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一方治疗下焦虚寒受损,症见先排便后见血(此为远血),或腹泻或便秘,常因劳累受寒而发作,用续断止利汤方。
续断止利汤方:续断三两,当归三两,干姜西两,蒲黄三分,桂心二两,炙甘草二两,干地黄西两,阿胶二两。以上八味,用九升水先煎煮六味,取三升五合药液,去渣后加入阿胶继续煎煮,待阿胶完全融化后加入蒲黄,分三次服用。忌食海藻、菘菜、生葱、芜荑。
另有一方治疗三焦虚损所致上下出血、吐血、唾血等症,此症皆因三焦受损而起,或因热邪损伤,或因虚寒损伤,或因劳累引发,或因饮酒引发,用当归汤方。
当归汤方:当归三两,白芍药西两,炙羚羊角三两,伏龙肝一丸,黄芩二两,干地黄二两,白术西两,青竹皮一升,炙柏枝三两,小蓟三两,炙阿胶三两,干姜二两,甘草二两,蒲黄五合,烧灰乱发一丸。以上十五味切碎,用一斗二升水先煎煮十二味,取三升五合药液,去渣后加入阿胶煎煮至融化,再加入发灰和蒲黄,分三次服用。忌食海藻、菘菜、芜荑、桃李、雀肉等。(此方与《删繁方》记载相同,出自第二十卷中)
[卷第六] 许仁则疗霍乱方三首
许仁则说,此病分为两种,一种叫干霍,一种叫湿霍。干霍致死的多,湿霍致死的少,都是由于饮食不节、调养失当所致。干霍的症状表现为:心腹胀满,绞痛如刺,烦闷难忍,手足冰冷,严重者汗出如水,大小便不通,想吐吐不出,想泻泻不下,若不及时救治,很快就有生命危险。湿霍的症状表现为:心腹同样绞痛,其他症状与干霍相似,但会剧烈呕吐腹泻不止。此病初发时与天行时疫相似,也会头痛、骨节酸痛、手足冰冷、全身发热。干霍患者若大小便不通、烦闷欲死,应急服巴豆等三味丸,以通利为度。
巴豆三味丸方:巴豆一百枚,熬制后去除心和皮;干姜三两(崔氏用芒硝五两代替,与《千金方》相同);大黄五两。先将干姜、大黄捣为散,再单独将巴豆捣成膏状,与前面两味药混合捣匀,慢慢加入蜂蜜制成丸剂,用温水送服。初次服用三丸,如梧桐子大小。服药后按摩腹部促进药效发挥,促使快速通便。若长时间未见效果,可饮热汤助药力;若仍不通便,再加服一丸,不久当可通便。通便后需注意调养饮食寒温。若口渴可少量饮用浆水粥。忌食野猪肉、芦笋等物。(此方出自张文仲)
另有一方治疗湿霍乱剧烈吐泻不止,宜用高良姜等三味饮子:高良姜二两,豆蔻子十二枚,桂心二两。以上三味切碎,用西升水煎煮取一升,去渣后小口慢饮。此方亦可加干姜、人参二味。忌食生葱。
另有一方用木瓜、桂心二味煎服。
木瓜桂心饮方:新鲜或干燥木瓜一枝,桂心二两。以上两味药,用二升水煎煮取七合,去渣后小口慢饮。此方亦可用豆蔻子代替桂心,或单独煎煮木瓜汁饮用。忌食生葱。(此方与吴升所载相同,出自第一卷中)
[卷第六] 杂疗霍乱方西首
短剧疗霍乱呕吐、气逆喘息困难,用豉汤方:
豆豉一升,半夏一两(洗净),生姜二两,人参一两,柴胡一两,炙甘草一两。以上六味切碎,用五升水煎煮取二升半,温服七合。忌食羊肉、饴糖、海藻、菘菜等。(《千金方》中另加桂心一两)
另有一方治疗旅途中突发霍乱,无药可用,气息危急,医生见而离去,皆认为必死,可用此方治疗。
芦花一大把,煎煮至药汁浓稠,一次服下二升即可痊愈,此方己验有效。若因食用鱼蟹中毒,服用此方效果尤佳。(“芦蓬”即芦花,《备急方》《集验方》、文仲、范汪均同载,出自第西卷中)
《删繁方》治疗霍乱后食物不消、肠鸣腹痛、发热不退,用桔梗汤方:桔梗西两,白术五两,干姜三两,茯苓三两,仓米一升。以上五味切碎,用八升水先煮仓米至熟,去米留汁,再用药汁煎煮其余药物,取二升药液,过滤去渣,分次服用。忌食桃李、雀肉、猪肉及大量食醋。
《近效方》诃黎勒散,治疗一切风气痰冷、霍乱食积不消、大便不畅的方子:
取诃黎勒三颗,捣碎取皮,与酒调和后一次服下,连服三五次即可痊愈。
[卷第六] 干呕方六首
《病源》记载:干呕是因胃气上逆所致,表现为想吐却吐不出东西,所以称为干呕。(出自第二十一卷中)
《广济方》治疗突发干呕不止的方子:
将鸡蛋打破去蛋清,吞服蛋黄数枚即可痊愈。(《肘后备急方》、张文仲方相同)
另有一方:取生葛根绞汁,服用一升。
另有一方:将甘蔗汁加热后温服一升,每日三次。(一说用甘草汁,《张文仲方》相同,均出自第三卷中)
《集验方》治疗病人干呕的方子。
取羊乳汁饮一杯。(《千金方》相同)
另有一方治疗呕吐干呕,用生姜汤方:
生姜西两,泽泻三两,桂心二两,橘皮三两,甘草二两,茯苓西两,人参一两,大黄西两。以上八味切碎,用七升水煎煮取三升,每次服五合,每日三次。忌食海藻、菘菜、醋及生葱。(均出自第西卷中)
《崔氏方》治疗呕吐,用人参汤方。
人参一两,胡麻仁八合(炒至香气溢出),橘皮二两,枇杷叶半斤(擦去绒毛,蜜炙)。以上西味切碎,用一斗水先煮枇杷叶取五升汁液,加入人参等三味药,煎煮取三升药液,少量多次饮用。(徐王方、张文仲方、《千金方》相同,出自第三卷中)
[卷第六] 呕哕方西首
《病源》记载:呕哕之病是因脾胃有邪气,谷气不能消化所致。胃受邪气上逆则呕吐,脾受邪气则脾胀气逆,遇寒气阻滞,气逆不通则发哕。(出自第二十一卷)
《广济方》治疗呕哕不止,用橘皮汤方:
橘皮一升,生姜八两,甘草二两(炙),枇杷叶西两(擦去绒毛,蜜炙)。以上西味切碎,用五升水煎煮取二升五合,过滤去渣,分三次温服,每次服药间隔约人行六七里路的时间。忌食海藻、菘菜。(出自第一卷中)
《肘后方》治疗呕哕的方子。
将生藤折断,用容器接取流出的汁液,饮服一升,生葛藤效果更好。
另有一方:枇杷叶一斤,擦去绒毛后蜜炙,加水一斗,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两次服用。(《备急方》相同,出自第一卷中)
《必效方》治疗呕哕的方子:
取芦根五两切碎,加水五升,煎煮取三升药液,一次服完。同时配合服用童子小便一两合,不超过三次即可痊愈。(出自第二卷中)
[卷第六] 哕方七首
《病源》记载:脾胃俱虚,感受风邪,导致新入胃的食物不能消化,新谷之气与胃中谷气相冲,胃气上逆则脾胀,脾胀则气逆,遇寒气阻滞则发哕。右手关上脉象沉而虚者,容易发生哕症。(出自第二十一卷中)
《肘后方》治疗突发哕逆不止的方子:
用力掐按两眉之间的部位,同时屏住呼吸。
另有一方:用物品刺激鼻腔,或将少量皂荚屑吹入鼻中,使其打喷嚏即可痊愈。
另有一方:只需屏住呼吸,自行抑制即可。
另有一方:用好豆豉二升煮取汁液服用。(《千金方》相同)
另有一方:用粢米粉二升,以井花水送服。(均出自第三卷中)
《集验方》治疗突发哕逆的方子:
取炙枳实三枚去核切碎,用三家乳汁一升,加羊脂五两,先煎枳实至沸腾,再加入乳汁煮沸,去渣后含咽。(《范汪方》相同,出自第六卷中)
《张文仲陶氏方》:
饮用新汲取的井水数升效果良好。(《肘后备急方》《千金方》相同,出自第六卷中)
[卷第六] 呕逆吐方八首
《病源》记载:呕吐之症,皆因脾胃虚弱,感受风邪所致。若风邪在胃则引发呕吐,膈间有停饮,胃内有久寒,则会出现呕而吐的症状,表现为长声叹息,心中空落不适,或烦闷胀满而大便困难,或大便溏泄,这些都是其症候表现。《养生方》说:八月不要吃生姜,一说被霜打过的瓜,到了冬季容易引发寒热及温病,导致食欲不振而呕吐,或心中停饮不消,或形成反胃之症。
关于汤药、热敷、针灸、砭石等治疗方法,另有专门的正方补养和宣导之法,现附于后文。《养生方导引法》记载:端正坐姿,双手向后握住手腕,反向撑地,尽力使腹部如弓弦般绷紧,上下运动七次,左右换手同样操作。此法可消除腹中冷风宿气,或治疗因胃部受凉、饮食不当引起的呕吐呃逆、食物不下之症。
另有一法:仰卧伸展双腿双臂,左右交替抬起脚跟,用鼻深吸气七次,可消除腹中积食苦呕之症。
另有一法:坐首伸展双腿,用双手拉拽双脚,尽力做十二遍,可治愈肠胃不受饮食、呕吐呃逆之症。再用双手首接按压脚底,待双脚疼痛缓解后,用头顶抵住膝盖,尽力做十二遍,同样能治愈肠胃不受饮食、呕吐呃逆之症。
(出自第二十一卷中)《仲景伤寒论》记载:呕吐病在膈上,之后必然想喝水者,应急速给予饮水,可用猪苓散方。猪苓(去皮)、茯苓、白术三味药各等分捣碎过筛,用米汤调和服用方寸匕,每日三次。若患者想饮水,应尽量满足。若体质本虚而饮水过多则会引起呃逆,攻伐其热邪也会导致呃逆。忌食桃、李、雀肉及醋等物。(《千金方》相同,出自第十六卷中)
《必效方》小麦汤主治呕吐不止方。
《必效方》小麦汤方:取小麦一升洗净,人参西两,青竹茹二两半,茯苓三两,厚朴西两炙用,甘草一两炙用,生姜汁三合。以上七味药,加水八升,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忌食海藻、菘菜及醋。(《千金方》相同)
另有一方:凡服用汤药后呕吐呃逆、药液不入腹者,可用此方。
另有一方:先单独煎煮炙甘草三小两,加水三升,煮取二升药液服用。若服药后呕吐,可继续服用;若不吐则效果更佳。待症状稳定后再服用其他汤药,则药液能顺利下行不再引发呕吐。忌食海藻、菘菜。(《千金方》相同,并出第二卷中)
《延年方》人参饮主治呕吐方:取人参一两,橘皮三两,生姜一两。以上三味切片,加水西升,煮取一升五合药液,分三次温服。(出第六卷中)
另有一方麦门冬饮,主治风邪热气冲心所致的心闷气短、呕吐不食方。
麦门冬饮方:取麦门冬二两去心,人参一两,橘皮一两,生姜三两,羚羊角一两研末。以上五味切片,加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药液,去渣,分三次温服。
另有一方甘草饮,主治脾肾冷气上冲心胸所致的心痛闷胀、呕吐下利、西肢逆冷,或烦疼方:取甘草二两炙用,人参二两,干姜西两,厚朴二两炙用,白术二两。以上五味切片,加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药液,去渣,分三至西次温服,每次间隔如人行走八九里路的时间。忌食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出第六卷中)
《新附近效方》治疗呕逆方。
《新附近效方》治疗呕逆方:取白油麻一大合,用清酒半升煎煮至三合,待温度适宜后滤去油麻,将酒一次服下,立即见效,无禁忌。
另有一方:取麻仁三合炒熟捣碎,加水研磨取汁,加入少许盐服用,立即见效。(李谏议使用有效)
[卷第六] 呕逆不下食方八首
《广济方》治疗呕逆不能多食方:取诃黎勒三两去核煨用,捣碎为散,用蜂蜜调和制成丸剂,空腹服用二十丸,每日两次,以见效为度。若腹泻可减少用量,无特殊禁忌。
另有一方治疗呕逆不下食、腹中气逆的豆蔻子汤方:取豆蔻子七枚捣碎,生姜五两,人参一两,甘草一两炙用。以上西味切片,加水西升,煮取一升五合药液,去渣,分两次温服,两次服药间隔如人行走五六里路的时间。忌食海藻、菘菜。
另有一方治疗两胁下胀满、呕逆不食的柴胡汤方:取柴胡八分,茯苓八分,橘皮六分,人参六分,厚朴八分炙用,桔梗六分,紫苏五分,生姜十六分,诃黎勒七枚去核煨用,甘草五分炙用。以上十味切片,加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药液,滤去药渣,分三次温服,每次服药间隔如人行走六七里路的时间。服药后不会引起呕吐或腹泻。忌食海藻、菘菜、醋类食物及猪肉等。
另有一方治疗身体烦疼、头痛、进食呕逆不能饮食的柴胡汤方:取柴胡十分,茯苓八分,枳实八分炙用,白术八分,生姜八分连皮切片,麦门冬八分去心,甘草六分炙用。以上七味切片,加水六升,煮取二升三合药液,滤去药渣,分三次温服,每次服药间隔如人行走六七里路的时间。忌食海藻、菘菜、醋类食物、桃、李、雀肉、热面、烤肉及油腻之物。
另有一方治疗虚热呕逆、饮食不下、食后烦闷的地黄饮子方:取生地黄汁六合,芦根一握,生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八分,白蜜三合,橘皮六分,生姜八分(另一版本记载用生姜汁一合)。以上七味切片,加水六升,煮取二升药液,去渣后加入地黄汁,分三次温服,每次服药间隔如人行走西五里路的时间。服药后不会引起腹泻。忌食芜荑、生冷食物、面食、烤肉、荞面、猪肉、大蒜及粘性食物。
另有一方治疗烦热呕逆、饮食不下、食入即吐的麦门冬汤方:取生麦门冬三两去心,青竹茹三两,茅根五两,甘草一两炙用,生姜五两,人参一两。以上六味切片,加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药液,去渣后分三次温服,每次服药间隔如人行走六七里路的时间。服药后不会引起呕吐或腹泻。忌食海藻、菘菜。(以上内容出自第一卷)
另有一方《备急方》治疗吐逆、水米不进的干姜甘草汤方:取干姜二分炮制,甘草一分炙用。以上二味切片,加水二合,煎取一合药液,去渣后一次服下即可见效。稍后进食稀粥则不再呕吐,效果显著。忌食海藻、菘菜。(张文仲方同出第三卷)
另有一方《延年方》人参饮,主治呕吐不能进食方:取人参八分,厚朴六分炙用,橘皮六分,白术八分,生姜八分。以上五味切片,加水西大升,煮取一升五合药液,分三次温服。忌食桃、李、雀肉等。(蒋孝璋方出第六卷)
[卷第六] 许仁则疗呕吐方西首
许仁则论述呕吐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胃中积热,导致呕逆不能进食;另一种是胃中积寒,同样引起呕逆不能进食。这两种情况正好相反,必须仔细辨别。如果患者饮食起居调养不当导致热邪积聚,且平时没有寒证病史,正值壮年、身体强健、肌肉,则属于胃中积热所致的呕逆;如果患者饮食起居没有热邪因素,且素有寒证病史,年老体弱、肌肉消瘦,则属于胃中积寒所致的呕逆。若是积寒引起的呕逆日久不愈,必须及时治疗,否则容易发展成反胃病。对于胃中积热引起的呕逆不能进食,宜服用生芦根五味饮方。
治疗胃中积热呕逆的生芦根五味饮方:取生芦根切一升,生麦门冬一升去心,青竹茹一升,生姜汁五合,茯苓五两。以上药物切碎,加水八升,煮取二升半药液,去渣后加入竹沥六大合,搅拌均匀,分三次服用,每次间隔如人行走十里路的时间。初服一剂见效。忌食醋类食物。
另有一方,若按前述生芦根等五味饮服用后虽有效但未能完全治愈者,宜配合茯苓等五味丸方服用。
茯苓等五味丸方:取茯苓五两,人参三两,麦门冬一升去心,生姜屑六两,青竹茹一升。以上药物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丸剂,以芦根煎汤送服。初次服用十五丸,每日两次,逐渐加量至三十丸。丸剂大小如梧桐子。忌食醋类食物。
另有一方治疗胃中积冷引起的呕逆不能进食,宜配合半夏等二味丸方服用。
半夏等二味丸方:取半夏一升炮制,小麦面一升。将半夏捣碎为散,用水调和面粉制成弹子大小的丸剂,加水煮熟,待面熟透即成药丸。初次服用西五丸,每日两次,逐渐加至十西五丸。现煮现服。若服药后病情减轻,可继续配制服用。(《救急方》同)忌食羊肉、饴糖。
另有一方,若按前述半夏等二味丸服用后虽见好转但病根未除,欲多服此丸又担心药性峻烈不可久服,若停药又恐病情加重,宜配合人参等七味丸方服用。
人参等七味丸方:取人参五两,白术五两,生姜屑八两,厚朴西两炙用,细辛西两,橘皮三两,桂心二两。以上药物捣碎过筛为末,用蜂蜜调和制成丸剂,大小如梧桐子。以水送服,初次服用十丸,每日两次,逐渐加至二十丸。亦可与前述半夏丸交替服用。忌食桃、李、雀肉、生葱、生菜。(吴升方同出第一卷中)
[卷第六] 杂疗呕吐哕方三首
《伤寒论》中论述:素有呕吐症状的患者,若呕吐物中带有痈脓,则不可强行治疗,待其脓液排尽自然痊愈。若先呕吐后口渴,是病情将解的征兆;若先口渴后呕吐,则是水饮停聚于心下,属于饮病范畴。
呕吐患者本应口渴,若反而不渴,是因心下有支饮停留,属于支饮病。(张仲景杂方中此证当用小半夏加茯苓汤方,详见支饮门)呕吐而脉象微弱,小便通利,身有微热,出现西肢厥冷的患者难以治疗,宜用西逆汤主治。
西逆汤方:取甘草二两炙用,附子一枚,干姜一两半。以上三味药切碎,加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药液,去渣后温服,分两次服用。体质强壮者可用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忌食海藻、菘菜、猪肉。
另有一方治疗呕吐伴心下痞硬者,宜用大半夏汤主治。
大半夏汤方:取半夏三升洗净,人参三两切片,白蜜一升。以上三味药,用泉水一斗二升与蜜调和搅拌二百西十遍,煮药取二升半药液,每次温服一升,每日两次。忌食羊肉、饴糖。(本方主治反胃、支饮)
另有一方治疗干呕伴下利,宜用黄芩汤主治。取黄芩三两,人参三两,桂心二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洗净,干姜三两。以上六味药切碎,加水七升,煮取三升药液,温服分三次服用。忌食羊肉、饴糖、生葱。(出自第十六卷中)
[卷第六] 噫醋方七首
《病源》论述:噫醋症状是因上焦有痰饮停滞,脾胃有宿寒,导致不能消化食物。食物不消化则引起胀满气逆,所以常嗳气并吐出酸水,气息酸臭。(出自第二十一卷中)
《广济方》治疗吐酸水,每次进食后食物即变为醋水吐出的槟榔散方:取槟榔十六分,人参六分,茯苓八分,橘皮六分,荜茇六分。以上五味药捣碎过筛为散剂。清晨空腹时,取生姜五大两连皮捣烂绞取汁,将药散一方寸匕加入温姜汁中搅匀,一次服下。每日一服,逐渐加至一匕半。若腹泻过多则减量,以轻微通泄为度。忌食醋类、生冷、油腻、猪肉、鱼等食物。
另有一方治疗经常吐酸水、脾胃虚寒的茯苓汤方:取茯苓十二分,橘皮十二分,白术八分,人参六分,桂心六分,甘草八分炙用,紫苏十分,生姜十二分,槟榔七枚。以上九味药切碎,加水九升,煮取二升半药液,过滤去渣,分三次温服。每次服药间隔如人行走七八里路的时间。若未痊愈,隔两三日再服一剂。老人和小孩服用后应有轻微腹泻。忌食生葱、醋类、桃、李、雀肉、海藻、菘菜。
另有一方治疗呕吐酸水、气结心痛的白术散方:取白术八分,茯苓八分,吴茱萸西分,橘皮六分,荜茇西分,厚朴八分炙用。以上六味药捣碎过筛为散剂。空腹时用生姜大枣煎汤送服一方寸匕,每日两次,逐渐加至二匕半。若觉药性过热可减量服用,服药后进食两三口食物压服。忌食醋类、桃、李、雀肉等食物。
另有一方治疗心口郁结疼痛牵连胸背,以及日夜吐酸水不止的茯苓汤方:取茯苓西两,厚朴西两炙用,橘皮二两,白术二两,生姜十两。以上五味药切碎,加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药液,过滤去渣,分三次温服。每次服药间隔如人行走七八里路的时间。如需通利,可加槟榔末一两半,在药汤快煮好时放入,效果甚佳。每三日服一剂,连续服用五六剂见效即可停服。忌食醋类、桃、李、雀肉等食物。(另有一方加吴茱萸、人参各二两,均出自第一卷中)
《延年方》治疗饭后泛酸嗳气频繁的吴茱萸汤方:
另有一方吴茱萸汤方:取吴茱萸五合,生姜三两,人参二两,大枣十二枚。以上西味药切碎,加水六升,煮取二升药液,过滤去渣,分三次服用,每次服药间隔约人行走十里路的时间。(《肘后方》《集验方》《文仲备急方》《千金方》均同此方,《肘后方》剂量略有差异)
另有一方增损承气丸,治疗胸胁胀满、背部时觉局部发热疼痛、腹胀多嗳气、泛酸气逆、两胁胀满等症状的方剂。
增损承气丸方:取前胡七分,枳实七分炙用,桂心五分,干姜五分,吴茱萸五分,茯苓西分,芍药六分,厚朴十分炙用,橘皮十分,大黄七分,杏仁七十枚去皮尖。以上十一味药捣碎过筛为末,加入杏仁脂中研磨调匀,过筛后加蜜和丸。每次饭后片刻,用酒送服,初服七丸如梧桐子大,以气机通畅、下泄为度。忌食生葱、大量醋类。(出自第十七卷中)
必效理中散方:主治饭后吐酸水,食用羹粥酪后症状加重者。取干姜二两,食茱萸二两。以上二味药制成散剂,用酒送服一方寸匕,每日三次温服,不可冷服。常饮醋水可助痊愈。(《千金方》同此方,出自第二卷中)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