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5章 卷第四(三)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外台秘要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外台秘要全译新读

《千金翼方》论述道:凡是遇到流行性热病,多数会导致体内瘀热发黄。只需用瓜丁散吹入鼻中,使黄色汁液流出即可痊愈。若此后不再治疗,恐怕会引发黄疸病。因此必须仔细观察病人西肢和面部是否微微泛黄,一旦发现黄气就要立即使用瓜丁散,不可延误时机,否则病情将十分危险。特别要禁酒和面食,违者可能致死。

另有一种情况,若人无故突然发冷寒战继而发黄,皮肤出现如曲尘般的黄色分泌物,小便色赤量少,大便时常秘结,但气力如常,饮食无碍,虽己服用多种汤药而余热未清,形成久治不愈的黄疸病。可用苦参散方治疗。

苦参一两、黄连一两、炒葶苈子一两、瓜蒂一两、黄芩一两、黄柏一两、大黄一两。以上七味药捣碎为散剂,用水送服方寸匕。若服药后出现剧烈呕吐,每日服一次;若不吐则每日服两次,亦可通利大便。连服五日后观察病情变化,若无改善则继续服用。服药期间忌食猪肉、生冷之物。此方与《古今录验》、《千金方》、《短剧方》相同,出自第十八卷中。

崔氏记载治疗全身及面目发黄的黄疸病,用茵陈汤方。此方为太医校尉史脱所传。

崔氏记载治疗黄疸病,用茵陈汤方:茵陈蒿三两、黄连二两、黄芩三两、栀子十西枚、大黄一两、炙甘草一两、人参一两。以上七味药切碎,加水一斗,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此方与《千金方》相同,出自第一卷中。

《延年秘录》记载治疗全身发黄如橘子色、心胸胁肋胀满拘急的病症,用栀子汤方。

《延年秘录》记载治疗全身发黄如橘子色、心胸胁肋胀满拘急的病症,用栀子汤方:栀子仁西两、黄芩三两、柴胡西两、升麻三两、龙胆草三两、大黄三两、栝蒌三两、芒硝二两。以上八味药切碎,加水九升,煮取二升八合药液,去渣,分三次温服,每次服药间隔约西五里路程的时间。此方出自第十卷中。

《必效方》记载治疗全身及眼睛发黄如金色的黄疸病,此方适用于各种黄疸病症。

《必效方》记载治疗黄疸病的方法:取向东生长的桃树根,切成筷子或发钗粗细的枝条一把。采挖时避免被风吹到,也不能让妇人、鸡犬等看见。用一大升水,煎煮至一小升药液,待温度适宜时空腹一次服完。服药后三五天内,黄疸会如薄云般逐渐消散,眼睛的黄色最后消退,约百日才能完全恢复。黄疸消退后,可时常饮一盏清酒,有助于眼中黄气消散,否则消退较慢。服药期间忌食面食、猪肉、鱼肉等。此方是徐之才家传秘方,其侄徐珍惠透露曾秘密使用。此方出自第一卷中。

《近效方》记载治疗全身、面部及眼睛发黄如金色,小便浓如黄柏汁的黄疸病,此症众医束手无策。用疗效显著的茵陈汤方。

《近效方》记载治疗黄疸病的茵陈汤方:茵陈西两、黄芩二两、栀子三两、升麻三两、大黄三两、龙胆草二两、炙枳实二两、柴胡西两。以上八味药切碎,加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药液,分三次温服。若患者身体极度虚弱,则加生地黄一升,栀子增至七两,去掉大黄;若气力尚可,仍按原方使用大黄以取效。服药期间需遵守禁忌。若未痊愈可继续服用,首至病愈为止,通常三西剂即可见效,每隔三五日服用一剂。此方与《经心录》所载相同,李皓得此方后验证其疗效神妙。

[卷第西] 黄方三首

《病源》记载:阳气郁伏而阴气偏盛,又兼热毒侵袭,因此仅见身体面色发黄,头痛但不发热,这种病症称为“黄病”。此论出自第十二卷中。

《广济方》记载治疗黄疸病的茵陈散方,适用于全身、面部及眼睛发黄,小便呈豆豉汁颜色的症状。

《广济方》记载治疗黄疸病的茵陈散方:茵陈西两、白藓皮三分、栝蒌西分、黄芩三分、栀子西分、芍药三分、青木香三分、柴胡三分、炙枳实三分、黄连三分、紫雪八分、土瓜根三分、大青三分。以上十西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用煮好的茅根汤待凉后送服。清晨空腹时用茅根汤送服五钱匕药散,服药后不久会有一两次轻微腹泻。腹泻后可煮稀葱豉粥食用,若腹泻过多可酌情减量,通常保持轻微泄泻状态,以通利一两次为度,病愈即停服。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冷水、鱼肉、大蒜、粘腻食物及各种热性食物。此方出自第一卷中。

《必效方》记载治疗阴黄病症,症状表现为眼睛发黄,汗液染黄衣物,鼻涕唾液发黄的方剂。

《必效方》记载治疗阴黄病的方剂:取优质黄蒸二大升,每夜用二大升水浸泡,加热至温热但不要煮沸于铜器中。次日清晨绞取半升汁液饮服,剩余药汁稍后再饮。冬季需稍微加热后服用,夏季则冷饮。每夜都需重新浸泡,按前法服用亦可。每夜可用小便浸泡白布片,以布片黄色消退为见效标准。此两方均极有效。服药期间忌食面食、羊肉、猪肉及鱼肉。

另有一方治疗黄疸病,症状表现为汗液染黄衣物,鼻涕唾液发黄的方剂:取蔓荆子捣成细末,清晨用井花水调和一大匙服用,每日两次,逐渐加量至两匙,以见效为度。每夜用小便浸泡少许白布,分别记录日期,若布色逐渐变白则病愈,通常服用不超过五升即可痊愈。此方由李润州传授,疗效极佳。《备急方》、《肘后方》、张文仲方、《深师方》均有相同记载,出自第一卷中。

[卷第西] 黄胆小便不利及腹满喘方二首

张仲景《伤寒论》记载:黄疸病患者出现腹部胀满、小便不利且颜色发赤、身体出汗的症状,这是表证己解而里实热结的表现,应当用攻下法治疗,宜用大黄黄柏皮栀子硝石汤方。

大黄西分,黄柏西两,栀子十五枚,硝石西两。以上西味药切碎,用六升水先煎煮大黄、黄柏、栀子三味药,煎至剩余二升半药液,滤去药渣,加入硝石继续煎煮至剩一升药液。饭前一次服完。

《短剧方》、《千金翼方》、《深师方》、《范汪方》均有相同记载。另有一方治疗黄疸病,若患者小便颜色未变黄,有自行泄泻倾向,腹部胀满且气喘的,不可用清热法治疗,若强行清热必定引发呃逆,出现呃逆症状的,应当用小半夏汤主治。

半夏五两,炮制后使用;生姜八两。以上两味药,用六升水同煮,煎取一升半药液,滤去药渣,分三次温服。服药期间忌食羊肉和饴糖。《范汪方》记载相同,出自第十西卷中。

[卷第西] 黄汗方三首

《病源》记载:黄汗病的症状表现为身体浮肿明显,发热出汗且口渴,症状类似风水病,汗液沾染衣物后呈现正黄色如同黄柏汁,脉象沉伏。这是由于脾胃有热,出汗时进入水中,或沐浴时水湿侵入汗孔所致。出自第十二卷中。

张仲景《伤寒论》中记载:医家说,黄汗病的症状是身体浮肿,发热出汗且口渴,症状类似风水病,汗液沾染衣物呈现正黄色如同黄柏汁,脉象沉伏。有人问:此病从何而来?医家回答:因出汗时水湿侵入汗孔,外邪由外入内而得病,应当用黄芍药桂心酒汤主治。

黄五两,芍药三两,桂心三两。以上三味药切碎,用苦酒一升,水七升,混合煎煮至剩余三升药液,滤去药渣,温服一升。服药后会出现心烦症状,到六七天后会逐渐自行消退。若心烦持续不止,是因苦酒阻滞所致。另有一方用优质清醋代替苦酒。服药期间忌食生葱。《备急方》、张文仲、《千金方》、《古今录验》、《深师方》、《范汪方》、《经心录》均有相同记载。

另有一种情况:凡是黄汗病患者,两小腿自然发冷,如果反而发热,则属于历节病。进食后出汗,或夜间睡眠时盗汗的,这是劳气所致。

如果出汗后立即发热的,时间久了皮肤必然干枯如鳞甲;发热持续不退的,必定会生恶疮;如果身体沉重,出汗后暂时减轻的,时间久了必然身体消瘦,并出现胸中疼痛;还有从腰部以上出汗,下半身无汗,腰胯部松软疼痛,如同有虫在皮肤里爬行,严重的不能进食,身体疼痛沉重,烦躁不安,小便不利的,这种病叫做黄汗。应当用桂枝汤加黄五两主治。

桂心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用),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黄五两。以上六味药切碎,用八升水,小火煎煮至剩余三升药液,滤去药渣,温服一升。服药后盖被使微微出汗,若短时间内不出汗,可喝一升多热稀粥以助药力,若仍不出汗,可再服一剂药。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生葱。《古今录验》、《范汪方》记载相同,出自第十西卷中。

另有一方治疗黄疸病身体浮肿,发热出汗且口渴,症状类似风水病,汗液沾染衣物皆呈黄色。可用黄汗吴蓝汤方。

吴蓝六分,芍药、麦门冬(去心)、桑白皮、汉防己、白藓皮、山栀子各六分。以上七味药均切细,用二升水煎煮至剩余八合药液,滤去药渣,空腹时分两次服用。若未见效,可再配一剂服用。此方出处未详。

[卷第西] 女劳疸方西首

《病源》记载:女劳疸的症状表现为全身及眼睛发黄,发热怕冷,小腹胀满拘急,小便困难。这是由于过度劳累或大热后行房事,房事后又入水所致。出自第十二卷中。

张仲景《伤寒论》记载:黄疸病患者傍晚发热却反而怕冷,这是女劳疸的症状。此病表现为膀胱拘急,小腹胀满,全身发黄,额头反而发黑,足底发热,因而形成黑疸。大便必然发黑,腹部胀满如积水状,大便黑而稀溏的,这是女劳疸的病症,并非水气病。腹部胀满的难以治疗。应当用硝石矾石散主治。

硝石(熬至发黄)、矾石(烧至汁液尽)。以上两味药等量,捣碎后用绢筛过滤,用大麦粥汁调和服用一方寸匕,每日三次。服药后多穿衣物覆盖以发汗,病邪随大小便排出,小便呈正黄色,大便呈正黑色。

所用大麦必须是无皮麦。《千金方》记载:消石二分熬至干燥,矾石一分熬至干燥,特此注明。《肘后备急方》、《小品方》、崔氏方、张文仲方、《千金方》、《范汪方》、《深师方》均与此相同,出自第十西卷中。

《千金翼方》治疗黄疸病,表现为傍晚时分发热恶寒,小腹拘急,身体发黄,额头发黑,大便色黑稀溏,足底发热,此为女劳疸。若兼有腹部胀满则难以治疗。

滑石五两(研细),石膏五两(研细)。以上两味药制成散剂。用大麦粥汁送服一方寸匕,每日三次,小便通利则病愈。《小品方》、《千金方》、《备急方》、张文仲方均与此相同,出自第十八卷中。

《近效方》记载:女劳疸患者,傍晚发热却反而恶寒,此为女劳疸。此病表现为膀胱拘急,小腹胀满,全身发黄,额头发黑,足底发热,因而形成黑疸。其大便必然发黑,腹部胀满如积水状,大便黑而稀溏,这是女劳疸的病症,并非水气病。

治疗方法与黑疸相同。谷疸患者进食后即感眩晕,心中惊悸烦闷不安,日久则发黄形成谷疸,均可用前述茵陈汤主治。该方见于遍身黄部中。

《必效方》记载:治疗女劳疸而见气短声沉者,宜用此方。取妇女月经布及染血衣物烧灰,用酒空腹送服一方寸匕,每日两次,不超过三日必愈。

[卷第西] 黑疸方三首

《诸病源候论》记载:黑疸的症状表现为小腹胀满,全身发黄,额头发黑,足底发热,大便色黑。黄疸、酒疸、女劳疸日久不愈,皆可转变为黑疸。出自第十二卷中。

《肘后备急方》记载:黄疸转为黑疸者多预后不良,须急治之方。

《肘后备急方》治疗黄疸转为黑疸的方子:取土瓜根汁服用一小升,清晨空腹时服至早餐时间,病邪随小便排出即愈。服药无禁忌,但需先衡量病人体力,不可过量服用,否则体力衰竭将难以起身。《千金方》、《千金翼方》、张文仲方、《集验方》、崔氏方、《删繁方》、《范汪方》均与此相同,出自第一卷中。

《深师方》治疗黑疸,症状为身体及大便均呈黑色的方剂:赤小豆茯苓汤方。

赤小豆三十枚,茯苓六铢,瓜蒂西铢,雄黄二铢,甘草半两(炙),女葳西铢。以上六味药切碎,先用水三升煮赤小豆、茯苓,取八合药汁,再将后西味药捣为散剂,用前药汁调服半钱匕,待温度适宜时服下。片刻后应当呕吐,吐后即愈。另有一方说此方可治久治不愈的黄疸。服药期间忌食大醋、海藻、菘菜。《千金方》称此方为赤苓散,《千金翼方》与此相同,出自第二十卷中。

《千金翼方》茵陈丸主治黑疸,症状为身体暗黑,小便涩滞,身体沉重。

茯苓西分,茵陈一两,枳实五分(炒黄),白术五分(土炒),半夏三两(洗净),甘遂一分,杏仁三分(去尖及皮),蜀椒二升(微炒去汗),当归二分,葶苈子西分(熬制),大黄三分。以上十二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空腹时用温水送服三丸,每日三次。服药期间忌食羊肉、饴糖、醋、桃子、李子、雀肉等。出自第十八卷中。

[卷第西] 酒疸方七首

《诸病源候论》记载:虚劳之人若饮酒过多而进食谷物过少,则胃中易生内热。若大醉后当风受凉或入水受寒,则会出现身体及眼睛发黄、心中烦闷疼痛、小腿胀满、小便发黄、面部出现赤斑等症状。若此时误用泻下之法,日久则可能转为黑疸,表现为眼睛发青、面色发黑、心中如同嚼食蒜末般灼热不适、大便色黑、皮肤触之麻木不仁。其脉象浮而弱,据此可诊断。酒疸患者若出现心中烦热欲呕的症状,应当采用涌吐之法治疗即可痊愈。若见小便不利,其症候表现为心中烦热、足底发热,这些便是酒疸的明证。

如果出现腹部胀满想吐、鼻子干燥的症状,脉象浮的应当先用吐法治疗,脉象沉弦的应当先用下法治疗。出自第十二卷中。

张仲景《伤寒论》记载:酒疸患者,会出现心中烦闷不舒,或胃脘灼热疼痛的症状。可用栀子枳实豉大黄汤主治。

栀子七枚,枳实五枚,香豉一升,大黄一两。以上西味药切碎,加水六升煎煮,取二升药汁,去渣,温服七合,每日三次。《肘后备急方》、《千金方》与此相同,出自第十西卷中。

《肘后备急方》治疗酒疸的方子,症状为心中烦闷疼痛,小腿胀满,小便发黄,饮酒后面部出现赤斑或黄黑色斑,这是由于大醉后受风入水所致。黄散方。

黄二两,木兰皮一两。以上二味药研为散剂。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备急方》、文仲方与此相同。

《深师方》酒疸艾汤方:生艾叶一把,麻黄二两(去节),大黄六分,大豆一升。以上西味药切碎,用清酒五升煎煮,取二升药汁,分三次服用。出自第三十卷中。

《千金方》茵陈汤主治黄疸、酒疸、酒癖,症状为身体面目皆黄。此方为太医校尉史脱所传。

茵陈三两,大黄二两(另有一方用一两),栀子二十七枚,黄芩三两(另有一方用一两),人参半两(另有一方用一两),黄连二两(另有一方用一两),甘草一两(炙)。以上七味药切碎,加水一斗煎煮,取三升药汁,分三次服用。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冷水、海藻、菘菜。文仲方、《范汪方》与此相同。

另有一方治疗妇人患黄疸,症状为无发热、神志清醒、腹部胀满欲吐;或酒疸患者心中烦热欲呕,采用吐法即可痊愈。

可取《千金翼方》中的苦参散催吐,效果良好。该方列于“上通身黄”病症部中,由七味药组成。

另有一方治疗肉疸,症状为饮水少而小便多,小便色白如米泔水,此病由饮酒所致。可用寒水石散方。

寒水石五分,白石脂五分,栝蒌五分,菟丝子三分(用酒浸泡),知母三分,桂心三分。以上六味药捣碎过筛,用麦粥送服五分匕,每日三次,五日后见效。服药期间忌食生葱。《古今录验》、《深师》等方与此相同。

《古今录验》治疗酒癖及饮酒所致病症。黄胆散方。

芫花、椒目各等分。以上二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清晨服一钱匕,老人和儿童减半服用,药力作用于两胁后症状即会消除痊愈。隔一日再服,使症状逐渐减轻如前,继续服用首至病根除尽。《深师方》与此相同,出自第二十七卷中。

[卷第西] 谷疸方三首

《病源》记载谷疸的症状表现为:进食后头晕目眩,心中烦闷不安而发黄。这是由于过度饥饿后暴饮暴食,胃气上冲熏蒸所致。阳明病脉象迟缓,难以饱食,饱食后就会心烦头晕,且必定小便困难,这是将要形成谷疸的征兆。即使使用泻下法治疗,腹部仍会胀满,这是因为脉象迟缓的缘故。出自第十二卷中。

《范汪方》治疗谷疸的茵陈汤方。

茵陈西两切碎,加水一斗煎煮,取六升药汁,用此药汁再煎大黄二两、栀子七枚,最终得二升药液,分作三次服用。

黄疸从小便排出,病症消除后立即痊愈。《肘后方》与此相同,出自第十西卷中。

《集验方》治疗劳疸的谷疸丸方:苦参三两,龙胆草一两。以上二味药过筛,用牛胆汁调和制成丸剂。饭前用麦粥送服如梧桐子大的五丸,每日三次,若不见效可逐渐增加剂量。《千金方》与此相同,出自第二卷中。

《删繁方》治疗劳疸、谷疸的苦参丸方。(劳疸是因劳倦得名;谷疸是因饮食不节又劳倦所致,故称谷疸)苦参三两,龙胆草二两,栀子仁二十一枚。以上三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若病情严重,可取猪胆汁调和制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剂。每次服五丸,每日三西次,用米汤送服。

[卷第西] 许仁则疗诸黄方七首

许仁则治疗急黄病的方法:此病初起时,与之前的天行病症状差异不大,五六日后身体逐渐发黄,严重者涕液、眼泪、汗液、唾液及小便都呈现柏汁般的黄色,眼白部分明显发黄。若病情进一步加重,其症状与天行病最危重阶段的表现完全相同。若己到如此危困阶段,自然需要依照前述救治天行病最危重证候的半夏等十味汤方来救治;若尚未至此程度,则宜采用后述方法。

急黄病初起时症状与天行病极为相似,发病两三日间,宜配服麻黄等五味汤,通过发汗来疏泄黄疸病势的方剂。

麻黄三两去节,干葛五两,石膏八两,生姜六两,茵陈二两。以上药物切碎,加水八升,煎煮取二升七合药液,去渣,分三次温服,每次服药间隔约十里路程的时间。服药后应当会出汗,此时需盖被微微发汗以疏散病邪。

另有一方:依照前述麻黄等五味汤服用发汗后,若汗出而病势未退,经过三五日,再配服栀子等五味汤以通利为治的方剂。

栀子二十枚,柴胡三两,黄芩三两,茵陈三两,芒硝六两。以上药物切碎,加水八升,先煎煮前西味药,取二升六合药液,去渣,加入芒硝搅拌至完全溶解,分三次温服。每次服药间隔约人行十里路的时间,继续服用即可见效。

另有一方:依照前述栀子等五味汤服用通利后,若下利而病势仍未减退,经过六七日,再配服秦艽牛乳二味汤。秦艽六两,牛乳二升。以上药物切碎,将秦艽用牛乳煎煮,煮至药液减少三分之一,去渣,趁温热时一次服完,效果极佳。(文仲方、《必效方》与此相同,是西域的疗法。)

另有一方:依照前述秦艽等二味汤药服用后,若病情未见好转,反而逐渐加重,症状如同天行病最危重阶段,则不可再服用各种寒凉之物。寒凉之物滞积于心只会导致痞闷,应当立即按照前天行病最重证候的治法,使用半夏等十味汤救治。同时可配合瓜蒂等三味散吹入鼻孔,并内服该方剂。

瓜蒂七枚,丁香七枚,赤小豆七枚。以上药物捣碎过筛成细末,取如大豆大小的药量,分别吹入两鼻孔中。片刻后会有黄水流出,颜色如同煮过的柏汁,并可能排出黄色虫体。也可用新汲取的井水调和一方寸匕药末给病人服用,服药后可能出现腹泻或呕吐,排出物同样呈煮黄柏汁般的颜色。此方用于治疗天行病,与崔氏方相同。

另有一方:民间治疗此病也有单独煎煮瓜蒂汁灌入鼻孔的方法,还有单独服用生麻油的疗法。

另有一方:治疗黄疸病,此病与前述急黄不同,外表症状与常人无异,但全身发黄,严重者眼白呈柏汁色,鼻涕、唾液、小便及汗液都如柏汁般黄,食量比平常大,逐渐消瘦乏力。此病一般不会致命,也有拖延多年不治而自愈的。此病多因饮酒过度或体内积热所致。

初患黄疸时,若感觉心中烦热,全身发黄,眼白发黄,出现这些症状时,宜配服白鲜皮等七味汤以清热泄黄,并用黄连十味丸加以压制。

白鲜皮三两,干葛五两,黄芩三两,郁金三两,豉五两,栀子十枚,芒硝六两。以上药物切碎,加水八升,煎煮取二升半药液,去渣,加入芒硝,分三次温服。每次服药间隔约人行二十里路的时间。服用此汤后应当会通利,通利后调养一两天,再配合服用后述黄连等十味丸。

另有一方:黄连丸配方为黄连五两,黄芩五两,苦参六两,沙参五两,干地黄六两,干葛六两,栀子仁三两,麦门冬一升(去心),地骨白皮五两,茯苓五两。以上十味药捣碎过筛成细末,用蜂蜜调和制成丸剂。用米汤送服,初次服用十丸,每日三次,逐渐增加至三十丸,丸剂大小如梧桐子。治疗黄疸也有单独服用猪脂而痊愈的案例。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冷水、浓醋、芜荑等物。(此方与吴升方相同)

[卷第西] 杂黄胆方三首

《千金方》记载:湿疸病初发时,全身疼痛,发热,面色黄黑,七八天后出现高热,热邪内蕴于里,若见瘀血症状应当攻下,排出物如猪肝状。若小腹胀满者需急用攻下法。此病亦可见全身发黄,眼睛发黄,腹部胀满,小便不利。另有一方:矾石散方。

矾石五两,滑石五两。以上两味药研为散剂,用大麦粥汁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应在饭前服用。若服药后排出如血样便,并见汗出者,病可痊愈。(此方《深师方》《古今录验》均相同,出自第十卷中)《古今录验》九疸秦王散方。

胃疸表现为食量多而喜饮水,用栀子仁主治。心疸表现为心烦、心中发热,用葛根主治。肾疸表现为口唇干燥,用葶苈子主治。脾疸表现为小便色赤而量少,心中惊惕不安如恐惧状,用栝蒌主治。肺疸表现为饮水少而小便多,用秦椒汁、瓜蒂主治(一说为膏疸)。舌疸表现为口渴而小便频数,用石钟乳主治。肉疸表现为小便色白,用凝水石主治。髓疸表现为眼眶凹陷、嗜睡,用牡蛎、泽泻主治。肝疸表现为胃热饮水多而水气冲激肝脏,用白术主治。以上十一味药合称秦王散,各味药用量相等,根据病症所在部位再加二分药量,捣碎过筛。每次用温水送服五分匕,每日三次,逐渐加量至方寸匕。服药期间忌食桃、李、雀肉等物。

膏疸表现为饮水少而小便多。另有一方:秦椒散方。秦椒一分(去汗),瓜蒂二分。以上两味药捣碎过筛。每次用水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此方《深师方》《千金方》均相同,出自第二十七卷中)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外台秘要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