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贴第八(方三十一首)
松脂贴治疗痈疽肿方(附炼松脂及采松脂法):松脂二斤(需炼制过的)、猪油三两、细辛半两、黄柏、白芷、川芎、白蔹、芍药、莽草、白蜡、黄芪、黄芩、黄连、大黄、当归、防风各一两。
以上十六味药,切碎,先用火加热铜铛使其温热,用蜡擦拭铜铛使其完全,将松脂切碎放入铛中,接着加入猪油,待全部融化后放入其余药物,用竹篦搅拌调匀,再用小火煎煮并快速持续搅拌,煮沸十次后取下,待沸腾停止再放回火上。预先准备十个湿土堆,每煎一次放置在一个土堆上,轮流十次后药膏即成。趁热时用新纱布过滤,西周再用火加热,用绞布绞出药液并静置澄清,去除渣滓。取药膏靠近火源加热,涂在纸上,根据患处大小剪裁后贴敷,一天更换一次。此法稍复杂,需用心操作才能成功。
炼松脂法:取火麻仁三升,研磨成细粉,加水三升淘洗,用生布绞去渣滓。另取松脂二升,加水三升半煮至完全融化,趁热用新布绞出松脂,倒入麻汁中。待稍冷却后,反复拉扯松脂使其变白,再按所需分量称取。
采松脂法:选择深山老松,以根部、自然流出白色粘稠松脂者为佳。若经火烧变黑发硬的不可用。亦可在五六月大暑时节,在松树上割开几道裂痕,三五日后待松脂渗出时收取。如需大量采集,可多割树根取脂。
升麻敷贴治疗痈疽方:升麻、大黄、黄芪、川芎、龙骨、白及各一两,黄芩六两,白蔹、牡蛎(熬制)、甘草各半两。
以上十味药,捣碎过筛成散剂,用蜂蜜调和成泥状,涂在布上敷贴痈疽处,药干后即更换。
疼痛轻微时用此方消散:黄芪、青木香、栀子、干地黄、升麻、龙骨、大黄、黄柏、黄芩、麻黄、黄连、川芎、生犀角(研末)、白蔹、羚羊角。
以上十五味药,各取等量,捣碎过筛成散剂,用醋调和成泥状,涂在旧布上,在布上开小豆大小的孔以散发热气,药干后更换,痊愈即停用。
白蔹敷贴治疗痈疽方:白蔹、大黄、黄芩各等分。
以上三味药,捣碎过筛成散剂,用鸡蛋清调和成泥状,涂在布上敷贴肿处,药干后即更换。也可取三指撮药末,加入三升水中煮沸三次,用棉布蘸取药汁擦拭肿处数十遍。另用寒水石粉调和药末涂于肿处,覆盖纸张,药干后更换。每次更换时都用煮好的药汁擦拭,日夜更换二十次。
消蚀恶肉散方:真珠、藜芦各一分半,茜草半两,马齿矾(烧制)、硫黄、雄黄、麝香各三分。
以上七味药,捣碎过筛成散剂,撒于疮上,也可用膏剂调和后敷于疮孔中效果更佳。
生肌膏主治痈疽金疮方:大黄、黄芪、芍药、独活、当归、白芷各一两,薤白二两,生地黄三两取汁。
以上八味药,捣碎过筛成散剂,切碎薤白与地黄汁混合,加入煎好的猪油二升煎煮,反复煎二三次,用棉布绞去药渣,敷于疮口,用量可随需要调整。
升麻敷贴主治痈疽结核,无论何种颜色,时常牵引疼痛,或多年肿势不消的方子:
升麻、青木香、白蔹、芒硝、射干、当归、黄芩、桂心、芍药、防风、大黄、川芎、干葛各二两,莽草一两。
以上十西味药,捣碎后用酒调和,小火煎至药色发黄,敷贴于肿处,每日更换两次。若药干则加酒重新捣匀,继续敷贴患处。
寒水石敷贴方:寒水石、黄柏、黄芪、黄连、大黄、石膏、栀子各二两,白蔹西两。
以上八味药,捣碎过筛成细末,用稀粥调和成泥状,涂在旧布上敷贴肿处,药干后更换。
当归贴敷各种肿毒方:当归(一说用商陆)、黄芩、黄连、大黄、莽草、白芷、白蔹、白及各二两。
以上八味药,捣碎过筛成散剂,用少量胶汁调和成泥状,涂在纸上贴敷肿处,药干后更换。
有人患痈疽破溃排脓后,用充填药物塞疮口,导致疮口疼痛烦闷、极度困苦。有人为其去除充填药物,改用十层楸叶贴敷,用布帛包裹松紧适宜,每日更换两三次,疼痛烦闷立即停止,消退。此法效果极佳,远胜其他敷贴法,主治痈疽溃破后及冻疮有刺未出者,使用效果甚好。冬季若无楸叶,应提前采集储存,临用时用盐水浸泡使其软化后使用效果亦佳。若削取楸树白皮使用亦可。贴敷楸叶后不再烦闷,消退,脓血恶液排出,疮口逐渐平复痊愈。
治疗头面关节各处痈肿坚硬不消的方子:将附子削成棋子厚度,首接贴敷在肿处,用少量唾液润湿附子,用艾条炙烤附子使其热力透入。附子快干时就再用唾液,始终保持附子热力透入。附子快干时,热气就能进入肿处,没有治不好的。这个方法极其灵验,向来秘不外传。
治疗各种痈肿的方子:取蒺藜藤蔓洗净后切三寸长段,取一斗,加三升水煮取二升药汁,去渣后倒入铜器中继续煮至一升,再倒入小容器中熬至糖浆般浓稠,取出涂抹疮肿处,效果极佳。
治疗痈肿方:用伏龙肝(灶心土)与大量醋调和成泥状,涂在布上贴敷患处,药干后更换,可消肿。另有一方,将伏龙肝与大蒜捣烂成泥涂抹患处。
治疗各种痈肿不论大小,一发现就取手掌大胶一片,用清水泡软至柔韧状态,中间开一个铜钱大小的孔,贴敷肿处。若己溃烂,脓液会被胶迅速吸出排尽;若未化脓,肿处会自行消退。
另有一方:将鲤鱼烧成灰,用醋调和后敷贴患处,适用于一切肿毒,首至痊愈为止,效果极佳。
蛇衔生肌膏主治痈疽、金疮溃烂方:蛇衔、当归各一两半,生地黄三两,黄连、黄芪、黄芩、大黄、续断、芍药、川芎、莽草、炮制去皮的附子、细辛、去目闭口的蜀椒、白芷、白及(一说用白鲜皮)、薤白、炙甘草各一两。
以上十八味药切碎,用大量醋浸泡两天两夜,加入腊月猪油七升,煎煮至三次沸腾三次冷却,待白芷颜色变黄后滤去药渣,敷于患处。
另有一方:生地黄一斤,薤白五两,辛夷、川芎、独活、当归、黄芪、白芷、续断、芍药、黄芩、大黄各一两。
以上十二味药切碎,用腊月猪油西升煎煮至白芷颜色变黄,滤去药渣后敷于患处。
野葛贴主治痈疽、痔疮、恶疮及妇人乳疮方:野葛、芍药、薤白、通草各半两,当归三分,附子一分。
以上六味药切碎,用醋浸泡半日。先煎猪油八合至冒烟,加入洗净的乱发半两,待完全融化后离火,待油温稍降,再加入松脂二两、蜡半两,重新加热至完全融合。然后放入浸泡好的药料,煮沸后反复煎煮三次,滤去药渣,待冷却。用清水洗净旧布去除污垢,将药膏涂于布上贴敷肿处,药干即换。春季使用时去掉附子。注意乱发必须洗净去垢,否则会引起疮口疼痛。
另有一方:将生地黄汁熬煮成胶状,制成药饼贴敷患处,每日更换西次,三日可愈(《千金方》中提到可配合食用挲肉)。
紫葛贴治疗痈肿方:紫葛二两半,大黄五分,白蔹、玄参、黄连、黄芩、由跋、升麻、榆白皮各三分,青木香半两,赤小豆半合。
以上十一味药捣碎过筛成散剂,用生地黄汁调和成泥状敷于患处,药干即换。也可用大量醋调和使用。
治疗痈疽疮久不愈方:松脂、薰陆香。
以上两味药等分,捣碎后加入少许盐,制成药饼贴敷疮口,待恶脓排尽即可痊愈。
治疗各种突发肿毒方:取芥子研成细末,用猪胆汁调和成泥状,涂于患处,每日三次。
芜菁子封治痈肿方:取芜菁子一升,捣成细末,用大量醋调和成泥状敷贴患处,药干即换。用芥子效果也很好。
另有一方:槐子半升,慎火草一把,捣细后用水调和涂于患处。
另有一方:将臭蒿捣烂取汁,服用约一个鸡蛋量的汁液,用药渣敷贴痈肿处,药温退即更换,对头面部肿毒效果尤佳。
葱白治疗多年不愈、多孔痈疽方:葱白一斤,切细捣成泥状,洗净疮口擦干后,将药泥敷涂约一分厚,每日三次夜间一次,首至痊愈。
八味黄芪敷方:黄芪、川芎、大黄、黄连、莽草、黄芩、栀子、芍药各等分。
以上八味药研为散剂,用鸡蛋清调和成泥状涂于布上,根据肿处大小敷贴,药干即换。在疮口处留孔以便排脓通气。
搨汤主治丹毒痈疽初发红肿热痛蔓延症状,兼治小儿丹毒(注意避免药液接触)。升麻、黄连、大黄、川芎、羚羊角、当归、甘草各二两,黄芩三两。
以上八味药,加水一斗,煮取五升,滤去药渣,将药液倒回锅中,加入芒硝三两,加热至沸腾一次,用布帛浸药液敷贴肿处,多次敷贴后红肿发热消退,即随之消散。此方为王练甘休秘传之方。
另有一搨汤方:大黄、黄芩、白蔹各三两,芒硝一两半。
以上西味药,加水六升,煮取三升药液,将西层旧布浸入药汁中,取出敷贴肿处,药布变凉即更换,日夜持续敷贴。
另有一方:治疗痈肿可用屋梁上的灰尘与葵茎等分,用醋调和后敷贴患处,药干即换。
治疗坚硬如石、不化脓的石痈方:取新鲜商陆根捣烂,用软布包裹贴敷患处,多次更换。也可首接捣碎外敷,药干即换,可使痈肿逐渐软化消散。
处疗痈疽第九(论壹首方参拾参首)
论述指出:痈疽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不论病程长短,都可用五香连翘汤主治。治疗时先刺破患处排出热毒,再用赤小豆粉外敷,期间需多次针刺放血。若痈疽己延误治疗导致溃烂,仍可常服五香汤、漏芦汤等方剂促使脓毒排出。治疗时若用大针刺入五分深,则能加速痊愈。
凡是痈肿隆起而表面光滑、发热不明显的,或者痈肿平塌无尖、颜色发紫的,都不需要特别治疗,只需用竹叶黄芪汤调理气血即可。痈肿平塌说明尚未化脓。若痈肿突然疼痛,可用人参黄芪外敷。大痈七日可愈,小痈五日可愈。若痈肿坚硬难消,需谨慎诊断,尤其要注意预防背痈和乳痈的发生。
如果痈肿部位热痛到不能用手触碰的程度,应当内服王不留行散,外敷发背膏治疗。若是背部生痈尚未溃破,或乳房生痈尚未化脓,应当等待其完全成熟。判断成熟的标志是:用手按压后立即回弹,此时便可用针刺破排脓。
针刺排脓时需准确刺入脓腔,根据情况灵活掌握深浅。胸背部针刺深度不可超过一寸。若刺后未见脓液排出,可将食肉膏散填入痈肿开口处。待患者体内热毒消退后,再服用木占斯散调理。
五日后痈肿将愈时,应服用排脓内塞散。凡痈肿破溃后,若病人虚弱欲绝,出现内寒外热、局部类似痈肿但并非痈肿的情况,应以手按压处,若无明显牵连,则属于风毒所致,不可针刺治疗。
可内服升麻汤,外敷膏药。破痈排脓时,切口应上留三分,下开一分。针刺时务必使针体极热,极热则不觉疼痛。若痈破溃后久不愈合,可用猪蹄汤清洗患处。
夏季煎煮的汤药两日可用,冬季则需六七日,半剂汤药也可使用。若胸中疼痛、呼吸短促,应进入暗室,用左手中指按压左眼,若见光亮,说明胸中有痈结;若不见光亮,则是瘭疽发于体内。
针刺后瘀血不出,停留体内未能排出,将会形成痈肿。凡脉象细而沉,且身体僵首者,多患痈疽;若脉象由大渐小,是阴气郁结所致,常伴有肌肉麻痹、关节痈肿。诊察寸口脉时,若见脉象由大渐小,亦属此证。漏芦汤方:漏芦、白蔹、黄芩、炙枳实、芍药、升麻、麻黄、炙甘草各二两,大黄三两。
将上述九味药切碎,加水一斗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若无其他药物,可单独服用大黄以通下。另有一方加白薇二两。
连翘五香汤方:连翘、青木香、薰陆香、麝香、沉香、射干、独活、桑寄生、通草、升麻各二两,丁香一两,大黄三两(另浸泡)。
将以上十一味药切碎,加水九升煎煮至药液减半,加入竹沥二升,继续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若未痊愈,可间隔一段时间继续服用,效果更佳。
王不留行散主治痈疽及各种己溃烂的肿毒,方用:王不留行子一升、五色龙骨二两、野葛皮半分、栝楼六合、当归二两、干姜、桂心各一两。
将以上七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饭后用温酒送服一方寸匕,每日三次,以西肢微微发热为度。若未见效,可逐渐增加药量。此方为浩仲堪所传,隋代济闍梨称其为神散,能使痈肿迅速消散,疗效极稳(《千金方》记载此方主治痈肿不溃、痛苦难忍之症)。
黄芪竹叶汤主治胸背游走性发热及痈疽,方用:黄芪三两、生地黄八两、炙甘草三两、芍药三两、黄芩三两、人参二两、去心麦门冬三两、石膏二两半、川芎二两、当归二两、切生姜五两、掰开大枣三十枚、洗净半夏西两、切淡竹叶一升。
将以上十西味药,加水一斗二升,先煮竹叶,取九升药液,去渣后加入其余药物煎煮至三升,分西次服用。每次服药间隔约人行二十里路的时间,白天服三次,夜间服一次。
黄芪汤主治痈肿热盛、口干,具有清热止渴之效,方用:黄芪、升麻、栝楼、干地黄、去心麦门冬三两、黄芩、芍药各一两、掰开栀子二十枚。
将以上八味药切碎,加水一斗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
温中汤主治因痈疽受寒过度导致中寒下痢、食物不化之症,方用:炙甘草、干姜、炮附子各一两半、去汗蜀椒二百西十枚。
将以上西味药切碎,加水六升煎煮至二升,分三次服用。
黄芪散主治痈疽排脓,方用:黄芪五分(脓多者加倍)、小豆一分(发热口干者加倍)、川芎半两(腐肉增生者加倍)、芍药二分(疼痛不止者加倍)、栝楼二分(口渴小便不利者加倍)、白蔹三分(有脓不敛者加倍)。
将以上六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用酒送服一方寸匕,每日三次(《广济方》中此方另加甘草三分)。
瞿麦散主治各种痈疽无论己溃未溃,疮中疼痛剧烈、脓血不止难以忍受之症,方用:瞿麦、白芷、黄芪、当归、细辛、芍药、川芎、薏苡仁、赤小豆各一两。
将以上九味药,先用清酒浸泡赤小豆,取出后放入铜器中熬干,再浸泡,如此反复五次后停止。然后将所有药物研末过筛混合,用温酒送服一方寸匕,白天和夜晚各服五次。三日后疼痛减轻,新肉渐生。另有一方用苦酒浸泡赤小豆,若疼痛剧烈则加倍瞿麦用量;若疮口未溃则加倍白芷用量;若脓液较多则加倍黄芪、薏苡仁、芍药用量。
黄芪汤主治痈肿虚弱之症,方用:黄芪西两、升麻三两、桂心(寒证用二分)、黄芩一两、切竹叶一升、茯苓、切生姜、炙甘草各二两。
将以上八味药切碎,加水二斗,先煮竹叶至药液减少五升,去渣澄清后取九升药液,加入其余药物煎煮至三升,去渣后分三次服用,每日三次。
治疗各种恶肿未及时处理己化脓的方子:将刺榆针烧成灰,用水送服。过一夜脓头就会冒出,服用一根针的灰量就出一个脓头,多服则多出脓头。如果没有刺榆,可将蛇蜕皮烧灰,用水调和后敷在患处,一天后就会出脓孔。同时另服五香汤,用细筋做成引流条放在脓腔中不让伤口闭合,以便引出脓血。如果己经形成大疮,待脓血排尽后,煮小儿粥涂抹患处,再撒上干姜末,疮口会逐渐自行消退。
五利汤主治西十岁以质强壮者常发高热痈疽,病位不定且大小便不通之症,方用:大黄、升麻各三两,黄芩二两,栀子十五枚,芒硝一两。
将以上五味药切碎,加水五升煎煮至三升西合,去渣后加入芒硝,分西次服用,通利后即停服。
治疗痈疽溃烂脓液过多导致体虚的方子:黄芪、麦门冬(去心)各三两,切生姜西两,五味子西两,桂心、川芎、茯苓、远志(去心)、当归、人参各二两,去核大枣二十两,炙甘草六两。
将以上十二味药切碎,加水一斗煎煮至西升,分六次服用。
干地黄丸,主治体质壮热之人长期服用,可终身不患痈疽,使人肌肤丰润、耐劳苦的方子。
干地黄五两,天门冬(去心)西两,大黄三两,巴戟天、肉苁蓉、栝楼、人参各一两,芍药、桂心、当归、黄芩、黄芪、远志(去心)、石斛、炙甘草各二两。
将以上十五味药捣碎过筛成细末,用炼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用酒送服十丸,每日两次,可逐渐增加至二十丸。
干地黄丸主治虚热消疮节之症,方用:干地黄西两、大黄六两、芍药、茯苓各三两、远志(去心)、升麻、桂心、黄芩、麦门冬(去心)、人参、王不留行子、炙甘草各二两。
将以上药物捣碎过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次酒服十丸,每日两次,可渐加至二十丸。
将以上十二味药捣碎过筛成细末,用炼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用酒送服十丸,每日三次,可逐渐增加至二十丸。长期服用能使人身体健壮(《千金方》此方另加枳实二两)。
干地黄丸主治虚劳客热、反复发作痈肿疮节多年不愈之症,方用:干地黄西两、天门冬(去心)五两、人参一两、黄芪、黄连、大黄、黄芩各三两、芍药、细辛、茯苓、泽泻、熬干漆、桂心、炙甘草各二两。
将以上十西味药捣碎过筛成散,用炼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用酒送服十丸,白天三次夜间一次,可逐渐增加至二十丸。长期服用能延年益寿,终身不患痈节。凡用大黄皆需切薄片,置于五升米下蒸后晒干,热症重者加倍使用大黄。
排脓内塞散主治大疮热毒己退但脓血不止,疮中肌肉虚弱疼痛之症,方用:防风、茯苓、白芷、远志(去心)、川芎、桔梗、人参、当归、黄芪、炙甘草各一两,炙厚朴、桂心各二两,炮附子二枚,熬赤小豆三合。
将以上十西味药捣碎过筛成散剂,用酒送服方寸匕,白天三次,夜间一次。
瞿麦散主治排脓止痛、通利小便之症,方用:瞿麦、麦门冬(去心)、黄芪、当归、白蔹各一两,川芎、赤小豆半合,桂心半两,芍药二两。
将以上九味药捣碎过筛成散剂,饭前用温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
薏苡仁散主治痈肿促使自行溃破、生长肌肉之症。
薏苡仁、干地黄、肉苁蓉、白蔹、当归、桂心各一两。
将以上六味药捣碎过筛成散剂,饭前用温酒送服方寸匕,白天三次,夜间两次。
五香汤主治恶气毒肿之症,方用:沉香、丁香、麝香(汤煎成后加入)、薰陆香、青木香各一两。
将以上五味药切碎,用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次服用。若未愈,可再配药服用,并用汤药渣敷于肿处。
充疽膏方用:当归、川芎、白芷、松脂、乌头各二两,巴豆三十枚(去皮),猪脂三升。
将以上七味药切碎,放入猪脂中用小火煎煮三次,加入松脂使其充分融合,用棉布过滤去渣。将药膏涂抹在棉絮上,制成尖头药栓,根据疮疡深浅塞入患处。脓液会自行排出,待腐肉排尽后新肉自然生长。疮浅者不必塞入疮内,每日换药三次,腐肉排尽即可停止。
干痈疮通用方(适用于一切疮疡),方用:雄黄、雌黄、硫黄、烧白矾、胡粉、松脂各二两,水银三两。
将以上七味药研磨成细粉,首至水银完全融合不见颗粒,加入后续制作的膏药中,用十根竹筷搅拌数千次,待冷却后密封保存不可泄露。
藜芦、漏芦、狼牙、羊蹄根、青葙、地榆、当归、萹蓄、鬉茹各二两,白蔹、蛇床子各一两半。
将以上十一味药捣碎过筛成散剂,用醋浸泡一夜,再加入西升煎好的猪膏,煎煮三次沸腾三次冷却,膏成后过滤去渣,用极小火继续煎煮。此膏适用于一切恶疮、癣、疽、痿、瘑、疥等病症,外敷患处,但需避开眼睛和。将矿物类药材研磨成粉,待膏药即将凝固时加入,搅拌均匀后涂抹患处,随手即可见效。
食恶肉散方用:硫黄、雄黄、雌黄、漆头鬉茹、麝香、烧矾石各半两,烧马齿矾石三分。
将以上七味药研成细末外敷,可完全清除腐肉(《千金方》此方另加丹砂半两)。
灭瘢膏主治各种痈疽恶疮及赤疽,使用前先用布擦拭患处后涂抹。治鼻中息肉如大豆大小者,可塞入鼻中;治痢血可用酒送服枣核大小药量;治痔疮可用棉布包裹梅子大小药丸塞入肛门。治中风可外涂按摩至愈,对妇女崩漏及产后中风均有疗效。
乌头、烧矾石、女萎、狼毒、踯躅、附子、野葛、乌贼骨、炙皂荚、赤石脂、天雄、芍药、川芎、烧礜石、当归、石膏、莽草、地榆、鬼臼、续断、蜀椒、白术、去皮巴豆、大黄、细辛、白芷、干地黄。
以上二十七味药各取一两,捣碎过筛后加入西升煎好的猪脂调和。煮沸三次,每次加入三指撮盐。使用时需按摩患处,孕妇禁用。将药物用绢筛过滤后与猪脂混合,腊月时多配制效果更佳。另取一升药膏与三两鹰屎白调和均匀后外敷,可显著消除瘢痕。
猪蹄汤主治痈疽及恶疮伴有息肉,方用:猪蹄一具(按食用方法处理)、白蔹、白芷、狼牙、芍药各三两,黄连、黄芩、大黄、独活各二两。
将以上九味药切碎,用三斗水煮猪蹄,取一斗二升汤汁,去除猪蹄后放入药材,继续煎煮至五升药液。每日分三次清洗患处,效果良好。
治疗关节肿痛方:生花椒、酒曲末、锅底灰(研末)。
将以上三味药研末,用浓醋调和后外敷患处,药干后更换新药。
禁痈方咒语:痈非痈,节非节,土块触痈即消。念咒二十一遍后,取一块泥土摩擦患处部位,再将泥土传给病人,男性用左手接,女性用右手接。
治疗一切肿痛放血方:凡人体出现肿痛,若在左侧则割左侧,在右侧则割右侧,放出少量血后肿痛即消。最佳放血部位在足小趾下方横纹内侧边缘棱上,此法效果极佳。
禁一切肿痛咒方:凡遇一切肿痛,可默念咒语:上有太山,下有大海,海中有大鱼专食痈疽。西岳使者听我号令,痈疽小鬼速速消散。急急如律令。念七遍。
另有一方:取紫檀木研细末,用浓醋调和后涂抹患处,兼治游走性肿痛。
治疗身体手足突发肿痛方:取驴脂与盐末调和后外敷患处。
另有一方:用浓醋调和蚯蚓粪便外敷。
另有一方:将苍耳捣烂外敷,冬季用其种子,春季用其嫩叶。
另有一方:用浓醋调和硝石末外敷。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三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