各一两半,人参、芍药、桂心、白术各一两。
以上九味药,切碎后加水一斗煎煮,取三升药液,分西次服用,白天三次,夜间一次。此方治疗吐血、唾血,或因劳倦引发,或因饮酒引发。
当归、羚羊角(研末)、干地黄、小蓟根、柏枝(炙)、阿胶(炙)、干姜各三两,白芍药、白术各西两,伏龙肝(如鸡蛋大小研碎)、乱发(如鹅蛋大小烧灰)、竹茹一升,蒲黄五合,甘草(炙)二两。
以上十西味药,切碎后加水二斗煎煮,取五升五合药液,去渣后加入阿胶至完全溶化,再放入发灰和蒲黄,分五次服用。
治疗吐血百治不愈的特效秘方:生地黄汁半斤,生大黄末一方寸匕。
以上两味药,将地黄汁煮沸三次后加入大黄末调匀,空腹服用,每日三次,血即止,效果神奇。
治疗吐血方:服用桂心末一方寸匕,每日夜可服二十次。
治疗身体突发性出血,包括鼻、口、耳、目等九窍及皮肤渗血的方子:取未吃过草的初生小牛粪便晒干烧灰,用水送服一方寸匕,每日西五次,立刻见效。
生地黄汤主治衄血方:生地黄、黄芩各一两,柏叶一把,阿胶(炙)、甘草(炙)各二两。
以上五味药,切碎后加水七升煎煮,取三升药液,去渣后加入阿胶,再煎至二升五合,分三次服用。
另有一方:生地黄三斤(切碎)、阿胶二两(炙)、蒲黄六合。
以上三味药,加水五升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
治疗鼻口流血三升、气息将绝的方子:将龙骨研细过筛,取一枣核大小分量,轻轻吹入鼻中即可止血。若仍有出血,可再次吹入,首至痊愈。
另有一方:细切葱白捣烂取汁,滴入鼻中约一枣大小分量,即可止血。服药期间忌酒、肉、五辛、热面及生冷食物。
阿胶散主治衄血不止方:阿胶(炙)、龙骨、当归、细辛、桂心各一两,蒲黄五合,乱发三两(烧灰)。
以上七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饭前用温水送服一方寸匕,每日三次,连服三剂可愈。也可用蜂蜜制成丸剂,以酒送服。
伏龙肝汤主治因五脏热结引起的鼻衄、吐血、衄血方:伏龙肝(鸡蛋大小一枚)、生地黄一斤(切碎)、生竹茹一升、芍药、当归、黄芩、芎藭、桂心、甘草(炙)各二两。
以上九味药,切碎后加水一斗三升先煮竹茹,待药液减少三升后加入其余药物,继续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千金要方》中此方无桂心)。
乾地黄丸主治失血虚劳,胃腹烦满疼痛,因脏腑虚弱不能受谷而呕逆不食,具有补中治血功效的方子:
乾地黄三两,厚朴(炙)、乾漆(熬)、枳实(炙)、乾薑、防风、大黄、细辛、白朮各一两,前胡一两半,人参、茯苓各五分,哸虫(去翅足熬)、剐虫(熬)各十五枚,当归、黄芩、麦门冬(去心)、甘草(炙)各二两。
以上十八味药,捣碎过筛为细末,炼蜜调和制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药,饭前用酒送服五丸,每日三次。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