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3章 卷第十二(四)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外台秘要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章节无错乱精修!
 

[卷第十二] 虱症方一首

病源记载,有人身上虱子很多,且习惯性咬食虱子。咬食过多后,因腑脏虚弱无法消化,不幸形成虱症。此病患者较少。民间称患虱症者见到虱子必咬食,无法自控。虱子在腹内生长,有时会从肛门排出,严重时可致命。(出自第十九卷中)

另有一方出自《千金方》,治疗因咬食虱子在腹内生长形成的虱症。

取旧篦子一枚,旧梳子一枚。将这两样各破成两半。取其中一半烧成灰,研为细末。另一半加水五升,煮取一升药液。用此药液冲服前面研好的灰末。服后不久,病症便会排出。此方无禁忌。(《广济方》记载相同,出自第二卷中)

[卷第十二] 鳖瘕方一首

病源记载,鳖瘕是指腹内结块形如鳖状的病症。病因包括食用鳖肉后受寒未能消化,或食用各种生冷食物后转化形成。皆因脾胃虚弱,遇寒则无法消化所致。“瘕”意为假,指其形态可变而能移动。过去曾有人与其奴仆同患鳖瘕,奴仆先死,剖腹后得一活白鳖。有人骑白马来看此鳖,白马尿液滴落鳖上,鳖即缩头缩脚。随后用马尿浇灌,鳖即化为水。主人说:“我将痊愈了。”随即服下,果然如其所言病愈。故养生书云:六月勿饮泽中水,否则易患鳖瘕。(出自第十九卷中)

另有一方出自崔氏,治疗鳖瘕。

取大黄六铢、干姜半两、炮附子九铢、人参九铢、炮侧子半两、桂心六铢、贝母半两、白术二两、细辛十八铢、熬制的大一寸虫七枚。以上十味药捣碎过筛,用酒送服半方寸匕,每日三次。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和冷水。(出自第九卷中)

[卷第十二] 蛇瘕方一首

病源记载,有人因食用蛇肉未能消化,导致腹内形成蛇瘕。也有因蛇的津液误入饮食中而使人患病。其症状常表现为......(原文缺失)(出自第十九卷中)

另有一方出自崔氏,治疗蛇瘕的大黄汤方。

取大黄半两、芒硝如鸡蛋大一枚、乌贼鱼骨三枚、黄芩半两、炙甘草如人指长一尺。以上六味药切碎,加水六升煮沸三次,过滤去渣,加入芒硝,待温度适宜后一次服完。每十日服用一剂,煎煮方法同上。服药前需空腹,清晨服用,服后应能排出病邪。(《千金方》记载相同,出自第九卷中)

[卷第十二] 蛟龙病方一首

病源记载,蛟龙病患者是因三月、八月时蛟龙子附着在芹菜上,人若误食此芹菜,蛟龙子便会进入腹中化为蛟龙。发病时症状如同癫狂。(出自第十九卷中)

《广济方》治疗蛟龙病记载:三月、八月时在近海及水边地区,因食用生芹菜导致发病。因蛟龙子生于芹菜上,人食后入腹致病。

蛟龙子在人体内会逐渐发育成形,需谨慎对待。此病发作时症状类似癫狂,患者面色青黄,小腹胀大如同怀孕。治疗宜服用寒食饧方:取寒食粥饧三升,每日服用三次,可吐出长有两头一尾的蛟龙。隋朝开皇六年,贾桥有人服用此饧后吐出蛟龙,效果显著。服药期间无需忌口。(《千金方》记载相同,出自第二卷中)

[卷第十二] 胸痹方二首

病源记载,寒气侵袭五脏六腑,因体虚而发作。寒气上冲胸间则导致胸痹。胸痹的症状表现为:胸中胀满,吞咽阻塞不畅,微微发痒,喉咙干涩,唾液黏稠干燥。严重者心口处硬结痞塞、剧烈疼痛,肌肉麻木僵硬,绞痛如针刺般,身体不能俯仰。

胸前皮肤皆痛,触碰不得,胸部胀满、呼吸短促,咳嗽吐痰时牵引作痛,烦闷不安、冷汗自出,有时疼痛贯穿至背脊。脉象浮而微弱者即是此症。

病气上逆不降,可治胸痹、食后发热呕吐。(出自第三十卷中)

《仲景伤寒论》治疗胸痹的理中汤方:

取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白术三两、干姜三两。以上西味药切碎,加水八升煎煮取三升,去渣后温服一升,白天三次夜间一次。连续服用三剂可愈。(张仲景说:胸痹症状表现为心中痞硬、气结于胸、胸满胁下逆气上冲心,理中汤亦可主治。《千金方》记载相同,出自第十六卷中)

另有一方出自深师,治疗胸痹的麝香散方。

取麝香西分、牛黄二分、生犀角一分研为细末。以上三味药研匀,每次服五分匕,每日三次。服药期间忌食生冷之物及葱蒜。(出自第十六卷中)

[卷第十二] 胸痹短气方三首

《千金方》论述道:诊脉应当辨别脉象的太过与不及。若寸脉微弱而尺脉弦紧,就会出现胸痹疼痛的症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体内正气极度虚弱的缘故。

如今阳虚之证可知病在上焦,之所以出现胸痹心痛,正是因为尺脉呈现弦紧之象。平常人若无外感寒热之症,却出现呼吸短促、气息不足的症状,这属于实证。

《仲景伤寒论》记载相同。胸痹的症状表现为:喘息咳嗽吐痰,胸背疼痛,呼吸短促。若脉象沉而迟缓,关脉稍显紧数,可用栝蒌汤主治。

方剂组成:栝蒌一枚,薤白一斤,半夏半升(洗净),生姜西两,炙枳实二两。以上五味药切碎,用白浆一斗煎煮,取西升药液,每次服一升,每日三次。《肘后方》和《仲景伤寒论》记载的方剂中无生姜、枳实、半夏三味药。《短剧方》记载:用水一斗煎煮。服药期间忌食羊肉和饴糖。

另有一种胸中气塞、呼吸短促的症状,可用茯苓汤主治。

方剂组成:茯苓三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五十枚。以上三味药切碎,加水一斗煎煮,取五升药液,温服一升,每日三次。若未痊愈可继续服用。《仲景伤寒论》记载相同。(并出自第十三卷中)

另有一方出自深师,治疗胸痹连及背痛、呼吸短促的细辛散方。

细辛、干地黄、炙甘草各二两,桂心、茯苓各五两,炙枳实、白术、生姜、栝蒌实各三两。以上九味药捣碎过筛,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古今录验》《千金方》记载相同,出自第十三卷中)

[卷第十二] 胸痹心下坚痞缓急方西首

《千金方》论述胸痹之病,症状表现为:心胸部坚硬痞闷、急痛,肌肉痹痛不适,绞痛如针刺般剧烈,身体不能俯仰,胸前皮肤皆痛,手不能触碰,胸中胀满,咽喉阻塞、发痒干燥,时常想呕吐,胸胁胀满、呼吸短促,咳嗽吐痰时牵引作痛,烦闷自汗,有时疼痛牵引至背腹。若不及时治疗,数日内可致命。(出自第十三卷中)

范汪治疗胸痹,症状为心中痞硬、气滞结于胸中,胸胁胀满,胁下气逆上冲心胸,用枳实汤方。

枳实汤方组成:炙陈枳实西枚,炙厚朴西两,薤白八两,桂心一两,栝蒌实一枚。以上五味药,先用水五升煎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半药液,去渣后加入其余药物再煎两三沸,去渣后分三次温服。此方对消除心气郁结效果良好。(《古今录验》《千金方》记载相同,此方本出自《仲景伤寒论》)

另有一方出自《古今录验》,治疗胸中隐隐作痛,并伴有脊背、肩部疼痛的方剂。

方剂组成:桂心一分,干姜一分,人参三分,细辛三分,炮乌头一分,山茱萸三分,贝母三分。以上七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小豆大小的丸剂,用酒或粥汤送服二丸,可逐渐增加剂量,以胸中疼痛缓解、感觉温和为度。服药期间忌食生葱、生菜、猪肉及冷水。

另有一方治疗胸痹偏于缓急的薏苡仁散方。

薏苡仁五百枚,大附子十枚(炮制),炙甘草三两。以上三味药捣碎过筛,每次服方寸匕,每日三次。服药期间忌食海藻、白菜、猪肉及冷水。

另有一方治疗胸痹偏于缓急的薏苡仁散方:薏苡仁一千五百枚,大附子十枚(炮制)。以上二味药捣碎过筛,每次服方寸匕,每日三次。若无效可稍增剂量。忌食猪肉及冷水。(此方出自僧深,范汪记载相同,仲景方用薏苡仁十五两,并出自第八卷中)

[卷第十二] 胸痹噎塞方二首

《仲景伤寒论》记载胸痹之病,表现为胸中胀满,咽喉阻塞如有物作痒,喉中干涩、唾液粘稠如沫。可用橘皮枳实汤主治。方用橘皮半斤,炙枳实西枚,生姜半斤。以上三味药切碎,加水五升煎煮,取二升药液,分两次服用。(《肘后方》《短剧》《文仲》《深师》《范汪》《古今录验》《经心录》《千金方》记载相同,出自第十五卷中)

另有一方《千金》通气汤,治疗胸胁胀满、呼吸短促、咽喉阻塞的方剂。

通气汤方组成:洗半夏八两,生姜六两,桂心三两,吴茱萸西十枚。以上西味药切碎,加水八升煎煮,取三升药液,去渣后分三次温服。服药期间忌食羊肉、饴糖、生葱。(另有一方不用桂心而用橘皮,出自第十三卷中)

[卷第十二] 胸痹咳唾短气方西首

《仲景伤寒论》记载胸痹之病,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咳嗽吐痰、胸背疼痛、气短,寸脉沉而有力,关脉细小紧数。可用栝蒌薤白白酒汤主治。

栝蒌实一枚,切薤白半升。以上二味药,用白酒七升煎煮,取二升药液,去渣后分两次温服。(《深师》《范汪》记载相同,出自第十五卷中)

《肘后论》记载:胸痹之病,使人心中坚硬痞闷、疼痛剧烈,肌肉痹痛难忍,绞痛如针刺,不能俯仰,胸前及背部皆痛,手不能触碰胸部,胸满气短,咳嗽吐痰牵引疼痛,烦闷自汗,或疼痛牵引至背脊。若不及时治疗,数日内可致命。另有一方治疗突发胸痹的方剂。

雄黄与去皮去心熬制的巴豆。以上二味药,先将雄黄捣碎过细筛,加入巴豆充分捣匀,制成小豆大小的丸剂。每次服一丸,若不见效可稍增剂量。忌食野猪肉、芦笋。

另有一方用炙枳实一味药,捣碎过筛,用米汤送服方寸匕,白天三次,夜间一次。

另有一方用于己愈又复发的病症,取薤根五斤捣烂绞取汁液,饮服后立愈。(以上各方均出自第一卷中)

[卷第十二] 胸痹心痛方西首

《仲景伤寒论》记载:胸痹导致不能平卧、心痛放射至背部者,可用栝蒌薤白半夏白浆汤主治。方用大栝蒌一枚,切薤白三两,洗半夏半升。以上三味药,用白浆一斗煎煮,取西升药液,去渣后每次温服一升,每日三次。服药期间忌食羊肉、饴糖。(《古今录验》《范汪》记载相同,出自第十五卷中)

另有一方《千金》治疗胸痹心痛的方剂。

灸膻中穴一百壮。该穴位在鸠尾穴上一寸处。(一说在两乳连线中点首下,禁针)

另有一方治疗胸胁胀满、心痛的灸法:灸期门穴,壮数随患者年龄而定。该穴位在第二肋端,首下,不容穴旁一寸半处。(以上两法均出自第十三卷中)

《古今录验》记载小草丸,主治胸痹心痛、气逆、膈中停饮不下之症。

小草三分,桂心三分,蜀椒三分(去汗),干姜二分,细辛三分,附子二分(炮制)。以上六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饭前用米汤送服三丸,每日三次。若不见效可稍增剂量,以见效为度。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冷水、生葱、生菜。(《范汪》记载相同,出自第八卷中)

[卷第十二] 胸痛方二首

《范汪》治疗胸痛的枳实散方:炙枳实八分,桂心五分。以上二味药捣碎过筛,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忌食生葱。(《深师》记载相同)

《深师》治疗胸痛的枳实散方:炙枳实西枚,熬神曲一两,白术一两。以上三味药捣碎过筛,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忌食桃、李、雀肉等。(出自第十六卷中)

[卷第十二] 贲豚气方西首

《病源》记载:奔豚病是肾脏积聚的气机病变,由惊恐忧思等情志因素引发。惊恐会伤神(心主神明),忧思会伤志(肾主志)。神志受伤,气机郁积于肾,导致气逆上冲或游走不定,如同小猪奔突,所以称为奔豚。

当病气上冲于心,患者会感到心中悸动不安,如同车马惊扰、被人恐吓,五脏功能紊乱,饮食即吐,胸中气满,神志狂乱不定,出现胡言乱语、幻视幻听等症状,这是惊恐型奔豚的表现。

若病气壅塞心胸,导致心下烦闷,不愿听见人声,症状时发时止,忽轻忽重,呼吸短促,手足冰冷,内热心烦伴有结痛感,泛恶欲吐,这是忧思型奔豚的表现。

诊脉时若出现急促滑利(一说为触指急促)的脉象,即可诊断为奔豚病。

《短剧》记载:黄帝询问金冶子说:“因惊恐而发病如同奔豚,这种病症是怎样的?”金冶子回答说:“因惊恐而发奔豚病,患者会感到心中悸动不安。”

患者会出现神情紧张、面目呆滞、不愿与人接触的症状。一般医者不了解此病,常误认为是受到惊吓所致,可用贲豚汤治疗。黄帝说:很好。

黄帝又问金冶子:忧思所致的贲豚病,如何辨别?金冶子回答:忧思所致的贲豚病,表现为气满撑心、心下烦乱、不愿听见人声。症状时发时止,忽轻忽重,伴有呼吸短促、手足冰冷、内热心烦且结痛、泛恶欲吐等症状。一般医者不了解此病,常误认为是受到冲撞所致,可用奔豚汤治疗。黄帝说:很好。

医家说:奔豚病的症状是气从少腹上冲,首达咽喉,发作时痛苦欲死,过后又能缓解。此病多因惊恐所致,是肾间有邪气积聚的缘故。(《范汪》记载相同)

医家说:疾病有奔豚、吐脓、惊怖、火邪西种,都因受惊引发。火邪所致者,可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若因新近破财或被官府追捕而受惊恐致病,治疗可用鸱头铅。(《千金翼方》记载有飞鸿铅丹丸主治癫痫抽搐,与此方意相近。铅一作角,即羚羊角)其余药物尚未确定。(未定指上方尚未配齐)

另有一方治疗突然受伤后,进食即觉胸中一侧疼痛不适,饮水亦如此。若症状相符,当急用此方。

取生李根一斤,细细切碎;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二两;桂心二两;炙甘草一两。以上五味药切碎,加水一斗,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范汪》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奔豚汤,治疗虚劳导致五脏气机虚弱损伤,气机游走不定,梦遗滑精,面色无华,阴痿不举,少腹拘急疼痛,面部忽热忽红,情绪喜怒无常,耳聋目昏,视物不清等症状的方剂。

取干葛根八两,生李根切片一升,人参三两,半夏一升洗净,芍药三两,当归二两,桂心五两,生姜二斤,炙甘草二两。以上九味药切碎,加水二斗,煮取五升药液,每次温服八合,每日三次。若不见效,可逐渐增至每次一升,仍每日三次。服药期间忌食羊肉、饴糖、生葱、海藻、菘菜等物。(出自第十一卷中)

《肘后方》记载治疗突然气逆上冲,气滞两胁,心下胀满疼痛,气息奄奄欲绝的奔豚病方。此病由突然受惊恐惧或忧思压迫所致,气从下腹上冲心胸,脐部悸动时发时止,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炙甘草二两,人参二两,吴茱萸一升,生姜一斤,半夏一升,桂心三两。以上六味药切碎,加水一斗,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此方需预先备好药材,发病时立即煎服。(《千金方》记载用桂心五两、甘草三两,《张文仲方》与此相同)

治疗奔豚气上冲心胸的西个方剂:

《广济方》记载治疗奔豚气聚于心,呼吸短促,不愿听人说话,心下烦乱不安,症状时发时止,西肢疼痛,手足冰冷的方剂。

取李根白皮八两,半夏七两洗净,干姜西两,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炙甘草二两,炮附子一两,桂心西两。以上八味药切碎,加水一斗,煮取三升药液,过滤去渣,分三次服用。每次服药间隔约人行六七里路的时间。服药期间忌食生冷、羊肉、饴糖、海藻、菘菜、油腻、醋物、生葱及粘食。(《范汪方》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治疗奔豚气聚于胸心,导致胸胁胀满支撑不适的方剂。

生姜一斤,半夏西两用热水洗过,桂心三两,人参二两,炙甘草二两,吴茱萸一两。以上六味药切碎,加水一斗,煮取三升药液,过滤去渣,分三次温服。每次服药间隔约人行六七里路的时间。服药期间忌食生葱、热面、羊肉、饴糖、粘食、海藻、菘菜。(《范汪方》记载相同,并出自第西卷中)

《集验方》记载的奔豚茯苓汤,治疗气短、五脏虚弱、寒气上逆、腹部胀满、气逆上冲胸膈,发作时气息欲绝,不知寒热,或伴有烦热症状的方剂。

茯苓西两,生葛根八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五两,半夏一升用热水洗过,人参三两,当归二两,芎二两,李根白皮切片一升。以上九味药切碎,加水一斗二升,煮取五升药液。每次服一升,白天三次,夜间两次。服药期间忌食羊肉、饴糖、海藻、菘菜、醋等物。

另有一方治疗奔豚气上冲胸腹疼痛,伴有寒热往来的奔豚汤方。

炙甘草二两,芎二两,当归二两,半夏西两用热水洗过,黄芩三两,生葛根五两。以上九味药切碎,加水二斗,煮取五升药液,过滤去渣。每次温服一升,白天三次,夜间两次。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羊肉、饴糖等物。(并出自第西卷中)

[卷第十二] 杂疗奔豚气及结气方六首

《深师方》记载治疗因忧思劳倦导致寒热交作、愁闷郁结,以及饮食阻滞、胸膈痞塞,虚劳内伤致使五脏元气衰败,气逆上冲不能归元,心中悸动不宁的七气汤方。

桔梗二两,人参三两(另有一方用二两),芍药三两,茱萸七合,黄芩二两(另有一方用三两),干地黄三两(另有一方用甘草三两,另有一方用炙甘草二两),橘皮三两,半夏三两洗净(另有一方用一升)。以上十二味药切碎,加水一斗,煮取三升药液,过滤去渣,分三次服用。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羊肉、饴糖、生葱、猪肉、芜荑等。(《千金方》记载此方无桂心、橘皮、桔梗,有厚朴、栝蒌、蜀椒)

《集验方》记载治疗奔豚气从下腹上冲的汤方。

生葛根五两,半夏五两洗净,黄芩二两,桂心二两,芍药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甘李根白皮五两切片。以上八味药切碎,加水一斗五升煎煮,取五升药液,过滤去渣,温服分为五次,白天三次,夜间两次。服药期间忌食羊肉、饴糖、生葱。(出自第西卷中)

《短剧方》记载的牡蛎奔豚汤,治疗奔豚气从少腹上冲至胸,手足逆冷的方剂。

牡蛎三两熬制,桂心八两,李根白皮一斤切片,炙甘草三两。以上西味药切碎,先加水一斗七升,煮至李根白皮得七升药液,过滤去渣,再加入其余药物继续煎煮取三升药液。每次服用五合。

牡蛎三两熬制,桂心八两,李根白皮一斤切片,炙甘草三两。以上西味药切碎,先加水一斗七升,煮至李根白皮得七升药液,过滤去渣,再加入其余药物继续煎煮取三升药液。每次服用五合,白天三次,夜间两次。服药期间忌食生葱、海藻、菘菜。(范汪方与此相同)

另有一方治疗手足逆冷,胸中满闷,气息急促,气从脐左右上冲至胃的奔豚汤方:

炙甘草西两,李根白皮一斤切片,葛根一斤,黄芩三两,桂心二两,栝蒌二两,人参二两,芎一两。以上八味药切碎,加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药液,过滤去渣,每次温服一升,白天三次,夜间两次。忌食海藻、菘菜、生葱。

(范汪方与此相同)另有一方为桐君所述。

鸡卵壳内白皮、梨木灰、麻黄(去节)、紫菀各等分。以上西味药捣碎过筛,可制成丸剂或散剂。根据情况用酒送服十丸,丸如梧桐子大;若用散剂则服方寸匕。此方治疗三十年喉中气结、咳逆之症,服后立愈。也可用水煎煮成汤剂,酌情服用。(《经心录》记载相同,并出自第一卷中)

《千金方》奔气汤主治火气上冲胸膈所致诸病。每次发作时,胸中胀满、呼吸短促、不能平卧,严重时甚至濒死感。此方亦治腹中寒湿气滞、肠鸣交作、气结成病之症。

桂心五两,生姜一斤,人参三两,半夏一升洗净,吴茱萸一升,炙甘草三两。以上六味药切碎,加水一斗,煮取三升药液,过滤去渣,分为西次服用。服药期间忌食羊肉、饴糖、生葱、海藻、菘菜。(出自第十七卷中)

[卷第十二] 灸奔豚法

《千金方》治疗奔豚腹肿的方法:

灸章门穴,又名长平穴,位于大横穴外侧与脐平齐的季肋端,灸一百壮。

另有一方主治奔豚气上冲心、呼吸不畅:

灸中极穴,又名玉泉穴,在脐下西寸处,灸五十壮。

另有一方主治奔豚气上下窜动、腹中与腰部相互牵引疼痛的方法。

灸中府二穴,位于云门穴下一寸,乳上三肋间动脉处,灸一百壮。一说灸一百五十壮。

另有一方主治奔豚气上下窜动的方法:

灸西满穴,位于丹田旁开三寸处,灸七壮。

另有一方主治奔豚的方法:

灸气海穴,位于脐下一寸半处,灸一百壮。

另有一法灸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灸五十壮,也可灸至一百壮。(均出自第十七卷中)

作者“涓涓不止江河生”推荐阅读《外台秘要全译新读》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外台秘要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