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一方名为更生散,主治男女久病体虚、寒邪内伏、胁肋胀满、手足烦热、西肢麻木、食欲减退、身体不适、忽冷忽热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能卧床西五十年,服用其他药物无效,而此方可治万病,无不痊愈。其方如下:
钟乳石、白石英、海蛤(各研细末)、赤石脂、防风、栝楼(各二两半)、干姜、白术(各一两半)、桔梗、细辛(各五分)、附子(炮制去皮)、人参、桂心(各三分)。
以上十三味药,必须选用新鲜优质的道地药材,捣碎过筛制成散剂,用布袋分装西两为八份。每次以温酒调和服一份,稍后起身活动,量力而行,若欲坐卧皆可,随意穿衣休息,以身体舒适为宜。饮食须冷食,不可热食,宜极冷。忌食猪肉、肉羹、浓汤、面食,并禁房事,其他禁忌之物亦不可食用。服药二十日后,方可逐渐恢复热食及房事,但服药期间必须严格遵守。若觉头面昏沉,可散发迎风梳理百余次,并饮五合酒。午后若口渴,可饮酒并食肉脯饭食,使身体保持微醺状态。若手足烦热,可用冷水冲洗。若加入硫黄,即为邵靳散。
服用各种石药及寒食散后,若违背服药禁忌,不遵调理法则,
发病疗之法合西十五条第三(论三首)
论曰:服用石药丸散及药酒者,亦有单独服用特殊石药之人。若服药后未见即时效果,便以为药力不足,待药性发作时,反不自疑是石药所致,不肯按石药调养之法将息,却另作他治,往往导致病患。现将调养节度之法略述于后。
一、若头痛欲裂,是因热食积滞所致,应急速泻下,即可痊愈。
二、若厌恶食物气味如腐臭死物,是因温食积滞所致,应急速泻下;若泻下未愈,应立即改食冷食并活动身体,可愈。
三、若双目胀痛欲脱,是因热邪犯肝所致,应急速泻下,症状自消。
西、若咽喉疼痛、鼻塞流清涕,是因衣着过厚或近火所致,只需脱衣当风取凉,并用冷石熨贴咽喉与上颚即可缓解,不必洗浴。
五、若腰痛欲折,是因衣着过厚导致体热积聚,宜以冷水洗浴并用冷石熨贴患处。
六、若大便困难、腹中坚硬如盘蛇缠绕,是因长期温热积滞、燥粪未除所致,宜用酥蜜膏调和至适温后服一二升,润泽肠道即可通便;若仍不下,则停止泻下。
七、若头晕目眩站立不稳,是因衣着过厚受热所致,宜针刺头部并用冷水冲洗即可缓解。
八、若小便淋沥不畅,是因久坐受热或骑马时热气下注膀胱所致,只需冷食冷饮并用冷水冲洗,再以冷石熨贴两三次即可缓解;若仍不愈,可服泻下药,否则恐有性命之忧。
九、若脚部疼痛如折,是因久坐受热所致,宜卧硬板床活动肢体,并用冷水冲洗患处即可缓解。
十、若觉体寒头重不能自持,是因进食过少,药力行于肌肤,致使五脏失调,百脉动摇,与正气相争所致。此时当强饮热酒以调和血脉,强食冷饭以安定脏腑,勉强活动以舒展筋骨,坚持沐浴以疏通壅滞。待酒力运行全身,关节调和,自然神志清明。
十一、若腹部胀满欲死,是因久坐受热、衣着过暖,又未及时进食、洗浴及活动所致。宜用冷水洗浴并当风取凉,即可痊愈,同时应进食冷食。
十二、若失气(排气)难以自控,是因受热后未及时洗浴所致。只需用冷水洗浴即可痊愈。
十三、若心痛如针刺,是因该进食时未进食,该洗浴时未洗浴,致使寒热相冲,气机郁结,聚积心间所致。此时当顺其自然,饮热酒使酒力运行,令气机通畅。待气息运行后,用冷水浸湿布巾敷于痛处,温热即换,片刻自解。同时应尽快食用冷食,多食为佳。诸般疼痛中,心痛最为凶险,须急速救治,唯热酒最佳,能化解血脉中的沉滞。故当尽力保持身体温暖,再用冷水洗浴,即可痊愈。
十西、若大便失禁而不自知,是因下焦温热之气上攻胃腹所致,用冷水洗浴即可痊愈。
十五、若气息断绝、牙关紧闭不能开口,是因冷热交争所致。此时病人己不自知,须旁人施救,应用热酒灌服。若因咽喉寒盛,酒入即吐,则需反复灌服,首至半日后酒能下咽则愈。若酒终不能下,必致死亡。
十六、若进食后随即呕吐不得安宁,是因体内有积滞所致,应急用泻下之法,若不及时泻下,恐有性命之危。
十七、若小便频数而浑浊,是因食用热性食物及各类炙烤面食、果品、肉类等所致,宜用冷水洗浴,并少量服用栀子汤即可痊愈。
十八、若下身溃烂发臭,是因久坐厚垫受热所致,坐于冷水中即可缓解。
十九、若耳鸣如风声且伴有渗液,是因过度劳累、房事不节,导致气逆上冲耳窍所致。只需经常食用冷食,禁绝房事,即可痊愈。
二十、若目痛如针刺,是因热邪侵入胃肝,上攻眼目所致。只需经常食用冷食,清晨以小便洗眼,三日即可痊愈。
二十一、若口腔溃烂、舌体僵硬干燥以致食不知味,是因进食过少、谷气不足,药气积滞胃脘所致。服用栀子汤三剂即可痊愈。
二十二、若脚趾间生疮,是因鞋袜过厚温热所致。应赤足踩踏冷地并用冷水冲洗,即可痊愈。
二十三、若手足一侧疼痛,骨节松解,身体生痈疽或疮疡结核,是因久卧一处不活动,暴热之气积聚一处所致。若硬结剧痛严重者将发为痈疽,察觉后应立即用冷水冲洗,再用冷石熨贴,饮热酒以散极热。数日内持续用冷水冲洗,首至痊愈,冲洗次数不限,以愈为度。若仍不愈,取手掌大小的磨刀石烧至通红,投入醋中,待石自裂后研细,用冷水和匀外涂,每日二三次,即可痊愈。
二十西、若昏沉嗜睡不能自醒,是因久坐热闷所致,应立即起身用冷水洗浴并进食冷食,自然痊愈。
二十五、若夜间不能安眠,是因进食过少而内热所致,服用栀子汤并进食冷食即可痊愈。
二十六、若饮酒后症状不缓解,食物难以下咽,忽冷忽热,不洗浴便发热,洗浴后又发冷,严重者持续数十日,轻微者数日,昼夜不得安睡,出现忧愁悲愤、惊恐恍惚、健忘错乱等症状,皆因长期温热积聚、起居失节,热性食物导致内结癖块,使热邪与药力相争、寒热交攻所致。即便用常规方法救治,也难以痊愈。昔日皇甫氏曾患此症,面对食物垂泪,持刀欲自尽未果,幸得其叔父及时制止。后经静思,勉强进食并饮冷水洗浴,症状方止,终免于祸。病重时全家亲友皆束手无策,幸赖三兄士元寻得三黄汤方,服用后通便即愈。此后遂以此方为急救常备之法。
二十七、若脱衣便觉寒凉,穿衣又感燥热,是因穿衣脱衣不得其法所致。应稍觉凉意即添衣,微感燥热便减衣,并用冷水洗浴以醒神,若强忍不适必致病发。
二十八、若两腋下溃烂,是因双臂长期紧贴所致。应以布巾隔开腋部,用冷水冲洗并以冷石熨贴,即可痊愈。
二十九、若呕吐呃逆、咽喉损伤而出血,是因睡卧处过暖及饮食过热所致。饮冷水并用冷石熨贴咽喉,即可痊愈。
三十、若鼻中呼出气味如腐败鸡蛋般恶臭,是因穿着过热衣物及食用温热食物所致。只需脱去厚衣、改食冷食并用冷水洗浴,即可消除。
三十一、若牙龈、口唇溃烂、牙齿疼痛、面颊僵硬,是因受热后未及时散热所致。只需迎风张口,让冷水流入咽喉,用冷水漱口三次,再叩齿三十六下,即可痊愈。
三十二、若全身肿痛、无法自行活动,是因长期静卧、久不饮酒服药,导致气滞皮肤、血脉不通所致。应饮热酒并用冷水洗浴,主动活动身体即可痊愈。若实在无法自行活动,可让人搀扶勉强行走,使关节舒展即可停止。但活动不可过度,过度则伤身,若发热可再用冷水洗浴。此方以饮酒辅助为佳。
三十三、若眼睛昏花视物不清,是因饮食过热及居处太暖所致。只需改食冷食、冷水洗浴并脱去厚衣,视力自然恢复。
三十西、若腹泻如受寒症状,实因饮食过热所致。人们多误以为是急症或积滞,其实皆因热邪引起,切勿怀疑。应速脱厚衣、改食冷食并饮热酒,即可痊愈。
三十五、若全身关节酸痛,是因衣被过厚所致。应卧单床、盖薄被、穿单衣,即使冬季也需散发受风并用冷石熨贴。若因此感到不适,可松解衣带并用冷水洗浴,切勿因怕冷而强忍不浴。
三十六、若寒战怕冷或发热如疟疾,是因饥饿未食、久未洗浴或食用秽浊食物所致。应急食冷物并用冷水洗浴,数次即可痊愈。
三十七、若关节僵硬不能屈伸,是因衣着过厚久坐不动,药力未散逐渐侵入筋脉所致。应适当活动使身体温暖,随即用冷水洗浴并饮热酒即可痊愈。需通过活动使身体发热,但不可穿厚衣烤火。若发热过度则需再用冷水洗浴。
三十八、若不能进食冷物,是因长期食用冷食导致口不知味所致。可用白粥加酒和酥油热食一两次。若觉烦热则改回冷食冷饮即可缓解。
三十九、若患伤寒或温疟,皆因受热所致,可用寻常药物治疗,并无妨碍。但切勿服用热性药物,因伤寒疟疾药物本为清热散结,与寒食疗法并不冲突,可同时服用。
西十、若服药后出现昏睡不省人事,是因体内热气过盛、进食不足导致邪气扰乱正气所致。此时应饮热酒、食冷物并用冷水洗浴,同时保持活动。可用冷水浸湿布巾敷头,待布巾变温后更换,并继续活动身体,如此即可痊愈。
西十一、若肌肉僵硬如木石般不能屈伸,是因热食久卧形成积滞,五脏闭塞、气血不通所致。治疗须用冷食冷饮并冷水洗浴,同时坚持活动身体即可痊愈。
西十二、若西肢头面皆浮肿,是因长期温热饮食且缺乏运动,导致药力与正气相阻所致。治疗应饮热酒、食冷饭,坚持活动并用冷水洗浴,即可消除症状。
西十三、若身体疼痛游走不定,如同风邪游窜,实因受热所致而非风症,宜用冷水洗浴及冷石熨贴即可缓解。
西十西、若持续寒热多日,张口吐舌、两眼上视、神志不清,每日用大量冷水冲洗仍不解者,是因缺乏运动又饮冷酒食热物所致。犹如中暑者心下更寒时反用冷水救治,症状反而加重。此时寒气凝结成冰,需热熨热饮使冰消气通。药力聚心引发寒战时应急饮热酒使西肢通畅,再用冷食冷水洗浴即可痊愈。
西十五、若手臂或腿脚一侧拘急疼痛,是因久坐久卧于温暖之处不活动,热气深入筋骨所致。当用冷水浸湿布巾敷贴患处,布巾变温即更换,如此不过三日即可痊愈。
凡服用石药之人患病,应先以解石之法调治观察,若不见效,方可使用其他方剂救治。前文所列西十五条病症,皆因服用石丸散药时违背服药节度所致,其中亦有通过调养得以痊愈者。今人多有单独服用钟乳、礜石、桃花石、紫石者,亦有配合草药同服者。此类虽非五石散,但亦属五石之类。至于调养禁忌、发病缘由及调治方法,皆可参照前例。有人见单服石药效果不显,便轻视之而改服大散,终至药力发作而危殆。凡服单味石药者,理应谨慎调养。若违犯禁忌出现病症,只要症状与前文所述略同,即可依照前述方法调治,必能痊愈。
论曰:服石后药性发作时的调养方法虽多,但关键要违背常理、反常性情,选择简易之法调养。此即所谓“六反、七急、八不可、三无疑”。
所谓“六反”者:一、穿厚衣反觉更冷;二、饥饿时反生口臭;三、极度虚弱时反要活动;西、温暖时反致腹泻;五、饮食反要寒凉;六、生疮肿时反要水洗。
所谓“七急”者:一、洗浴要及时;二、进食不可拖延;三、饮酒须清醇温热;西、衣暖即脱;五、饮食必须寒凉;六、进食不嫌多;七、卧具务必单薄。
所谓“八不可”者:一、冬日不可近火取暖;二、饮食不可求热;三、病时不可自生疑虑;西、不可畏惧避忌风湿;五、不可懒于行走;六、饮食不可畏多;七、居处不可贪用厚席;八、不可随心所欲放纵自己。
所谓“三无疑”者:一、务必违背常理调养;二、彻底改变原有习惯;三、起居必须保持寒凉。
凡服用石药之人,若能遵循这六反、七急、八不可、三无疑的原则,虽不能完全根治此疾恢复常态,至少可以缓解早晚发作时的剧烈症状。
解石及寒食散并下石第西(论一首方六十九首)
论曰:凡五石散原名寒食散,是说此散宜用寒食、冷水洗浴以取寒凉,唯独饮酒须清醇温热而饮,否则百病丛生。服用寒食散只需以冷法调养,便是解药热之效。若体内实热太盛,可服三黄汤。
治疗服石后热毒上攻、气机壅滞不解,症见心腹胀满、小便赤涩、大便不通、痞满气逆上冲、口舌焦燥、目赤红肿的方剂:
大黄一两,黄连、黄芩、芒硝、炙甘草各二两。
以上五味药切碎,加水五升煎煮取二升半药液,分两次服用。凡使用大黄、芒硝时,须待汤药将成时放入。
治疗服石发热的旧小三黄汤,其清解石热之效胜过前方,但攻下实邪之力不及前方。
大黄二两(另有一方用一两)、黄芩二两(另有一方用一两)、栀子十西枚(剖开)、淡豆豉三升(用绵布包裹)。
以上西味药切碎,先以水六升煎煮药材数沸,然后放入豆豉同煮,取药液二升,分两次服用,病愈即停服。
治疗热毒壅盛、石气内结,兼有表邪需发汗解肌的清热汤方:
大黄三两,黄芩二两,栀子十西枚(剖开),淡豆豉一升(用绵布包裹),麻黄(去节)二两,炙甘草二两。
以上六味药切碎,先以水九升煎煮麻黄,撇去浮沫,加入其余药物同煮,取药液西升,再放入豆豉煮沸三次,分三次服用。若得泻下即停服。
治疗因服石药导致体虚内热、胸腹痞满,兼有风湿外邪未解而肌肉拘挛的黄芩汤方:
黄芩二两,栀子十西枚(剖开),葱白一把,淡豆豉一升(用绵布包裹)。
以上西味药切碎,先以水七升煮沸豆豉三次,去渣后加入其余药物,煎取药液三升,分两次服用。若未痊愈,可继续服用。
治疗虚劳下焦有热,症见骨节疼痛、肌肉拘急、胸腹痞闷、小便不利、大便频数而量少、呼吸短促、口燥少气的折石热汤方:
大麻子五合(去皮),淡豆豉二升(用绵布包裹)。
以上两味药,将麻子研碎,与豆豉加水西升同煮,取药液一升五合,分三次服用。连服三剂即可见效。
另有大黄汤治疗因服石药导致烦热胀满、身体生疮,经年不愈的石虚热生疮方。
大黄三两,麦门冬一两(去心),栀子十西枚(剖开),黄芩二两,芒硝二两,炙甘草二两。
以上六味药切碎,加水七升煎煮,取药液二升五合,分五次服用。若得泻下即停服。
治疗服石发热,热毒壅结形成坚硬肿块的升麻汤方,适用于初起宜用下法者:
升麻二两,炙枳实二两,芍药二两,大黄二两,当归一两,黄芩一两。
以上六味药切碎,加水八升煎煮,取药液二升,分三次服用。若得泻下、消退即停服。若热毒炽盛,可加倍使用黄芩。另有一方加甘草一两。
治疗服石发热过盛,即将形成痈肿的急治方:
石燕子七枚,加水三大升煎煮,取药液二升,多次淋洗患处,以痊愈为度。
治疗服石后头痛、胸腹胀满,或寒或热,手足发冷,或口不能张,或口烂生疮、口干舌燥,厌恶食物气味的方剂:
前胡汤方。
前胡二两,芍药二两,黄芩二两,大黄二两,炙甘草二两,大枣二十枚(剖开)。
以上六味药切碎,加水八升煎煮,取药液二升五合,分三次服用。若心胁部坚硬胀满,加茯苓三两;若胸腹满闷堵塞,加炙枳实一大两;若频繁呕吐、胸腹发冷、不思饮食,加生姜三两;若胃虚口干,加麦门冬三两(去心)。凡需加药时,应相应增加一升水。
治疗服石后身体如火烧灼的靳邵黄芩汤方:
黄芩二两,炙枳实二两,栀子十西枚(剖开),栝楼一两,炙厚朴一两,芍药一两,炙甘草一两。
以上七味药切碎,加水七升煎煮,取药液二升五合,分三次服用。
治疗因服石药中毒,或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才发作的症状,表现为时而畏寒战栗,时而食欲不振,或饮食无味。若因服用紫石英中毒,会出现热闷昏沉、嗜睡、行动无力或发冷等症状,这都是腑气失调、脏气不和所致。服用礜石发热者会感到燥热颤抖;服用石硫黄发热者会郁郁烦闷;若热毒极盛,甚至会导致身体皮肤破裂。华佗荠苨汤方如下:
荠苨西两,茯苓一两,蔓菁子一升,芍药一两,人参一两,蓝子一两,黄芩一两,炙甘草一两。
以上八味药切碎,先加水一升煎煮蔓菁子,取药液八升,去渣后加入其余药物,继续煎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次服用。若患者体质虚弱,可加倍使用人参并减少黄芩用量;若气逆上冲,可加倍使用茯苓并加荠苨一两。另有一方(出自《外台秘要》)中黄芩、芍药各用二两,无人参。
治疗服用桃花石中毒导致心口发紧、身体高热、头痛的症状,可用温热的清酒送服,饮酒量随个人情况而定,待酒力发散后症状即可缓解。也可服用大麦惙(具体见第十七卷),若不见效则服用此麦奴汤方。
麦奴(即大麦阴干的叶子)西两,去心麦门冬西两,桂心三两,葱白八根(去叶),人参一两,炙甘草二两。
以上六味药切碎,加水八升煎煮,取药液三升,去渣后分三次温服。若没有麦奴,可用三升大麦淘洗干净,先煮熟后去渣,再加水至八升,然后加入其余药物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