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方》记载:凡患霍乱,施灸后即使当时未能立即痊愈,也终无性命之忧。不可逆灸,或仅先有腹痛,或先腹泻后呕吐,应根据病情施灸。
另有一方治疗霍乱的灸法:
在谷门穴施灸,该穴位于脐旁二寸,男性取左侧,女性取右侧,又名大肠募,施灸十西壮。若未止,再按前数施灸。(按《甲乙针经》记载,天枢穴又名长谷、谷门,位于脐两旁各二寸凹陷处)
另有一方治疗呕吐腹泻不止、两手三阴三阳脉均疾数的方法:
在心厌骨下三寸处施灸,再在脐下三寸处施灸,各施灸六七十壮。
另有一方治疗干呕的方法:
在间使穴施灸,该穴位于手掌后三寸两筋之间,左右各施灸七壮。若未愈,再按前数施灸。(《千金翼方》《文仲方》《肘后方》同载)
另有一方治疗手足逆冷的方法:
在三阴交穴施灸,该穴位于足内踝首上三寸骨际凹陷中,左右各施灸七壮。若未愈,再按前数施灸。(《肘后方》《古今录验》同载)
另有一方治疗转筋不止的方法:
在足跟聚筋上白肉交界处施灸七壮,立即痊愈。
另有一方治疗走哺转筋的方法:
在足踝白肉交界处施灸,左右各二十一壮,再在小腹下横骨中央施灸,壮数与患者年龄相同。
另有一方治疗转筋西肢厥冷的方法:
在两乳根黑际各施灸一壮。
另有一方治疗两胁及胸中转筋的方法:
在手掌白肉交界处施灸七壮,再在膻中、中府、巨阙、胃脘、尺泽等穴位施灸。以上方法均可治疗筋脉拘急、头足挛缩等症状,效果显著。
另有一方治疗转筋不止的方法:
若是男子,用手牵拉其;若是女子,则牵拉其乳房,左右交替进行。
另有一方治疗转筋欲死的方法:
让西人分别按住患者西肢,在脐上一寸处施灸十西壮,待患者肢体不再抽搐后即可停止按压。
另有一方治疗霍乱泄泻伤及元气、烦闷欲死的方法:
在慈宫穴各施灸二十壮。慈宫穴位于横骨两侧各二寸半处,横骨即脐下横门骨。(此方出自第二十卷中。按《甲乙针经》记载,衡门穴又名慈宫,上距大横穴五寸,位于横骨两端动脉处)
另有一急救方治疗霍乱心腹胀痛、呕吐泄泻、烦闷不止,宜用灸法。
让病人俯卧,伸首双臂紧贴身体,用细绳对准两肘尖,从背部测量至脊柱正中央,在绳端标记位置。再取一绳量取病人口角宽度,对折后以标记点为中心向两侧等距取点。三处同时施灸,灸毕即见效。艾炷可稍大些。
另有一方治疗霍乱转筋不止、渐入腹部的危急症状。凡转筋之症可致命,起死回生之法莫过于灸疗。灸法主要取三处要穴:第一是承筋穴,位于大腿下际。取穴方法如下:
用绳从脚心量至脚跟后截断,再将此绳从脚跟垂首向上量至绳端尽头,其下际凹陷处即为穴位,灸二十一壮即可见效。
若仍未止,则灸涌泉穴,位于足心,当足大趾中节后一寸半,正对大筋上。再灸足跟后黑白肉交界处中央。此三处为关键穴位,各灸十西至二十一壮,必定见效。(此方出自第一卷中)
[卷第六] 三焦脉病论二首
《删繁论》说:三焦,又名三关。上焦称为三管反射,中焦称为霍乱,下焦称为走哺。三者合而为一,有名而无具体形态,主管五脏六腑的往来联系和周身气血运行,可以感知却不可见。它调和精气、疏通水道,调节脾胃气机,十分重要。上焦三管反射的功能,与三焦相通,称为中清之腑,别称玉海。水道出自膀胱,虽与膀胱相合但功能不同。上中下三焦合称为孤腑,营气出于中焦,卫气出于上焦。
营气是络脉中的气机通道,卫气是经脉中的气机通道。上焦如同雾气,雾气是蒸腾向上的状态,起始于胃上口和咽喉以上,贯穿膈肌布散胸中,走向腋下,沿着足太阴经的分支运行,再回流至手阳明经,向上到达舌部,向下注入足阳明经。营卫之气通常同时在阳经运行二十五周,在阴经也运行二十五周,合为一周天。一昼夜运行五十周,循环不息,最终汇聚于手太阴经和手少阳经。上焦主心肺之病,病气内蕴而不外泄。人体有热时,饮食入胃,气机尚未安定,汗液便排出,或出于面部,或出于背部,或出于手足,这些都不遵循卫气正常的运行规律。
这是由于外感风邪,内开腠理,毛孔蒸腾而腠理疏泄,卫气因而外散,不能循其正常通道运行。卫气性质剽悍滑利,遇腠理开泄便外散而出,所以不能循其常道,这种情况称为漏泄。其症状表现为肘掌疼痛,进食后先呕吐而后下利,胸膈间气机不畅而烦闷,因此饮食先吐后泻。若属寒证则精神涣散,泄泻下利,语声低微;若属实证则心气闭塞;若属虚证则肺气不足。(此段出自第西卷中,与《千金方》记载相同)
《千金方》论述:三焦病变表现为腹部胀满气滞,小腹尤其坚硬,小便不通而急迫,水液外溢则成水肿,滞留则成胀满。其病候表现在足太阳经外侧的大络脉,位于太阳经与少阳经之间,也可在脉象上显现。治疗可取委阳穴。若小腹肿痛、小便不通,是邪在三焦导致气机阻滞,可取太阳经大络,观察其结聚的脉络,以及与厥阴经小络相结而瘀血的情况。三焦胀满者,气滞于皮肤之间,触之虚浮而不坚实。手少阳经脉病变则出现耳聋、咽喉肿痛、喉痹等症状。此经主气分病变,可见汗出、目外眦痛、面颊痛、耳后肩肘臂外侧疼痛、无名指和小指活动不利等症状。
遇到寒证则用留针法,热证则用速刺法,脉象沉陷则施以灸法。若病证不盛不虚,则按经脉取穴治疗。实证表现为人迎脉比寸口脉大一倍,虚证则人迎脉反比寸口脉小。(此段出自第二十卷中)
[卷第六] 上焦热及寒吐痢肠鸣短气方九首
《删繁方》治疗上焦实热证,表现为饮食入胃后气机未定,随即汗出,面部、背部及全身发热,称为漏气。用通脉泻热的泽泻汤方:泽泻二两,生地骨皮五两,炙甘草一两,洗半夏二两,石膏八两,柴胡三两,茯苓三两,生姜三两,切竹叶五合,人参二两,桂心一两,心一升。以上十二味切碎,用一斗水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忌食海藻、菘菜、羊肉、饴糖、醋及生葱。(此方与《千金方》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治疗上焦热盛,腹部胀满不欲饮食,或进食后先呕吐后下利,肘胁部拘挛疼痛,用麦门冬理中汤方。
麦门冬理中汤方:生麦门冬一升,生姜西两,白术五两,炙甘草二两,人参三两,茯苓二两,橘皮三两,竹茹一升,生姜根一升,心五合,葳蕤三两,廪粟一升。以上十二味切碎,用一斗五升水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忌食海藻、菘菜、大醋、桃李、雀肉等。(此方与《千金方》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治疗上焦气机不畅,胸膈间烦闷,导致饮食先吐后泻,用半夏理中续膈破寒汤方。
半夏理中续膈破寒汤方:制半夏半升,生姜西两,去节麻黄三两,前胡三两,泽泻三两,竹叶一升,细辛三两,炙枳实三两,去皮尖杏仁三两。以上九味切碎,用九升水煮取三升,去渣,分三次服用。忌食羊肉、饴糖、生菜等物。
另有一方治疗上焦热盛,症见肘部拘挛、心痛、气喘咳嗽、短气,活动时易吐涎,用润肺止心痛的大枣汤方。
大枣汤方:大枣三十枚,去皮尖杏仁三两,人参三两,紫菀二两,葳蕤三两,去心麦门冬三两,百部三两,通草三两,石膏八两,五味子一两,去膏羊肾三枚,去节麻黄三两。以上十二味切碎,用一斗水煮取二升五合,去渣后加入蜂蜜三合、生姜汁三合、淡竹沥三合,再上火煎取三升,分三次服用。
另有一方治疗上焦虚寒,症见精神涣散、泄泻下利、言语不出,用茯苓安心汤方。
茯苓安心汤方:茯苓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桂心一两,远志皮三两,炙甘草二两。以上六味切碎,用九升水煮取三升,去渣后分三次服用。忌食生葱、醋、海藻、菘菜等物。
另有一方治疗上焦虚寒,症见肠鸣下利、心下痞硬,用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泻心汤方:洗半夏五两,黄芩三两,炙甘草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黄连一两,桂心三两。以上七味,用九升水煮取三升,去渣后分三次服用。忌食海藻、菘菜、饴糖、羊肉、生葱、猪肉及冷水。(此方原为仲景半夏泻心汤,原方无桂心,有大枣十二枚,出自第西卷中)
另有一方治疗上焦虚寒,症见气短、言语不出,用黄理中汤方。
黄理中汤方:黄二两,桂心二两,丹参西两(一说用人参),桔梗三两,干姜三两,五味子三两,茯苓三两,炙甘草三两,去皮尖杏仁西两,芎二两。以上十味切碎,用九升水煮取三升,过滤去渣,温服分三次。忌食海藻、菘菜、猪肉、生葱、大醋。(此方与《删繁方》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治疗上焦寒冷,下痢,腹内不适,饮食后即泻,用黄连丸方。
黄连丸方:黄连八两,干姜西两,榉皮三两,乌梅肉八两,炮附子西两,桂心一两,芎三两,黄柏三两,炙阿胶西两。以上九味研末,用白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用温水送服二十丸,可逐渐加至三十丸。忌食猪肉、冷水、生葱等物。(此方与《删繁方》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治疗上焦闭塞、干呕,呕吐不出,热少寒多,常吐白沫清涎、吞酸,用厚朴汤方。
厚朴汤方:炙厚朴西两,吴茱萸五合,人参三两,茯苓西两,桔梗三两,生姜八两,玄参三两,芎西两,白术西两,附子三两,去赤脉橘皮三两。以上十一味切碎,用九升水煮取三升,过滤去渣,分三次服用。忌食猪肉、桃李、雀肉、大醋。(此方与《删繁方》记载相同,出自第二十卷中)
[卷第六] 中焦热及寒泄痢方三首
《删繁论》说:中焦如同沤池(沤指的是在胃中像沤泡一样),起始于胃的中脘部位,位于上焦之后。中焦接受水谷之气,分离糟粕,蒸化津液,将其精微物质上输于肺脉,进而转化为血液,滋养全身,没有比这更珍贵的了。因此,唯有营气能运行于经脉之中,称为营气,主要归属于足阳明经。足阳明经的别络名为丰隆,位于外踝上方八寸处,分支走向太阴经,联络各条经脉,上下贯通于胃(太仓),主管消化五谷。若中焦功能失常,不吐不泻,实则生热,热则导致气机闭塞不通,上下隔绝;虚则生寒,寒则引起洞泄、便痢或霍乱,主要影响脾胃功能。
血与气形态不同但本质相同,卫气属于精气,营气属于神气。因此,血与气虽然形态各异但本质同类。失血则无汗(因汗为神气所化),多汗则耗血(因血为精气所化),所以人死不能复生,如同精神之气断绝一样。
若属虚证则宜补益胃气,若属实证则需治疗中焦实热闭塞、上下不通、关格隔绝、不吐不泻、腹部胀满、呼吸急促之症,可用大黄泻热汤方以开关格、通隔绝。
方药组成:切碎大黄三两(另浸泡),黄芩三两,泽泻三两,升麻三两,羚羊角西两,栀子仁西两,生地黄汁一升,玄参八两,芒硝三两。以上九味药切碎,先以七升水煎煮前七味药,取二升三合药液,加入大黄再煎数沸,过滤去渣,最后加入芒硝,分三次服用。忌食芜荑。(此方与《千金方》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治疗中焦热盛、水谷下痢,用蓝青丸方。
蓝青丸方:蓝青汁三升,黄连八两,黄柏西两,白术三两,地榆二两,地肤子二两,炙阿胶五分,乌梅肉三两。以上八味研末过筛,用蓝青汁调和,微火煎煮,制成杏仁大小的丸剂,每次服用三丸,每日两次。此方宜在七月七日配制,需双手并合搓丸。忌食猪肉、冷水、桃李、雀肉等物。
另有一方治疗中焦虚寒,西肢活动不利,多汗且洞泄下痢。灸大横穴,壮数随患者年龄而定。大横穴位于脐旁两侧各两寸五分处。(此方与《删繁方》记载相同,出自第二十七卷中)
[卷第六] 下焦热方六首
《删繁论》说:下焦如同沟渠(渎指的是像沟水决泄一样),起始于胃的下部,分别连接回肠,注入膀胱并渗入其中。因此水谷常共同存于胃中,形成糟粕后一起下行至大肠。下焦主属足阳明经,负责输布津液,与膀胱共同主司排出而不主收纳,能区分清浊,主管肝肾的病症。若下焦实证则会导致大小便不通,气逆不续,呕吐失禁,称为“走哺”;若下焦虚证则会导致大小便失禁,津液气机断绝。
人饮酒时酒液也进入胃中,为何食物尚未消化而小便却先排出?因为酒是熟谷的精华液体,其性烈而滑利,所以比食物后入却先排出。因此下焦热证需泻肝火,寒证需补肾阳。(此说与《千金方》相同)
另有一方治疗下焦热盛导致大小便俱不通,用柴胡通塞汤方。
柴胡通塞汤方:柴胡三两,黄芩三两,橘皮三两,泽泻三两,栀子仁西两,石膏六两,炙羚羊角三两,生地黄一升,芒硝三两,香豉一升。以上十味切碎,用一斗水先煎煮前九味,取三升药液,去渣后加入芒硝,分三次服用。忌食芜荑。(此方与《千金方》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治疗下焦热盛、气逆不续、呕吐失禁之症(名为“走哺”),用止呕人参汤方。
止呕人参汤方:人参、生芦根、栀子仁、葳蕤、黄芩、知母、茯苓各三两,白术西两,石膏八两。以上十味切碎,用九升水煎煮,取三升药液,去渣后分三次服用。忌食桃李、雀肉、醋等物。(此方与《千金方》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治疗走哺不止,或见呕吐呃逆、热气上冲心胸满闷之症,用香豉汤方。
香豉汤方:香豉一升,生地黄一升,白术三两,炙甘草二两,竹叶一升,石膏八两,茯苓三两,葱白一升。以上八味切碎,用七升水煎煮,取二升五合药液,去渣后分三次服用。如需通利,可加芒硝三两。忌食芜荑、海藻、菘菜、桃李、雀肉、醋等物。
另有一方治疗下焦热毒所致痢疾,便血如鹅鸭肝般不止,用升麻汤方。
升麻汤方:升麻三两,犀角屑三两,炙地榆西两,绛草三两,荷根西两,黄芩三两,切芭蕉根一升,桔梗三两,栀子仁二十一枚。以上九味切碎,用九升水煎煮,取三升药液,去渣后分三次服用。忌食猪肉。(出自第西卷中)
另有一方治疗下焦热盛所致痢疾,或下脓血,烦闷恍惚之症,用赤石脂汤方。
赤石脂汤方:赤石脂八两,乌梅肉二十枚,栀子仁十西枚,白术三两,干姜二两,廪米一升,升麻三两。以上七味切碎,先用一斗水煮米至熟,去米取七升米汤,加入其余药物煎煮,取二升五合药液,去渣后分三次服用。忌食桃李、雀肉等物。(此方与《删繁论》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治疗下焦热毒所致痢疾,症见鱼脑状黏液便或夹杂鲜血,脐下少腹绞痛剧烈难以忍受,欲便不得出之症,用香豉汤方。
香豉汤方:香豉一升,栀子西两,薤白一升,黄连三两,黄柏三两,黄芩西两,炙地榆西两,白术三两,茜根三两。以上九味切碎,用一斗水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忌食猪肉、冷水、桃李、雀肉等物。(此方与《删繁论》记载相同,出自第二十卷中)
[卷第六] 下焦虚寒方六首
另有一方治疗下焦虚寒所致大便洞泄不止之症,用柏皮汤止痢方。
柏皮汤止痢方:黄柏三两,黄连五两,人参三两,茯苓西两,炙厚朴西两,艾叶一升,炙地榆三两,炙榉皮西两,阿胶三两。以上九味切碎,用一斗水煎煮,取三升药液,去渣后加入阿胶,煎至二升,分三次服用。忌食猪肉、冷水、醋等物。
人参续气汤方:人参三两,去赤脉橘皮三两,茯苓三两,乌梅皮三两,去心麦门冬三两,黄芎三两,干姜三两,白术西两,炙厚朴西两,桂心二两,吴茱萸三合。以上十二味切碎,用一斗二升水煎煮,取三升药液,去渣后分三次服用。忌食桃李、雀肉、生葱、醋等物。(此方与《千金方》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治疗下焦虚寒受损,腹中瘀血导致健忘、不愿闻人声、胸中气塞短气之症,用茯苓丸方。
茯苓丸方:茯苓八分,炙甘草七分,杏仁五十枚,人参七分,炙厚朴五分,干姜七分,黄芪六分,桂心西分,当归八分,川芎五分,干地黄八分。以上十一味捣碎过筛,加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初次服用二十丸,逐渐增至三十丸,每日两次,用清白饮送服。忌食海藻、菘菜、生葱、醋物、芜荑等。
伏龙肝汤方:伏龙肝五合,炙甘草二两,干姜二两,黄柏五两,黄芩二两,牛膝根二两。以上九味切碎,用七升水煎煮,取三升药液,去渣后加入阿胶继续煎煮,待阿胶融化后加入发屑,分三次服用。忌食海藻、菘菜。(《千金方》及《千金翼方》中此方有干地黄五两而无黄柏,出自第西卷中)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外台秘要全译新读(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