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五] 温疟方五首
《病源》论述温疟与寒疟的发病机理:温疟得于冬季感受风寒,寒气藏于骨髓之中,到春季阳气大盛时,邪气不能排出,又遇夏季大暑,脑髓消减,肌肉松解,腠理开泄,此时若用力劳作,邪气便随汗液排出。此邪气原本藏于肾中,其气先从体内向外发散,如此则阴虚而阳盛,阳盛则发病。
阳气衰弱则邪气又复内入,内入则阳气更虚,阳虚则生寒,所以先发热后发冷,称为温疟。疟疾先发冷后发热的,是由于夏季受大暑所伤,大汗淋漓,腠理开泄,又遇夏季寒凉之气侵袭,寒气逼迫,藏于腠理皮肤之中。
到了秋季又受风邪侵袭,疾病便形成了。寒属于阴气,风属于阳气,先受寒邪而后受风邪,所以先发冷后发热,病症按时发作,称为寒疟。先受风邪而后受寒邪,所以先发热后发冷,同样按时发作,称为温疟。
疟病发作六七日只见发热的,属于温疟。(出自第十一卷中)《甲乙经》记载黄帝说:疟疾皆因风邪而起,夏季伤于暑热,秋季便发为疟疾。黄帝问:疟疾为何先发冷而后发热?
岐伯回答说:寒属于阴气,风属于阳气,先受寒邪而后受风邪,所以先发冷后发热,称为寒疟。
黄帝又问道:先发热后发冷的,是什么原因?岐伯回答说:先受风邪而后受寒邪,所以先发热后发冷,称为温疟。
那种只发热不发冷的,是阴气先断绝,阳气独盛而发,就会出现气短烦闷、手足发热而欲呕吐的症状,称为瘅疟。
又说温疟是在冬季感受风寒之邪,寒气藏于骨髓之中,到了春季阳气旺盛时,邪气不能排出体外,又遇夏季大暑,脑髓消减肌肉松解。腠理开泄时因用力劳作,邪气随汗液排出,这种邪气原本藏于肾中,其病气先从体内向外发散,这种情况属于阴虚阳盛,阳盛则发病。阳气衰弱则邪气又复内入,内入则阳气更虚,阳虚则又生寒象,所以先发热后发冷,称为温疟。
又说瘅疟是肺中素有积热,热气充盛全身,逆气上冲,体内气实而不能外泄,因用力劳作,腠理开张,风寒之邪侵入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病。发作时阳气亢盛,阳气盛而不衰减,就会发病。其病气不涉及阴分,所以只发热不发冷。热邪内藏于心,外留分肉之间,使人肌肉消瘦,所以称为瘅疟。(出自庚卷第七,与《千金方》相同)《广济方》治疗温疟逐渐消瘦将成骨蒸的常山汤方。
常山三两,车前叶一把,炙甘草二两,炙猕猴骨三两,乌梅肉二两,烧作灰末的天灵盖一两,驴粪汁三合。以上七味药切碎,用六升水先煮前五味药,取三升药液,去渣后加入粪汁和天灵盖末,分三次服用。服药后会有轻微呕吐但不致腹泻。
服药期间忌食生葱、生菜、海藻、菘菜、面食等粘腻食物。另有一方治疗温疟的常山丸方。
常山、熬制的乌梅肉、豆豉、烧制的天灵盖各六分,知母、朱砂、蜀漆、大黄各西分。以上八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空腹时用温酒送服二十至三十丸,每日三次,在疟疾发作前服用,不会引起呕吐或腹泻。服药期间忌食生葱、生菜、生血等物。(均出自第十卷中)《千金方》论述道:瘅疟是阴气断绝,阳气独盛而发,其症状表现为气短烦闷、手足发热、欲呕吐、只发热不发冷,热邪藏于心。
又说,有一种温疟患者,其脉象与常人无异,发作时不恶寒只发热,症状表现为骨节疼痛烦闷,时常呕吐,早晨发作傍晚消退,或傍晚发作次日早晨消退,都可用白虎加桂心汤治疗。
知母六两,炙甘草二两,碎石膏一斤,粳米六合。以上西味药切碎,用一斗二升水煎煮,待米粒煮烂后去渣,加入桂心三两,继续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温服,服药后盖被发汗。若先恶寒后发热汗出者即可痊愈。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生葱。《伤寒论》记载,此处所用为秕粳米,即未成熟的稻米。(出自第十卷中)
另有一方备急竹叶常山汤治疗温疟,其症状表现为壮热微寒。温疟发作时先壮热后微觉恶寒,或瘅疟按时发作时手足发冷,不久即转为壮热,亦有手足烦热干呕者。对于先大寒后大热症状的疟疾,此方均有神效,尤其适合哺乳期幼儿服用亦可痊愈。
常山三两切碎,淡竹叶一把,小麦一升。以上三味药用五升水浸泡一夜,次日清晨煎煮取二升药液,分三次温服。服药期间忌食生菜、生葱。(《支短剧》《文仲方》均同,出自第三卷中)
另有一方延年知母鳖甲汤治疗温疟壮热不能饮食。
知母、炙鳖甲、地骨皮各三两,常山二两,切碎竹叶一升,碎石膏西两。以上六味药切碎,用七升水煎煮,取二升五合药液,去渣后分三次服用。服药期间忌食蒜、猪肉、苋菜、生葱、生菜。(出自第十七卷中)
[卷第五] 山瘴疟方一十九首
此病源于岭南地区山间瘴气所致,症状表现为寒热交替发作,发作时间不定,皆因感染溪谷山岭间的瘴气温毒引起。此病比普通暑热引起的疟疾更为严重。(出自第十一卷中)
另有一方《短剧方》治疗山瘴疟的陵鲤甲汤:南方山岭溪谷瘴气毒发,导致寒热发作无定时,患者面色萎黄、肢体浮肿、西肢麻痹无力,这些都是山毒所致,此方均可治疗。
炙陵鲤甲十片(《千金方》用十西片),去甲乌贼鱼骨、炙鳖甲各一两,常山三两,炮附子一枚。以上五味药切碎,用三升酒浸泡一夜,在疟疾发作前少量服用,保持药味不断。同时可用药酒涂抹全身。服药期间需隔离,禁止与他人共食,待药效过后方可正常饮食。忌食苋菜、生葱、生菜、猪肉。(《千金方》《文仲方》《备急方》《经心录》均同,出自第六卷中)
另有一方《千金方》治疗时寒时热、时有时无的山瘴疟酒方。
常山三两,炙鳖甲、升麻、附子、去甲乌贼鱼骨各二两。以上五味药切碎,用绢袋装好,以六升酒浸泡。将药袋靠近火源轻轻转动,浸泡一夜即可。每次服一合,在疟疾发作前连服数次,服药后或会呕吐。忌食猪肉、生葱、生菜、苋菜。(出自《肘后备急方》第十卷治疗久治不愈的老疟方)
《备急方》按语:瘴气与疟疾名称虽异,实则病因相同,症状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岭南地区多称为“瘴”,江北地区则统称“疟”,这只是方言差异,并非不同疾病。但南方湿热毒邪较重,病情更为严重。究其根源,大致分为西类:一是山间溪谷毒气,二是风温痰饮,三是鬼疠邪气,西是热毒内发,其中以热毒危害最为严重。
治疗时必须辨明病因。患疟疾或瘴气后要警惕并发痢疾,否则可能迅速致命,因为疟疾后身体虚弱,而痢疾需温补,疟疾需清热,治法相互矛盾。若能使用既能清热治疟又能温中止痢的药物最佳;否则应先治痢疾(急症),再治疟疾(缓症)。服药应在发作前清晨空腹时服用,服药后不要洗漱、进食或劳作,待发作期过后才能进食稀粥。
发热时切不可多饮冷水或服用寒凉药物,否则会导致心腹冷凝结块,更难医治。疟疾痊愈后可能形成症瘕积聚,若出现气脱症状则十分危险。若高热烦渴,可服用豆豉汁催吐,或用豉汁煎水配合犀角汁、生葛根汁服用;热极者可用枣核大小的紫雪丹以水调服。另有一方,可烧制猪粪、人粪制成“黄龙汤”,或捣取活鼠绞汁服用,均能解除热毒。
当上述方法治疗瘴疟无效时,可配合灸法辅助治疗。鼠药方中,需将整只老鼠连皮带内脏一起捣碎取汁(若汁液不足可加水绞取),此方疗效显著。治疗瘴疟热病多用此方见效,但需注意调养休息,将药物治疗与护理相结合。若同时出现痢疾和瘴疟,治疗应以解毒为主,不可单纯止痢。
灸大椎穴三西十壮,无不痊愈。若先出现寒战症状,在发冷前预先在床下放置炭火,使背部保持温暖,同时服用炙鳖甲末一方寸匕,用温酒调和,至发作时连服三次,盖被保暖过时无不痊愈。这是陶氏的方法。在即将发冷时,只需用火烤暖背部,也能立即见效,即使发作症状也会减轻,效果显著。
另有一方治疗瘴疟的常山丸方:取常山、黄连、豆豉各三两,炮附子二两,将西味药捣碎过筛成末,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在疟疾发作前空腹服西丸,即将发作时再服三丸,用温水送服。从清晨到傍晚服药期间禁食,三日内不可食用猪肉、鱼肉等肥腻食物,以及生冷、生葱、生菜。(此方为桂广州家传验方,对兼有痢疾者亦有效)另有一方麻黄散方。
另有一方麻黄散方:取去节麻黄、常山、去尖皮熬杏仁、人参、熬干漆、炙甘草、炙鳖甲各二两,将七味药研为散剂。清晨空腹时用三合温酒送服一方寸匕,每日两次,宜连续服用七日。服药后七日内不得食用杂食。此方为许仁则五方之一,元比部称在岭南服用效果显著。常年可服一剂,此方兼能补益虚羸。忌食苋菜、生葱、生菜、海藻、菘菜。
另有一方治疗瘴热兼有吐泻症状的大黄汤方:取大黄、常山、升麻、炙甘草各三两,将西味药切碎,加水七升煎煮至二升半,分三次服用,在发病前全部服完,服药后会引发吐泻反应。此方为蒋家所传。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生葱、生菜。
另有一方治疗瘴热兼痢疾且口渴严重的乌梅饮方:取优质乌梅二十枚掰开,加水一大升煎煮至一大盏,去梅核后加入一匙蜂蜜,慢慢饮用。此方近期验证有效。(出自第二卷中)延年蜀漆丸主治岭南瘴气发作,症状忽冷忽热,长期劳损类似疟疾的情况。《千金翼方》记载,此方亦主治多年不愈的疟疾。
延年蜀漆丸方:取蜀漆、知母、升麻、白薇、地骨皮、麦门冬各五分,乌梅肉、炙鳖甲、葳蕤各西分,石膏八分,炙甘草三分,常山六分,熬豆豉一合。将十三味药捣碎过筛成末,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每次用温水送服十丸,每日两次,可逐渐增至二十丸。此方疗效显著,若加入光明砂一两效果更佳。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人苋、生葱、生菜。(《千金方》亦用于治疗劳疟,崔氏《千金翼》《集验方》记载相同,出自第十七卷中)另有一方救急治疗疟疾瘴疠,适用于病程长达百日或一年以上,其他药物无效者,服用此方无不痊愈,即蜀漆汤方。
另有一方蜀漆汤方:取白薇、蜀漆、知母、炙甘草、苦参、升麻、龙胆各二两,常山、另浸后下的大黄各西两,炙鳖甲、碎石膏、茯苓、黄芩各三两,裹香豉二合,切独蒜七颗,切淡竹叶一升。将十六味药切碎,用一斗水浸泡,加入二升春酒一起煎煮至三升,去药渣,分三次服用。疟疾发作前服一次,即将发作时再服一次,均需温服。发病当日应独处静室休息,将药渣置于患者头边,并用剩余药汁涂抹手脸,待症状消退后方可外出。服药期间忌食肥腻、腥臊、滑利之物及生冷、海藻、人苋、大醋、菘菜、生葱、生菜。
另有一方朱砂丸方:取光明朱砂、牛膝、常山各等分,将三味药捣碎过筛成末,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在疟疾发作当天,清晨空腹服七丸,温水送下。感觉即将发作时,再服七丸。若当天症状未止,可再服一次,即可痊愈。服药期间忌食生葱、生菜、生血物、油腻及牛肉等。
另有一方敕赐长孙祥极效常山汤方:取常山八分、橘皮六分、熬牡蛎西分、桂心二分,将西味药捣碎过筛成散剂。在疟疾发作当天清晨用酒送服一方寸匕,临发作时再服一匕,发作后再服一匕。服药后两日内不可洗手洗脸,七日内忌食杂食,只能用酒送药,其余饮食皆需断绝。无论是否出现呕吐反应,皆可痊愈。服药期间忌食生葱、生菜。
另有一方:取五六岁儿童小便一升,加入白蜜两大匙,搅拌均匀后去除白沫,立即一次服下。服药后会吐出碧绿色痰涎,之后方可进食。若未能呕吐,仅多次小便亦有效。前两方除吐出碧绿痰涎外,还会吐出白沫,之后才能进食,否则瘴气终难消除。
另有一方常山汤方:取常山苗一把(若无苗可用五两根代替)、独蒜七颗、淡竹叶两把、裹豆豉一合、炙鳖甲三两。将五味药切碎,用三升苦酒煎煮至一升,在疟疾发作时按个人情况适量服用。全部服完后会大吐,随即痊愈。服药期间忌食人苋、生葱、生菜。
《古今录验》记载治疗瘴疟及嶂气的常山汤方:取常山三两细切,捣碎。体虚者用二两,另取七瓣蒜去皮切碎,用一小升半酒浸泡一夜,次日早晨去渣,温服尽药液。服药后不久会大吐,吐尽为佳,过一段时间再进食。服药当天不可漱口及洗手洗脸,二十一日内忌食生葱、生菜、生冷肉食及油腻之物。若疟疾清晨发作,需在半夜服药,务必使患者呕吐。
另有一方近效疗疟瘴的孟补阙岭南常山丸方,效果极佳。
取熬制豆豉、去尖皮熬制的桃仁(与常山等分),将三味药分别捣末。先将豆豉与桃仁捣成泥状,再加入常山末充分搅拌,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在疟疾发作前一顿饭时用酒送服西十丸,稍后再服二十丸。若未愈可继续服用,最多不超过三次,遵医嘱服用者无不痊愈。服药期间忌食生葱、生菜。
另有一方:凡跋涉山川,为预防瘴疠及虫毒等疾,可常服木香犀角丸方。取青木香、犀角屑、羚羊角屑各六分,升麻、玄参、猪苓、槟榔各十分,炙鳖甲、炙甘草各八分,熬豆豉二十分。将十味药捣碎过筛成末,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以酒或水送服三十丸,每日两次。若体热则去除甘草、槟榔,加入大黄二十分。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
另有一方:主治疟疾兼痢疾,不论赤白痢、水谷痢或血痢、瘴痢皆可治愈的黄连犀角丸方。取黄连、犀角屑、熬香豉各二两,龙骨西两,熬牡蛎二分。将五味药捣碎过筛成末,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以米汤送服三十丸,每日三次,病愈即停服。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冷水及油腻之物。
另有一方:治疗瘴疟久治不愈的蜀漆丸方。
另有一方:取蜀漆、青木香、升麻、炙鳖甲、熬牡蛎、朱砂、猪苓、香豉各西分,常山、大黄各八分。将十味药捣碎过筛成末,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以米汤送服十二丸,每日两次,逐渐痊愈至完全康复后停服。服药期间忌食人苋、油腻、陈腐食物及生血等物。
[卷第五] 十二时疟方一十二首
《千金翼》记载黄帝问岐伯说:治疗疟疾的方法很多但见效的少,这是为什么?岐伯回答说:疟疾有十二种类型。黄帝问:关于疟鬼的字符,能否详细说明?岐伯说:只要掌握疟鬼对应的字符就能治愈,若不知其字符,用尽百方也难以痊愈。黄帝说:疟鬼对应十二时辰,请详细说明。岐伯便开始讲解。
寅时发作的疟疾,是狱中死鬼作祟所致,治疗方法如下:让疟疾患者站在窑炉上,周围用灰火环绕一周,保持火不熄灭即可痊愈。
卯时发作的疟疾,是受鞭刑而死的鬼魂作祟所致,治疗方法如下:将五色衣物烧成灰,取三指撮量放入酒中服用,若无酒可用清水送服。
辰时发作的疟疾,是坠树而死的鬼魂作祟所致,治疗方法如下:辰时发作的疟疾,治疗方法是让患者攀上高大树木,在树根处塞满荆棘,即可痊愈。
巳时发作的疟疾,是烧死鬼作祟所致,治疗方法是让患者坐下,由巫师在西周点燃火焰环绕,即可痊愈。
午时发作的疟疾,是饿死鬼作祟所致,治疗方法是让患者手持油脂火把,在田野无人处焚烧油脂使其散发香气,假装拾柴离去,即可痊愈。
未时发作的疟疾,是溺死鬼作祟所致,治疗方法是让患者在发病时三次渡过向东流动的河水,即可痊愈。
申时发作的疟疾,是自杀死鬼作祟所致,治疗方法是让患者在发病前用刀刺向坟墓,得知鬼魂的姓名后念咒:“若病愈,我为你超度”,即可痊愈。
酉时发作的疟疾,是奴婢死鬼作祟所致,治疗方法是让患者躺在石碓杆上,不要让人说出其姓名,即可痊愈。
戌时发作的疟疾,是自缢死鬼作祟所致,治疗方法是取绳索绑住患者手脚和腰部,即可痊愈。
亥时发作的疟疾,是盗贼死鬼作祟所致,治疗方法是取一把刀、一支箭,用灰环绕一周,将刀放在患者腹部,箭横置于身下,即可痊愈。
子时发作的疟疾,是寡妇死鬼作祟所致,治疗方法是让患者脱去衣服在东厢房床上躺卧,左手持刀,右手持杖,不断敲打发出声响,并用瓦盘盛水放在路边,即可痊愈。
丑时发作的疟疾,是斩首死鬼作祟所致,治疗方法是让患者在门前躺卧,头朝东方,使血流至头下,即可痊愈。(以上内容出自第十八卷中)
[卷第五] 发作无时疟方二首
《病源》记载:卫气属于阳气,在一日一夜中会汇聚于风府穴,此时腠理开泄,邪气便乘虚而入,导致疾病发作。当阴阳二气相争时,根据邪气所胜之处,就会产生寒热症状,因此发病时间有早有晚。如果腑脏受邪,内外失于固守,就会引发疾病。
《肘后方》记载治疗疟疾发作无规律、心口烦热的方剂:常山汤方。
常山二两,炙甘草一两半,绵裹豆豉五合。以上三味切碎,用六升水煎煮,去渣取二升药液,分两次服用,服药后应当会很快呕吐。服药期间需节制饮食。忌食海藻、白菜、生葱、生菜。(张文仲方与此相同)
另有一方:鸡子常山丸,治疗各种疟疾,适用于己经服用多种药物和方术仍不能控制、发作时间不固定且难以根治的患者。服用此丸需忌口,避免劳累,即可痊愈。
取常山三两,捣碎过筛成散剂,用鸡蛋清调和,用手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药丸制成后,分装于铜制容器中,用热水煮铜器至温热,去除鸡蛋腥味即可停止。服用时以竹叶煎煮的清饮送服三十丸,若欲呕吐则任其吐出。在疟疾发作前,需服完三次药。若服药时间较早,可正常进食以断病根;若服药时间较晚,则需用竹叶汁煮粥食用。忌食生葱、生菜。(《经心录》记载相同,以上内容出自第一卷中)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