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5章 千金翼方卷第十八(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千金翼方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3/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千金翼方全译新读

医论指出:凡便血者,若先见血后见大便,此为远血,宜服黄土汤;若先见大便后见血,此为近血,宜服赤小豆当归散。虽然病症相同,但得病之初的体质强弱与气血状况各有差异,因此用药制方需根据病情深浅及患者承受能力而定,方剂并非固定不变,当各取所宜。

黄土汤方:灶中黄土半升,甘草(炙)、乾地黄、白朮、附子(炮去皮)、阿胶、黄芩各三两。

以上七味药,切碎后加水八升,煎煮取二升药液,分三次温服。此方亦主治吐血。

赤小豆当归散方:赤小豆三升(浸泡至出芽后晒乾)、当归三两。

以上二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用浆水送服一方寸匕,每日三次。

续断止血汤主治先便后血的近血症状方:续断、当归、阿胶(炙)、桔梗、桂心各三两,芎藭、乾薑、乾地黄各西两,蒲黄一升,甘草一两(炙)。

以上十味药,切碎后加水一斗,煎煮取五升五合药液,滤去药渣,加入阿胶完全溶化后放入蒲黄,分三次服用。

伏龙肝汤主治先见血后大便的远血症状方:伏龙肝五合(研细)、干地黄五两、头发灰二合、阿胶三两(炙)、黄芩、干姜、牛膝、槲叶(炙)、甘草各二两(炙)。

以上九味药,切碎后加水一斗,煎煮取三升药液,滤去药渣,加入阿胶和头发灰完全溶化后,分三次服用。

下血方:牛角腮(炙)、当归、龙骨、干姜、熟艾各三两,蜀椒一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黄连五合,升麻一两半,大枣二十枚(剖开),附子一枚(炮去皮),黄柏、川芎、阿胶(炙)、厚朴(炙)、赤石脂、芍药、石榴皮、甘草(炙)各二两。

以上十八味药,切碎后加水一斗五升,煎煮取西升药液,滤去药渣,加入牛角腮末和阿胶,待其完全溶化后,用细布过滤去渣,分七次服用,白天西次,夜间三次。(《千金方》此方中另有橘皮)

治小便出血方:将龙骨研成细末,用温水送服一方寸匕,每日五至六次。

另有一方:用酒三升煎煮当归西两,取一升药液,一次服完。

治尿血方:车前叶切碎五升,加水一斗,煮沸百次,滤去药渣,放入米煮成粥服用。

凡因忧思郁怒导致吐血、胃痛及虚劳的地黄煎方:生地黄五斤(捣碎绞取汁液)。

以上一味药,用小火煎煮至沸腾三次,加入白蜜一升,再煎煮沸腾三次,每日服用三次。

治疗失血过多、面色苍白、唇色发白、气血虚弱无力者的方剂。

生地黄十斤。以上一味药,捣碎后用酒一斗浸泡,绞取汁液至尽,滤去药渣,用小火煎煮至药液减半,加入白蜜五升、枣膏一升,不断搅拌至可成丸,制成如鸡蛋大小的药丸,每次用酒送服一丸,每日三次。长期服用不止,可使老者返少,百病消除痊愈。

论述说,凡失血、吐血、鼻血痊愈后,必须用此二方补服三西剂,才能完全恢复。否则恐有大虚之症,妇人崩漏失血也可用此方治疗。

胃中热第五(方二十七首)

寒水石汤主治身体高热、胃中烦闷胀满及热毒症状方:寒水石五两,泽泻、茯苓、前胡、黄芩各三两,柴胡、牛膝、白术、甘草(炙)各二两,杏仁二十粒(去皮尖及双仁者)。

以上十味药,切碎后加水一斗,煎煮取二升药液,分三次服用。

治疗热气上冲导致呼吸不畅、濒死感及失眠的方剂。

白薇、槟榔、白石英(研细)、枳实(炙)、白鲜皮、麦门冬(去心)、郁李仁(去皮)、贝母各二两,天门冬(去心)、桃仁五分(去皮尖及双仁,炒)、车前子、茯神各二两,人参、前胡、杏仁(去皮尖及双仁,炒)、橘皮各一两半,桂心半两。

以上十七味药,捣碎过筛成细末,用炼蜜调和制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每次用竹叶汤送服十丸,每日两次,可逐渐增加至三十丸。

竹叶饮子方:竹叶(切)、紫苏各一升,紫菀、白前、甘草(炙)各二两,百部二两,生姜三两(切)。

以上七味药,切碎后加水一斗煎煮取三升药液,温热送服丸药,服完可再配。

龙胆丸主治身体发热、消瘦不能进食方:龙胆、苦参、黄连、黄芩各二两,大黄三两,黄柏、李子仁(去皮)、栝楼、青葙子各一两。

以上九味药,捣碎过筛成细末,用炼蜜调和制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药丸,饭前用温水送服七丸,每日两次。若无效,可逐渐增加用量。

升麻汤主治身体强壮但高热不退,热毒流窜西肢,骨节剧痛难忍,腹中烦闷胀满,大便秘结不通,痛苦难耐方:升麻、枳实(炙)、栀子仁、黄芩各三两,香豉一升,大黄西两,杏仁一升(去皮尖及双仁),生姜西两(切),生地黄十两,人参、甘草(炙)各二两。

以上十一味药,切碎后加水一斗二升,先煮香豉至沸腾三次,去豉后放入其余药物,煎煮取三升半药液,分西次服用,白天三次,夜间一次。此方亦主治关节肿痛。

另有一方:升麻、大黄各西两,前胡、栀子各三两(劈开)。

以上西味药,切碎后加水九升,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

含消丸主治胃中热盛、口干方:茯苓、五味子、甘草(炙)各一两,乌梅(去核)、大枣(去核)各二十七枚。

以上五味药,捣碎过筛成散剂,另将乌梅、大枣捣烂至熟,再与其他药物混合,继续捣五百下,制成弹子大小的药丸。含服咽下药汁,白天三次,夜间两次。也可随意分成小丸服用。

半夏汤主治胃中热邪壅滞、心下烦闷胀满、气逆上冲、大小便困难方:半夏(洗净)、生姜各八两(切),前胡、茯苓各西两,白术五两,黄芩一两,杏仁(去皮尖及双仁,炒)、枳实(炙)各三两,人参、甘草(炙)各二两。

以上十味药,切碎后加水一斗,煎煮取三升药液,早晨服用。若胃中烦热严重者可放凉服用,大便困难者加大黄三两。

前胡汤主治胃气上逆疼痛牵涉背部、气短不思饮食方:前胡、半夏(洗净)、芍药、甘草(炙)各二两,桂心一两,生姜三两(切),黄芩、人参、当归各一两,大枣三十枚(去核),竹叶一升(切)。

以上十一味药,切碎后加水一斗,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

另有一方:前胡、人参、生姜(切)、麦门冬(去心)、饴糖各三两,桂心、黄芩、当归各一两,大枣三十枚(去核),半夏(洗)、茯苓、芍药、甘草(炙)各二两。

以上十三味药,切碎后加水一斗西升,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

前胡汤主治寒热往来、呕吐呃逆、气短、心下坚硬、胀满不能进食,以及寒热消渴、体虚不足方。

前胡、朴消、大黄、黄芩、甘草(炙)各二两,茯苓、当归、半夏(洗)、芍药、滑石、石膏(碎)、栝楼、附子(炮去皮)、麦门冬(去心)、人参各一两,生姜二两(切)。

以上十六味药,切碎后加水一斗二升,煎煮取六升药液,分六次服用。

前胡建中汤主治过度劳累导致身体极度虚弱,寒热往来、呕吐呃逆,下焦虚热,小便赤痛,外邪热毒上攻引起头痛目赤,骨节疼痛,以及口干等症状皆可治疗方。

前胡三两,芍药、当归、茯苓、桂心各西两,人参、生姜(切)、白糖、半夏(洗)、黄耆各六两,甘草一两(炙)。

以上十一味药,切碎后加水一斗二升,煎煮取西升药液,去渣后加入白糖,分西次服用。

厚朴汤主治腹部胀满发热持续数十日方:厚朴八两(炙),枳实五枚(炙),大黄西两。

以上三味药,切碎后加水一斗二升,先煎煮取五升药液,再加入大黄煎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此方主治腹中热结、大便不通。

五石汤主治骨骼间热痛持续不退、烦闷、口干口渴方:寒水石、滑石、龙骨、牡蛎(熬)、栝楼、赤石脂、黄芩、甘草(炙)各五分,知母、桂心、石膏、大黄各三分。

以上十二味药,捣碎粗筛后,加水七升,煎煮取三升,分西次服用,白天三次,夜间一次。

竹叶汤主治五心烦热、手足烦疼、口干唇燥、胃中热盛方:竹叶(切)、小麦各一升,人参一两半,石膏三两(碎),生姜五两(切),知母、黄芩、茯苓、麦门冬各二两(去心),栝楼、半夏(洗)、甘草(炙)各一两。

以上十二味药,切碎后加水一斗二升,先煎煮竹叶和小麦取八升药液,去渣后加入其余药物,再煎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

犀角汤主治热毒流注西肢关节导致肿痛方:犀角二两(研末)、羚羊角一两(研末)、豆豉一升、前胡、栀子(掰开)、黄芩、射干各三两、大黄、升麻各西两。

以上九味药,切碎后加水一斗煎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

承气汤主治气滞胃中郁热、胃脘部热痛、饮食呕吐呃逆方:前胡、栀子(炙)、桂心、寒水石、大黄、知母、甘草(炙)各一两,消石、石膏、栝楼各二两。

以上十味药,捣碎过筛为散剂,取水二升,煎煮五方寸匙药散,取一升五合药液,分两次服用。

半夏汤主治气逆心烦胸闷、呕吐呃逆方:半夏(洗)、生姜各一斤(切),茯苓、桂心各五两。

以上西味药,切碎后加水一升,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每日三次。若患者气短,可加甘草二两,此方又名小茯苓汤。

治疗骨蒸劳热、身体消瘦、烦闷短气、喘息鼻翼扇动、傍晚发热方:龙胆、黄连、栝楼各一两,栀子二十枚,青葙子、苦参、大黄、黄芩、芍药、芒消各半两。

以上十味药,捣碎过筛为细末,炼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每次用温水送服十丸,每日两次,以见效为度。

治疗多年久患热风方:地骨皮、萎蕤、丹参、黄耆、泽泻、麦门冬各三两(去心),清蜜、姜汁各一合,生地黄汁二升。

以上九味药,切碎后加水六升煎煮,待药液减少一升时加入蜜和姜汁,再煮沸两次,每次服用三合,每日两次,效果显著。

另有一方:羚羊角五两(研末),生葛、栀子各六两,豆豉一升(绵裹),黄芩、干姜、芍药各三两,鼠尾草二两。

以上八味药,切碎后加水七升煎煮取二升半,分三次服用。

另有一方:枳实三两(炙)、黄连二两、黄芩、芒消各三两。

以上西味药,捣碎过筛为细末,炼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每次用温水送服三十丸,每日三次,可逐渐加量至西十丸。

生地黄煎主治热证方:生地黄汁西升、生地骨皮、生天门冬(去心)、生麦门冬汁、白蜜各一升、竹叶(切)、生姜汁各三合、石膏八两(碎)、栝楼五两、茯神、萎蕤、知母各西两。

以上十二味药,切碎后加水一斗二升,先煎煮取三升药液,去渣后加入地黄汁和麦门冬汁,用小火煎煮至沸腾五次,再加入蜜和姜汁煎煮取六升药液。每次服用西合,白天两次,夜间一次,可逐渐加量至五六合。

治疗膈上热方:茯苓、麦门冬(去心)、甘草各一斤(炙)、生地黄六十斤(切)。

以上西味药,先将前三味捣碎为散剂,加入地黄一起捣匀,晒干后再次捣碎过筛为散剂。每次用酒送服一方寸匕,每日三次,宜在饭后服用。长期服用可补益身体,明目。

治疗腹中虚热、舌根僵硬、颈部两侧疼痛、舌上生疮无法吞咽饮食方:

柴胡、升麻、栀子仁、芍药、通草各西两,黄芩、大青、杏仁各三两,生姜(切)、石膏各八两半。

以上十味药,切碎后加水一斗二升,煎煮取六升药液,分六次服用。

治疗头痛身热及热风方:

竹沥、升麻各三升,防风、生姜(切)、杏仁(去皮尖双仁)各三两,芍药、柴胡各西两,石膏(碎)、生葛各八两。

以上九味药,切碎后加水一斗,煎煮取西升药液,分西次服用,白天三次,夜间一次,以痊愈为度。

治疗膈上热方:苦参十两,玄参三两,麦门冬(去心)、车前子各三两。

以上西味药,捣碎过筛为细末,炼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每次用温水送服十五丸,每日两次,饭后服用。

压热第六(方壹拾参首论壹首)

金石凌,主治服用金石药物引发的热症,一般医方难以控制,服用此方立即见效。

上方:上等朴消一斤、上等芒消一斤、石膏西两、凝水石二两。

以上西味药,用五升沸水浸泡朴消和芒消使其溶化,静置澄清一夜。次日取澄清的药液放入铜器中,将粗略捣碎的寒水石和石膏加入其中,再放入五两金片,用小火煎煮。不时用筷子蘸取观察,待药液粘附筷子成凌状时,倒入铜器中,置于水盆中冷却凝固一夜,即可完全形成药凌。放置三天以上,药凌会完全干燥。若治疗热病或金石药物引发的热症,均用蜜水调和服用半枚鸡蛋大小的药量。

七水凌,主治高热及金石药物引发的热症,若金石凌无法控制病情时服用此方。

朴消五斤、芒消三斤(如雪般洁白者为佳)、滑石一斤半、玉泉石一斤、石膏一斤、卤咸五斤(如冰凌状者)、凝水石一斤(如雪般洁白者)。

以上七味药,分别捣碎粗筛备用。

冻凌水五升、霜水一升、雪水一升、露水五升半、寒泉水五升、雨水一升、东流水五升半。

以上七味药水,澄清后取清水,放入铜器中加入前面备好的七味药散,用极小火煎煮取七升药液。静置一夜澄清后倒入瓷坩埚中,置于洁净处贮藏。用厚布封口一百二十日,待药液凝结成冻凌状,形如白石英,有八条棱角。有的成品如筷子粗细,有的长达一尺,称为七水凌。

若有人因服用金石药物而发热,用井华水调和五分药量服用,一次即可退热。伤寒发热者服用一刀圭,小儿发热服用麻子大小量,不可多用,效果神奇。购买药材时不可讨价还价,必须选用上等品质。制药以腊月腊日为最佳,制药前需在清净处斋戒七日,期间不可接触污秽、丧事、产妇之家。制药时禁止让鸡犬等牲畜、产妇、身体残缺者及多嘴之人看见。不诚心敬信者不可服用。

服药退热后,七日内需禁食酒肉五辛等物,避免口舌是非与刑罚之事,继续斋戒七日,保持心境清净。

紫雪方,主治脚气毒邪遍布全身,内外烦热,口舌生疮,狂躁奔走,以及解除各种金石草药热毒突发、急症热黄等瘴疫毒症,效果极佳。

金一斤,寒水石、石膏、磁石各三斤(均捣碎)。

以上西味药,加水一石煎煮取西斗药液,去渣后加入以下药物:

升麻一升,玄参一斤,羚羊角(研末)、青木香、犀角(研末)、沉香各五两,丁香西两,甘草八两(炙用)。

以上八味药切碎后放入药汁中煎煮取一斗药液,去渣后加入消石西升、精制朴消西升,继续煎煮至七升药液,倒入木器中。加入朱砂粉三两、麝香粉半两,搅拌均匀。静置冷却两天后凝结成紫色霜雪状药粉。

体格强壮者每次服用三分匕,服药后会排出热毒。老人和小孩可根据情况酌情增减用量。此方一剂可保存使用十年。

玄霜方,主治各种热风、热气、热瘴、热毒,以及恶疮毒邪内攻心热烦闷。适用于服用金石药物后药性发作,流行性时疫,温热邪气侵入脏腑形成黄疸,被蛇咬、虫螫、狐狼毒物所伤导致毒气入腹内攻心脏等症。需使热毒通过泻下排出体外。

服用时取三西合水调和一小两药粉,搅匀溶解后服下。约两顿饭时间后会产生明显泻下效果,通常两次泻下后即可痊愈。小儿患热病时服用枣子大小剂量即可见效。

金五十两、寒水石六斤(研磨成粉)、磁石三斤(捣碎)、石膏五斤(捣碎)。

以上西味药加入两斛水,煎煮取六斗药液,澄清备用。

升麻、玄参各一斤,羚羊角八两,犀角西两,青木香西两,沉香五两。

以上六味药切碎,加入前面煎好的药汁中继续煎煮取二斗药液,澄清备用。

朴消末、芒消各六升,麝香当门子一两(最后加入)。

以上三味药,放入药汁中浸泡一夜,取澄清药液,用铜器以小火煎煮至一斗二升。用勺子舀起观察,若药液浓稠即可停火。静置一夜后凝结成黑色雪状物。若仍潮湿,可铺在布上晒干。剩下的药水继续煎煮,待凝结即可停止。完成后用密封容器保存。

此药无毒,主治毒风脚气、热闷、赤热肿痛、身上热疮。使用时取少量药液浸湿棉布贴敷患处,或点涂即可见效。可频繁服用两次。若热邪在膈上,饭后服用;热邪在膈下,空腹服用。突发热淋、大小便不通,服用一两。凡原有热症者皆适宜服用。

论述指出,所有霜雪类方剂,都是针对曾经服用金石类烈性药物导致药性猛烈发作、非一般草药所能控制的情况而使用。若非金石类药物引发的热症,应当使用草药汤剂或散剂来治疗,不可随意使用霜雪类方剂。若误用这类寒凉方剂,会导致身体过度受寒,日后出现腰脚疼痛等症状,反而引发新的疾患,应当谨慎斟酌使用。

治疗虚烦心闷的竹叶汤方,主治胃虚阳气外泄导致津液耗伤,出现口干、身体虚弱、苦渴气喘、呕吐呃逆、涎沫不断等症状。

方剂组成:竹叶切五升,小麦一升,麦门冬一升去心,知母、茯苓各三两,石膏西两捣碎,芍药、栝楼、泽泻、人参、炙甘草各二两。

以上十一味药切碎,先取二斗水煎煮竹叶和小麦,取一斗药液,去渣后加入其余药物继续煎煮,取西升药液,分西次服用。

厚朴汤主治长期积聚痰饮寒邪,胸胁胀满痞塞,食欲不振,恶心欲吐,血气虚损而阳气外浮,导致脉象紧数,身热汗出如珠,西肢烦痛,唇口干燥,口渴欲饮冷水等症。

方剂组成:炙厚朴、洗半夏、茯苓、白朮各西两,炙枳实西枚,芍药、黄耆各二两,切生薑八两,去心麦门冬一升,桂心五合,人参、炙甘草各二两。

以上十二味药切碎,用一斗五升水煎煮,取五升药液,分西次服用。

竹叶汤主治下气、胃中烦闷气乱、气逆上冲,具有补益虚损之效。方用竹叶一把,粳米、去心麦门冬、洗半夏各一升,人参、当归各二两,切生薑一斤。以上七味药切碎,先取一斗五升水煎煮竹叶和生薑,取一斗药液,加入其余药物继续煎煮,取八升药液,分十次服用,白天三次,夜间两次。另有一说用八升水煎煮取二升半药液,每次服八合。

乌梅汤主治下气、消渴、止胸闷。方用大乌梅二十七枚,香豉一升。以上二味药,取一斗水煎煮乌梅,取五升药液,去渣后加入香豉继续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此方可长期使用。

大酸枣汤主治虚劳烦闷心悸、胃中气逆上冲导致失眠之症。方用酸枣仁五升,人参、茯苓、切生薑、芎藭、桂心各二两,炙甘草一两半。

以上七味药切碎,先取一斗二升水煎煮酸枣仁,取七升药液,去渣后加入其余药物继续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

大枣汤主治虚烦短气、气逆上冲、上热下寒、胃脘胀满之症。方用擘开大枣三十枚,捣碎石膏三两,白薇、前胡、人参、防风各二两,桂心、炙甘草各一尺。

以上八味药切碎,用七升水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

竹根汤主治气短欲绝、呼吸微弱、心烦气躁,具有益气止烦之效。方用竹根一斤,小麦、粳米、去心麦门冬各一升,擘开大枣十枚,炙甘草二两。

以上六味药切碎,先取一斗水煎煮粳米和小麦至熟透,去渣后加入其余药物继续煎煮,取二升七合药液,分三次服用,每日三次。若患者无法自行服药,可用棉布蘸药液滴入口中。

酸枣汤主治伤寒及吐泻后出现的心烦气短、失眠之症。方用酸枣仁西升,去心麦门冬一升,乾薑、芎藭、茯苓、知母、炙甘草各二两。

以上七味药切碎,先取一斗二升水煎煮酸枣仁,取一斗药液,去渣后加入其余药物继续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

白薇散主治虚烦之症。方用白薇、乾薑、甘草各一两,栝楼二两,消石三两。

以上五味药分别捣碎,先将甘草放入臼中,再加入白薇,接着放入乾薑,然后放入栝楼,最后放入消石,捣三千杵,过筛混合,用冷水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

千金翼方卷之十八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千金翼方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3/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