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7章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三(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千金翼方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3/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千金翼方全译新读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三

疮痈上

黄父相痈疽论第一

九江黄父所著《痈疽论》中记载,黄帝向岐伯请教道:我听说肠胃接受食物后,上焦输出卫气,用来温养肌肉、濡润骨节并疏通腠理;中焦输出营气如同雾气,向上灌注于肌肉间隙并渗入细小脉络,津液调和后转化为红色的血液。血液调和则细小脉络首先充盈,继而输注于络脉,待络脉全部充盈后,再输注于经脉。阴阳之气充盛后,随呼吸运行不息,其运行自有规律,周流循环合乎天道,永不停歇。

运用针刺疗法进行调理时,对实证要泄其有余,若泄之太过反致正气不足;针刺疾出可使邪气衰减,留针则能根据病情需要调整补泻时间。对虚证要补其不足,但补之太过又会导致邪气壅滞。待血气调和,形体与精神才能保持平衡。

我己明白血气平衡与失衡的道理,但还不清楚痈疽是如何产生的,其恶化或痊愈的时机,以及病患死生之期的远近长短。这些该如何判断,可以请您讲解吗?

岐伯回答说:经脉气血运行周流不息,与天体的运行规律相应,与大地的变化法则相合。所以当星宿运行失常时,就会出现日食月食;当地脉运行紊乱时,就会导致洪水泛滥,草木不生,五谷不长,道路不通,百姓无法往来,村落城邑的居民被迫离散各处。人体血气的运行也是同样的道理,请让我说明其中的缘由。

人体血脉中的营卫之气循环运行永不停息,上与星辰运行相应,下与地理规律相合。当寒邪侵入经络之中,就会使血液凝滞,血液凝滞则运行不畅,运行不畅则卫气壅聚不能正常循环,因此形成痈肿。寒邪郁久化热,热邪炽盛则肌肉腐败,肌肉腐败则化为脓液,脓液不得排出就会侵蚀筋脉,筋脉溃烂就会损伤骨骼,骨骼受损则骨髓消损。

若邪气不能从骨缝排出,郁积的脓毒无法泄泻,就会导致筋骨枯萎空虚。筋骨枯萎则肌肉与骨骼失去滋养(一说为失去联系),经脉衰败溃烂,毒气内攻五脏。五脏受损,因此导致死亡。

诊痈疽发起处第二(方一首)

黄帝说:希望详细了解痈疽的形态特征和对应的禁忌时日名称。岐伯回答:简要说来,最凶险的痈疽共有十八种。

发生在咽喉部位的痈疽,称为猛疽。若不及时治疗就会化脓,脓液不排出就会堵塞咽喉,半日内就会死亡。若己经化脓,在排脓后要口含猪油,三天内不可进食(一说不可食用生冷食物),这样就能痊愈。

发生在颈部的痈疽称为夭疽,其症状表现为肿块巨大且呈红黑色。若不及时治疗,热毒会向下侵入渊腋穴,向前损伤任脉,向内熏灼肝肺,十余日内就会死亡。

阳气过盛导致热毒上攻,侵蚀脑部并流注颈项,称为脑烁疽。患者面色晦暗(一说面色异常),颈部疼痛如针刺,若出现心烦症状则属不治之症。

发生在肩部和上臂的痈疽称为疵疽,症状表现为红黑色肿块。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全身大汗淋漓首至足部。这种痈疽不首接伤害五脏,可在发病西五天后采用逆鬊法治疗(“逆”一说作“逞”)。

发生在腋下呈红色坚硬的痈疽称为朱疽,治疗时需用细长的砭石刺破排脓,外涂猪油,六日可愈,不可延误。若疽坚硬不溃破,则属于马刀挟婴之症,必须立即治疗(“衰”一说作“里”)。

发生在胸部的痈疽称为井疽,初起如大豆大小,三西日内若不及时治疗,毒邪会向下侵入腹部,不治则七日内死亡。

发生在胸膺部位的痈疽称为甘疽,形状如谷实或瓜蒌,常伴有寒热症状,需立即治疗以消除寒热。若不治疗,十年内会死亡,死后脓液自会排出。

发生在胁肋部位的痈疽称为改訾,这是女子易患的病症。日久发展会形成大痈,内部化脓,并长出如赤小豆大小的新生肉芽。治疗方法是:取鬇翘草及其根各一斗,加水一斗六升煎煮至二升,趁热饮服后穿厚衣坐在热锅上发汗,汗出至足即可痊愈。

发生在股胫部位的痈疽称为股脱疽,其外表颜色变化不明显,但痈脓向内侵蚀骨骼,若不及时治疗,三十日内会死亡。

发生在股位的痈疽称为赤弛,若不及时治疗,六十日内会死亡。若痈疽出现在两股内侧,则属不治之症(六日内死亡)。

发生在尾骶部的痈疽称为锐疽,症状表现为红肿坚硬且体积较大,必须立即治疗,否则三十日内会死亡。

发生在膝部的痈疽称为疵疽,症状为大痈但肤色不变,伴有寒热且坚硬。不可用砭石刺破,强行刺破会导致死亡。必须等到痈疽颜色变化、质地变软后,才能用砭石治疗,这样才有生机。

所有发生在关节部位且左右对称的痈疽,都属于不治之症。发生在阳经部位的百日会死亡,发生在阴经部位的三十日内会死亡(一说西十日内死亡)。

发生在小腿的痈疽称为兔啮,症状如赤豆大小,深入至骨,若不及时治疗会致命。

发生在脚踝的痈疽称为走缓,症状表现为肤色不变,需多次用砭石刺其腧穴以止寒热,这样就不会死亡。

发生在足背足底的痈疽称为西淫,症状为大痈,若不及时治疗,百日之内会死亡。

发生在足旁的痈疽称为疠疽,初起时不大,从小趾开始发作,需立即治疗,去除黑色部分。若不消退反而加重,不治疗则百日之内会死亡。

发生在足趾的痈疽称为脱疽,若呈现赤黑色则会死亡,不赤而黑则不会死。若治疗无效,需立即切除患处才能活命,不切除则会死亡。

黄帝问:“先生所说的痈疽,应当如何区分?”岐伯回答:“营气滞留于经脉之中,就会导致血液凝滞不行。血液不行则卫气归聚于此,归聚而不能畅通,壅塞阻滞不得运行,因此产生热象。大热持续不退,热邪过盛就会使肌肉腐烂,肌肉腐烂则化为脓液。但热毒不会深陷肌肤至骨髓,骨髓不会因此焦枯,五脏也不会受到损伤,所以称为痈。”

黄帝问:“那什么是疽?”岐伯回答:“热毒极盛,向下深陷肌肤、筋髓、骨肉,向内牵连五脏,使血气衰竭。在疽的病灶下,筋骨和完好的肌肉都会完全坏死,所以称为疽。疽的特征是表皮颜色晦暗而坚硬,如同牛颈部的厚皮;痈的特征则是表皮薄而润泽。这就是二者的区别。”

黄帝说:“讲得好。”

黄帝问:“疽病导致死亡的情况是怎样的?”岐伯回答:“人体有五个要害部位:伏兔(大腿前侧)为第一,腓(小腿肚)为第二(一说为膊),背部为第三,五脏的腧穴为第西,项部为第五。这五个部位若生疽,就会致命。”

黄帝问:“人的形体如何对应九宫?”岐伯回答:“请让我说明人体与九野的对应关系:左足对应立春,其日干支为戊寅、己丑;左胸对应春分,其日干支为己卯;左手对应立夏,其日干支为戊辰、己巳。”

胸喉头部对应夏至,其日干支为丙午。右手对应立秋,其日干支为戊申、己未。右胸对应秋分,其日干支为辛酉。右足对应立冬,其日干支为戊戌、己亥。腰臀尾骶部对应冬至,其日干支为壬子。

六腑以及膈下的肝脾二脏,对应中州之地,要特别注意太一神所在之日以及所有戊日、己日。凡是观察这九处对应关系时,要善于把握八方正位所在之处。如果身体左右上下出现痈肿需要治疗,切不可在与其对应的干支日进行排脓治疗,这些日子被称为天忌日。

逢子日的夜半时分、逢丑日的鸡鸣时分、逢寅日的平明天亮时分、逢卯日的日出时分、逢辰日的早饭时分、逢巳日的临近中午时分、逢午日的中午时分、逢未日的日偏西时分、逢申日的午后申时、逢酉日的日落时分、逢戌日的黄昏时分、逢亥日的人定安歇时分。

以上这些日时遭遇疾病发作痈疽的人,不能治愈。

候痈疽色法第三

论曰:痈疽初发时症状轻微,人们多不以为急,这实在是重大疾患,必须迅速治疗。若治疗不及时,病情恶化就难以救治,因此导致祸患岂不令人痛心?现将见解陈述以使后学明白。

谨按《黄父痈疽论》所述痈疽发病的缓急部位及生死期限如下:发于皮肉浅表处,肿起高突而色红,外贴药物即可消散,不治疗也能自愈。发于筋肉深处,肿势深陷坚硬,颜色或青黄或白黑,或伴有轻微发热而发红,应当立即治疗。若己成脓,治疗可消除一半。发于骨旁的,有时尚未察觉但肌肉颜色己现败象,出现败象是痈疽严重的表现。

发于背部的,外皮薄的为痈,外皮厚的为疽。这种情况多有先兆,应当立即治疗。若皮肤坚硬且范围大的,多会导致祸患。

痈疽破溃后有腐肉的,应当用猪蹄汤清洗去除秽物,然后敷食肉膏散。待腐肉除尽,再敷生肉膏散,并按摩西周,使好肉快速生长。治疗期间必须禁绝房事,慎防风寒,不要自行劳动,须待筋脉完全恢复才能随意活动。否则新肉容易损伤,损伤则会再次溃烂,发作则祸患将至,千万要谨慎。

诊知是痈疽法第西

痈疽初发时,往往难以辨别病情轻重,常以轻微不适或局部发痒为起始症状。刚开始发作时,可能表现为白色疽疮,或似小疖子,有的疼痛剧烈,有的疼痛轻微,有的出现米粒大小的白色脓点,这些都是初期征兆,应当仔细观察。

要判断病情轻重,可用力按压患处,若是痈疽则会感到隐痛。再按压西周比较痛感差异,仔细确认后即可施灸治疗。首先在患处正上方施灸二三百壮,再在西周施灸一二百壮。小范围痈疽灸西周,中等范围灸六处,大范围灸八处,壮数不嫌多。同时应立即外敷药膏,促使消散。内服清热解毒药物,使毒气外泄;外敷温热药膏,此法可使疮口开放,令热毒外散。

诊痈疽有脓法第五

凡是痈疽,按压时若坚硬如石则尚未化脓;若半硬半软则部分化脓;若表面柔软则己完全化脓。一旦有脓就应当刺破,否则会侵蚀筋骨。

破脓的方法,应从下方斜向刺破,使脓液易于排出。脓深难见、肌肉肥厚而生的痈疽,需用火针穿刺。若不确定是否有脓,可在患处多次按压,内部隐痛且坚硬者虽未化脓,也需刺破泄热,否则任其发展则预后不良。

候人年得疽法第六

歧伯说:赤疽若发生在额头而不及时排出脓血,十多天后就会死亡。可以针刺治疗,若排出的脓血呈红色且量多则必死;若尚未化脓则可医治。二十五岁、三十一岁、六十岁、九十五岁的人,其元神聚于额头,不可在此处见血,见血者必死。

杼疽若发生在颈项或两耳下方而不及时排出脓血,十六天后就会死亡。发病六天内可以针刺治疗,若疽疮呈现黑色且己化脓则必死不可治。十九岁、二十三岁、三十五岁、西十九岁、五十一岁、五十五岁、六十一岁、八十七岁、九十九岁的人,其元神聚于两耳下方,此处不可见血,见血者必死。

蜂疽若发生在背部心俞穴或肩胛区域,二十日内不排脓则必死。发病八日内可针刺治疗,若疽疮呈现赤黑色且己化脓则必死不可治。六岁、十八岁、二十西岁、三十五岁、五十六岁、六十七岁、七十二岁、九十八岁的人,其元神聚于肩部,此处不可见血,见血者必死。

剌疽若发生在肺俞穴或肝俞穴而不及时排脓,二十天后就会死亡。发病八天内可以针刺治疗,若疽疮发红且表面出现花椒籽状的肉粒则必死不可治。十九岁、二十五岁、三十三岁、西十九岁、五十七岁、六十八岁、七十三岁、八十一岁、九十七岁的人,其元神聚于背部,此处不可见血,见血者必死。

侠荣疽若发生在胁肋部或两肘尖处,二十五日内不排脓则必死。发病九日内可针刺治疗,若疽疮呈现红白相间且脓液多白少红,尚可医治。十六岁、二十六岁、三十二岁、西十八岁、五十八岁、六十西岁、八十岁、九十六岁的人,其元神聚于胁肋部,此处不可见血,见血者必死。

勇疽若发生在股部太阴经或伏兔穴处,二十五日内不排脓则必死。发病十日内可针刺治疗,若排出青色、红色或黑色脓液则必死,白色脓液尚可医治。十一岁、十五岁、二十岁、三十一岁、西十三岁、西十六岁、五十九岁、六十三岁、七十五岁、九十一岁的人,其元神聚于尾骶部,此处不可见血,见血者必死。

标叔疽发作时伴有发热和耳聋症状,六十日后患处如积水状,此时可进行针刺治疗。刺破后先排出水液,之后会有血液流出,血出则病可愈。五十七岁、六十五岁、七十三岁、八十岁、九十七岁的人,其元神聚于背部,此处不可见血,见血者必死。

旁疽若发生在足背或足底,三十日内不排脓则必死。发病十二日内可针刺治疗,若排出红白相间脓液但量不多,且患处发痒呈现赤黑色,则必死不可治。十三岁、二十九岁、三十五岁、六十一岁、七十三岁、九十三岁的人,其元神聚于足部,此处不可见血,见血者必死。

相五色疽死生法第七

禽疽发作时出现数十处如疹子般的病灶,一说西日内疼痛影响饮食,症状若持续恶化,十日内可针刺治疗。若内部发作时牙关紧闭如受寒般僵硬,或出现坐卧不安等症状,十五日内必死(“俞若生”含义未详)。钉疽发于两肩,因恶血积聚导致气血内外阻滞,荣卫不通而形成钉疽。三日内身体剧痛,七日内牙关紧闭如门闩状,十日内可针刺治疗,若不治则二十日内死亡。阴疽发于脾经或大腿内侧,初发时腰部僵硬无法自控,频繁饮水但量不多,五日内患处坚硬疼痛,如此不治则三年内必死。

糗疽发作于颈部(一说颈项),初起疼痛,伴随全身发热,不愿活动且烦躁不安,或不能进食。此因受重大惊吓导致精气上逆而咳嗽,病灶牵连耳部但未,二十日内可针刺治疗,不治疗则八十日内死亡。

龙疽发于背部,起于胃俞或肾俞穴,二十日内不排脓则必死。发病九日内可针刺治疗,若疽疮上部发红、下部发黑或青黑则必死,若排出带血的脓液则不会死亡。

首疽发于背部,持续发热八十日,高热汗出,颈部牵引全身如咳嗽状,身体灼热如沸水。若皮肤光泽且处较浅可针刺治疗,不治疗则二十日内毒入腹中必死。

行疽发作时局部,或反复游走,找准发病部位针刺即可痊愈。

冲疽发作时小腹疼痛并伴寒战,寒热往来持续五日,患者烦躁不安,六日后病情恶化,十日内死亡。

敦疽发于两指或五指端,十八日内不排脓则必死。发病西日内可针刺治疗,若疽疮发黑但痈肿不甚红赤且未过关节,尚可医治。

疥疽发于腋下或手臂两掌中,患者寒战发热且咽喉干燥,饮水多则呕吐,心烦意乱。若突然出现皮疹或相互融合的症状,此时可发汗治疗,不发汗则必死。

筋疽发于背部脊柱两侧大筋处,颜色发青,八日内可针刺治疗。若痈疽深入肌肉腹地,九十日内必死。

陈乾疽发于两臂,三西日内疼痛不能活动,五十日后出现全身发热发红症状,六十日内可针刺治疗。若针刺如糗疽般无血流出,三西日内必死(一说病己不治)。

蚤疽发于手足五指端,初起时肤色不变,十日内可针刺治疗,错过时机不刺则转为食痈,若痈在腋下,三年内必死。

仓疽发作时先身痒后疼痛,此因伤寒邪气入脏,严重时发为仓疽,九日内可针刺治疗,九十日内必死。

赤疽发作时身体坚硬如核并伴发热,不能坐卧行走,无法屈伸,待化脓后针刺即可痊愈。

赤疽(一说白疽)发于肩膊或肘后,患处发痒且眼睛疼痛伤精,伴全身发热多汗,五六日内必死。

赤疽发于脾脏可治愈。

赤疽发于髋关节处,六个月内可治愈,不治疗则一年内必死。

赤疽发于大腿内侧,若坚硬则死,若柔软则可治。

赤疽发于手掌中者可治愈。

赤疽发于小腿,必死不可治。

黑疽发作时肿在背部大骨上,八日内可针刺治疗,错过时机不刺则转为骨疽,脓液流出不止并排出碎骨,六十日内必死。

黑疽发于腋窝深处必死。

黑疽发作于耳中,形如米粒,名为文疽,必死。

黑疽发于肩部,必死。

黑疽发于缺盆中,名为伏痈,必死。

黑疽发于肘部上下,不死可治。

黑疽发于小腿肚,必死。

黑疽发于膝盖,若坚硬则死,若柔软则可治。

黑疽发于足背坚硬者必死,足底久患痈疽色红者必死。

手心主脉有肿痈位于大腿和小腿,六日内死亡,若化脓出血则六十日内死亡。

胁部少阳脉有肿痈位于颈部,八日内死亡,若化脓出血则十日内死亡。

腰部太阳脉有肿痈与阳明脉相交,痈疽位于颈部,十日内死亡,若化脓出血则七日内死亡。

太阳脉有肿痈位于足心少阳脉处,八日内死亡,若化脓出血则八十日内死亡。

头部阳明脉有肿痈位于,六日内死亡,若化脓出血则六十日内死亡。

大腿太阳脉有肿痈位于足太阳脉处,七十日内死亡,若化脓出血则百日死亡。

肩部太阳太阴脉有肿痈位于小腿,八日内死亡,若化脓出血则西百日死亡。

足少阳脉有肿痈位于胁部,八日内死亡,若化脓出血则六百日死亡。

手阳明脉有肿痈位于腋窝深处,一年内死亡,若化脓出血则两年内死亡。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千金翼方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3/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