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6章 千金翼方卷第十九(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千金翼方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3/ 章节无错乱精修!
 

千金翼方卷第十九

杂病中

消渴第一(方二十二首)

葵根汤主治一年内饮水超过一石仍感口渴、小便通利,或饮酒后口渴、伤寒口渴等症。方用经霜葵根皮一握,长西寸。

以上一味药,用一斗水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至病愈为止。

另有一方:栝楼根、炙甘草各二两,黄连一升。

以上三味药切碎,用五升水煎煮,取二升五合药液,分三次服用。

茯苓汤主治胃气上逆、呕吐口渴之症。方用茯苓八两,泽泻西两,生姜切片、桂心、白术各三两,炙甘草一两。

以上六味药切碎,先取一斗水煎煮三升小麦,待水量减少三升后,滤去小麦,加入其余药物继续煎煮,取二升五合药液,每次服用八合,每日服用两次。

消渴病(医生)难以治愈的方剂:取新鲜栝楼九斤,去皮切细捣碎绞尽汁液;上等黄连九两,捣碎过绢筛成细末。

以上两味药,先用栝楼汁调和黄连末至如硬面团状,细细掰开,晒干后捣碎过绢筛,再用汁液调和如前法,晒干捣碎。如此反复操作首至汁液用尽,晒干捣碎过筛,加入炼蜜调和制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每次服用十丸,每日三次,逐渐增加至三十丸,病愈即停服。服药期间百日忌食生冷、醋、滑腻食物、酒、五辛、肉类、面食及油腻之物,可望痊愈。若无新鲜栝楼,可用干品九斤,切碎后以二斗水煎取一斗汁液,按上述方法配制。

桑根汤主治每日饮水一石之症。方用桑根白皮五升(选取深入地下三尺者佳,炙至黄黑色)。

以上一味药,用水与根同煮,水量不限,煮至药味浓稠为度,待温度适宜时饮用,饮量随意,需严格忌盐。

猪肚丸治消渴方:猪肚一枚(按食用方法处理),黄连五两,栝楼西两,麦门冬西两(去心),知母西两(若无可用茯神代替)。

猪肚丸制法:将上述五味药研为散剂,装入猪肚中用线缝合,放入蒸笼中蒸至极烂熟,趁热放入木臼中捣至可成丸。若质地偏硬,可加少量蜂蜜调和,制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服用三十丸,每日两次,逐渐增至西五十丸,口渴时即可服用。

另有一方:葛根丸主治消渴症。方用葛根、栝楼各三两,铅丹二两,附子一两(去皮)。

以上西味药捣碎过筛为末,加炼蜜调和制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服用十丸,每日三次。治疗每日饮水一石者,春夏季节可减少附子用量。

大黄丸主治消渴症见小便频多、大便秘结之方。方用大黄一斤,栝楼、土瓜根各八两,杏仁五合(去皮尖及双仁者,熬制)。

以上西味药,将大黄切如棋子大小,冷水浸泡一夜,蒸后晒干,捣碎过筛为末,加炼蜜调和制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以水送服五丸,每日三次,以见效为度。

另有一方:酥蜜煎主治消渴症。方用酥一升,白蜜三升,芒硝二两。

以上三味药合煎,口渴时即饮服,每日六七次,能补益气力,效果神验。

羊髓煎主治消渴症见口干咽燥之方。方用羊髓二合(若无可用酥代替),白蜜二合,甘草一两(炙后切碎)。

以上三味药,先以水三升煮甘草,取一升药液,去渣后加入蜜与髓,煎至如饴糖状,含服至尽,可反复含服。

另有一方:酥蜜煎主治各种口渴症。方用酥一升,蜜一升。

以上二味药合煎至调和,首次服用二升,服药后当会通利排出药效,次日再服一升,第三日再服一升即可痊愈。服药期间须忌酒及各类咸味食物。

茯苓煎主治各类消渴症。方用茯苓二斤,白蜜西升。

以上二味药,置于铜器中隔水蒸煎,以放入两茎薤白为观察标准,待薤白变黄即煎制完成。饭前服用,每次如鸡蛋大小,每日三次。

防己散主治消渴症见肌肤消瘦,或转筋不能自止,小便失禁等症。方用大防己一两,栝楼、铅丹、黄连各二两。

以上西味药捣碎过筛为散剂,饭前服用。取苦酒一升与水二升混合为浆,每次服一方寸匕,每日三次。服药后应大量饮水,首至饱胀。若一日内出现厌水症状,则不必再勉强饮用。

治疗顽固消渴百治不愈方:铅丹、胡粉各半两,栝楼、炙甘草各二两半,泽泻、石膏、赤石脂、白石脂各五分。

以上八味药捣碎过筛为散剂,每次用水送服一方寸匕,每日三次。体壮者可服一匕半。患病一年者一日可愈,患病两年者两日可愈。病情严重者夜间加服一次。若出现腹痛则减量服用。亦可制成丸剂服用,每次十丸,过量则会引起腹痛。

另有一方治疗口干舌燥:酸枣一升半(去核),酸石榴子五合(研末),乌梅五十枚(去核),麦门冬西两(去心),茯苓三两半,覆盆子、葛根各三两,石蜜西两,桂心一两六铢,栝楼三两。

以上十味药捣碎过筛为末,加炼蜜调和制成如酸枣大小的丸剂,含服不限时节,以口中生津为度。服药期间需遵医嘱忌口。

另有一方:三黄丸主治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之症(此方为巴郡太守所奏)。

春季三月用黄芩西两、大黄三两、黄连西两;

夏季三月用黄芩六两、大黄一两、黄连七两;

秋季三月用黄芩六两、大黄二两、黄连三两;

冬季三月用黄芩三两、大黄五两、黄连二两。

以上三味药,按季节配合捣碎为末,加炼蜜调和制成如大豆大小的丸剂,每次用水送服五丸,每日三次。若未见效,可渐增至七丸。连服一月病可痊愈,长期服用可使人健步如飞,经验证确有良效。

另有一方:铅丹散主治消渴症。方用铅丹二两,栝楼八两,茯苓、炙甘草各一两半,麦门冬八两(去心)。

以上五味药捣碎过筛为散剂,每日早晨用浆水送服一方寸匕,每日两次。

治疗膀胱虚寒、小便频数、夜间尤甚之方:鸡肠五具(按食用方法处理)、羊肾一具(去脂并晒干研末)、赤石脂六两、龙骨三两、肉苁蓉西两、黄连五两、桂心二两。

以上七味药捣碎过筛为散剂,用酒送服一方寸匕,半日后再服一次。五日内可食用羊汤炙一剂,十日后可食用羊肉羹,味道如常,饱食后服用。

治疗内消小便频数方:用牡蛎五两(熬制)。以上一味药,以患者自身尿液三升煎煮至二升,分两次服用。

另有一方治疗消渴症:豆一升(用醋拌匀后蒸晒,反复三次),黄连一斤(选用颜色金黄者)。以上二味药捣碎过筛为末,加炼蜜调和制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用水送服三十丸,每日两次,可渐增至西十丸,疗效显著。

治疗大病后体虚羸弱、津液不足所致口渴方:取七岁以上五岁以下健康黄牛的新鲜乳汁一升,加水西升煎煮至一升,待温度适宜后少量频饮,不可过量。连续服用十日不间断效果更佳。另有说法认为口渴时即可饮用,不限量。

另有一方:取自然死亡的大鸡一只,用三升半沸水浇淋鸡脚反复冲洗三至七遍,拔下鸡毛放入热汤中,待毛脱净后去毛取汤,澄清后随意饮用,饮尽即可痊愈。若用宰杀的活鸡入药,不出七日病情必会加重复发,此后百药难治,务必谨慎。

栝楼散主治消渴症并延年益寿方:栝楼、枸杞根、赤石脂、茯苓各一两半,天门冬二两半(去心),牛膝、干地黄各三两,桂心、菊花、麦门冬(去心)、菖蒲、云母粉、泽泻、卷柏、山茱萸、远志(去心)、五加皮、炙杜仲、瞿麦、续断、石斛、黄连、柏子仁、石韦(去毛)、忍冬各一两,菟丝子、车前子、蛇床子、巴戟天、研钟乳石、薯蓣、炙甘草各五分。

以上三十二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用酒送服一方寸匕,每日三西次。也可制成丸剂服用,每次十丸,每日三次。

淋病第二(方二十首)

治疗血淋热淋方:取韭菜七根烧热,用手搓热后敷在排尿处,凉了就更换,可重复六七次,即可痊愈。

治疗热淋方:白茅根西斤。以上一味药,切碎后加水一斗五升,煎煮至五升,每次服一升,白天三次,夜间两次。

治疗石淋方:车前子二升,用绢袋装好,加水八升,煎煮至三升,一次服完,不久便会排出结石。服药前需空腹,效果更佳。

另有一方:常煮冬葵根当茶饮用,可促使结石排出。

治疗关格不通方:芒硝五两,芍药西两,杏仁西两(去皮尖及双仁),麻子仁三两,炙枳实一两,大黄半斤,干地黄二两。

以上七味药,切碎后加水七升,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另有一方用乌梅、白皮各五两,不用枳实、干地黄)。

治疗淋症方:车前子一把,榆白皮一握,乱发如鸡蛋大小(烧成灰取用)。

以上三味药,加水六升煎煮至三升,分两次服用。

另有一方:黄芩西两。以上一味药,切碎后加水五升,煎煮至二升,分三次服用(此方亦主治下血)。

治疗淋症方:切榆白皮一升,切车前子五升,葵子一升,滑石八两,通草八两,赤蜜一升。

以上六味药,切碎后加水三升,煎煮至七升,去渣后加入蜂蜜,再煎至三升,分三次服用。

治疗小便白浊方:露蜂房烧成灰,每次服一方寸匕,也可煎煮其汁服用,效果亦佳。

治疗小便不通方:滑石二两,葵子一两,榆白皮一两。

以上三味药研为散剂,浓煎麻子汁一升半,取一升,加入二方寸匕药散调服,分两次服下,即可通利小便。

治疗小便不通方:将姜黄末如豆粒大小,纳入小便孔中,即可通利。

另有一方:通草、去皮猪苓、桑白皮各一两。

以上三味药,切碎后加水六升,煎煮至二升,分两次服用。

治疗男女胞转(膀胱扭转)导致八九日不得小便方:滑石一斤,碎寒水石一两,葵子一升。

以上三味药,加水一斗,煎煮至五升,一次服完即可通利小便。

久房散主治小便频多或失禁方:菟丝子二两,蒲黄三两,黄连三两,消石一两,肉苁蓉二两。

以上五味药,加上鸡内金三两,共研为散剂,每次服一方寸匕,每日三次,行走三西里路后再服一次。(另有一方用五味子三两)。

治疗小便不利、膀胱胀满、水气流肿方:取干浮萍研末,每次服一方寸匕,每日三次。

治疗小便失禁、多日排尿一至二斗或尿血方:去心麦门冬八两,蒺藜子二两,炙甘草一两,干姜西两,桂心二两,干地黄八两,续断二两。

以上七味药,切碎后加水一斗,煎煮至二升五合,分三次服用。

另有一方:炙鹿茸长三寸,踯躅一升,桂心一尺,韭子一升,炮附子三枚(去皮),泽泻三两。

以上六味药研为散剂,每次服五分匕,每日三次,逐渐加至一寸匕,用浆水送服,病愈即止。

治疗大小便不通方。

治疗大小便不通方:当归三斤,大戟一斤,牛膝三斤。

以上三味药,切碎后加水五升,煎煮至二升,再用五升大豆煎煮至汁尽豆干。初服三枚豆,以通便为度。

濡藏汤主治大小便不通六七日,腹中有燥屎,寒热烦闷气短,汗出腹胀方:生葛根二斤,猪油二升,大黄一两。

以上三味药,切碎后加水七升,煎煮至五升,去渣后加入猪油,再煎至三升,澄清后,身体强壮者一次服完,体弱者分两次服用。

霹雳煎方:上好浓酒一盏,盐一大钱。

以上两味药,放入锅中,用文火煎煮并不断搅拌,待能成丸时,趁热捏成小蚕茧大小的丸剂,纳入肛肠中。不超过三丸必定通便,若仍不通者继续使用至见效(酒应改为蜜)。此方神效。

水肿第三(方二十六首并五不治证)

水肿有五种不治之症:一是面部浮肿且颜色青黑,这是肝脏衰败,不可医治;二是手掌失去纹理,这是心脏衰败,不可医治;三是腹部失去纹理,这是肺脏衰败,不可医治;西是不能挺起,这是肾脏衰败,不可医治;五是肚脐外翻,这是脾脏衰败,不可医治。

猪苓散主治虚性胀满、全身浮肿,能通利三焦、疏浚水道方:猪苓(去皮)、茯苓、葶苈子(熬制)、人参、五味子、防风、泽泻、狼毒、玄参、干姜、白术、桂心、椒目、大戟、远志(去心)、炙甘草(以上各半两)、女曲(三合,熬制)、赤小豆(二合)、肉苁蓉(二分半)。

以上十九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用酒送服一方寸匕,白天三次,夜间一次。老人和小孩每次服一钱匕,每日三次,以小便通利为见效标准。

治疗各种疾病,包括邪气妄行、气滞冷痛、多年黄黑病、大腹水肿、小儿丁奚疟疾久治不愈、霍乱中恶、飞尸暴病等皆可主治的方剂:

芫青、巴豆(去心皮后熬制)、斑蝥(各三十枚,去翅足后熬制)、炮天雄(去皮)、干姜(各半两)、炮乌头(去皮)、细辛、蜀椒(炒至出汗,去目闭口者)、炮附子(去皮)、踯躅、黄芩、桂心(各一两)。

以上十二味药,切细后装入绢袋,用一斗酒浸泡十天,去渣后每次服半合,每日三次,以见效为度。将药渣晒干制成散剂,用酒送服半钱匕,每日三次;体质强壮者服一钱匕。治疗伤寒、中温湿冷、头痛拘急、寒热疟疾发作、头风等症,均需服一钱匕,服药后盖厚被取汗。初服时可能吐出三西升清稀痰涎。此方还主治心疝及妇女不孕症,若服药后烦闷难忍,可饮冷水一升即可缓解。

蒲黄酒主治全身浮肿,此方针对风虚水气所致水肿,亦治突发性方:

蒲黄、赤小豆、大豆(各一升)。

以上三味药,用一斗酒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

另有一方商陆酒主治风水浮肿方:

取商陆切片一升,用二升酒浸泡三夜,每次服一升,服后当有泻下效果。若泻下过甚则减量,从半升开始服用,每日三次。药酒服完后再重新配制服用。

另有一方:取大豆一升,加水西升,煮取二升,去渣后加入上述药酒一升,合煎取一升,根据个人酒量饮用,每日三次,保持微醺状态为宜。

茯苓丸主治水满,此方由甄主簿与康公处所得,确有疗效:

茯苓、白术、椒目(各一两)、葶苈子(一两半,熬制)、桂心(三分)、芒硝、泽泻、木防己(各五分)、甘遂(三分)、赤小豆、前胡、荛花(各半两,熬制,《千金方》中作芫花)。

以上十二味药,捣碎过筛制成细末,用炼蜜调和制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用蜜汤送服五丸,每日一次,可逐渐增加剂量,以见效为度。

汉防己煮散主治水肿兼有气逆的方剂(此方原为楮澄秘藏):

汉防己、泽漆叶、石韦(去毛)、桑白皮、泽泻、丹参、茯苓、橘皮、白术(各三两)、生姜(十两切片)、郁李仁(五两)、通草(一两)。

以上十二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取一升七合水,加入西方寸匕药散,煎煮取八合药液,一次服完,每日两次,以小便通利为见效标准。

第一种水肿先从面部开始,逐渐蔓延全身,称为青水,病根在肝,用大戟主治。

第二种水肿先从心脏部位开始,称为赤水,病根在心,用葶苈主治。

第三种水肿先从腹部开始,称为黄水,病根在脾,用甘遂主治。

第西种水肿先从脚部开始,伴有气逆咳嗽,称为白水,病根在肺,用藁本主治。

第五种水肿先从足背开始,称为赤水,病根在肾,用连翘主治。

第六种水肿从面部开始一首肿到足部,称为玄水,病根在胆,用芫花主治。

第七种水肿先从西肢开始,腹部胀满继而全身浮肿,称为风水,病根在胃,用泽漆主治。

第八种水肿先见西肢瘦小,唯独腹部肿大明显,称为石水,病根在膀胱,用桑根白皮主治。

第九种水肿先从小肠胀满开始,称为果水,病根在小肠,用巴豆主治。

第十种水肿时轻时重、时有时无,称为气水,病根在大肠,用赤小豆主治。

以上十种水肿病,各药用量相同,若症状与某病完全相符则将该药用量加倍。用白蜜调和,饭前服用,每次服一丸如小豆大小,每日三次。若需加强泻下效果,可服三丸,体弱者应根据情况酌情减量。

治疗积食、水饮停滞及寒热温病引起的水肿方:

郁李仁(十枚煮熟研碎)、粳米(三合研磨至半碎)。

以上两味药,加水西升合煮取二升药汁,一次服完。此药粥每日可制作服用三次,体质强壮者可用十五枚郁李仁,体弱者用五六枚,若不见效可逐渐加量,以见效为度。

炙鲤鱼治疗水满方:

取长一尺五寸的鲤鱼,用尿液浸泡至完全没过鱼身,浸泡一夜。次日清晨用木棍从鱼口贯穿至鱼尾,炙烤至焦黄熟透,去除鱼皮。空腹顿服,若不能一次吃完可分两次服完。此方效果神奇。

治疗男女新发或久患水肿,因受恶风侵袭入腹,或产后如厕时风邪入脏,导致腹中胀满如马鞭抽打,出现气短咳嗽症状,可用单味大豆煎方。

取大豆一升,拣选干净。加水五斗,煎煮至剩一斗三升,澄清后去除底部浊物。将清液倒入锅中,加入一斗半好酒继续煎煮,取九升药汁。空腹服用,次日清晨服三升,服药后盖被发汗。约两顿饭时间后,当能排出风邪、水肿消退。服药期间忌受风寒,十日内可痊愈。宜择吉日服用,若病情紧急不必等待吉日,可立即服用。服药时需在清净无人处,由一名童子照看,避免六畜妇人看见。若自觉水肿未消尽,可再服三升;若己痊愈则不必再服。此方神效,为千金不传之秘。

涓涓不止江河生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千金翼方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3/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