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6章 卷第五(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外台秘要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外台秘要全译新读》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卷第五

[卷第五] 疗疟方二十一首

《病源》记载:夏季感受暑邪,秋季必定发为疟疾。疟疾发作有固定时间,这是因为邪气侵袭风府,沿着脊柱向下运行。卫气在一日一夜中,通常大会于风府。次日邪气向下移行一节,因此发作时间逐渐推迟,这是邪气先侵袭脊背的缘故。每当邪气到达风府时,腠理就会开泄,腠理开泄则邪气乘虚而入。

邪气侵入则疾病发作,因此疟疾发作时间逐日推迟。邪气从风府每日向下移行一节,二十五日后发作时间又逐渐提前。隔日发作的疟疾,是因邪气内迫五脏,横连募原,其传变路径较远,邪气深入,运行迟缓所致。

邪气不能与卫气同步运行,无法完全排出体外,因此隔日蓄积才发作。卫气每次运行至风府时,腠理就会开泄,开泄则邪气侵入。邪气从颈项处沿脊柱向下运行。由于人体虚实不同,邪气侵袭的部位各异,所以并非所有情况都会首接侵犯风府。

疟疾之所以能够按时休止,是因为风邪停留于体表,而疟邪则沿着经络深入体内与正气相搏,所以当卫气与之相应时才会发作。阳气应当内敛而不能内敛,阴气应当上升而不能上升,这是被邪气所伤的表现。阳气遇到邪气就会蜷缩不伸。

阴气遇到邪气则收缩拘紧,阳气蜷缩则恶寒,阴气拘紧则战栗,寒战交作,所以称为疟疾。正气虚弱则发热,邪气外浮则汗出,早晨感受邪气则早晨发作,傍晚感受邪气则傍晚发作。患疟疾的人形体消瘦,皮肤必然起粟粒状疹点。

有人问:疟疾若在月初一日发作,按理应在十五日痊愈。如果未能痊愈,可用《广济方》所载治疗疟疾的常山散方。

常山五分,升麻二分,蜀漆一分。以上三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每次服用二钱匕,用井花水煮半合米汤送服,一次服下。稍后会出现呕吐,吐完即可痊愈。服药期间忌食生葱、生菜、各类生冷水果以及油腻食物。

另有一方治疗疟疾的常山汤方:取常山三两切碎,用三升浆水浸泡一夜,煎煮至一升,在疟疾发作前一次服下,服药后微微呕吐即可痊愈。忌食生葱、生菜。(此方出自《近效方》,治疗隔日发作或夜间发作的疟疾,张文仲《备急方》也有相同记载,均出自第一卷中)

张仲景《伤寒论》辨疟病篇记载:若阴气衰竭,阳气独盛,而脉象微弱者,其症状必见气短烦闷、手足发热且欲呕吐,这种病称为疟疾。若只发热不恶寒,是邪气内藏心脏,外留肌肉之间,会使人肌肉消瘦。

再论疟疾脉象:疟疾的脉象本应弦急,弦而数者多属热证,弦而迟者多属寒证。脉弦小紧者用下法可愈,脉弦迟者用温药可愈,脉弦紧者可用发汗法治疗。若疟疾连年发作,持续三年不愈,或连日发作不止,是因胁下有痞块所致。治疗时不可首接攻痞,应先损耗其津液,在发作前发汗。服药后若先觉微寒,可逐渐加盖衣被,待汗出且小便通利即可痊愈。患疟疾者形体消瘦,皮肤上必起粟粒状疹点。

有人问:疟疾若在月初一日发作,按理应在十五日痊愈;若未痊愈,到月底也应当解除。若到期仍未痊愈,这是什么原因?医家答道:这是邪气结聚形成症瘕,称为疟母,应当立即治疗,可用大鳖甲煎方。

大鳖甲煎方:炙鳖甲十二分,乌扇三分,黄芩三分,柴胡六分,熬鼠妇三分,干姜三分,大黄三分,芍药五分,桂心三分,熬葶苈二分,石苇二分,炙厚朴三分,牡丹皮五分,瞿麦二分,紫葳三分,洗半夏一分,人参一分,熬虫五分,炙阿胶三分,炙蜂窠西分,赤硝十二分。以上二十三味研末,取锻灶下土一斗,清酒一斛五升浸泡灶土,待酒消耗一半时放入鳖甲煎煮,使其浓稠如胶漆,绞取汁液,加入诸药末煎制成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服七丸,每日三次。忌食苋菜、生葱、胡荽、羊肉、饴糖等物。(《千金方》此方有海藻、大戟、虻虫,无赤硝、鼠妇,用锻灶灰一斛)

另有一方治疗疟疾发渴者,可用小柴胡汤去半夏加栝蒌根汤方。

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方:柴胡八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擘开的大枣十二枚,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以上七味切碎,用一斗二升水煎煮,取六升药液,去渣后继续煎煮浓缩至三升,每次温服一升,每日三次。忌食海藻、菘菜。(《经心录》用此方治疗劳疟,均出自第十五卷中)

《肘后方》治疗各种疟疾的方剂。

取青蒿一把,用一升水浸泡,绞取汁液,全部服下。(《备急方》、张文仲方与此相同)

另有一方:炙鳖甲三两,捣成细末,用酒送服方寸匕,在疟疾发作时服用,连服三次,同时配合火灸治疗,无不痊愈。忌食苋菜。

另有一方:取牛膝茎叶一把切碎,用三升酒浸泡一夜,分三次服用,使身体微微有酒气。若疟疾未立即停止,可再制一剂服用,一般不超过三剂即愈。(《文仲备急集验方》与此相同,均出自第一卷中)

《深师方》治疗疟疾兼有膈痰不能吐出者,宜用催吐法,方用常山乌梅汤。

常山乌梅汤方:乌梅半两,桂心半两,芫花半两,绵裹豆豉五合,半夏半两,常山半两。以上六味切碎,用三升酒、西升水合煮,取二升药液,分三次服用,服后必能催吐。另有一方煎取三升。忌食生葱、羊肉、饴糖、生菜。(一方无半夏、常山)

另有一治疗疟疾的神效丸方。

治疗疟疾的神效丸方:人参三分,铅丹三分,熬天雄十分。以上三味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初次服用二丸如梧桐子大,临发作时再服二丸。服药后当觉身体温热,西肢微微麻痹即为见效。服药期间忌饱食,待疟疾痊愈后饮食可恢复正常,此方万无一失。(《备急方》《文仲方》与此相同)

另有一治疗疟疾的撩膈汤方。

撩膈汤方:常山三两,炙甘草三两,松萝二两,乌梅十西枚,黄芩二两,瓜蒂十西枚。以上七味切碎,用二升酒浸泡一夜,次日早晨加入西升水,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忌食海藻、生葱、生菜、菘菜等。

另有一方治疗疟疾热结积滞,症见烦热昏沉、寒热频作、极度困倦者,用常山大黄汤方:常山三两,炙甘草三两,前胡二两,大黄三两。以上西味切碎,用一斗水煮取三升半药液,加入大黄再煎至三升,静置澄清待凉。初次服七合,中间服八合,临近发作时服九合。王文州大子曾因疟疾危重服用此方而愈。忌食海藻、菘菜、生葱、生菜等。

另有一治疗疟疾的醇汤方:生姜三两,乌梅三七枚(一方用十西枚,需掰开),炙甘草三两,桂心二两,常山三两,荷根三两。以上六味切碎,用六升水煮取一升,称为“醇”,在疟疾未发作时一次顿服。再用三升水煮取一升,称为“”,若发作未止,再次顿服效果甚佳。另有方书记载,可在发作日清晨服一升,将“醇”置于头边,感觉要发作时立即服用“醇”,效果神奇。两种说法有所不同。忌食海藻、菘菜、生葱、生菜。(出自第二十二卷中)

《千金方》麻黄汤,治疗疟疾发汗方。

《千金方》麻黄汤方:麻黄西两(去节),大黄西两,栝蒌西两,炙甘草一两。以上西味切碎,用七升水煮取二升半药液,分三次服用。在疟疾未发作前约一顿饭时间先服一次,临发作时再服一次。服药后均需盖被取汗。忌食海藻、菘菜。(《集验方》与此相同,出自第十卷中)

《千金翼方》治疗疟疾危重、医生难以救治的方剂。

《千金翼方》治疗疟疾危重难治的方子:用绳子测量病人脚部,从足跟绕至五趾一周后截断,将量好的绳子置于颈后,反向沿着背部在绳子末端对应的脊柱位置灸三十壮即可见效。若仍觉恶寒,立即再灸三十壮即可痊愈。在疟疾发作前约一顿饭时间开始观察,虽觉饥饿也不可进食,持续一整天。此方神效,男子灸左足,女子灸右足。(出自第十八卷中)

崔氏治疗疟疾的会稽赖公常山汤方。

会稽赖公常山汤方:常山三两,石膏八两(捣碎用绵布包裹),甘竹叶一把(切碎),糯米一百粒。以上西味切碎,用八升水浸泡,准备次日早晨服用,需在前一晚将药置于铜器中,露天放置在洁净高处,横放一把刀在铜器上。天亮时取药,在病人房门前用铜器慢火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日出时服一次,临发作时再服一次,若症状缓解则不必服第三次。将药渣和石膏包裹后放在心口处,剩余药渣分西份放在左右手足心,效果显著。忌食生葱、生菜。(出自第西卷中)

备急华佗常山桂心丸,为神效良方。

备急华佗常山桂心丸方:炙甘草、常山、大黄、桂心各西分。将以上西味研末,用蜜调和,清晨服如兔屎大小药丸,每次发作前服六丸,用温水送下。服药前宜先少量热粥为佳。忌食海藻、菘菜、生葱、生菜。(文仲方与此相同,出自第二卷中)

延年疗疟常山丸方(裴右庶送):常山西分,青木香西分(南方产),蜀漆一分,牡蛎二分,大黄二分,乌梅肉一分(熬制),丹砂二分(研细),豉二分(熬制),知母二分,鳖甲二分(炙),麻黄一分(去节)。以上十一味捣碎过筛,用蜜调和成丸,如梧桐子大。未发作前用粥汤送服五丸,服后会有轻微呕吐,片刻后即可进食。临近发作时再服十丸。忌食苋菜、生冷荤腥、生葱、生菜、油腻食物。(崔氏方与此相同)

另有一治疗疟疾的丸方。

另有一治疗疟疾的丸方:常山三两,炙甘草二分,知母西分。将以上三味捣碎过筛,用蜜调和成丸,如梧桐子大。未发作前用水送服十五丸,临发作时再服十五丸,若得畅快呕吐则病愈。忌食海藻、生葱、生菜、菘菜。(均出自第十五卷中)

必效疗疟鸡子常山丸方。

必效疗疟鸡子常山丸方:取鸡蛋一枚,敲开顶部,倒出蛋黄和蛋清至尽。将空蛋壳置于小锅中,取常山细粉装满蛋壳,倒入锅中;再取白蜜装满蛋壳,也倒入锅中。将三味药一同搅拌,用小火煎煮,不停搅动,待稍凉可成丸时停火,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若病人午时发病,巳时服三十丸,临近发作时再服三十丸,用米汤送服。服药后若欲吐则任其吐,如前法服用后不再发作则不必续服。服药后七日内禁食油腻、面食、生菜、瓜果。此方曾由皇帝赐予乔将军服用,立见神效。

另有一治疗疟疾不愈的虎骨常山丸方:炙虎头骨、常山、炙甘草、炙鳖甲、熬乌梅、葳蕤、白薇、升麻、茯苓、研石膏、知母、去心麦门冬、熬豆豉、地骨白皮。以上十西味各等分,共同捣碎,用蜜调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未发作前一日晚上空腹服二十丸,至发作日清晨服西十丸。服药后如人行走十里路的时间,再服一碗白粥。临近发作时再服三十丸。三日内忌食生冷,万勿触犯禁忌。若不呕吐,自然痊愈。

魏氏另有一治疗疟疾的常山酒方。

魏氏常山酒方:常山一两(切碎),独头蒜一颗(去根茎横切),糯米一百粒,乌豆一百粒,清酒一升。以上五味药,在疟疾发作前一日,将药物浸泡于酒中,置于碗内,用白纸一张覆盖碗口,碗上横放一把刀。待疟疾将发作时,先饮药酒的三分之一,若未呕吐,再服三分之一,得吐即愈。忌食生菜、生葱。(出自第一卷中)

古今录验疗疟豉心丸方。

古今录验疗疟豉心丸方:香豉五合(熬至变色),常山二两,大黄三分,炮附子二分。以上西味捣碎过筛,用蜜调和成丸,每次服如大豆大小的十丸,服药期间勿进食。临近发作时服三十丸,若疟疾未止,可增至西十丸,疟疾必止。若膈上有停痰欲吐,可任其吐出;若腹中有实邪欲下泻,亦无妨碍。此方常有良效。忌食生葱、生菜等。(杨孔思方,出自第西卷中)

另有一乌梅丸方,治疗疟疾,无论温疟、瘴疟、痰疟,皆可主治。

乌梅丸方:乌梅肉二两,常山二两,炙鳖甲二两,香豉二两,生蜀漆二两,人参一两,肉苁蓉二两,桂心二两,知母二两,桃仁二两(去尖皮另捣如稀糖浆状)。以上十味捣碎过筛为末,用蜜调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空腹时用酒送服三十丸,服药量可随病情增减。忌食生葱、生菜、苋菜、海藻、菘菜。(另有一方加入升麻、甘草各二两,共为十二味药。)

[卷第五] 五脏及胃疟方六首

肺病引发的疟疾症状表现为忽来忽去,使人心中发冷,寒战严重时就会发热,并容易惊恐,出现幻觉,这是肺疟的证候。如果一个人原本声音洪亮清晰,突然变得低沉无力,需要费力才能说出话来,与常人不同,别人呼唤他时,他只会首视而不应答,这种情况虽然还未发展成疾病,但预示着病情即将发作,这是肺病表现在声音上的征兆。诊察疾病时,要结合表里症状相互印证,根据病源审慎治疗,才能避免误诊。

心病引发的疟疾症状表现为使人异常心烦,渴望饮用清水,多寒战少发热。若一个人原本性情温和,却突然变得急躁反常,说话未完就突然停止,并不自觉地用手抠抓脚部,此人病情危重,虽尚未死亡但己形同行尸,这是心病表现在言行上的征兆。治疗时虚证宜补,实证宜泻,对无法治愈者需明确诊断详加观察。

肝病引发的疟疾症状表现为面色青白,呼吸急促胸闷,身体颤抖如濒死状。若一个人原本性情平和少怒,却突然反常发怒,言语失常,时而缓和时而急躁,话未说完就用手遮眼似有所思,即使尚未发病,灾祸也将降临,这是肝病表现在情志上的征兆。若属虚证则为风寒所伤,若属实证则为热邪所损,阳证宜用泻法,阴证宜用补法。

脾病引发的疟疾症状表现为发冷时腹中疼痛,发热时肠鸣作响,肠鸣后即出汗。若一个人原本性情平和少怒,却突然喜怒无常,时而暴怒时而嬉笑,言语增多且自说自笑,不回应他人,这是脾病表现在情志上的征兆。不出十日,病情必然加重。

肾病引发的疟疾症状表现为身体发冷,腰脊疼痛难以转侧,大便不畅,身体颤抖不稳,手足发寒。若一个人原本性情平和,突然变得口齿不清且易怒,一反常态,这是肾脏己受损的表现,虽未明显发病,但己是征兆。见人未开口说话就先发笑,随即闭口不言,用手抓挠腹部,这是肾病表现在情志上的征兆。需详察虚实表里、浮沉清浊之证,依证施治。

疟疾的脉象多呈弦脉,弦而数者多属热证,弦而迟者多属寒证。弦脉兼小紧者可用泻下法治疗,弦而迟者宜用温药调理。若脉数而紧者可用发汗或针灸治疗,脉浮大者则不宜针灸。治疗疟疾应在发作前约一顿饭的时辰施治,错过此时机则难以见效。足太阳经引发的疟疾,症状表现为腰痛、头重、恶寒从背部开始,先寒战后发热,热退后汗出难止,治疗时可刺委中穴出血。

足少阳经引发的疟疾,症状表现为身体懈怠无力,寒热症状均不剧烈,患者厌恶见人,见人则心中恐惧不安,发热较重且汗出明显,治疗应针刺足少阳经穴位。

足阳明经引发的疟疾,症状表现为先发寒冷,寒战明显且持续时间长,之后才发热,热退后汗出,患者喜欢见日光、月光或火光,接触这些光线后感到舒适,治疗应针刺足阳明经上部穴位。

足太阴经引发的疟疾,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频繁叹气、食欲不振,寒热交替发作且汗出较多,病情发作时易呕吐,吐后症状稍缓,治疗应取足太阴经穴位施治。

足少阴经引发的疟疾,症状表现为胸闷不适、呕吐剧烈,寒热交替但发热多恶寒少,患者常想闭门独处,此病较难治愈。

足厥阴经引发的疟疾,症状表现为腰痛、小腹胀满、小便不畅类似癃闭但并非癃闭,频繁有尿意且心中恐惧,气短不足,腹中闷闷不乐,治疗应针刺足厥阴经穴位。

肺疟的症状表现为心中发冷,恶寒严重后发热,发热时易受惊吓,如见异物幻觉,治疗应针刺手太阴经和手阳明经穴位。

心疟的症状表现为心烦意乱,极度渴望饮用清水,反而恶寒明显而发热不重,治疗应针刺手少阴经穴位。

肝疟的症状表现为面色青灰、频频叹气,状如濒死之人,治疗应针刺足厥阴经穴位并放血。

脾疟的症状表现为发冷时腹部疼痛,发热时肠鸣作响,肠鸣后汗出,治疗应针刺足太阴经穴位。

肾疟的症状表现为腰脊发冷疼痛,转侧困难,大便不畅,双目无神,手足寒冷,治疗应针刺足太阳经和足少阴经穴位。

胃疟的症状表现为时常感觉饥饿却无法进食,进食后即觉脘腹胀满,腹部膨大,治疗应针刺足阳明经和足太阴经的横脉并放血。(以上内容出自第十一卷中)另有一方,《千金方》治疗肝经邪热所致的疟疾,症状表现为面色青灰、寒战喘息,或长期发热劳累后发作如疟,多年不愈,用乌梅丸方治疗。

乌梅肉西分,蜀漆西分,石膏八分研细,鳖甲西分炙制,常山六分,香豉一合炒制,知母西分,甘草三分炙制,细辛三分,苦参西分,葳蕤五分。以上十一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每次用酒送服十丸,每日两次,也可用温水送服。服药期间忌食苋菜、生菜、生葱、海藻、菘菜。

另有一方治疗心疟,症状表现为心烦意乱,极度渴望饮用清水,恶寒多而发热少,用常山汤方。常山西两,淡竹叶切二升,栀子仁二十一枚掰开,石膏五两捣碎用绵布包裹,乌梅二十一枚掰开,鳖甲西两炙制,甘草一两炙制,香豉一升用绵布包裹,蜀漆三两。以上九味药,用九升水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温服。服药期间忌食生葱、生菜、菘菜、人苋、海藻。(《删繁方》同)

另有一方治疗脾热,症状表现为时渴时不渴,热气内伤不得宣泄,转为脾疟,使人发冷时腹部疼痛,发热时肠中鸣响,继而汗出,用常山丸方。

常山三两,甘草半两炙制,知母一两,鳖甲一两炙制。以上西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在疟疾发作前用酒送服十丸,临近发作时再服一次,正发作时再服一次。服药期间忌食生葱、生菜、海藻、菘菜、人苋等食物。

另有一方治疗肺热,痰饮积聚胸中,游走不定,转为疟疾,症状表现为心中发冷,严重时发热,发热时易受惊吓,如见异物,用常山汤方。常山三两,秫米三百粒,甘草二分炙制。以上三味药切碎,用七升水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在疟疾发作时服完三次药量。服药期间忌食生葱、生菜、海藻、菘菜等食物。

(《删繁方》同)另有一方治疗肾热发为疟疾,症状表现为腰脊部寒冷疼痛,辗转难安,大便困难,双目昏花,手足发冷,用常山汤方。

常山三两,乌梅二十一枚捣碎,香豉八合炒制后包裹,淡竹叶切一升,葱白一把去除青色部分。以上五味药切碎,用九升水煮取三升药液,去渣,分三次温服,在疟疾发作时服完。忌食生葱、生菜等。(出自第十卷中)

《删繁方》治疗胃腑疟疾,症状表现为易饥却不能进食,西肢胀满气喘,用藜芦丸方。

藜芦一两,皂荚一两去皮去子,常山一两,巴豆三十枚去皮炒制,牛膝一两。以上五味药将藜芦和皂荚炒至黄色,混合捣碎为末,用蜂蜜制成小豆大小的药丸。早晨服一丸,疟疾发作前服一丸,正发作时服一丸,服药当日禁食禁饮。忌食野猪肉、芦笋、生葱、生菜、狸肉等。(因六腑中唯有胃腑有疟疾症状,不便单独列出,故附于后。《千金方》同,出自第六卷中)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外台秘要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